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祠堂——大渡河畔留长歌 守望汉源黄氏发展

    中华黄氏网 2012年8月30日 万家姓


黄家祠堂——

大渡河畔留长歌

守望汉源黄氏发展

8月2日,汉源县富庄镇街上,71岁的老人黄绯正坐在路边上喝茶纳凉。

适逢富庄镇赶集(农历1、4、7赶集),狭长的街道上车来车往,人声鼎沸。

“这里是茶马古道重镇,有着悠久的历史。”黄绯带着记者走向街后的民居,还找到了一棵存活了300余年的枇杷树。

看着这里热闹的场景,黄绯的脑海里迅速闪现着富庄的历史。

富庄古为沈黎要驿,吐番所踞,称“蛮”村。汉唐时代渐成繁盛集市。

“富庄镇有七姓将军墓。”黄绯说,最让他自豪的还是“黄氏宗祠”。

精美石雕 展示230年建筑之美

“黄氏宗祠在四丫口,需要车来接。”8月5日上午,黄绯电话联系了黄万洪开车接送。

今年40多岁的黄万洪是黄氏入黎州的第十九代,比年长的黄绯辈份还高一级。作为黄氏宗祠管理委员会成员,黄万洪常常要从汉源县城到富庄四丫口去看看。

车辆在环山公路上行驶,一直开到富庄镇永兴村1组。在山坡上的一个平坝处,五六户民居中间一个院坝,正中有一个四合院矗立其中。

四合院背靠大山,阳光下,四合院正门的“黄家祠堂”四个大字分外耀眼。左右两侧是有关黄氏家族的历史。

走进四合院,木质结构的四合院,显示着四合院的古朴。在正堂大门处,有两个抱鼓石,分外醒目。两只无头的神兽,背着两个圆圆的石头,守护着四合院。

“这个抱鼓石,是黄氏先祖身份的象征。”黄绯说。

抱鼓石是形似圆鼓的两块人工雕琢的石制构件,因为它有一个犹如抱鼓的形态承托于石座之上,故此得名。宅门抱鼓石是门枕石的一种,在传统民宅大门前很常见。抱鼓石是中国宅门“非贵即富”的门第符号,是最能标志屋主等级差别和身份地位的装饰艺术品。

两个圆鼓还完好无损,但石兽却已面目不清。在正堂的柱子下,还有两只石兽还能认出。

“这是石狮子。”黄绯说。

左侧的石狮子连接着木柱下面的石墩,仰首伸向院坝,前肢也踩进了院坝里,脖子上还雕刻有铃铛。右侧的石狮子头已不见。石狮子雕刻精美,线条清晰,算得上四合院最让人称道的古迹。

“这个四合院建于1782年,距今有230年的历史。”黄绯说。

黄氏宗祠,始建于1782年2月2日。1915年10月修复,因年代已久,破损多处。

1985年清明节开始,黄氏族人举行了多次“宗亲会”祭祀活动,此后,黄氏族人就共同守护着家族的缅怀地。

黄氏先祖 同七姓将军同驻黎州

走进正堂后,正中的玻璃橱窗内,供奉着一个雕像。

雕像上面的牌匾,显示着主人的身份:“大明洪武四年征南,总旗指挥将军,黄和轻纪念堂。”

黄氏宗祠的管理者黄万勇见有客人来,准备了香烛。

焚香、鞠躬……

黄绯和黄万洪恭敬地将香插进雕像前的香炉里。

“这个雕像就是我们的祖先,黄和轻将军,是七姓将军之一。”黄绯讲起了先祖的历史。

黄和轻,又叫黄祯,和轻是他的字。

1338年10月20日,在湖北麻城的黄氏家族里,降生了一名婴儿,取名黄祯。

话说元朝至正年间(公元1355年),17岁的黄和轻参加了朱元璋的义军。黄和轻开始了戎马生涯,南征北战。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七姓同守聚宝门。

