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氏尚书学派

    中华伏氏网 2012年8月14日 万家姓


  伏氏尚书学派是由秦汉之际的伏生所创立的学派。伏生,字子贱,战国、秦、汉时期济南(今山东济南市章丘县)人,曾为秦博士。汉文帝时,寻找精通《尚书》者,闻济南伏生曾经研习,想召见。但伏生已经年逾九十,老不能行。于是诏遣晃错向他学《尚书》。秦朝禁书时,伏生把《尚书》藏在墙壁中。西汉初年,伏生取出所藏《尚书》,已经佚失几十篇,仅剩二十九篇。就用它来教授齐、鲁地方的学生。齐、鲁学者从此颇能讲《尚书》,山东儒学大师也无不涉足《尚书》以教学生。伏生传授《尚书》给张生、欧阳生,后张生任博士。此后,周霸、贾嘉都颇精研《尚书》。晁错是伏生的最后一位亲传弟子。伏生因为年迈,语言有障碍,教晁错时,由其女儿给传言。又因受方言影响,晁错有十之二、三还不能彻底弄清,只是了解大意。伏生师徒传承《尚书》,形成伏氏尚书学派。

学术见解  

伏氏尚书学派对经文有自己一见解。“教授民时”,伏氏释为,黄昏时张星座在南方标志春季,可以种谷子。黄昏时火(心宿)星座在南方标志夏季,可以种糜子。黄昏时虚星座在南方标志秋季,可以种麦子。黄昏时昴星座在南方标志冬季,应该收藏。收藏掩盖粮食、围猎禽兽、砍伐树木,都应该报告天子,以便天子从民间抽取赋税。因而天子向南方观察,根据二十八宿先后运行到正南方的具体情形,可以判知民间农事的缓急。忙季就暂不收取赋税,暂不调发徭役。   

“辩在朔易,日短星昴。”伏氏释为,朔,开始的意思,因为冬季来临,天子命令三公谨慎地收藏掩盖粮食,关闭城门,紧密封锁边境,而进入山林泽治去围猎,这样才能顺应天然规律,才能促进冬季以固藏为主任务的完成。“   

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伏氏认为,璇,还的意思;玑、微的意思。他本身变动得些微而所使动的很大,叫它做璇玑,所以游玑指的北极。受,指舜。上日,即元日。万物没有天就不能出生,没有地就没有地方存在,没有春季就不能萌动,没有夏季就不能滋长,没有秋季就不能收获,没有冬季就不能收藏,所以《尚书》说“湮于六宗”。   

“明试以功,车服以庸”伏氏认为,见到诸侯,询问他治理侯国的百年大计如何;命太师诵唱诗歌,用来观察民间风俗;命开放墟市招徕商贩,用来观察民间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对山川各位神祇有不供奉的,定罪为不敬,对不敬神的要削夺领地;对宗庙有不按时祭祀的,定罪为不孝,对不孝敬祖宗的要降黜封爵;对变礼制改音乐的,定罪为不服从,对不服从的要流放;如有改制度和衣服的,定罪为背叛,对背叛的要讨伐;而对有功的,要赏赐他。   

“五服五章”,伏氏释为,天子的衣服,花纹有雉鸡、作绘、祭器、藻火、山龙;诸侯的衣服,花纹有作绘、祭器、藻火、山龙;子爵男爵的衣服,花纹有祭器、藻火、山龙;大夫的衣服,花纹有藻火、山龙;士的衣服,花纹有山龙。   

“元首明哉,股肱良哉”,伏氏,认为,元首。指君:股肱,指臣。“施章乃服”,伏氏释为,分别上与下。伏氏又认为:古代诸侯,开始受封就有采地,统治一百里远的诸侯给采地三十里,统治七十里远的诸侯给采地二十里。统治五十里远的诸侯给采地十五里。以后子孙虽然因罪被贬黜,但采地不被剥夺,使其子孙中贤良者守持着,世世代代用来祭把开始受封的人。这就叫做“兴灭国,继绝世”。《尚书》说:“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伏氏释为,圣人,就象平民的父母。母亲能生他,能养他,父亲能教育他,指导他。圣人却周到地具备这一切:能生他,能养他,能教他,能导他。修城廓使人民定居,筑房屋,给人民安身,建立庠序学校便利人民受教育,治理土地供人民饮食。   

“作新邑于东国洛,四方民大和会”,伏氏说,周公想作礼乐,犹豫三年不能进行。顾虑百官贵族鄙视他的言论而不听从,鄙视他的举止而不跟随。想把礼乐作得恢宏些。恐怕天下不理解自己,想把礼乐作得紧缩些,又恐怕不能宣扬父母的功迹恩德。考虑再三以后,便营建东都洛邑,通过这项活动观察天下人的思想动态。于是,阂公看到各地的诸侯,率领他们的百官、族人,都就值去建筑他们应该承担的宫殿。周公说:“示之以力役,且犹至,况导之以礼乐乎”然后,周公敢作礼乐。   

“越维有胥赋小大多正”,伏氏说,古代十税一,多于十税一叫做“大桀、小桀”,少于十税—叫做“大貊、小貊”。实行王道的人,十一而税,从而听到倾扬声四起。
 


分享按钮>>济南伏氏以经学传家
>>伏氏封侯不其城 曹操逼宫斩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