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安作品:乾隆皇帝六游黄家狮子林
- 中华黄氏网 2012年10月31日 湘黄快讯
引言
休宁古林黄家曾拥有苏州狮子林,亦是不争的事实
从《道光休宁县志》云“吏议落职归卜宅苏州狮子林”和《乾隆衡州府志》云“黄兴仁乾隆二年任,严宗喆乾隆三年任”文字中推算,黄兴仁购得狮子林约在1738年前后。 到民国元年(1912)卖给民政总长李钟钰(1917年起归上海颜料巨商、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叔公贝润生),狮子林实际归于古林黄氏有一百七十余年的历史。其间,故事颇多,流誉甚广,最是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有六次临幸狮子林制诗题匾,尤让古林黄家人倍感荣耀。古往今来,亦为世人津津乐道也。
下面,让我们一起跟着《同治苏州府志》之时空隧道,回放这一段旷古盛典。
第一游
时间: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年)正月十一日,乾隆帝奉皇太后启銮出京,开始第二次南巡。二月初五日,奉皇太后渡江。二月二十二日,至苏州府。二十七日,奉皇太后至杭州府。三月十八日,至江宁府。四月二十六日,还京师至圆明园。
狮子林主要家庭成员:
园主:黄兴仁,字元长,号蔼堂,时年56岁。
长子:黄腾达,字云驹,号藕塘,时年21岁,在浙江当生员。
次子:黄轩,字日驾,号小华,时年20岁,在休宁当生员。
三子:黄腾骧,字北野,号春衢,时年11岁。
主游:乾隆皇帝,时年47岁。
陪游:尹继善、沈德潜、懋烈伯、李景、刘纶、钱维城等。
志云:“狮子林,在城东北隅。元至正间,僧天如惟则延朱德润、赵善良(长)、倪元镇(字云林)、徐幼文共商叠成,而元镇为之图,取佛书狮子座而名之,近世以为倪元镇所筑,非也。中有狮子峰、含晖峰、吐月峰、立雪堂、卧云室、问梅阁、指柏轩、玉鉴池、冰壶井、修竹谷、小飞虹、大石屋诸胜,湖石玲珑,洞壑宛转,上有合抱大松五株,又名五松园。”
康熙至乾隆年间,寺、园分开,花园部分几易其主。乾隆初,为黄兴仁购得,取名“涉园”。
尽管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二月十一日,玄烨南巡亲临狮子林赐“狮林寺”三字额,并题对联“苕涧春泉满,罗轩夜月留”。但乾隆南巡初始,似乎对狮子林还没多大的兴趣。
乾隆十六年辛未首次南下,弘历压根就没踏进狮子林的门。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再举,显然又不在计划之内,只是三月初五日从浙江嘉兴回苏州灵岩驻跸,等重游了寒山别墅、清晖楼、听雪阁之后,东游西逛,突然想到老爷子的游记里还有一处胜景——狮子林。嗯,不妨也去瞧瞧。第一游,便是这样即兴酝酿起来的。
还有一个版本,云:倪云林在完成《狮子林图》的第二年就去世了,没有能为狮子林留下第二幅作品。此作即被视作宫廷珍品,乾隆帝爱不释手,同时对狮子林也心向往之。但乾隆起先并不知道狮子林在苏州,误以为是倪云林的私家花园,否则首次南巡时就不会不去狮子林了。乾隆第二次南巡,竟将倪云林所作的《狮子林图》和他亲手临摹的画随身携带,按图游园。
