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名人】探秘江阴黄氏家族的“文化基因”
- 中华黄氏网 2012年1月17日 转载
在江阴有这么一个黄氏家族,近代先后诞生了台北故宮博物院的设计师黄宝瑜、江阴市书画院首任院长黄亚蒙、篆刻艺术家黄宝珉,人称“黄氏三兄弟”。“黄氏三兄弟”10位清一色的儿子从事文化教育的有8位,其中,黄煌是将中医经方推向世界的领军人物,黄丰是用镜头将江南水乡展示给世界的摄影家,黄磊一曲《相思红豆》摘得国家级音乐最高奖“金钟奖”,毕业于南艺壁画系的黄兵成为江阴电视台副台长……
黄氏家族世代传承、人才济济究竟有何秘诀?带着疑问和好奇,快报记者走近江阴黄家。
□快报记者 白雁 聂聪 唐奕
在江阴黄氏众多令人瞩目的才俊中,近代的“黄氏三兄弟”黄宝瑜、黄亚蒙、黄宝珉最为有名,其中长兄黄宝瑜更是因为设计了台北故宫博物院而声名远播。
黄宝瑜 江南水乡走出的台北故宫设计师
1918年,在江阴叙龙街一栋房屋里,黄家宝字辈的第一个孩子呱呱坠地。黄家长辈期盼长子品性如玉,而瑜的含义为美玉,这个孩子便得名宝瑜。黄宝瑜自小勤勉苦读,高中毕业后顺利考取南京电讯局。不久,日寇侵华,南京沦陷,黃宝瑜随局撤往重庆。
在重庆,黄宝瑜报考进入国立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黄宝瑜随中央大学迁到台湾。1956年,黄宝瑜赴美深造,后获得博士学位。
上世纪50年代,台北故宫博物院为新馆设计方案公开招标的消息传出,许多设计师纷纷参与。有5位设计师进入最后一轮,其中青年设计师黄大闳的方案因更符合现代建筑特征,被美国专家一致看好。然而,台北故宫方面更希望建造一座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最终,凭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来自江南小城的评委黄宝瑜摘得橄榄枝。
黄宝瑜的设计方案以中国传统的中轴线和对称为主。这座由大厅、画廊和四隅小厅组成的建筑,被自然构建成一个对称的“器”字。黄宝瑜曾这样描述他设计的台北故宫:外墙之米色钢砖,其设计为连续之图案,于阳光转移时呈现出中国绸缎之纹样。当阳光自左上方入射时,则可获得四十五度角之阴影。人在影中,可得如北平午门前的感觉。
2000年,82岁的黄宝瑜在加拿大逝世。他临终前表示,此生唯一的憾事是还乡梦未成。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大陆游客走进台北故宫博物院,那一声声迟来的乡音或许能弥补黄宝瑜生前遗憾。
“黄氏三兄弟”共养育了十个孩子,清一色儿子。说起自己的这些兄弟们,黄煌言辞间掩不住的赞许:“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做得都很不错。”
黄煌 把中医经方推向世界的领军人物
黄亚蒙的长子黄煌,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授,也是江苏省中医院名医堂的坐堂医生。每周两天的专家门诊,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病人总是排得满满当当。不过,病人中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医术高明、写得一手漂亮字的医生,曾经是个会拉二胡、爱拉小提琴的“文艺青年”。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黄煌的同事和学生评价他“柴胡半夏合体”。这个评价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是指“在学术上一丝不苟,情感又是奔放中带着细腻”。
