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三.米裔三分水说 《米文辩墓志》论 近期,邯郸市大名县发现一座唐代古墓,该墓的墓志保存较为完整,墓志铭记载的大名县唐代的地理位置和边界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该墓志铭的书法更是独具风格。该墓所葬的是唐代的魏博节度使,步军左厢都知兵马使,兼节度押衙,银表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侍御史米文辩。 《米文辩墓志》铭文;米氏源流,裔分三水,因官食菜,胤起河东,为王为侯,轩盖不绝,至于王父品秩,家谍备诸。公讳文辩,即其后也。大父讳梓,皇宁远将军、河东中军将、上柱国。烈考讳珍宝,皇魏博节度诸使、马军都知兵马使兼将、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大夫、右散骑常侍、食邑三百户。公不坠弓裘,心存节义,德惟深厚,性乃端庄,以孝悌克全,起家从职。长庆初祀,署排衙将。公眈眈虎视,所向风生,迁亲事将,名光盛府,职近麾幢;使於四方,无失君命。大和中,授节度衙前虞候。出为巡按,非道不行,俾问贪残,鉴同秋水。转山河将,安人说剑,细柳尘清,洞晓机筹,宜当外御,迁贝州临清镇遏都虞候兼将,关河肃静,屏息欺邪,门绝屈词,案无停牍。转武城镇遏都虞候兼将,路当津要,美誉使闻,追署左前冲副兵马使兼将。时潞镇不庭,今相国盖代威名,奉天明命,剪除凶丑。公利战行权,授左前冲都知兵马使,匡君为国,巨显输诚。回戈大名,忧勤可拔,署左亲事、马步厢虞候,兼节度押衙、又营在府西坊征马及駞坊骡坊事。以公忠克佐,善政名彰,大中元年领步军左厢都知兵马使,兼节度押衙,累奏至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监察御史、加殿中侍御史,又迁侍御史。於戏,绣衣骢马,才见荣门,大限未期,奄然休息。时大中二年二月廿二日,享年五十有五,灵舆远复,宫殡故国。夫人扶风马氏,坤资懿淑,神与惠和,哀申未亡,昼哭仪帐。有四子,长存遇,登仕郎、试左武卫骑曹参军、经略副使;仲存简,宣德郎、试左金吾卫兵曹参军、节度要籍、兼词令官。并忠贞早著,孝悌为心,文武艺周,遂居名职。季存实,幼曰存贤,皆学习礼经,以期乡秀。并哀容扶杖,丧事力营,尽家有无,非亏古制龟筮。以大中三年二月十一日竁于府西北一十五里贵乡县通济乡窦村之原 按照正常的发展规律,唐朝初年来中国的米姓人不像本地人一样拥有社会性的族群,职业特点比较单一,血缘关系不紧密,不可能很快形成大规模定居聚落,主要居住地遍布河西、河东。一百多年来这么多米国人760年后弃国东进旅居中国各地不应该只形成一个郡望。虽然米国不大人数不多,定居中国也不可能只有西安一支。应该是陆续而缓慢的移民。 《米文辩墓志》就说明晚唐时期米文辩的家族已经是三支米姓之一,特别是指出三支米姓“胤起河东”。唐朝的河东地区是相对于甘肃新疆河西走廊的而言,指的就是今天黄河以西的宁夏陕西山西地区,这就意味着当时米姓人居聚的地不限于西安。而是广大的河东地区,后来到宋史记载原州(宁夏固原)通判米璞世代居住陕西省铜川,米芾世居山西太原也相互印证。现在可以肯定的是世袭质子米继芬是居住在西安。 《米文辩墓志》所提到米文辩家族成员均为魏博节帅武将 魏博 古地名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 唐肃宗乾元初,魏州寻置魏博节度,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统治今河北南部、山东北部,亦曰天雄军。建中三年,田悦拒命,称魏王。僭改魏州为大名府。 米氏家族是安史之乱后从河东迁到河北的,“大父讳梓,皇封宁远将军、河东中军将、上柱国。烈考讳珍宝,皇魏博节度诸使、马军都知兵马使兼将、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大夫、右散骑常侍、食邑三百户”。 米文辩自长庆初年开始效力魏博军中,其时正是史宪诚开始节度魏博之际。大和中,为何进滔任节帅之时,米文辩任节度衙前虞候。 梳理之后可以清楚米文辩这一支米姓的脉络。 以米文辩为基点 其大伯父米梓皇封宁远将军、河东中军将、上柱国 其父米珍宝皇封魏博节度诸使、马军都知兵马使兼将、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大夫、右散骑常侍、食邑三百户 自米文辩领步军左厢都知兵马使,兼节度押衙,累奏至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监察御史、加殿中侍御史,又迁侍御史 其长子米存遇,登仕郎、试左武卫骑曹参军、经略副使 其次子米存简,宣德郎、试左金吾卫兵曹参军、节度要籍、兼词令官 三子米存实(米文辩奄然休息时 学习礼经,以期乡秀) 四子米存贤(米文辩奄然休息时 学习礼经,以期乡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