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氏祠堂
- 中华汪氏网 2012年4月6日 汪氏家族
目录
广东省电白县观珠镇汪氏宗祠
安徽省石台县横渡镇汪氏宗祠
福建省福州市南后街汪氏宗祠
浙江省淳安县姜家镇郭村岐山庄口汪氏宗祠
广东省电白县观珠镇汪氏宗祠
汪氏宗祠,位于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观珠镇观珠社区居委会的观珠镇中心小学内,是电白县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古祠堂建筑,是一座典型的民间宗祠式艺术建筑古香古色的传统建筑。汪氏宗祠始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迄今已有182年,几经修缮,风采仍存。汪氏宗祠大门前,“汪氏宗祠”几个字苍劲有力,令人肃然起敬。门联曰:鲁公世泽,越国家风。
汪氏宗祠坐东朝西,为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主轴九开间,采用古代三进格局,建筑布局层次分明,给人一种匀称的美感。里面的空间宽敞,厅堂高大雄伟,雍容大方。在厅堂的两侧,匀称地分布着大小厢房,各有回廊通道,里面行走自如。各个天井使光线充足,空气流畅。该祠的门楣、门框、门墩、门槛以及支撑屋梁的柱子均是选用上等的石材精雕而成。推开汪氏宗祠的大门,一股古朴清香的气味扑面而来,令人倍觉精神。呈现在眼前的一幕实在是令人惊呆了,犹如走进了一个艺术的殿堂:建筑风格独特,古朴典雅,祠内壁上图写禽兽,画彩仙灵。
汪氏宗祠建筑中的梁架、斗拱、雀替等木构件都饰以精美绝伦的雕刻装饰,其刀法精细,技艺高超,生动传神,惟妙惟肖,令人惊叹不已。许多舞台上的历史故事,被民间艺人搬上汪氏宗祠的栋梁上,这些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巧妙结合,处处寄寓着汪氏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与憧憬。雕刻中既有以传说故事为题材的,也有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的,又有以祥禽瑞兽为题材的,又有以吉祥文字类为题材的。如:日月神、李世民东征、三羊开泰、龙凤、麒麟、花鸟、福禄寿等吉祥物为图案背景的雕刻品,均是采用优质的樟木为原料,樟木木质坚硬,带有独特的防虫气味,不轻易被虫蛀,是优质的建筑材料,同时其纹理清晰,也是雕刻的上乘木材。栩栩如生的雕刻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走在汪氏宗祠,就如同步进一个艺术的殿堂一样,步步是景,处处是传说,令人目不暇接。令人拍案叫绝的不仅是祠内的雕刻精品,那优良的地下排水系统,一百余年间,从不堵塞,令人不得不折服于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2]为了保护和挖掘汪氏宗祠其独特的历史、艺术价值,2011年6月,观珠汪氏宗祠升格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文物价值得到进一步的肯定和重视。
安徽省石台县横渡镇汪氏宗祠
汪氏宗祠,为祠堂名,位于安徽宏村。建于明代。整个建筑平面呈"凸"字形,面阔24.40米,进深32.70米,脊高10.20米。正厅七开间,中有天井,前有围廊,门旁有抱鼓石。全饲布柱70根,属"满堂柱"建造。正厅四根前檐柱粗大厚实,呈棱形。明间金柱也为梭形。前檐柱及廊柱均有"柱斗科",柱头科之间有"平身科",均为二跳斗拱。前檐斗拱比廊檐斗拱粗大,柱头科16朵,平身科18朵,转角铺作"小拱头"。曲梁与柱子衔接处均有丁头拱承托,拱眼如单幅云。斗拱、梁架、梭柱等镂刻精细。现为石台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省福州市南后街汪氏宗祠
汪氏宗祠位于衣锦坊,始建于清道光甲申年(1824年),由福州、永泰、闽清、闽侯等县汪氏宗亲集资兴修。翌年农历八月竣工大吉,遂合族首祀宗祖,订有族规、祠训,并著有《汪氏敦睦堂谱牒》(现存福建省图书馆)。从此,每年农历二月十八日和八月十八日为其春秋二祀之期。民国十五年(1926年)祠曾重修。20世纪50年代初遭特大洪患,1958年夏末又经各房捐资修复。在过去的岁月里,祠堂还兼具联络中转与信息交流的驿站作用,为汪氏族亲的学习、赴考及驻城办事提供了便利。