自己从医的缘起,黄煌说,要追溯到曾祖父。曾祖父年轻时,在药店做小伙计,他做事麻利,后被经常来店歇息聊天的一位骨伤科医生收为徒弟。师父教徒弟的第一招是脱臼复位。“老先生忽然将曾祖父的肩关节猛一拽,上臂便动弹不得,又听咔的一声,关节复位。从此,曾祖父就开始了学医之路,并成了地方上的名医。”
曾祖父有三个儿子,黄煌的祖父是老二。祖父经商,是江阴华士镇的商会会长。但祖父经商的基因似乎并没有传给黄煌,他对中医倒是有种天然的亲近。在黄煌的记忆里,小时候的夏天,他常捡知了壳到药店去卖。在药店那股特殊的清香味中,黄煌认识了各种各样的中药。从曾祖父留下来的医书里,他又将这些药材与那些奇妙的文字一一对号入座。
上世纪70年代,黄煌师从叶秉仁等江阴名中医,打下了良好的医学基础。1979年,黄煌离开家乡,来南京深造,一步一步成长为中医名家。上世纪80年代末,黄煌赴日本京都大学进修。日本人对中医经方的推重,让他深为震撼。回国后,他致力于破解中国古代经方使用的密码,将经方用于治疗现代疾病。他还致力于将经方推向世界,成为业界领军人物,他的著作更是被翻译成了英、法、德、韩等多种文字,广为流传。黄煌还开办了公益性的经方沙龙网站,点击量达到570万次之多。
黄煌认为,他的事业之所以能够成功,得益于故乡给予的滋养:“故乡老中医们的教诲,故乡独有的山水造就的江阴人细腻纤巧又不失刚烈剽悍的性格,都让我受益终身。”
黄丰 用摄像机捕捉水乡神韵的艺术家
黄宝珉的长子黄丰,是中国著名的水乡摄影家。也许是从小生长在江南水乡的缘故,在他的作品里,“江南”是永远的主题。江南的水、江南的船、江南的墙、江南的雾……到目前为止,他已创作出了65个江南系列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获得20届国展艺术类金奖的作品《水乡烟雨》系列。这是一组隔着玻璃拍摄的作品,谈及自己当初的创意,黄丰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将水珠淋在玻璃上,透过玻璃拍摄可以营造出江南的另一种风韵。”他告诉记者,为了能拍出水中江南的韵味,他总是随身带着玻璃,连夫人和孩子也成了助手,总要帮他往玻璃上喷水,然后进行拍摄。
黄丰认为,每个时代都存在表达,摄影也是表达的一种生动的表现形式,在记录历史、传承文化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为此,多年来,黄丰一直在用镜头记录故乡的一草一木。迄今,黄丰与父亲黄宝珉已为江阴市档案馆捐赠了4000多张老照片,从各种角度反映了江阴市历史的变迁,成为江阴文化界不可多得的瑰宝。
黄磊 一曲《相思红豆》摘得“金钟奖”
因为选择了医学,心爱的音乐只能成为黄煌的业余爱好。但是他那位政教专业出身的三弟黄磊,却把音乐修成了自己的主业。
大学毕业后,黄磊当上了母校江阴县中学的历史老师,同时担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黄磊开始自学音乐乐理知识。一个偶然的机会,“音乐发烧友”黄磊认识了在文化馆工作的陈复观老师,在陈复观的辅导下,黄磊的第一首歌曲《我欢笑》寄到了南京,并在一个月后被录用。
从此,黄磊一发不可收拾,创作出《妈妈和我》《月亮星星太阳彩云》《牧童哪里去了》《莲乡小曲》等多首著名歌曲,屡获全国性大奖。2008年,黄磊更是以一曲《相思红豆》摘取第六届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优秀作品奖。
黄磊的音乐作品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在一次央视举办的少儿卡拉OK比赛决赛中,36人进入决赛,24个人不约而同选择了黄磊的作品。看到黄磊的名字不停出现,现场的评委都很吃惊:黄磊何许人也?这场决赛简直就是他的音乐会!决赛结束后,参加比赛的老师向黄磊讲述了这件赛场趣事,黄磊自己也是连呼意外。