诚然,以上两种都是私下揣测,不论孰是孰非、先来后到。毕竟弘历最终进了狮子林。
皇上不观则已,观之欲罢不能。南巡第一首狮子林诗,洋洋洒洒,诗兴还不错哩。
游狮子林
早知狮子林,传自倪高士。疑其藏幽谷,而宛若闹市。
肯构惜无人,久属他氏矣。手迹藏石渠,不亡赖有此。
讵可失目前,大吏称未饰。未饰乃本然,益当寻屐齿。
假山似真山,仙凡异尺咫。松挂千年藤,池贮五湖水。
小亭真一笠,矮屋肩可掎。缅五百年前,良朋此萃止。
浇花供佛钵,沦茗谈元髓。未疑泉石寿,泉石况半毁。
西望寒泉山,赵氏遗旧址。亭台乃一新,高下焕朱紫。
何幸何不幸,谁为剖其旨。似觉凡夫云,惭愧云林子。
不仅如此,乾隆爷赋诗吟诵之余,灵感闪现,又赐狮林寺“镜智圆照”御扁。虽说可能时间匆忙,有意犹未尽之处,但亦算异外之收获吧,亦正是诗与扁皆好。
第二游
时间: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正月初二日,乾隆帝决定奉皇太后开始第三次南巡。十二日,离京启銮。二月初八日,奉皇太后渡河。十九日,至苏州。三月初一日,至杭州。二十六日,祭明太祖陵。五月初四日,回京住圆明园。
狮子林主要家庭成员:
园主:黄兴仁,时年61岁。
长子:黄腾达,时年26岁,翰林院庶吉士。
次子:黄轩,时年25岁,继续在休宁当生员。
三次:黄腾骧,时年16岁。
主游:乾隆皇帝,时年52岁。
陪游:张成勋、永福、程岩、张映辰、苏州知府李永书等。
有了上一次游历的兴味,如果说从此次南巡开始,乾隆按图游狮子林,我是相信的。他一改上次游览路线,去杭州之前,便悄悄去了狮子林,得诗一首,请赏阅:
游狮子林得句
一树一峰入画意,几弯几曲远尘心。
法王善吼应如是,居士高踪宛可寻。
谁谓今时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
松风阁听松风谡,绝胜满街丝管音。
这里,我为什么要用“悄悄”二字呢?原来乾隆帝有个不可告人的秘密。此次南巡他一直怀揣倪元林《狮子林图》,一有空就拿出来把玩一番,就连奉皇太后去杭州一路上还念念不忘。从杭州返回苏州,即刻“我宣布,临摹《狮子林图》成功!”那阵势宛如首脑参加重大典礼“我宣布,开幕!”一样隆重、荡气回肠。并且,欣赋一诗:
摹倪瓒狮子林图并题以句
狮子林称芗故吴,倪迂旧迹不宜无。
石渠妙晶难虚彼,竹院清娱漫仿吾。
虽亦循门得蹊径,真成依样画葫芦。
装池付弃留佳话,惜墨闲情或可夫。
此回漫游,他又发现狮子林有块地方有用武之地,舞文弄墨,赐狮林寺“画禅寺”金匾。高高悬挂,荣光一闪一闪照亮了狮子林,有多少天多少夜,从没有人细心计算过,一直到今日今时今分今秒。
第三游、第四游
时间:乾隆三十年乙酉(1765年)正月初二日,乾隆帝决定第四次南巡。十六日,由京师出发。闰二月初一日,至苏州。初七日,至杭州。三月,幸焦山,驻跸江宁府。四月十二日,驻跸德州,命简亲王丰讷亨等奉皇太后从水路回程。乾隆帝由陆路,于二十一日返京。
狮子林主要家庭成员:
园主:黄兴仁,时年64岁。
