【文化古迹】黄姓胜迹(选萃)
- 中华黄氏网 2011年7月15日 黄江
一个姓氏的遗迹,主要取决于历史和名人这两大因素。黄姓因其历史悠久,名人众多,所以胜迹也比较多,诸如故居、遗址、寺庙、墓葬、碑碣等,都是中华民族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秋时期胜迹
1.六安皋陶祠
陶是大业之子,舜之臣。传说他在任大理之官(负责氏族政权的法治)时,无虐刑,无冤狱,天下太平。死后,葬在六地,即安徽六安县。祠在县城东8公里处,为后人所建,并有祠联一副:
后天地而生,朱圉犹堪寻圣迹;
立帝王之极,白云常护此灵宫。
因为皋陶曾制定了五刑之法,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所以这副对联是在赞颂皋陶为历代帝王树立了标准。朱圉(yǚ雨),古代山名,在今甘肃省甘谷县西南。
祠西侧有皋陶墓。世人称为公琴。
2.古黄国故城
古黄国故城,位于今河南省潢川县西北6公里淮水之南、潢河西岸的隆古乡。故城遗址至今仍在,是信阳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春秋时期诸侯国都城。故城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550米,东西宽约1350米,城墙系夯土筑起,墙高3~5米。城内遍布春秋时代的遗址遗物,鼎足、鬲足、瓦当、铜镞随处可见。1978年文物普查时,在故城内发现青铜冶炼、制造作坊12处之多。还出土了一批铜器残片。城外有护城河,周围地势辽阔。城西是一处密集的墓葬区。今天,黄城遗址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3.黄君孟夫妇墓
墓地在河南省潢川县之南的光山县城郊宝相寺北侧。墓主是春秋早期古黄国君主黄君孟夫妇。黄君孟的夫人孟姬,姬姓,是当时大姓奴隶主贵族之女,故死后陪葬的规格与国君相等。这也说明黄国在春秋前期与姬姓国的联姻关系。
黄君孟夫妇墓于1983年4月发掘,是一座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上原有7.8米高的封土,墓坑长7.9~9.1米,宽12.2米,深4.2米,很有封君气势。墓中夫妇都是三重棺,即内椁、外椁和内棺。
墓中出土了不少精美有价值的文物,青铜器、玉器、竹木漆器、丝织物等,共200余件。其中的青铜器有鼎、豆、壶、盘、盉、刀、削等36件。这些青铜器,造型轻巧美观,大方实用,纹饰古朴,有云纹、涡纹、三角形纹、波纹、蝉纹、虎纹、虺(huī灰)纹等,是春秋早期青铜器中难得的瑰宝。还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出土物中的玉器,不但多,而且精美绝伦。黄君孟的随葬器物共70件,玉器就多达54件:黄夫人的随葬物共169件,其中玉器多达131件。玉器不但多,而且非常精致美观,其中以佩玉为主,造型有人首、虎、鱼、蚕等形状,非常生动写实,还有兽面纹、窃曲纹等繁复古朴的玉器,十余件色彩艳丽的玛瑙串饰。这些精巧玲珑的玉器,可以使人看出古黄国具有极高的琢玉水平。墓中出土的6件紫色绣绢,是蚕丝纺织史上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竹排箫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竹质管乐器。
4.黄季佗父墓
这是1988年发掘的一座春秋中期墓葬。墓地在距黄君孟夫妇墓仅165米处。墓中出土的文物将近200件,其中的陶鬲和4种形制的陶罐,为春秋中期考古增添了陶器标准物件;其中的110件金属弹簧形器,不仅为春秋中期生产发展水平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而且也动摇了最早发现并使用螺旋弹簧是英国人于1500年创举的说法。
