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成志》——云南省贵州省成氏源流
- 中华成氏网 2012年2月22日 南成志编委
序
夫著成史,久为众成之盼。自明上溯千年,有否成史,失据考而成悬疑。欲待之则恐无获,延日烟烟而其望茫茫。乃于1795年,本宗廷4公于京会试,始与同氏各地诸公铨《京都集成谱》,而为滇黔最早成谱。然其谱之叙本宗,据考不齐,仅凭记忆,仓促而成,不免疏漏,难作系统全面之史。至民国年间,本宗族长斐然亦示修谱,未遂之志。遂镇雄高山之联科先生作支谱,主据京谱,沿抄者多矣。诸抄虽致勤奋,然随意增减,讹传庞蔓,多有不文者。夫成若大盛族,先世常立文林,后生不乏笔墨,何无一系统全面之志耶?众盼由兹而生,沸沸扬扬,终不可遏制焉。
始于1989年清明,应镇雄高山成忠璧之启,族人百余代表聚会其宅,筹商修史事宜。其会之筹备组人员,又应镇雄成联庆之约,聚会镇雄,首倡复建成良、成恩二公墓府,派人赴川联系族人,共举修史建墓事。斯后,毕节草堤族人亦谋迁建成仕公墓府。由兹族中诸会不断,联络不绝,壮举感人。众盼演而为众奋,则将竟其志焉。
族志者,当重史实而出新意,故撰写颇为不易。复考《二十四史》、《通志》、《纲鉴》、四书五经诸经史,成源出二,与诸传抄谱甚殊,然而是为史也,乃照录之。一系自黄帝之孙颛顼后,传至春秋之楚,而有若敖,若敖后有成得臣,史曰以字为氏;一系自黄帝之子玄嚣后,传至周文王,文王子姬叔武得以封 ,后人去邑为成,史曰以国为姓。据地理考,本宗启祖江南,乃远于汉时,先世即居今湖北、湖南之地,则得臣故籍也,距古 国六千里遥。 国,秦郡县制改曰上谷,今曰怀来,河北蓟北之地也。山东宁阳 ,或曰汶上 ,不为叔武封,乃鲁国三桓治时孟孙氏之都也。据考史籍,则诸史皆记:“ 叔武后世无所见”,亦有记载封 ,其后盛氏者云。虽具各考,可见本宗系出得臣,然是为考也,且作古之先,皆源于黄帝,同成而无所辨别,当同尊而弗赘论焉。成源如是,则其后代有闻人,系有明贤,繁衍千载皆久盛不衰,支分万派而不别南北。至吾祖德公,诸抄谱与《史记》更殊,历尽各考,承祖德昭灵,乃使德公形象得以复现。值兹,笔者感慨万千,乃作铭志,镌刻于良、恩二公碑侧,使族人知己所出,晓喻先祖之严正清明,清操绝俗,精诚图治,以身报国,而致深省效法之。又作家训家诫,以志本史宗旨,公诸于世,望族人披览获益,而振己志焉。
综观本志,较之诸谱,乃对历史史实作出三大澄清,且较全面系统:一、成氏有二,不独出叔武;亦作地理、史迹诸考,知史有云“ 叔武后世无所见”,亦知叔武封 别于山东鲁国孟孙氏 ;据出经史,固理无讹,而正历代不实诸论。二、成德公不为明洪武时人,而为万历崇祯时人,且身未临黔,乃殉国于朝,谥光禄卿;兹论乃据各世先祖碑记考、世代历时考、明史考诸考而定,史实论详,而无疑者也。三、德公下世有后传者,不为两房,亦不为十房,乃三房,良、恩、仕也。所编各支世系,较庞大全面,且不混淆。所述三事,诸传抄谱皆失籍无考,可见其之讹传盛耳。为统一本宗排行,本志乃据古排行韵,续编四十代,使古新联为一体,以期改变古排行并自编排行引起之诸论。兹亦为本志之作为焉。
题《南成志》者,本宗起祖江南,而今各支主籍南国故也。本志书以半文半白,乃为承继族志类古文化文风及格式,亦便精简文字也。本志写于1988年至今,历经数稿,锻炼成文,而因笔者学识肤浅,难免谬误,盼有识之士予以指教。时祖墓已近竣建,本志告成,将付诸于梓,书此语是为序。
1990年夏4月 识
1991年夏4月 改
一 源于黄帝
诗曰:怀古论天地,溯源自炎黄,百族立中国,万派竞古邦。
夫人本乎祖,祖有其源,则其源据天地生也。天地之初为混沌,太极也,乃元史之萌。太极易而有天地、阴阳。阴阳易而生四象,是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四象易则庶类繁焉。首出御世之者,盘古氏也。其时谓太古。继有三皇:天皇十二,地皇十一,人皇九。而后有五龙氏、有巢氏、燧人氏。其时有四佐,曰明由、必育、成博、陨丘。后复有三皇。《史记》谓三皇曰伏羲、女娲、神农,乃补史也;《通志》则谓三皇曰伏羲、神农、轩辕。补史者,据传而补记也,后人谓之神传史。《史记》列轩辕于五帝,则不为补史,乃有记之史也。
