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文化古迹】鹄山乡黄氏宗祠建成“乡村宫殿”

    中华黄氏网 2013年5月17日 渝水新闻网


在渝水区鹄山乡鹄山村委前山村内,有一栋宋朝始建、明朝重修的黄氏祠堂——昭贤堂,由于建筑构造精美、设计精巧、格局合理,是当地建筑之冠,被村民称作“黄氏宫殿”。为了保护此处记载家族历史的古老宗祠,前山村村民集资五十多万元对它进行修复,使得建筑到现在仍旧保存完好。

  大有来头

  气势恢宏的家族宗祠

  关于黄氏祠堂的修建年代,渝水区森林公安分局副局长黄永芳查阅了族谱,根据祠堂的文字记载可得知昭贤堂始建于第九世所在的宋朝,在明朝时期重修,最晚一次大修是在康熙辛丑年即1721年。

  新余市博物馆文物工作保护处主任胡小勇告诉笔者,祠堂为硬山式建筑,当地人称之为“坐向为10度”,即坐南偏西10度,朝北偏东10度。由于整栋建筑当中没有窗户,因而它尽量向采光较好的位置倾斜。黄氏一族自古即为当地的名门望族,在修建昭贤堂时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因而整栋建筑从外观上看显得气势恢宏。

  昭贤堂前后共有三进,面阔五间,通面阔10.6米,通进深约42.75米,房屋的两个山面没有设置高出山面的叠落山墙,即两边山墙的高度没有高出双面坡的屋顶。建筑总共有五开间,其中最边上的东、西两间皆筑有前檐墙,正中三间从檐柱的位置凹进数米,形成了一个前廊,前廊的明间与东、西次间的分隔是以两根檐柱为标志的,柱下置有双层石柱础,上层柱础为鼓盆造型,下层柱础为八角形。

  在前廊的后面设有木壁,木壁的明间及东、西次间各开一门。这些门的门扇皆是镶板门,它由木料并接成框,中间镶以木板。镶板门门楣上皆饰有门簪,其中明间有三颗门簪,东、西次间各有两颗门簪,共有七颗门簪,门簪为花菱之形。

  前山村村长黄秋生告诉笔者,门簪在当地也叫“来头”,按当地的俗话,“来头”即表示“这家是有来头的”,前山黄氏本来就是当地比较显赫的贵族,据村中的老人回忆,祠堂可能是宋朝皇帝御赐建造,明朝时期黄氏一族重新修建而完成。

  设计精致

  几乎无缝的微小构件

  一般的祠堂式建筑的前檐墙与檐柱在同一条直线上,而黄氏祠堂的前檐墙向前移出了数步,距离檐柱有数米之遥。新余市政协文史委办公室主任聂鹏从事文物普查工作多年,笔者咨询聂鹏后得知,这样的建筑样式并不多见,主要是起到了节省空间的作用。

  由于梁头已经完全嵌入、包裹于砖墙之内,不可能在该梁下设置撑拱。聂鹏认为当初的建造者独出心裁,在梁头之下的墙面上画有一个梁下垫板和一个卷草纹的撑拱,撑拱装饰有卷草菊花纹。撑拱上端被画成了鱼尾形,以表示通过垫板撑住抱头梁。

  从前廊廊顶为卷棚天花,这种卷棚天花呈双面对称卷曲,有点儿像倒扣的锅。前檐明间与东西次间交接处的卷棚天花之下,设有两根瓜柱,瓜柱底下有鼓盆形雕花坐墩,两根瓜柱靠一根元宝梁串联起来,元宝梁梁头末梢穿出两根瓜柱之外,雕成卷云之形,梁头底部皆雕有卷草纹,卷草纹末端成虾须之状,并向梁身内测翻卷。而在抱头梁与卷棚天花之间,设有采用剔地雕手法雕成的藻纹驼峰,雕有鱼儿和水藻的驼峰与卷棚天花的整个卷曲面紧密咬合,几乎达到了天衣无缝的程度。