5.春申君墓 春申君庙
春申君的葬地,地方文献记载不一。一说春申君黄歇死后被葬在他的封邑即故吴墟,据《江阴县志》记载,春申君墓在江苏省江阴县北门外,至今这里仍有墓庐,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据禾坪谱、鹳薮谱、潮州谱、三台谱、岳池谱、武隆谱、威信谱等多种族谱之说,黄歇死后,归葬于江夏县黄鹤乡仁义村,墓向为乾山巽向,夫人李氏墓在其右,为戊山辰向。并说黄歇与夫人墓前至今有石人、石马、石狮、石象等时刻存在;还有一石,上刻黄歇遗诗一首,极言当时之富贵显耀。其诗曰:
少年初拜太长秋,半醉垂鞭见王侯。
马上把鹦三市闹,袖中携剑五云游。
玉霄金结迎归院,锦绣红妆拥上楼。
昨日庭中亲灵宅,碧溪流水对门头。
另安徽省淮南市赖山春申君墓,距寿县城12.5公里。墓为一大土堆,封土高11米,东西长约90米,南北宽约80米,占地面积为6000平方米。另据方志和各种族谱记载,春申君墓还有多处,估计应是黄歇各支后人为了纪念其显祖而各自设立的义冢。
春申君庙,在苏州城王洗马巷。春申君封吴,常住姑苏。他精通水利,测出太户地势高于姑苏,便增辟葑门水陆城门,封闭胥水门,使胥江之水绕道入城,以分减水势,同时,又在城内开凿许多纵横交错的小河道,使河水贯全城,既有利于排泄洪水,又有利于水上交通,对苏州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苏州人民为了纪念他的功德,曾多次修庙供奉。现在的春申君庙始建于明初,重建于清代同治年间,有大殿、戏台等建筑。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国时期胜迹
6.黄忠墓 黄忠祠
在成都市西郊、武侯祠附近。黄忠,字汉升,三国南阳人。刘备平定南部诸郡时,黄忠归附,成为蜀汉名将。墓前有黄忠祠。因为黄忠曾为刘备立下赫赫战功,所以这里存有歌颂其功绩的对联:
北伐数中原,潮汉中王业所基,惟公绩最;
西城留墓道,与昭烈庙堂相对,有此祠高。
联中的汉中为府名,秦置汉中郡。刘备称帝前曾自立为汉中王。并且,黄忠曾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在汉中大败曹操主力之一的夏侯渊,立下奇功,被升为征西将军,赐爵关内侯,成为刘备“五虎将”之一。联语就是抓住这些事迹来昭告后人的。
唐宋胜迹
7.檀樾祠
在福建省泉州市中心区西街开元寺内。开元寺在唐代本为桑园,据传,因桑开白莲,园主黄守恭便献地建寺,取名“莲花寺”。始建于垂拱二年(686年),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称现名。檀樾祠位于寺内大殿东侧,原祀黄守恭,为闽、台黄姓共同之祖祠。
8.山谷祠
有江西修水山谷祠、广西宜山黄山谷祠。
山谷祠是奉祀黄庭坚的寺庙。
黄庭坚,江西修水县双井人。字鲁直,号“山谷道人”。为宋代江西诗派始祖,与苏东坡齐名,号称“苏黄”。黄庭坚原为鄂州知府,后被贬到宜州(今宜州市)任知州,死于宜州任所。
宜山黄山谷祠,在宜山城中,始建于明代。祠中正殿有黄山谷石刻像,祠内有宝华亭、洗墨池等胜迹。祠有如下对联:
忠孝振纲常,党籍编名,气节宛如东汉;
文章垂宇宙,诗家衍派,门庭别启西江。
上联写黄庭坚的人品。黄庭坚曾任国史编修官,宋哲宗时,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被贬宜州。东汉班固写成《汉书》,曾潜精积思20余年。他因窦宪征匈奴,后兵败被免官,死于狱中。上联将黄、班并提,赞美黄庭坚治学不为权贵所左右的气节及其重孝伦理的德行。下联颂黄庭坚的文名。西江,是为求联语对仗,将“江西”倒装为“西江”,即指江西诗派。黄庭坚诗学杜甫,以故为新,运古于律,自成一派。严羽说:“山谷诗工尤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内称江西宗派。”下联即从此意。