伏羲者,太昊庖羲氏也。代燧人氏继天而王。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画八卦以通神明,以类万物,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牲畜以庖厨,作三十五弦之瑟,木德王,故曰密羲氏,亦曰庖羲,号太昊。都于陈,崩,葬南郡。女娲氏代密羲立,号女希氏,木德王。共工氏任智刑,强霸不王,与水乘木,战祝融,不胜而怒,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聚芦灰以止滔水,而济冀州。以其功高,而列于三皇,曰娲皇。传娲皇后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卷须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浑沌氏、昊英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皆袭伏羲号。继有炎帝,神农氏也,姜姓,母曰安登,女娲氏之后,为少典妃,感神龙而生炎帝,长于姜水,因以姜姓。火德王,故曰炎帝。斩木为耜,揉木为耒,教民始耕。教人日中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尝百草而始有医药,作五弦之瑟,重八卦为六十四爻。初,都于陈,遂居曲阜,立一百二十年,崩,葬长沙。子曰柱,有天下,号厉山氏,神农凡八代五百三十年,而轩辕氏兴。《通志·三皇本纪》乃云:神农后传嗣帝位者七世,临魁八十年,母乃莽水氏女,曰听(讠发);承六十年;明四十五年;直四十五年;厘四十八年;哀四十三年;榆罔五十五年。凡七帝袭炎帝号三百八十年。
《史记·五帝本纪》云: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少典,有熊国君之称,国于今河南新郑。轩辕亦称有熊氏。)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子未七岁曰弱)。幼而徇齐(徇,疾也;齐,速也。帝幼而疾速,聪明也。)长而敦敏,成而聪明。时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神农氏衰,弗能征。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亨,诸侯咸来宾从。蚩尤最暴,莫能伐。炎帝欲侵凌诸侯,则诸侯归轩辕。轩辕修德振兵,治五气(五行之气),艺五谷,抚万民,度四方,教熊、 、貔、貅、虎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黄帝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擒杀蚩尤,而诸侯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帝披山通道,未常宁居,东至于海,登九山及岱宗(泰山东岳),西至空同(名山),登鸡头(山名。在陕西),南至于江,登熊相(熊山,亦曰湘山),北逐荤粥(匈奴名),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阿,涿鹿山名,在上谷)。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兵师为营。官名皆以云命。