长子:黄腾达,时年29岁,工部屯田司主事。
次子:黄轩,时年28岁,在狮子林温习功课,准备当年“拔贡”考试。
三子:黄腾骧,时年19岁。
主游:乾隆皇帝,时年55岁。
陪游:简亲王丰讷亨、富德、张惹澄、温福、黄腾达等。
这是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了,轻车熟路,一切皆有备而来。
如果按今日历史编年记事乾隆銮舆“闰二月初一日至苏州”,那皇帝于正月二十七日途中即提前下了一道谕旨:“生员黄轩、黄腾骧,著各赏缎一匹。”
我信服一种可能,黄腾达此番也随驾南下在陪游的队伍里,乾隆的用意非常明显,提早招呼狮子林两位年轻的留守园主:嗯,我此次非去狮子林不可,你俩悉心候驾,不可怠慢。
皇上也说到做到,至苏州第二天就去了狮子林。这一行程按排,对狮子林来说意义非同寻常,因为乾隆皇帝前三次到苏州,大体遵照前任老爷子的行程,皆先驾幸虎丘等名胜。首站直奔狮子林,这是头一次,我想那些随行的王公大臣一时半会是弄不明白的:爷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我用“破天荒”一词粉饰毫不为过,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更是恰到好处。而此后乾隆第五、第六次南巡,亦皆是如此按排。前后截然不同的待遇,证明一点:狮子林在乾隆的心目中已上升到一个极高的位置。他夜不能寐,真正是按图就游了。
别再搅“黑芝麻糊”,皇上即便言即景诗,其实早就有了腹稿,给王公大臣们提提神。
游狮子林即景杂咏
城中佳处是狮林,细雨轻风此首寻。
岂不居然坊市里,致生邈尔濮濠心。
真树盖将千岁计,假山曾不倍寻高。
云林大隐留芳躅,谁复轻言作者劳。
画谱从来倪与黄,楚弓楚得定何妨。
庭前一片澄明水,曾照伊人此沐芳。
又:
狮子林叠旧作韵
每阅倪图辄悦目,重来图里更怡心。
曰溪曰壑皆臻趣,若径若庭宛识寻。
足貌伊人惟怪石,藉如古意是乔林。
何堪摹卷当前展,笑似雷门布鼓音。
若就此作罢,那是骗你的,弘历亦就不是乾隆帝了。
回跸至苏州,三贤堂《再叠高启韵》,怎么读都像是公书例行公事,即像开张奠基典礼那样别扭做作。
“第四游,《再游狮子林》。”
“好呀!”
方是兴趣使然焉。
再游狮子林
本拟行宫一日间,念民瞻就策天闲。
宁论龙井烟霞表,却爱狮林城市间。
古树春来亦芳树,假山岁久似真山。
小停适可言旋耳,寓意非因畅陟攀。
今人写狮子林轶闻颇多,其中乾隆御笔赐“真趣”匾,说的是第三次游狮子林时发生的故事。
“皇帝在假山中左转右曲走不出,越想越有趣,真是‘石不能言趣无穷,花应解语兴更添’,随口赞曰:‘真有趣!’并信手御笔将这三个字写下来。”
天子亦有这般同俗人的可爱,天下子民便发自内心底欢喜,皇帝是实实在在的人,而非高高在上的神。
接着故事写到:当时在一旁陪驾的黄姓状元,觉得皇上这三个字未免太俗气,又不便于直言,于是曲意奉承说:“皇上您这‘有’字我最喜欢,就赏赐给微臣吧。”
读罢后半截,辄感故事作者乱造胡编亦太缺乏职业水准,连最起码百百度、翻翻书的雕虫小技亦不曾学会。乾隆三十年乙酉岁次,黄轩还只是休宁县一位秀才,连贡生都不是,中举人还是三年后的事情,乾隆此行又哪来的黄状元陪驾呢?明明圣旨里曰“生员”嘛!又如前年有人著状元“黄轩”曰“黄熙”,园主“黄兴仁”曰“黄兴祖”,皆让人不喜。