祠中另有一联,录之如下:
载酒为公来,率濡服儒冠,仍似旧开诗屋宴;
僦居无地往,占宜山宜水,却教长祭墨池田。
9.黄庭坚墓
在江西省修水县双井村。墓基规模宏大,有墓志铭。墓旁有双井和钓鱼台。
10.黄庭坚纪念馆
在黄庭坚的家乡江西省修水县。这里山水秀丽。
11.南岩
即南山岩,在修水县城南岸,与县城隔河相对。山高300余米。山上有藏龙洞、薛力岩,山腰有亭。亭中有黄庭坚石刻像一尊,黄庭坚石刻100余块。山脚临修水处有黄庭坚手书石刻。相传,黄庭坚的书法艺术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料。
12.山谷流泉
在安徽省潜山县城城西7.5公里处的三谷寺西,是黄山谷(庭坚)读书的地方。这里岩石陡峭,流水潺潺,紫峰白云与苍松翠竹相辉映,风光极其清丽迷人。黄庭坚曾于此处的古洞旁读书,因乐其山水之美,故自号山谷道人。
13.西安碑林
碑林在西安的陕西省博物馆内,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为保存唐石经而兴建的。现有6个陈列室、7个游廊、1个碑亭,收藏着汉、魏、隋、唐、宋、元、明、清各代碑石共2300余件。因碑石如林,故称“碑林”。是我国历史上保存碑石最早的地方。
陈列室的第二室至第六室,置放着汉至清各代书法名家的精品之作。无论篆书、隶书、真书、草书,无论章法、结构,乃至点画,都充分显示出各家独特的艺术风采。
黄庭坚的手迹,就是其中的精品之一。
14.万岭箐
在四川省长宁县城南20公里处。这里楠竹占地6万多亩,20余座岭峦和300多个山丘上,悉为楠竹所覆盖,一年四季,葱绿碧翠,风景秀美,为国内外罕见,故又名竹海。相传,黄庭坚谪居宜宾时,曾来此登上顶峰,面对漫无边际的竹海连连叹道:“壮哉,竹波万里,峨嵋姊妹耳!”乡人敬酒,请留词山乡,诗人推开酒碗云:“秀色使君醉矣!”旋以叉头扫为笔,在黄伞石壁上急挥“万岭箐“三个巨字。此亦万岭箐名之所由。
15.幽兰赋碑
在河南省叶县城内。共12帧,刻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系黄庭坚书唐代韩伯庸之《幽兰赋》。大字草书,笔立遒劲,纵横奇倔,气势磅礴。
16.黄榦墓
黄榦墓位于福州北峰岭头乡江南竹村,建于南宋。黄榦对理学有重大贡献,有“闽学榦”之称谓。他的墓历代都受到保护。现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福建省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会长黄如论捐资大修黄榦墓,称“贤陵园”,修墓、围域、立门坊、竖孝碑、建水池、筑公路,种花植草,使之环境优美,前来凭吊,拜谒的人们不绝于途。
17.五里桥
位于福建晋江市安海镇至南安市水头镇的海湾上,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由紫云五安苗裔黄护父子两代接力倾资兴建,历时14年始成,长约6华里,俗称“五里桥”,素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1961年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明清胜迹
18.黄道婆墓
在上海市徐汇东湾村,古称乌泥泾。元代江南棉纺织技术比较落后,农村妇女黄道婆,年轻时家贫,流落到海南岛,学会了先进的纺织技术,年老返乡传授,并改革弹棉、纺织车等工具,在松江府一带广为推行,驰名南北,有“衣被天下”之称。去世时,当地人民十分悲痛,举行公葬。解放后,对她的墓冢曾予重修,并立墓碑,供人瞻仰。墓地有联,对黄道婆的贡献予以热情赞颂。兹录如下:
织成天下云霞服;
赐与人间锦绣衣。
改草衣卉服之观,人间温暖;
极错彩缕金之妙,天下文明。
19.黄公望墓