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山川封禅。获宝鼎(象征中国),迎日推策(策、测,亦为之数,观日月朔望而推也),举风后(传云黄帝三公)、力牧、常先、大鸿治民顺。时播百谷、草木,谆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动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乃曰黄帝。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帝居轩辕之丘,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正妃也,生子二,其后皆有天下。长曰玄嚣,是为青阳,降居江水(江国,曰安阳)。二曰昌意,降居若水(蜀也),娶蜀山氏女昌仆,生高阳。黄帝崩,葬桥山(一曰子午山,今陕西黄陵县),孙高阳立,是为帝颛顼。《通志》乃曰:黄帝二十五子,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仆、依,二人为姬,二人为己。帝命仓颉造字,与岐伯论而有内经。帝在位百年,崩于荆山之阳(一名符釜山,今河南灵宝县),子玄嚣践位。
玄嚣后世有周,周有叔武封 ,其成一系也。黄帝二子昌意生颛顼,颛顼后世受封于楚,楚有若敖,若敖后有成得臣,其原成一系也。故史曰成氏有二。两成皆源于黄帝,源远流长,而后无别焉。
二 成氏有二
诗曰:莽莽昆仑万脉宗,炎黄子孙九州同;成郕均为轩辕后,两系无别南北通。
成氏源于黄帝,见诸经史,而无疑之者。然成氏有二,斥诸谱传,有疑者矣。夫史贵者实,成氏有二,据诸经史,而为讳者不传,鲜为人闻焉。仅记一系,失之史实,亦为之疏漏,通史者可籍据而责之也。故志成史,首叙轩辕,则当论证成氏有二,否则撰史不便,述亦无绪。以往成谱,仅记叔武,若非尊贵之意,则为不识之疏。经史所记,旺氏出皆有几,岂独成有二乎?意图族志通圆,固为厚望,然岂可忽视史实而作妄造,失信于众乎?
为释成氏有二者疑,乃录史家诸论于后。
《通志·氏族二·周同姓国》曰:“郕氏,亦作郕伯爵,文王第五子郕叔武之所封。或言武王封季载于此。其地在今濮州雷泽北三十里故域是也。其后以国为氏,或去邑为成氏,与周之成肃公、楚之成得臣同为一成。”又云:“盛氏,周之同姓国也,后为齐所灭。穆天子传云,盛,姬姓国。公羊云,成降于齐师,成者,盛也,以讳灭同姓,故言成也。” 《春秋》记其史曰:“夏,师(鲁师)及齐师围郕,郕降于齐师。”公羊疏云:“郕者,盛也,盛则曷谓之成,讳灭同族也。曷为不降吾师,辟之也。”《春秋》、《通志》、《史记》诸史皆有语云:“郕叔武后世无所见。”史之记不可疏,亦不可讳避也。
《通志·氏族三·楚人字》曰:“成氏,楚若敖之后,以字为氏,僖公二十六年,成得臣、斗宜申帅师灭夔,冬,令尹子玉(得臣)、司马子西伐宋,围缗,二十八年,晋及楚战于城濮,楚师败绩,子玉及连谷(地名)而死。又五年,成大心帅师灭(原句如此,弗知灭宋或灭晋)。六十二年,令尹大孙伯(大心)卒,成嘉为令尹。昭十二年,或谮(诬陷)成虎于楚子,成虎知之而不能行,楚子谓成虎,若敖之余也,遂杀之。又周有郕国之后,亦去邑为成。又周成肃公、成桓公,未知其以字以邑。”
《通志·氏族六·同名异实第一》曰:“成氏有二,楚若敖之后以字为氏,又周有成氏。”
成氏有二,史有定论,勿庸置疑。以字为氏,始自得臣,而后有大心,成嘉,世居楚之江南。叔武封郕,郕者,其字至今仍存,不知何时去邑,又或言季载所封,其后为盛氏;郕又与鲁孟孙氏之郕相混;诸史又言,郕叔武后世无所见,实不可辨其真伪也。今之史家有语云:春秋以前,乃半信史及神传史,春秋之后,乃可信史耳。据此而论,则叔武于半信史内,得臣于可信史内也。