再说当时黄轩文绉绉的书生一个,从未涉足过政坛,曲意奉承的俗气定不具有。在“万岁!万岁!!万万岁”的皇帝面前,你说战战兢兢吧,那是一种人皆有之的自然反应。而黄轩既帮皇上解了窘困,又不致皇上龙颜不悦,这般的睿智,余读了心里是欢喜的,像是从尘埃俾微里开出花来。
第五游
时间: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年)正月十二日,乾隆帝从京师出发,开始第五次南巡。五月初九日,乾隆帝返回京师。
狮子林主要家庭成员:
园主:黄腾达,时年44岁,御史贵州主考官。丁父忧。
黄轩,时年43岁,翰林院修撰。丁父忧。
黄腾骧,时年34岁,秀才。丁父忧。
主游:乾隆皇帝,时年70岁。
陪游:王公大臣、蒙古王公台吉、直隶官员、回部郡王台吉、四川土司等。
乾隆特别特别喜欢狮子林。
有人说: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也就黄轩高中辛卯恩科状元那一年,皇上居然耗资十三万两白银,在京城圆明园的长春园内仿建了“狮子林”一景,其中假山“令吴下高手堆叠”。并说“此间丘壑皆肖其景(苏州狮子林)为之”,“因教规写阊城(苏州)趣,为便寻常御苑临”,想把这座园林时时留在身边。出于同样的意愿,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皇上又在承德避暑山庄修建了文园狮子林,耗银七万两。有意思的是,乾隆又临摹了两幅倪云林《狮子林图》,放在这两处。一时大江南北,出现“三狮竞秀”的有趣局面。
这,不是天方夜谭,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有诗文为证:
题文园狮子林十六景有序甲午(1774)
向爱倪瓒《狮子林图》,南巡时携卷再至其地摹迹题诗。昨于长春园东北隙地规仿为之,即仍狮林之名。初得景八,续得景亦如之,皆系以句。然其亭台峰沼,但能同吴中之狮子林,而不能尽同迂翁之《狮子林图》。兹于避暑山庄清舒山馆之前,度地复规仿之,其景一如狮园之,名则又同御园之狮子林,而非吴中之狮子林。且塞苑山水天然,因其势以位置,并有非御园所能同者。若一经数典则仍不外云林数尺卷中,所谓言同不可,何况云异?知此则二亦非多,一亦非少,不必更存分别。见懒道人“画禅三昧”或当如是耳。既落成,名之曰文园,仍随景纪以诗。或有以同、不同?为叩者,惟举倪迂画卷示之。
狮子林
倪氏狮林存茂苑,传真小筑御湖滨。
既成一矣因成二,了是合兮不是分。
爱此原看鸥命侣,胜他还有鹿游群。
水称武列山雄塞,宜著溪园济以文。
虹桥
一再仿涉园,虹桥驾波起。
若论武夷曲,在此不在彼。
假山
塞外富真山,何来斯有假。
物必有对待,斯亦宁可舍。
窈窕致径曲,刻峭成峰雅。
倪乎抑黄乎,妙处都与写。
若颜西岭言,似兹秀者寡。
纳景堂
面临清浅背孱颜,廓落虚堂静且闲。
景纳四时无尽藏,我来每爱夏秋间。
清阁
吴工堆塑图,名画了非殊。
有一宁无二,仿燕仍忆苏。
究安能彼,欣雅足清吾。
欲问云林子,可知塞外乎。