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黄和轻同“七姓子弟兵”——李、姜、黄、任、瞿(巨)、蒋、张七姓将军入川,先后征明升,防汉川,剿云南,平凉山。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奉命镇守黎州大渡河龙潭口(今汉源县万工乡金岩村),号称“七姓屯军”,分别在九襄、宜东、清溪、富林一带插牌占山,安家落户,休养生息。黄和轻同七姓子弟兵一起进入四川。 然后征讨云南,后同七姓子弟驻守黎州。

黄和轻同“七姓子弟兵”在汉源定居600余年,传宗也有二十多代了。

作为黄和轻的第二十代子孙,曾在富庄镇政府工作的黄绯一直研究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对黄氏的发展,更加注重。

“每年的10月20日,也就是黄和轻的诞辰日,我们汉源黄氏族人,都会到这里祭拜祖先。”黄万洪说,“相当于清明会吧。”

记住祖先功劳,继承祖先的优良品质,团结族人,共谋发展。

黄和轻逝世于1422年11月,葬于清溪东门外龙池寺后山大坪头。

最近,黄万洪正忙着修建黄和轻在龙池寺的坟墓。

“黄和轻埋葬的地方,正是汉源古八景之一——龙池映月之地。”黄万洪说,他们决定请工匠在10月前修那墓地,到时让汉源黄氏后人都到“龙池夜月”处祭拜祖先。

进士牌匾

展示汉源街厚重历史

“看看黄氏家谱吧。”正在四合院里听着黄和轻的历史传奇,黄绯就近找来了一本家谱。

家谱上,详细记载着黄和轻进入黎州后繁衍生息的历史,详细地罗列了继黄和轻的各房子孙。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关于各房子孙的功劳,记录较少。

“我们这里还有一个进士牌匾。”黄万勇和邻居黄大伦从正堂的一角拿出一个古朴的牌匾。

牌匾正中写着“拔进士”三个大字,左下方写着“后裔黄金声”,右侧是时间“宣统乙酉科”。虽然字体上的金粉已经脱落殆尽,但字体仍然显得雄厚苍劲。

“黄金声,是九襄镇汉源街上的出名人物。”黄绯说。

黄绯指着黄大伦说:“他就是黄金声的孙子。”

对于祖父的遗存,黄大伦感到很遗憾,“没有什么遗存,仅有在县志中找寻爷爷的事迹。”

据《汉源县志》(人物859——860页)记载,黄金声(1883—1943),又名黄龙跃,字焕如,九襄镇人,宣统元年(1909)已酉科岁贡。

黄金声为人正直,廉洁,有民主思想,推崇康梁变法,后经荥经县谭姓人介绍,参加同盟会。

早年在甘肃省作过一任县学,后即在汉源县从事桑梓教育,工书画有名气。民国31年(1942年),黄金声出任九襄救济院院长。曾掩护地下党员任炽昌脱险,对革命有贡献,后为地方封建势力暗杀。

“黄金声的书法很好,古朴雄劲,用笔豪放,宽舒有度,尤其是对于汉碑极有功底,如今在汉源县的很多庙宇对联,都有黄金声题字。”黄绯说起黄金声,很是自豪。

在九襄镇汉源街,还有一个为人称道的黄氏后人黄体诚,也就是修建九襄石牌坊的黄贡爷。

据《汉源县志》记载,黄体诚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已酉科选拔为十二年一次的拔贡,入国子监为监生。遂为先母请旨旌表建节孝坊,建坊时,其嫂尚健在,因而未旌表为“双节孝”,但为尊重其嫂坚贞守节。

如今,黄氏后人都在猜测着黄体诚与黄金声的关系。黄体诚与黄金声都是九襄镇人,黄体诚的儿子中多以“金”字为排行,有人猜测,黄体诚与黄金声或许是至亲的关系。

“黄氏家族的后人,在汉源县勤劳耕作,创造出了传世的作品。”黄绯说。

如今,九襄石牌坊,早已声名远播。而关于黄金声的事迹,也在汉源黄氏族人中传颂。

记者 黄伟


分享按钮>>侯钰鑫先生画作《归》赏析
>>台湾黄氏宗亲联合总会赴河南潢川祖地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