至于成肃公、成桓公,乃所封之号,其后可否以成为氏,或以复姓为氏,经史之记不详,故不作辨。而成功氏、成公氏、成纪氏,则为复姓,有别成也。至于吾宗出自何系,笔者据史实而有所析议,然未作强定,乃同记两系,倡以同尊其先。夫作古之先,无益赘论也。有寻根究底之者,则细阅本志,深省而可知本宗所出也。
三 原成记史
原成者,成之原氏也,史曰以字为氏。成者,初见于帝颛顼之长子名,曰成,古作称,后复见于楚之得臣。成以字为氏,其源远焉。
《史记·五帝本纪》曰: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洁诚以祭祀。北至幽陵,南至交趾,西至流沙,东至蟠木。动静之物,小大之神,日月所昭,莫不砥属。《通志》乃云:黄帝后,子玄嚣即位,号少昊金天氏。颛顼十二而冠,十五佐少昊,二十而绍少昊帝位,作都于帝邱,曾徒高阳,故曰高阳氏。在位七十八年,年九十八岁,崩,葬濮阳。
帝颛顼长子曰成,古作称,次子曰穷蝉、伯鲧、皋陶。成,今发掘之古金文为,史之专家鉴定为成,是为氏姓,为颛顼称帝前之长子名。,由、、 组成。,古之树字,颛顼氏也;,己之侧体字,亦蛇之古字,通龙,少昊氏也;,人也。故乃氏颛顼与氏少昊结合而有人之族标也。之最后演而为成,乃 演而为勹,人也,亦象征龙,则 演而为戈,兵器也,由树所制,由龙所携,勹戈结合,而为之成。故成乃人之驾龙执兵器而无往不胜也。胜,成也。
《史记·楚世家》云,楚之先祖,出自颛顼高阳。颛顼生称,即成。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时,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六子,乃圻剖而产,长曰昆吾(居卫),二曰参胡(韩也),三曰彭祖,四曰会人(郑也),五曰曹姓(朱国诸曹所出),六曰季连。季连,羋姓,楚其后也。季连生附阻。附阻生 熊。其后中微,或在中原,或徙夷地,弗能记其世。至周文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事文王,早卒。其子曰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熊绎当周成王时,举文武勤劳之功,周封子男之田于楚,居丹阳,称楚子,子爵也,与鲁公伯禽、卫康叔子牟、晋侯燮事成王。熊绛生熊艾。熊艾生熊 。熊 生熊胜、熊扬。熊胜立。熊扬生熊渠,熊渠生三子。当周夷王时,王室微,诸侯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庸国)杨粤(地名)、至于鄂(地名),曰:“我楚也,不与周之号谥。”乃立长子康为句%王,仲子红为鄂王,季子执疵为越章王。及周厉王时,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乃去王号,立长子曰熊母康。母康早卒。熊渠卒,子挚红立。挚红卒,其弟代立,曰熊延。熊延生熊勇。熊勇六年,周人作乱,攻厉王,厉王出奔彘(zhi音至)。熊勇十年卒,弟熊严立。熊严十年卒,有四子,曰伯霜、仲雪、叔堪、季徇。伯霜立,曰熊霜。熊霜元年,周宣王初立。熊霜六年卒,仲雪亦卒,叔堪居濮地,而季徇立,为熊徇。熊徇十六年,郑桓公乃封于郑。二十二年,熊徇卒,子熊鄂立。熊鄂九年卒,子熊仪立,是为若敖。若敖二十年,犬戎弑周幽王,周东徙,秦襄公始立为诸侯。二十七年,若敖卒,子熊坎立,曰霄敖。霄敖六年卒,子熊耳旬立,是为蚡冒。熊 十七年卒,弟熊通代立,是为楚武王,乃自僭耳。武王始开濮地,而有五十一年。武王后,子文王熊赀立。楚文王十三年卒,子熊耳旬[(耳旬)左“耳”右“旬”]立,是为杜敖,随人袭弑之,弟熊恽立,曰成王。成王三十九年,鲁僖公请兵伐齐,楚出兵伐齐,取谷地,灭熊挚之后夔,夔不祀先祖祝融、鬻熊也。夏,伐宋,宋告急于晋,晋救宋,成王罢归,将军子玉请战,固请,乃与少师,晋败子玉于城濮,成王怒诛子玉。
