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8日13:07 江南都市报 毛泽东在萧家祠部署秋收起义,铜鼓县准备将该祠申报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铜鼓县城南有座晚清建筑,看起来很普通,砖木结构,一直沉默的它却承载着一段不平凡的历史,它就是铜鼓县萧家祠。今年8月底,经过专家实地考察与充分论证,萧家祠正式被确认为湘赣边界前敌委员会的旧址。那么,这座建筑到底蕴藏着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难以想到它的历史地位 一条河流从萧家祠门前流过,装修一新的秋收起义纪念堂位于祠堂的右边。一条马路紧靠着祠堂而建,靠近祠堂处,这条笔直的马路拐了个弯。记者近日在当地县政府了解到,为了保持祠堂的原貌,马路给祠堂让了路。 一圈围墙把萧家祠与外面的喧闹相隔离。萧家祠大门朝南,门楣上赫然写着“萧永公祠”四个大字,与其他地方装修 豪华的大门相比,这里的大门看起来多少有点小家子气,同时也无法让人联想到它那显赫的历史地位。 进入祠堂,土路已经铺上石子,用水泥浇灌。两棵铁树对门而立,空缺的土地上刚刚铺起了草坪,一排罗纹松沿着萧家祠屋檐而立。 萧家祠,始建于清光绪初年,土木结构,前后两栋,前后栋结构相同,中间为大厅,两侧各有两间耳房,前栋耳房的门口分别贴上了战士卧室的字样。当年秋收起义期间,毛泽东曾住在后栋厢房内。两栋衔接处为一天井,天井壁已经长出了青苔,天井左右侧为厢房。 1927年,秋收起义前夕,起义部队曾在左厢房成立了前敌委员会,并将此作为办公地点。右厢房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团团部办公地点。 祠堂初建时的一种传说 关于萧家祠,因为秋收起义,当地人几乎把它捧为一块圣地,于是关于它的传说也越来越多,其中有一则为祠堂初建与风水先生的故事。 铜鼓县原党史办主任林兆福告诉记者,据说,萧家祠原本并不是用于共同祭祀祖先的房屋,也不是祭祀某个人物的,而是当地有个萧姓大户人家的居所。 建设之初,为了弄清这块地皮的风水,萧姓大户人家请来了一个远近闻名的风水先生看地,风水先生来后,坐下来喝了几口茶,四周转了一圈,然后就径直地走了。 萧家人觉得奇怪,怎么看完了什么也不说就走了,于是跟着后面追上去问原因,“这里风水是好是坏,总得告诉一声再走,再说还没有给钱呢!” 风水先生说,钱就免收了。但风水先生就是没告诉这块地皮的风水。在萧家人的追问下,风水先生只好说出其中原因:这个屋子内要出大人物,但不是你们萧家人。 这是一则没有任何根据的故事,但在当地流传很广。这从侧面说明,当地百姓对秋收起义期间入住过萧家祠的伟人毛泽东的崇敬。 毛泽东在此部署秋收起义 萧家祠的故事离不开1927年的秋收起义,此后,萧家祠与秋收起义便永远地联系在一起了。 众所周知,秋收起义前,毛泽东来到铜鼓,入住萧家祠。铜鼓县史志办陈主任告诉记者,毛泽东来之前,曾在铜鼓的月形湾被当地的清乡军捉获后机智逃脱。当毛泽东出现在萧家祠门口时,卫兵不让进。毛泽东从兜里掏出笔和纸,写上三个字,叫卫兵送给部队的领导。卫兵很疑惑,问为什么?毛泽东说送去就知道了。 这时,农军指战员正在开会。原来,这支我党领导的浏阳农军,因没有赶上南昌起义,打着贺龙所辖二十军独立团的旗号,从涂家埠返回,于8月中旬来到铜鼓县城整装待令,正为部队的未来走向而烦恼。与会者展开卫兵送来的纸条后,才知道毛泽东已经到了铜鼓,于是立马出门迎接。 为了部署秋收起义,在萧家祠的大厅里,毛泽东以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召开了三团排长以上干部会议。会上,毛泽东同志向大家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湖南省委秋收暴动计划及安源张家湾会议确定的军事部署,号召全体指战员根据党的号召拿起枪杆子,立即举行武装起义。并且宣布将浏阳农军正式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团,成为秋收起义的主力部队。 会毕,毛泽东同志在萧家祠同干部聚餐,杀了一头牛,因为人数太多,当地老百姓送来了许多萝卜,炖在牛肉内,欢度了传统的中秋佳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