藤架
藤架石桥上,中矩随曲折。
两岸植其根,延蔓相连缀。
施松彼竖上,缘木斯横列。
竖穷与横遍,颇具梵经说。
漫嫌过花时,花意岂终绝。
磴道
砌石磣砈跻攀,羊肠萦绕云关。
莫笑小许胜大,峭茜颇傲寒山。
占峰亭
塞山雄浑其固然,峰岭恒将互数里。
倪家结撰本江南,小景一伏旋一起。
是惟假山乃得之,叠石仿为遂有此。
侧峰上覆一笠亭,玉冠棲霞颇可拟。
亭占峰乎峰占亭,炙毂之辩将穷矣。
清淑斋
春光艳觉秋光飒,林有阴还砌有蕤。
若论园亭清淑景,吾云当屑夏为宜。
小香幢
狮林实梵宗,善吼度群品。
香幢作清供,迂翁佞佛甚。
缀景效其为,匪图福田稔。
人情以为田,吾方事勤恁。
探真书屋
书屋据横岭,迥然清绝尘。
倪子既非主,黄氏原为宾。
借问研精者,谁诚得其真。
延景楼
万石丛间觅进步,壶中小楼欣始遇。
因塞得通景不凡,理境文津胥可惜。
可悟其妙未可言,天倪道筅契性存。
林枝扶壁态閜砢,瀑水落涧声潺湲。
潺汲人池清且泚。佳丽四围一镜里。
忽闻隔嶂鹿呦呦,欲傲金阊未有此。
画舫
武陵何必舍溪头,烟屿云崖漾以周。
不实舫中收古画,却因舫在画中游。
云林石室
石为云复石为林,十笏石室云林心。
四家为首昔由昔,千秋一瞬今非今。
忽然柒几铺藤纸,又似田盘点笔吟。
横碧轩
碧鲜横一带,近远乃相殊。
近水波清澈,远山林翠铺。
坐来参合相,望去讶分图。
却忆嘱因语,王蒙有是乎。
水门
石墙洞跨溪清,门扇不置五明。
画舫随出随人,镜月疑半疑盈。
即此探奇问景,亦堪悦目怡情。
忽尔中心忸怩,似忘无逸篇名。
啧啧!乾隆,一堂堂皇上,亦是性情中人,偏爱狮子林简直是如痴如醉了。
当然,此非“假亦真,真亦假”的虚幻之境。乾隆有识真慧眼,在他的诗句字里行间总感有未竞之处。第五次南巡游狮子林,他亦题咏了一首,有颇多的流露。
狮子林再叠旧作韵
山庄御苑虽图貌,黄氏倪家久系心。
怡似金阊重跸驻,可忘清闷一言寻。
略看似矣彼新构,只觉输于此古林。
壬午摹成长卷在,展听松竹答清意。
遗憾的是,第五次游狮子林,正逢老园主黄兴仁去世次年。或黄腾达兄弟三人回休宁古林丁忧守制,不在狮子林;或因家于苏州,三人即于狮子林服丧期间。皇帝此次临幸狮子林与第四次相比,从简行事,未作太多逗留,亦是君主对臣子的体恤爱抚于万民有福泽。
第六游
时间:乾隆四十九年乙酉(1784年)正月二十一日,乾隆帝从京师出发,开始第六次南巡。三月,进入浙江镜内。闰三月,到达江宁。四月二十三日,乾隆帝一行返回京师。
狮子林主要家庭成员:
园主:黄腾达,时年48岁,顺天内簾监视。
黄轩,时年47岁,候补洗马尚书房行走。
黄腾骧,时年38岁,秀才。
主游:乾隆皇帝,时年74岁。
陪游:皇十一子永瑆、十五子顺琰、十七子永璘、黄腾达、黄轩等。
1784年春,这是乾隆皇帝最后一次南巡,亦是最后一次游狮子林。时年74岁,他觉年事已高,对随行大臣们说道:“六度南巡之事既蒇,亦不再拟命驾矣”。但游完狮子林又自问:“真山古树有如此,胜日芳春可弗寻?”而令他遗憾的是因“六度巡止”,只能作“他日梦寐游”了。 实对狮子林恋恋不舍也。全诗于下:
游狮子林三叠旧作韵
粉本石渠藏手迹,写虽因手运因心。
真山古树有如此,胜日芳春可弗寻?
然岂耽哉斯洒洒,所堪嘉者彼林林。
出游图便民瞻就,宁为夹途丝管音?