子玉者,名成得臣,若敖之孙,斗北比之子也。若敖生熊坎、斗廉、斗章、斗北比。斗北比生子文子玉,乃为楚成王叔祖,相继为令尹。成得臣者,乃治兵有绩,战而致胜谓之成,又为令尹;是为元帅,掌军中事,而谓之得臣也。子玉乃复古之族标成,而继颛顼之子楚之启祖成为氏,其子名曰成大心,成嘉,而其后世皆以成为姓。熊恽效之,乃号曰成王,成者,志业之者也,故多有其称之者,如周成王、成肃公、成桓公、成公、成纪、楚成王,然其后皆不详,惟得臣之后,其成永不移焉。
楚之世家源于黄帝,启自颛顼之子成,古作称,而后有熊、羋、肃、成、斗诸姓氏,其繁盛弗可尽举。楚之称熊,乃据其源也,黄帝亦曰有熊氏。称子,周封子男田爵也。称敖,行楚王职,然周不封,周称楚子,则楚称敖。至熊通,乃自立为王,曰武王。武王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今诸侯皆为叛,相侵相伐,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随为之周,王室不听。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成王举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遂自立为武王,其后皆以王称。有语云,荆南乃夷蛮之地。其言非也,荆南多民族,亦多炎黄之后;史有记云,黄帝崩荆山之阳,何言荆南为夷蛮地耶?今之史学家有语云,楚地,即荆南,乃古邦文化之重地。周时之楚,与列国并存,而为南之强国也。至秦,楚方灭,名楚郡云。
《史记·楚世家》有语述楚云:
鬻熊之嗣,周封于楚;僻在荆南,毕路蓝缕。
熊通称霸,僭号曰武;文王代申,成王扩土。
黄帝至成大心之一支世系如后。
有熊国君少典氏妻附宝生:轩辕
轩辕黄帝妻嫘祖生子:玄嚣、昌意、风后,另有二十二宗
昌意 昌仆生子:颛顼
颛顼生子:成(古作称)、穷蝉、伯鲧、皋陶
成(古作称)生子:卷章(亦称老童)
卷章生子:重黎、吴回
吴回生子:陆终
陆终生子:昆吾、参胡、彭祖、会人、曹姓、季连
季连生子:附阻
附阻生子:冘熊
其后世系失记。
冘熊后裔:鬻熊
鬻熊生子:熊丽
熊丽生子:熊狂
熊狂生子:熊绎
熊绎生子:熊艾
熊艾生子:黵熊
黵熊生子:熊胜、熊杨
熊杨生子:熊渠
熊渠生子、熊母康、熊挚红、熊延
熊延生子、熊勇、熊严
熊严生子:伯霜、仲雪、叔堪、季徇
季徇生子:熊咢
熊咢生子:熊仪(即若敖)
若敖生子:霄敖、斗廉、斗章、斗北比
斗北比生子:子文、子玉(成得臣)
成得臣生子:大心、成嘉
四 成得臣传
成得臣,又名子玉,春秋楚国人,性果敢刚直,善战,为楚大夫,后为令尹,《春秋》列其及子成大心、成嘉为旁引王者。
鲁僖公二十六年,宋襄公欲求伯,以卑词厚礼求楚,鹿上筑盟待楚、齐。楚成王逾期至,位次齐,不悦,归,与众臣议,得臣曰:宋主盟,傲诸侯也。诸侯不习宋政,莫与之也,劫之示威,劫而释之示德,诸侯耻宋,则归楚也。楚王乃使得臣、斗勃为将,定计劫盟。诸侯至鹿,皆让首楚成王,宋欲主王,先声入主曰:寡人冒爵为王久矣,宋虽上公,不可列王前。宋公愤。得臣乃曰:今之事可问诸侯,为楚来乎,为宋来乎。诸侯皆曰:奉楚命来。劫盟乃成。楚王屯诸侯孟地,帅师伐宋睢阳,不志,欲杀宋公,得臣曰:杀宋公易也,然不得宋而徒取怨,不如释之。楚王问故,得臣乃曰:不与孟会者,齐、鲁,齐、楚通好,不与计,鲁则辅齐定伯,目无楚也。今以宋俘献鲁,请亳都会,鲁必惧而至。鲁、宋有葵邱之盟。鲁必为宋求楚,我则示鲁之德,是得宋、鲁也。楚王遂退毫都,致书鲁。鲁僖公携仲遂至,陈、蔡、郑、许、曹诸侯自孟地来,郑伯欲尊楚王主盟,鲁曰:若楚释宋公之囚,终此盟好,则寡人从命。得臣获知,转闻成王,于是楚成王更筑盟坛于亳都之郊,期以十二月癸丑日,歃血要神,赦宋公罪。楚得主盟。
宋公责郑尊楚,伐郑。郑告急楚。成王欲救,得臣曰:救郑,莫如伐宋。宋公被执,国人已惧,今兴兵伐郑,其国虚,乘虚而入,则不战自胜也。楚王乃使得臣为将,伐宋。至泓水北,斗勃请五鼓济师,得臣曰:宋公迂阔,不知兵,吾随济随战,何惧哉?逾日,得臣服琼弁,结玉缨,绣袍软甲,挂雕弓,执手鞭,挥士布阵,旁若无人。宋公济师,竖仁义旗以对阵。战,楚大捷,渡泓水还,郑困自解。
