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古迹】黄氏杂技会一代一代传下去

    中华黄氏网 2011年10月4日 重庆日报


——走访吉尼斯世界纪录牙叼板凳擂主黄常准
 
 
 
    本报记者 罗成友

    “嗖”一把雪亮的尖刀飞出去,稳稳地插在他的食指和中指间缝隙后面的木板上。一把、二把……四把尖刀,插在他右手掌中的四道指缝中,手掌似乎被钉在了木板上一样。

    9月24日傍晚,记者被荣昌县清江镇竹林村黄常准和黄常维兄弟俩的功夫惊住了。

    “这不算啥,我现在已经是吉尼斯世界纪录牙叼板凳的擂主了!”黄常准轻松地搓了搓手,“我再练一遍牙叼板凳给你看。”

    黄常准的妻子张元群从屋里端出17根板凳,黄常准把板凳交叉地架好,用手作口哨,吹了一声响哨,双手把总共重100多斤的板凳架端起来,稳稳地放到门牙上,用门牙叼起板凳架,放开双手,眼睛向上,随着板凳架的摇晃,牙齿掌握着平衡。1秒,2秒,3秒……14秒后,才用双手把板凳架放下来。

    作为唯一的观众,记者不禁拍起巴掌来。

    “在今年8月19日,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录制现场,我就是靠叼17根板凳,稳了13秒,创造了牙叼板凳的吉尼斯纪录。”黄常准拿出吉尼斯纪录证书给记者看,“我挑战成功了在此之前牙叼14根板凳,稳9秒的擂主。”

    “虽然成了擂主,他现在更得练好这项绝技了。”这时,妻子张元群插上话说,如果下次有人提出要挑战他,他还得去应战。

    “我不怕别人挑战。”黄常准脸上掠过一丝自信,“实际上我现在可以叼20根板凳。”

    “哟,这样厉害呀!”记者感到惊奇:一位43岁的农民,竟练出了这样好的功夫。

    在与黄一家人的摆谈中,记者得知,黄家是300多年前从广东迁到清江来的,黄氏杂技是一代又一代地传下来的,目前黄常准的大哥、侄儿、妻子等,有七八个人继承了黄氏杂技技艺。2009年,黄氏杂技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今年,又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我和常准都是5岁就开始练杂技。”张元群讲起了当娃儿时的事,“我娘家在隔这里不远的四川泸县方洞镇凉风村,我5岁就开始跟哥哥学拳术。小娃儿时,由于跟常准有共同的爱好,所以就经常在一起练功。我们耍朋友后,就更是早晚都在一起练了。从那以后,几十年来,我们两口子都是一起练功,从没间断过。”

    “其实,练杂技功是非常苦的。”张元群悄悄地向记者透露,19年前,黄常准的父亲去世前,写下遗嘱,要儿女们坚持把黄氏杂技一代一代地练下去,传下去,不能失传了。因此,黄家哪怕生活再艰难,也没把黄氏杂技丢掉。

    虽然绝技在身,但黄常准家的日子却过得并不宽裕。有一个小天井的农家小院显得破旧,两间卧室里各有一张破旧的床,夫妻俩的卧室里,一台14英寸的电视机坏了也没有修。堂屋里,有一个喂鸡的饲料槽,旁边的猪圈屋里,养着两头母猪,还有几只产下10多天的仔猪。

    “哪怕生活再困难,我也要按照父亲的遗嘱,把黄氏杂技传下去。”黄常准说,“我已经夺得了牙叼板凳这一绝技的世界吉尼斯纪录擂主,还得想法保住擂主的位置。”

    “黄氏杂技会一代一代地传下去的。”张元群说,她的女儿也是四五岁就开始练功,现在虽然考进了西南政法大学,但还是没有停止过练功。

    除黄常准一家三口在传承黄氏杂技外,大哥黄常维的儿子、女儿,连6岁的孙子也在练功,传承黄氏杂技。

    “你们黄家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了贡献哟!”记者接过黄常准从自家地里摘来、还是青皮的橘柑,剥开放了一瓣在嘴里,酸酸的。

    “政府现在这样重视,把黄氏杂技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发扬,我们这些传人不继承好,良心上也过不去呀!”黄常准说。



分享按钮>>原南开大学法政学院副院长侯钧生
>>我所知道的乜氏当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