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静钧:潘基文微访谈示范公共外交

    中华和氏网 2012年7月18日 新京报


原标题:潘基文“微访谈” 示范“公共外交”

  ■ 国际观察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7日开始对中国进行访问,并将出席19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包括南非总统祖马在内的非洲各国高级政要,将来北京与会。

  昨日,潘基文通过新浪微博平台,与中国众网友交流,创下了外国政府或国际组织领导人的访华“第一例”。微博,越来越证明,除了具备社交网站的基本功能之外,也正在成为外国政府或国际组织推行公共外交的重要平台。联合国新浪微博账号拥有300多万中国粉丝,与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与发挥的作用大致匹配。此番仅仅粉丝提交的问题,就超过万条,其交流热度与期待之高,可见一斑。

  针对即将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潘基文认为,“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发展方面和社会发展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绩,对于非洲人民来说他们也是非常关注中国的成就”。中非论坛,很好地体现了南南合作的精神。

  自2006年成功举办中非论坛北京峰会以来,非洲大陆迎来经济高增长期。英国保守媒体《经济学人》杂志去年底承认,一度被西方世界认为“不可救药的非洲”已经在崛起,而增长的引擎,源自于“中国机遇”和“中国资本”。中非合作,是个双赢互利的南南合作典范。

  不可否认,在告诉国人有关非洲的故事方面,舆论和媒体,并没有做到最精细的程度,还有很多中国民众并不了解中非论坛的本质就是“南南合作精神”的落实,甚至还有一定数量的民众,其意识停留在冷战时期“援非”的层次上;而对一些非洲民众而言,在面对西方部分媒体对中国在非洲的叙事之时,尚不知“新殖民主义论”是真或假。正如赞比亚外长所言,中非的合作不应止于经济层面,而应扩大到文化上来,只有文化层面的水乳交融,才会把真正的中非合作“故事”,走进尽可能多的中非民众的心里,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中非合作中的不和谐之音。

  潘基文秘书长起到了很好的示例。在新媒体技术不断拓展人际交流空间之时,政府或组织应尽量善用这些新工具,把中国的对非外交的“故事”讲给国民,并对各类“难问题”作出最可能善意和诚恳的回应和沟通。只有民众参与的外交,才是真正的以民为本的外交,只有民众关注和支持的外交,才是真正成功的外交。潘基文的微访谈,不仅为即将召开的中非论坛增色,也为我们如何做好“民间公共外交”提供了新思路。

 


分享按钮>>陈东海:配建“100平米公租房”也能中标?
>>卜卫:现阶段青少年性教育强调预防犯罪 不提保护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