在江苏省熟县虞山小云栖寺东南。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大痴道人、一峰。善画山水,为元代四大画家之一。墓碑上刻“元高士黄大痴先生墓”。
20.邺山讲堂
为明末黄道周讲学处,在福建省漳洲市东南江东桥畔邺侯山麓,背山面江,距城16公里。黄道周(1585—1646年),明末忠臣、学者、漳浦人,字幼平,号石斋。忠于国事,不畏权势,敢于直谏,几经贬谪。崇祯十五年(1642年)充军广西,赦免复职后,回乡在此营建邺山讲堂,从事讲学,四方前来听讲者络绎不绝。讲堂周围峭壁上有黄道周手书石刻5处:一为“蓬莱峡”(楷书,字径2尺余),署名“石斋”:一为“芙蓉峡”(行书,字径约4尺);“一为鸟道不绝风云通”及“墨池”(隶书,字径尺余);另一处在江中石上, 有“游磬”二字(楷书,字径约2尺)。此外,还有黄宽题“黄岩洞”、“静如太古”及黄可润题“得珠”、“半峰”、“蕉叶”等石刻多处。
21.东皋书舍
在福建省漳浦城东约1公里处,是明末黄道周讲学处所。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改建,名明诚堂。堂内有黄道周手书的横匾“东皋书舍”、“明诚堂”及字转撰的对联:
人从剥复后,始见天地之心;
我在畎亩中,犹乐尧舜之道。
院中有天地盘,系用石板砌成。台阶两层,每边长3.7米,高0.42米,盘面刻16284方格,方格间刻同心圆8圈,圆圈表示天,方格表示地。结合其著述《易象正义》、《易本象》、《三易洞玑》等讲析天文历象,如上引对联中之“剥复”即为《周易》中之卦名,剥为剥落,复为来复,合用则表示盛衰消长之意。书舍于1961年经整修后,辟为黄道周纪念馆。
22.陶庵留碧
在上海嘉定县城中路上海科技大学内(原西林庵旧址)。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在占领的许多江南城镇中对汉族人民进行大规模的屠杀,各地军民奋起抵抗。七月间,清兵围攻嘉定城,进士侯峒曾、黄淳耀(1605—1645年)等组织义军守城。城破后,黄淳耀与弟黄渊耀奔往西林庵,写了绝命词:“宏光元年七月四日,进士黄淳耀自裁于西城僧舍……”兄弟同时自缢,口喷鲜血于壁。黄淳耀,字陶庵,故后世将此处称为“陶庵留碧”。西林庵早已不存,今日之碑系1962年在废址上所立,吴玉章为之题碑文“陶庵留碧”四字,并书《重题陶庵留碧有感》诗一首,镌于碑阴:“长虹碧血气冲天,爱国英雄继万千。且喜纪元新世界,翻天覆地换人间。”
23.黄宗羲墓
在浙江省余姚化安山陆岙(ao傲)。黄宗羲(1610—1695年),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浙江余姚人。明亡后隐居著述。坟墓遵他生前所嘱,遗体不用棺木,就穴而葬。
24.人境庐
在广东省梅州市东3公里的杨桃墩小溪唇。建于1884年,是清代诗人黄遵宪的别墅。取陶潜《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马车喧”的诗意,名所居曰人境庐。门匾“人境庐”三字,是建庐前三年他任驻日参赞时结识的日本书法家成濑温所题写的,字体苍劲有力,深蓝色,以赭红色衬底,显得庄重典雅。庐内原有园圃、假山、鱼池、息亭、五步楼、十步阁、七字走廊、无壁楼、卧虹榭、藏书阁等建筑。庐内有黄遵宪自己及丘逢甲等人所对联多幅。下面是悬于庭中的自撰联:
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
五步楼,十分阁,望百步长江。
上联写人境庐月夜的水光竹影,下联写饱览百步之外的梅江的佳趣,流露出黄遵宪清心淡远的隐居之情。
下面是黄遵宪自撰于居室的对联:
万象涵归方丈室;
四周环列自家山。
联语以周围的壮观来衬托居室的气势:万千气象汇聚于斗室窗前,环绕别墅的群山秀色都属于自己,中含“大自然属于每一个人”之意。由此可以看出这位卓越诗人的广阔胸怀和远大抱负。
人境庐经1982年修复后,已作为重点文物保护。
25.宏琳厝
