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撰《温岭姓氏录》为百姓寻根
- 中华姚氏网 2009年4月15日 姚恩瑞
著姓188姓,新增姓(建国后迁入)78姓、暂住姓93姓……最近,一位家住浙江省温岭市太平街道 只读过五年半小学的耄耋老人郑祖元编撰完成了一本记录反映温岭历代姓氏概况的工具书,自费化了2000元印了100册,分赠温岭市档案馆、温岭市图书馆、温岭市政协文史委等有关单位和同好。郑祖元老人自少年时迷上姓氏学研究后,六十多年旁搜博览,编写了800多万字共32 大册的《中国古今姓氏志》,《温岭姓氏录》只是其中有关温岭的一部分。
郑祖元今年86岁,他告诉记者,祖父郑寒云原是油漆匠,51岁时到海门改学照相,后来创办了温岭第一家照相馆“福肖照相馆”,看到郑祖元读了五年半书后,祖父对他说:“不用想当差使(公务),不用想教书,门头字(记帐)记得住就算了。”于是郑祖元就辍学跟随祖父习艺谋生。
因家贫只读了几年书的郑祖元却非常喜欢读书,郑祖元在看了家里的《说岳全传》后看老版的《百家姓》发现,其中居然没有“岳”姓,而增广的《百家姓》却有“岳”姓,问了祖父才知道,老版的《百家姓》是北宋时出版,增广的版本是南宋时出版。他在看《三国演义》时,又发现里面有沮授、审配、波才(黄巾军将领)等十几个《百家姓》中没有的姓。从新老《百家姓》的对比出发,郑祖元渐渐迷上了姓氏学。温岭名医赵立民曾说“今已乏姓氏研究者,姓氏学几成绝学“,郑祖元萌生搜集中国姓氏之志后,从此,即时时留心于姓氏之学,勤钻苦研,寒暑不辍。他购买了《康熙字典》,经常到设在东门头城楼上的县图书馆借书,借阅唐代杜佑撰《通典》、南宋郑樵撰《通志》、元初马端临撰《文献通考》(合称“三通”)、清乾隆时官修的《续通典》、《清朝通典》、《续通志》、《清朝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文献通考》等古籍(以上称“九通”)。他将其中有关姓氏方面的资料全部抄来,如在《清朝通志》中,他就找到了许多蒙古姓、满洲姓。
为了钻研姓氏学,郑祖元常常通霄达旦,抄书抄到大天亮。按他儿子郑照的话来说,“举凡有关姓氏之书籍,或购或借或抄录,无不网罗,逢人必询其姓,浸浸于此而不倦,毕一生精力,近七十年业余时间,悉耗于此,仅文革时辍笔七、八年。”(郑照《跋》)至文革前,郑祖元已集得中国姓氏二万有余。可惜的是,他所收集的资料,“尽皆搜缴焚毁于文革之浩劫中,不能复得矣。”1976年文革结束后,郑祖元又重新开始搜集资料,但是有许多资料,再也难以借到、得到了。多年来,他自费购买了《二十五史》、《资治通鉴》、《中华大字典》、《辞源》、《广韵》、《中华辞海》、《中华姓氏大辞典》等参考书,同时经常去图书馆,搜集抄录全国各地地方志中有关姓氏学的资料,在读书看报时留意未见过的姓氏。此外,每次选举时,看到街上公布选民榜,见其中有自己没见过的姓,就随手抄下来。但是重新搜集仅得一万八千余姓,“举凡中国之古今姓氏,包括已消亡之古姓和各少数民族姓,单姓、复姓,见诸古籍、报刊者,无不竭力网罗辑录,编成了 800多万字共32 大册的《中国古今姓氏志》,四十余年来,不断增补,数易其稿。该稿中,复姓自二字至十字姓均有,且数量不在少数。
因为《中国古今姓氏志》篇幅太大了,这一巨著因财力缺乏等多方面因素很难出版,郑祖元就根据儿子郑照建议,抽取温岭本地有关的姓氏内容,辑集了11 多万字的《温岭姓氏录》先行而世,以不负一生之心血。这本《姓氏录》以姓氏笔划多寡为序,每姓首列读音(包括汉语拼音、反切、中文注音),次列姓源、郡望、由来、分布、人物六项,共收录了348姓。
分享按钮>> 《 台湾姓氏之研究 》
>>失散五十年 终圆寻根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