该祠坐南朝北,主体为穿斗式木构架,以祠厅为界分前后两进,建筑面积约490平方米。大门后即为天井,一棵老樟树以游龙之姿冲破灰瓦的禁锢,在高空舒枝展叶,抖落一片浓阴,仿佛一段开宗明义的宣言。过天井,进祠厅。厅内正中,一张红木雕花的供案,上承“平阳汪氏宗祖”之香位与2002年7月入编《八闽祠堂大会》之证书。与厅毗连之二层走马楼阁,曰“文昌阁”,系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增建。
近年来,“汪氏宗祠”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族亲前来参观探贤、寻根访祖,它已不局限于纪念汪氏先祖,更延伸为爱国思乡、弘扬中华美德之所在。族中代有人才,使汪氏子孙引以为荣且深受激励。自唐迄清,历出文状元5人,武状元1人,榜眼、探花各4人。其中,唐越公汪华、宋大学士汪藻、明兵部侍郎福建巡抚汪道昆等声名尤隆。
天井中立有一块双面镌刻的“名宦碑”,对文韬武略皆备的汪道昆其人作了简介。汪道昆(1525-1593),字伯玉,号太函,又号南溟,歙县(今属安徽)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初授义乌令,即教民习武以备倭寇,人多能投石超距,世称“义乌兵”。后升福建备兵道,与戚继光在福清杨家寨(今江阴)全歼倭寇一万八千余,以功擢按察使、佥都御史等,累官至福建巡抚、兵部左侍郎。万历二年(1574年)致仕归乡。道昆是诗人和杂剧作家,为“新安诗派”创始人、文坛“后五子”之一,与王世贞并称“南北二司马”。曾署名“天都外臣”作《水浒传•序》,赞扬书中英雄“有侠客之风,无暴客之恶”,又称颂此书“纪载有章,烦简有则”,在文艺史上首次给予《水浒传》很高的评价。汪道昆的传世之著有《太函集》120卷、《南溟副墨》24卷、《太函子》1卷,文、史、诗合璧;杂剧《五湖游》、《高唐梦》、《洛水悲》、《远山戏》,合称《大雅堂杂剧》,为万历刻本。
浙江省淳安县姜家镇郭村岐山庄口汪氏宗祠
汪氏宗祠(鲁越传芳),位于浙江省淳安县姜家镇郭村岐山庄口村,门前有鉴湖。六十一世得罗为姜家郭村岐山汪氏始祖,始建明万历年间。郭村汪氏是始祖,在姜家周边村庄有98%是岐山汪氏的分支,祖谱记载每正月各地支系子孙都来祠堂搞活动。主要有祀祖、唱戏、竹马及交流。时间在三天三夜。
在明万历年间所订族规十六条: 1、乡约当尊;2、祠墓当展;3、族类当辨;4、名分当正;5、宗族当睦;6、谱牒当重;7、闺门当肃;8、蒙养当豫;9、姻里当厚;10、职业当勤;11、赋役当供;12、争讼当止;13、节俭当崇;14、守望当严;15、邪巫当禁;16、四礼当行。
浙江省淳安县姜家镇郭村庄口村岐山汪氏宗祠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家戒二十则:一戒不孝父母言行忤逆;二戒不睦家庭唆讼激争;三戒霸占祀产侵蚀公祖;四戒杖为尊长逼勒孤寡;五戒盗葬公茔强伐竹树;六戒恃尊凌卑倚富压贫;七戒尊卑失序有伤风化;八戒窃盗奸淫罔顾廉耻;九戒不尊律条私宰耕牛;十戒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十一戒结交匪类酗酒赌博;十二戒春秋祀典推诿不到;十三戒执掌公帐临期不算;十四戒逐出子孙不许入祠;十五戒闺范不端入庙进香;十六戒躬为下役玷辱门风;十七戒不鸣族长辙行控告;十八戒阳善阴恶致招奇祸;十九戒鳏寡孤独不思矜怜;二十不尊祠规责处不贷。
以下为岐山汪氏迁出的一部分主要地名:1、十七都玉泉2、西安上方3、六都茅坪4、浮槎5、十六都大坞6、街口7、淳安慈溪8、花洲9、威镇10、十七都星峰11、七都坪川12、淳安南村13、南源龙门14、周源15、新田坂16、十一都百亩坂江川17、大源夫坂18、歙县桃模19、黄村桥20、开邑高坑坞21、新口
瀛山怀古(庄口武举人汪启榜题)
瀛山卓立独超然,数仞宫墙远过肩。
格致堂中循古礼,得源亭畔活清泉。
方塘犹自天光映,书院常存翰墨鲜。
私淑先贤称弟子,敢希入室绍薪传。
分享按钮>>霍氏名人——霍存
>>左氏名人——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