晋公子重耳过楚,楚王厚待之。其猎射一兽貘,楚王赞曰:楚无及其文武者。得臣愤曰:王誉晋臣甚也,臣请与之较。楚王阻之。遂楚王问重耳:公子还晋,何以报我?重耳答曰:若与君兵车会,避君三舍。得臣怒与楚王曰:王待其甚厚,则其出言不逊,异日必负楚恩,请杀之。楚王不允。得臣请拘狐偃、赵衰,楚王亦阻。后重耳复国,晋果败得臣于城濮也。周襄王十七年,齐孝公欲嗣伯,不为诸侯重,乃兴兵犯鲁。鲁行聘楚曰:齐背鹿约,宋战泓水,皆为楚仇。王问其罪,鲁愿悉索赋,而为前驱,遂楚使得臣为将,伐齐,取阳谷。时令尹子文请让政得臣,曰:我强弓之末也,立威者,子玉也。楚王乃使得臣治兵于苏,得臣检阅精细,用法严,致钟鼓添声,旌旗改色。楚王喜曰:子玉果将才也!乃以得臣为令尹,掌军中事。得臣合陈、蔡、郑、许伐宋,围缗邑。宋告急晋,晋伐曹、卫。楚克缗,围瞧阳。卫告急楚,楚使得臣围宋,成王往救,闻晋破曹,遂驻申城,使人取得臣回,曰:晋侯在外十九年,逾六旬而得晋,备尝险阻,通达民情,殆天假之年,以昌达晋业,非楚能敌也。得臣乃与诸侯曰:宋破在旦暮,奈何去之?遂使回王曰:愿少待破宋,遇晋师请决一死战,败则伏军法。宋公亲求晋,晋从先轸计,使宋赂齐、秦,割曹、卫地畀宋,激楚恨宋甚,而不从秦、齐也。不从秦、齐,则秦、齐怜宋而怒楚也。秦、齐遣使与得臣议,得臣果怒而不从。秦、齐使至晋,则晋盛宴以迎,约秦、齐战楚。得臣从宛春计,使其入晋,曰:楚有曹、卫,犹晋有宋,若晋复曹、卫,则子玉解宋围。先轸私与狐偃曰:宛春言,子玉计耳。子玉欲居德,而归怨晋也。不听,则怨三国,听,则复三国,其德在楚。今可私许曹、卫,以离其党,再拘执宛春,以激其怒。得臣性刚躁,必移兵战我,则解宋围也。若得臣和宋,则我失宋也,晋乃押宛春,曰:宛春无礼,已囚禁,待获令尹,同诛戮耳。得臣怒,又获曹、卫从晋绝楚书,更怒,乃撤宋围战晋,使越椒报楚王。楚王不悦,使斗宜申率西广少有之师往。得臣子大心,聚成氏本宗兵六百,请助战,楚王允。
楚晋始战。狐偃谓晋文公曰:昔君于楚,曾言兴兵,避楚三舍。遂晋师退三舍,九十里,安于城濮,伏兵于空桑。楚师至,大战。楚深入重地,四出受击,而致败绩。得臣走有莘山,行睢水,至空桑,及至连谷,大恸,与斗宜申、斗勃皆自囚之,使成大心见楚王。楚成王怒,曰:汝父有言,不胜伏军法,速宜自裁。大心号泣出,回得臣。臣曰:纵赦吾,吾亦无颜见申息父老矣!乃自刎之。楚王复命赦之,然已晚矣。大心殡殓父体回,后成王使大心为令尹,曰大孙,亦曰大孙伯。令尹者,楚之重臣也。大心卒,弟成嘉继为令尹。至成然,亦位大夫、令尹。
楚杀得臣,《春秋》有语云:楚王知其不可敌,不能使之勿敌,而少与之师,又以一败杀之,是重师弃将也,是晋再克而楚再败也,可为来世永鉴也!其语然焉。
五 封成记史
《史记·五帝本纪》云: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意,知民急,仁而威,惠而信,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帝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女取訾氏女,生挚。崩,挚代立。挚不善而崩,放勋立,是为帝尧。《通志》乃曰:玄嚣代黄帝立,以金德王,生蟜极、重、该、修、熙。 极生喾,喾生挚、尧;娶有邰氏女曰姜 ,生弃;娶有 氏女曰简狄,生契;又有阏伯封商,沈实封大厦,其母皆不详。帝在位七十五年,寿百岁,崩,葬濮阳。《通志》记五帝曰玄嚣、颛顼、喾、尧、舜;《史记》则记五帝曰黄帝、颛顼、喾、尧、舜。