特别需要指出的,亦是《苏州府志》不曾有记载的,此次乾隆南巡,身为内廷近臣的黄轩随驾而行,在临幸狮子林后回京,即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皇帝御题一“福”字赐轩,其用意黄轩拥有狮子林,是连贵为天子的自己都没能享得的福份。
得此宝贝,古林黄氏制一“福”字匾悬挂在宗祠“蔚林堂”里,彰显皇恩浩荡。今存放于休宁县博物馆,成镇馆之宝焉。
御赐休宁古林状元黄轩“福”字匾
后记:
是年,还是第六次南巡回京师,乾隆决意把黄轩从太子那里留回到自己身边,谕曰:“以洗马黄轩,充日讲起居注官。”
乾隆五十一年(1786)十一月二十七日,林爽文台湾率众起事。清政府调兵镇压。因战事急迫,乾隆皇帝委派黄轩去川东总理督办军粮。因劳累过度,死在运粮途中。
乾隆五十二年(1787)丁未,林爽文败入深山,被俘。次年三月十日,林爽文等被解至京师凌迟致死。
乾隆五十二年丁未(1787)十月十八日早朝,在文武百官们面前,谕曰:“据保宁奏,川东道黄轩委令总理运闽米石,该道在重庆府地方,患病身故……此次川省办运闽米,该道黄轩督率地方官悉心经理,不辞劳瘁,患病后仍复力疾监办,至米船全数开行。始请告假,实属急公可嘉。今因病身故,殊堪悯恻,著加恩赏给按察使衔,以示轸恤。”(见《大清高宗纯(乾隆)皇帝实录》)
黄轩病逝同年,乾隆五十一年丙午科,黄腾骧中举,授安徽庐州府训导。
后来,吴蔚光(字悊甫,号竹桥。常熟人,原籍休宁)曾作《师子林访黄四春衢》诗云:“主客为谁与,吴二与黄四。”(黄腾骧在兄弟中排老三,在兄弟姐妹中排老四,故有黄四春衢一说)说明此时狮子林的主人是黄腾骧了。
黄兴仁有三娶,正室是休宁上溪口汪氏,吏部尚书汪由敦的妹妹,早殁;继娶率川(今屯溪率口)大家闺秀程氏,出轩;纳李氏,出达、骧。
在旧苏州,狮子林又被誉名“黄殿撰轩居第”。他在《苏州府志》卷一百十二流寓(二)有记载:“黄轩,字日驾,休宁人,善属文,工书法。乾隆辛卯进士,廷封第一,授修撰,在上书房行走,京察一等,授川东道。台湾用兵,川省协济军米,轩督办劳瘁,以疾卒。事闻,加按察使衔。兄腾达,乾隆辛巳进士,官至礼科给事中。善书,工诗文。黄氏兄弟自其父卜居吴门狮子林,更其名曰‘涉园’。”
乾隆钟情狮子林,狮子林成就了古林黄氏。
黄腾达,古林黄氏第一位进士,在乾隆第二次游狮子林后一举中魁,进士及第。
黄轩,自皇帝游幸之后,发愤读书,考试成绩均为高等。有人撰文云:
乾隆三十年(1765)安徽学政梁瑶峰督学徽州府,不由大起爱才之心,有意将黄轩选作特优生员参加“拔贡”考试。可是,到了考试的那一天,黄轩却突然头晕目眩,握着笔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梁瑶峰情急无奈,只好选拔休宁县另一位秀才、大斐人吴鹤龄(状元吴锡龄的堂兄)参加拔贡考试。等到黄榜公布后,黄轩的病又一下好起来。黄轩觉得这似乎是命运在捉弄他,从此对功名不敢抱大的期望。没想到在后来的考试中,居然接连取得好名次,戊子(1768)科中举人,辛卯恩科大魁天下,高中状元。而当年取代他被选为拔贡的吴鹤龄,却以贡生的身份被授予江苏溧水县教谕,仅为分掌全县教学事务的八品小官,最后还因伤寒而早逝,令人伤感不已。
予信云“三分人事七分天”之兆,而因尚有著七分天意,所以人事倒也急切不得穷绝。
到狮子林黄氏第三代,家事开始走下坡路。光绪十二年丙戌(1886)进士陈昌绅有诗,名题《狮子林今为吴中黄氏废园》。
即便是如此败落,我亦不感到可惜,若四时之序,功成者去,今天狮子林黄氏后人,有大学教授,有生意场姣姣者,有在东南亚国家总统身边高就。
乾隆一生六游黄家狮子林,赐匾额三块,赋诗十首,摹倪云林《狮子林图》三幅,另附上赐黄轩一“福”字。有诗赞云:“乾隆六游狮子林,古林满堂呈光辉。”
分享按钮>>《溆浦黄氏合修族谱》面世并重归黄氏
>>山东章丘吉氏夏庄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