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河间:项目建设为支撑 打造文化强市
- 中华毛氏网 2011年5月24日 毛井根
河北河间:项目建设为支撑 打造文化强市
中国经济网沧州5月18日讯(记者雷汉发、通讯员尚清生)投资9000万元的河北河间市河间府衙复建主体工程,如今已进入木构架安装阶段,将于今年完工。这是河间市为传承历史文脉,打造文化特色,实现由文化、文物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转变,以文化项目为依托,推动河间进一步发展而兴建的一项重点工程。
河间始建于春秋,有2700多年历史,历朝历代在此设郡、立国、建州、置府,素有“京南第一府”美誉。现拥有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多处现存诗经传承地、古战场、府衙、祠庙、古墓葬和革命纪念地等遗址及名胜古迹;1491部、7500余册元代至民国年间珍贵古书经、史、子、集和90件国家级馆藏文物;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诗经》、西河大鼓和“实事求是”思想的发源地,是中国诗词之乡、中国文化先进市。
为将丰富的历史文化、文物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推动城市面貌大变样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市民文化修养,河间市以挖掘文化特色,建设文化项目为依托,打造文化品牌,加快推进河间文化强市建设,强力提升文化品位和城市竞争力及城市软实力。以在原遗址,总投资3.7亿元,建设占地300亩的河间府衙复建工程和府衙南古文化街工程为切入点,请国内著名设计和施工单位以历史为依据,对河间府衙复建工程进行设计和复建。自去年动工以来,已完成府衙主体地基工程,现正抓紧进行木构架安装。今年投资9000万元的河间府衙复建主体工程竣工后,将重现河间府衙风貌,成为河间文化新地标。二期工程将按照古城区新规划,修复、复建府衙南古文化街,打造特色街区,重现名城古街风貌。
与此同时,一批标志性文化项目也正在抓紧实施:其中,投资230万元的光明戏院修缮工程今年将完工;投资3300万元的冯国璋将军第和国葬墓修复工程明年完工;投资1.3亿元的广电文化艺术中心,2013年完工;毛公书院、“诗经”遗址等也正在做修复、复建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在未来五年内,将形成以河间府衙及古文化一条街和毛公书院、冯国璋将军第和国葬墓、光明戏院、毛苌传授“诗经”遗址、金代名医刘完素庙及墓地、清通奉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使左敬祖墓、白求恩手术室纪念馆、民俗博物馆、展览馆、齐会战斗贺龙元帅指挥所旧址、黑马庄朱德总司令指挥解放石家庄及青沧战役的指挥部旧址等为主要景点的精品旅游线路,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有效对接,成为河间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河间市还把特有的历史文化元素,注入到文化强市中,在把市区主要街道以河间历史名人和历史事件命名、在市区休闲广场、公园、文明生态村设置文化墙的基础上,在齐会大街、诗经路等主要路段设置历史名人雕像,在新建总面积60多万平方米的瀛洲系列公园中,也设置文化雕塑、文化墙和文化活动中心,在即将开工的广电文化艺术中心中,修建具有河间特色的展览馆和规划展馆。
抓紧编辑河间历史文化系列丛书、公开征集河间府衙文物、挖掘诗经文化、传统曲艺西河大鼓和皮影戏三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传承人,在拍摄完成MTV《老槐树的烽火记忆》和6集电视专题片《河间春秋》,在省、市电视台播放的基础上,25集动画片电视连续剧《诗经传奇》也已杀青。
如今,电视台开辟的“河间史话”专栏、欢乐大篷车、遍布城乡的广场、社区、校园、企业等文化和诗词、书画、摄影、曲艺等十大协会、100多个民间花会及1万多会员、演艺人员的各项文化活动,也开展的红红火火,并有1000多人次在国家、省市级比赛中获奖,河间大鼓敲进了中央电视台、张领弟演唱的西河大鼓《俺村的新事实在多》,还获得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全市形成了上下齐唱齐享文化大戏,精心打造文化强市的浓厚氛围。
文章来源: 中国经济网
分享按钮>>鸡泽特色文化引领县域经济发展
>>永胜毛家湾:毛泽东祖先客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