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臧氏家族研究

    中华臧氏网 2012年8月10日 万家姓


臧质字含文,是南朝宋代一个颇为著名的军事将领,他的一生对当时社会的政治、军事活动都曾有过重大影响,他是东莞莒人(今宝应县)。县志中无论是对他,还是对他家族中的其他重要成员都没有给予必要的记载,而只是将一个名望、功绩远不如他的族从孙——臧盾赫然载入,这是不公允的。南朝至今千秋已过,臧质其人、其事已鲜为邑人所知,这实在是件遗憾的事。现将个人对臧质及其家族的初步研究奉呈诸师友,乞望斧正。
臧氏家族成员在宋齐梁陈各朝均有列入正史的人物,除年幼者和一般妇女外,都有官职大至光禄、太守、使持节;小到县令、郡功曹。 
臧氏家族为什么在这一时期会有这样显赫的地位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臧质的姑姑——臧爱亲的关系造成的。
据《宋书、后妃列传》记载,臧爱亲的祖父臧汪,官至尚书郎(六品),父亲在朝是个郡功曹(八品),臧爱亲出嫁给破落的低级士族出身的刘裕为妻。刘裕幼年贫贱,以耕地为业,兼做樵夫、渔夫及卖履小贩。东晋末年,孙恩作乱,刘裕在谢玄部将刘牢之的军队中当一小军官,但他英勇善占,屡立战功,很快崛起,成为北府军的著名将领。在击灭孙恩知己军、大败强蕃割据者桓玄中,又累积战功,打下帝业大基。臧爱亲与刘裕本为贫贱夫妻,她平日待人宽厚,与刘裕深相敬爱。她于晋文帝义熙四年(公元408年)即刘裕刚刚崭露头角的时候先他而谢世。时年只有四十八岁。后晋安帝追封她为豫章夫人。公元四二O年,刘裕建立宋朝后,追封他已故的父母以高官厚爵,并一直没有另立皇后,临崩时还留下遗诏:将爱亲的梓宫附葬于自己的初宁陵。这样《宋书》在后妃列传中当之无愧地尊称她为“武敬臧皇后”,她为臧氏家族的腾达奠下了一块坚实的基础。
臧质的叔父臧涛,父亲臧喜,宋武帝义旗初举时,都曾追随功左右。尤其是她的父亲在协助宋武帝讨伐另一大割据者刘毅,攻取巴蜀中立下赫赫战功,并染疾身亡。
臧质身为功臣之子,“年未二十,高祖(刘裕)以为世子中军行参军”。三十初过已“屡居名郡,涉猎史籍,尺牍便敏、既有气干,好言兵权,太祖(刘义隆)谓可大任”。也正是在臧能担大任之时、朝庭急需甲胃之才。
早在刘裕建立宋朝之前,北方已出现了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强盛的魏国。公元四二三年宋武帝刚死不久,北魏就悍然出兵攻战了宋黄河以南大片土地,统一黄河流域后,勇武善战的魏太武帝又产生了吞并江南的强烈奢望,而南朝继宋武帝之后的宋文帝也是一个较有作为的皇帝,他在统治的三十多年中,使长江流域呈现出东晋以来从未有过的繁荣气象。他凭借富强的国力,也经常出兵击魏,想收复黄河以南土地。公元四五O年,魏太武帝亲率大军攻宋,南北两个全盛国家之间积蓄已久的、决存亡的战争终于爆发了。
战争一开始,魏军锐气难挡,连连获胜,在大败宋之名将王主谟之后,更是骄横得不可一世,开始渡淮河,一路杀向盱眙。这时臧质已被朝廷封为辅国将军,率万人於盱眙固守。魏太武帝一路走得饥渴,就在城下向臧质求酒,臧质却给了他一罐便尿,魏太武帝受辱大怒,驱使被抓来的其它民族的人全力攻城三十天,“积尸与城等”仍不能攻下,最后只好忍辱退走。
臧质率后坚守了盱眙这一军事重镇,不但阻止了魏兵大举南下吞并江南侵略计划的实施,而且这一场恶战是魏太武帝用兵从未遇到过的。魏书上说,魏武帝退兵平城后,大为国人所怨恨。此后他们都害怕同南朝作战了。就宋朝而言,退走魏兵,既解了宋围,又使百姓免遭亡国之祸,并保护了发展中的南朝经济文化。臧质胜利回军后,宋文帝大喜一下了给臧质加封了许多官爵,并尊他为“开国子”。
但继宋文帝的宋孝武帝却是一个地道的暴君,他对王公大臣总是疑忌重重,时常派人监视他们的行动,诸王因无法自安,先后被迫起兵。且孝武帝於周庭之中也甚无礼仪,淫乱南郡王刘义宣(宋文帝之弟)诸女,而臧质与刘义宣本为儿女亲家。因此发怒,密备舟甲,建孝元年二月(公元454年),他派人联络豫州的刺史鲁爽,兖州刺史徐遗宝,打算於建孝元年秋冬举兵,熟料鲁爽酒后失旨,即日起兵。刘义宣、臧质闻讯仓促响应,臧质兵败被杀,宋孝武帝对其恨之入骨,将他的头颅依汉王莽故事,漆后收于武库。
臧质为官虽不廉洁,但他为反抗异族入侵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见朝廷日益腐败,遂有了取代之心。这正如《宋书》所说:“(质)本无吞唾之志,但朝廷之内疑防日深,功高位重,终非自安之地”。举兵向昏君,成者为王,败者为贼,这是封建时代极虚伪、极可笑的“忠君”“正统”观念,道光县志要避“谋反”一讳。对他的功过是非只字不提,现在,千秋已过,应实事求是地给他一个公正的历史地位。

参考书目:
《宋书、臧质列传三十八》
《宋书、后妃列传第一》
《南史、宋宋室及诸王列传三上》
《渠书、臧质列传三十六》
《陈书、徐陵列传二十》
《中国通史》
 


分享按钮>>谭姓来源
>>江苏和浙江臧氏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