  特制地砖

  五洞连线的讲究铺设

  笔者注意到,地面的地砖光亮照人,在询问过新余市博物馆工作人员甘泉之后得知,这些都是由三合土烘制而成的。黄永芳表示这些是先混合石灰、糯米等材料,再用桐油等拉光而成,可以使得地板平坦亮丽、天然环保、经久耐用。

  甘泉介绍,厅堂的地面以经过特别烧制的方砖铺成,并组成各种图案。方砖打磨成细腻平整的细清水砖,这种砖必须要用较细的粘土材料烧制。位于方砖地面间的厅堂柱础,也是双层石柱础,上层为鼓盆形造型的柱础;下层柱础为方座八角形,它是由一块整石雕成的。

  当中最为奇特的是地板中间有五个连成一线的圆洞,据目测,每个小洞的直径大约十公分,相互之间距离相等。前山村一位71岁的黄海寅老人对此颇有研究,他说这些连成一线的圆洞寓意五星连珠,是为了保护整个村庄的风水特意设计的。

  一物两用

  分力美观的拱状月梁

  村中六十七岁的老人黄凤云表示,黄氏祠堂共有三进两天井。第一个天井长5.5米,宽2.55米,深0.5米,处在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天井井壁都勾有双股的线脚,井壁上饰有浮雕的团鹤纹、四叶花纹以及其它吉祥花卉。其中团鹤纹位于井壁正中,中间雕有夸张的鹤头,鹤身的翅膀从两边向上翻卷、团起,似乎将鹤头包裹起来。井壁下端的两边设置有桃尖形排水口,桃头向上,以利于天井中的水向外排泄。

  新余市博物馆文物工作保护处主任胡小勇告诉笔者,建筑当中采用了抬梁与穿斗式结构,这样的结构在很多建筑当中都有,但是弧形的月梁比较少见。胡小勇表示,弧形月梁模仿了拱桥受力的原理,将重力分散到两边,既美观又实用,一般只有庙宇和宫殿会采用这种建筑方式。

  厅堂内第三排顶柱旁设有木板壁,木板正中设置了一个屏门,屏门由两扇板门合成,平时不开,遇有祭祝仪式、红白喜事等重大活动才会打开。正因为这里是族中重要活动场所,厅堂内陈设了雕有云纹的鼓架,鼓架上放着一面大鼓,遇有重要事情和活动,可以击鼓传唤族人前来。

  方形牌匾

  不同时期的历史见证

  新余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黄正根告诉笔者,为了缅怀、追忆先贤以及纪念村中历史,不论古代还是现代,往往都会在祠堂内悬挂各种牌匾,以彰显家族的荣耀。

  整个祠堂当中悬有多块长方形大木匾,匾中从右到左刻有“古今共脉”、“大展鸿图”、“父子同科”、“昭贤堂”、“进士及第”、“同出一源”等硕大的行楷字,匾的左侧有两列落款。匾的下面有两个匾托,分布两边,像曲尺一样。匾托表面雕有云纹和团寿字纹。匾额两旁的通梁梁头与立柱之间,各有一个风形牛腿。牛腿采用圆雕、透雕与线刻相结合的手法雕成,牛腿贴柱的一面雕有卷云纹,整个牛腿造型是一只风凰从云中腾起。

  笔者从鹄山乡文化站站长肖琦处了解到,这些牌匾都记录了不同年代的故事,比如最为著名的“树国长城”匾额,它是黄氏第26世孙黄鹤鸣为纪念南宋时期的黄国占昭贤将军而修建。还有清朝康熙甲午年黄鹤鸣与其父为同榜举人,因而悬挂“父子同科”匾额。在黄氏一族,出现了大量的朝廷要员以及商贾名士等,每块匾额中都浓缩着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

  作者:刘霞

 


分享按钮>>【黄氏网新闻】河南固始县黄氏会馆奠基
>>江西上饶铅山县钱(蒋)士铨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