位于福建闽清县坂东乡新壶村,由敦公族裔、木材商人黄作宾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兴建,至其长子黄宏琳时建成,历时28年,占地17823.28平方米,有大小厅堂36个,房间666间、花园25个,天井30个,水井4口。建筑风格独特,工艺深湛,是建筑艺术的瑰宝,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6.诒安堡
位于福建漳浦县湖西乡城内村,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由太常寺卿黄姓震捐建,为聚族而居的防御性城堡。整座城堡周长1200多米,堡内布局严谨规则,具有较高规划设计水平。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现代胜迹
27.黄兴墓
在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山腰。黄兴(1874—1916年),原名轸,字廑午,别字克强,湖南善化(今长沙)人,辛亥革命重要领导人,史有“孙黄”之称。1916年于上海病故,次年移柩长沙,国葬于岳山麓山。墓碑棱形,全高10米,为乳白岩石琢成。墓有曾广言撰写的对联:
一代功名昭国史;
千秋浩气壮名山。
歌颂了黄兴功昭史册的不朽功绩和为名山增色的浩然正气。
28.黄兴故居
位于长沙市约15公里的长沙县凉塘。是一栋普遍的泥砖青瓦平房,建于清同治初年。1874年10月25日黄兴诞生于此。现存房屋共12间,包括上堂屋左右房和下堂屋左右中正房及厢房、横屋过堂。上堂屋左边正房为黄兴卧室。正房及堂屋里,悬挂着黄兴的生活照片,陈列着他生前用过的家具、文具原物,还悬挂有他的书翰墨迹的复印件、影印件等。故居前有3个紧挨着的水塘,景色秀美宜人,黄兴因有“爱我林园想落晖”的诗句。1981年故居进行了维修,廖承志题写了“黄兴故居”的门匾。
29.黄宾虹故居
在安徽省歙县西潭渡村。黄宾虹(1865—1955年),名质,字朴存,别署予向、虹庐、虹叟,中年更号宾虹,号以号行。祖籍歙县,出生于浙江金华。现代著名山水画家,能诗文,善书法,兼治金石文字、篆刻之学,精鉴赏,对画论画史均有精深研究。1949年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故居为砖木结构,正屋是三开间楼房,另有书屋、边屋、厨房,中间有小庭院。现书房、卧室基本保持原样。
黄宾虹故居还有一处在浙江杭州西湖北山栖霞岭,即黄宾虹纪念室。这里环境清幽,房舍简朴。屋前有画家手植青桐,蔚然成荫。屋后悬崖青松,苍翠欲滴,更添清幽之趣。1955年,画家病逝于杭州,葬于南山公墓。
30.黄继光纪念馆
在四川省中江县城内,黄继光(1930—1952年),中江县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为掩护同志前进,以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正在扫射的机枪射孔,保证部队完成攻克敌人某高地的任务,全歼敌人两个营,自己壮烈牺牲。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同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颁发“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郭沫若为纪念馆撰写的对联,对黄继光的英烈壮举和伟大崇高的精神,作了热情的赞颂:
血肉作干城,烈慨在火中长啸;
光荣归党国,英风使天下同钦。
(望宗亲继续补充)
分享按钮>>访上侯宅村——温州大学实践队
>>【家谱源流】漳州的黄榦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