惊喜之余,黄磊充满了感激,“如果说黄丰是在用镜头记录下故乡景,那我就是用乐章唱出故乡情。黄家的每一个子孙都在用他们的方式表达着对家乡的爱和谢。”
江阴黄氏人才辈出的秘密是什么?记者将目光投向了黄氏宗谱,因为那里记载了家族成长的轨迹。不过,最终的寻访却证明,黄家的“秘密”其实就在古老的中国文化里。
华士黄氏宗族的由来
黄氏追认战国末年楚相春申君黄歇为远祖,不过,从黄歇到黄煌、黄丰这一代,历经66代人。其中传说多、史料少。
黄磊记得,从小到大,“寻根”一直是父亲黄亚蒙的心愿。“父亲总是说‘想当年抗日战争时期,我们黄家人携子带女从老家华士一路逃亡,一路上都是黄氏宗亲帮忙。宗谱找不到,内心始终不安。’”
黄亚蒙寻了一辈子的宗谱,终究未能心愿得偿。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黄磊得知在江阴月城有个姓黄的农民家中有黄氏宗谱。黄磊赶到月城镇,果然在这户人家的阁楼里找到了一箱历史悠远的线装本,上书‘黄氏宗谱’四个大字,一共38卷,从远古一直编至1948年。
可惜的是,黄磊并没有在里面找到自己家族的记录,但序言中的一句话引起了他的注意,“ 华士黄氏、云亭黄氏单独立堂”。查阅多项资料后,黄磊听说,上海图书馆是国内外收藏中国家谱数量最多的单位。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赶到了上海,终于在1917年的版本中找到了爷爷的名字:黄轮香。
据宗谱记载,元代有黄伯愚,世居松江甫里村,避兵迁江阴东城外顺化里。康熙年间黄氏建宗祠于月城桥,堂号“古杏堂”。而后随着华士黄氏的壮大,到黄磊的曾祖父时另立育德堂,由南通张骞题字,至今此匾仍藏在无锡市博物馆内。
祖母周雅青是“才源”
黄家人才辈出原因何在?黄煌兄弟并不拘泥于古老的宗谱,而是归功于祖母周雅青。
祖母周雅青是陆桥大户周家的六女儿,她为人能干敏捷,年仅十七岁时便代父掌管周家庄园,琴棋书画也是无所不精。嫁入黄家后,周雅青悉心照料家庭,关怀幼子,三个儿子的书画音乐启蒙皆来自于这位传奇女性。祖父黄轮香精明能干,然而年纪轻轻就患脑膜炎去世,他走的时候,三子两女尚未成人,幼子黄宝珉更在襁褓之中。坚强的周雅青硬是咬着牙将五个孩子相继抚养成人成才。
除了优良的基因,后天的教育也与成才密不可分。黄家长辈教育子女,都强调儒家的家国理念,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理念,黄亚蒙用通俗的话讲给孩子们听就是:“做人要勤勉、要真诚坦率、要乐于奉献,要对社会有贡献。做什么事都要记住自己是黄家的子孙,绝不能丢黄家的脸。”
黄亚蒙曾在华士龙砂中学做校长,几乎把大部分工资都补贴给了学校的贫困学生,每到月底经常没有工资拿回家。黄磊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冬天,天气特别冷,父亲竟把自家的被子抱去学校给学生。“说来也有趣,后来有一次和一个江阴当地的老企业家偶遇,对方听说我是黄亚蒙的儿子,激动万分,再三邀请一起吃饭。后来我才知道,父亲抱走的那床被子就是送给了当时还是贫困学子的他。”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1997年,黄亚蒙去世,自愿相送者达八百多人,其中很多是他的学生、朋友,也有很多是他曾经帮助过的人。
黄家的长辈不强制孩子们背诵家规家训,在他们看来,言传固然重要,身教才是教育的根本。该做什么?该如何做?长辈都用实际行动示范给儿女们。或许,这正是黄氏家族人才辈出的秘密所在。
分享按钮>>【宗族之歌】世界成氏联谊会之歌——天下郕一家
>>江西南丰县黄氏后裔文史研究会举行新年茶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