《史记·周本记》曰:周后稷,名弃。帝喾元妃姜嫄出野,见巨人迹,践而身孕,生子以为不祥,弃之于野,禽兽不践,反而护之,姜嫄以为神,遂养之,故名曰弃。弃儿时志如巨人,游戏好种树麻,及成人,好耕农,相地宜谷者稼穑,民皆法则之。尧闻,曰: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举弃为民师,天下得利,封于邰,号后稷。稷兴于陶唐虞夏,皆有德。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世政衰,去稷不官,奔戎狄之间。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刘立。公刘复修后稷之业,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归。周兴自此也。公刘卒,子庆节立,国于豳。庆节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毁隃立毁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亚圉立。亚圉卒,子公叔祖类立。公叔祖类卒,子古公%父立。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拥戴。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亶父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也。”乃与私属去豳,渡漆阻, 梁山,止于岐下。豳人举国归古公。他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古公贬戎狄之俗,营造城廓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乐之,颂其德。古公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让之。古公卒,季历立,是为公季。公季修古公遗道,笃于行义,诸侯顺之。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曰文王。昌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多以归。伯夷、叔齐在孤竹,闻西伯善养老,往归之。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申大夫,皆慕德而归。崇侯虎谮西伯于殷纣曰: “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将不利于帝。”纣乃囚西伯于 里。闳夭诸人求有莘氏美女、骊戎文马、有熊九驷诸奇物,因殷嬖臣费仲献纣,纣大悦曰:“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乃赦西伯,赐弓矢、斧 ,使其征战。曰:谮西伯者,崇侯虎也。”西伯献洛西之地,请去炮烙之刑。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虞、芮有狱不决,乃请周。入界耕者让畔,民俗让长。虞芮人惭曰:吾所争者,则周人耻也,何取辱耳!遂俱让去。诸侯乃曰“西伯盖受命之君。”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须。明年败耆国。殷祖伊闻之,惧以告纣,纣曰:“不有天命乎?是何能为!”明年徙都丰。明年西伯崩,在位五十年。太子发立,是为武王。《通志》、《纲鉴》云:昌娶有莘氏女太姒,生十子,长曰伯夷考、次曰发、旦、叔鲜、叔武、叔度、叔振铎、叔处、叔封、季载。另有子滕、毛、郜、雍、毕、原、酆、郇。伯夷考质于商,纣烹以羹,遣昌食之。昌葬于毕。
武王克商致胜,即天子位,国号曰周。是年四月,周封纣子武庚殷侯,使管叔、蔡叔、霍叔监殷,遂大封诸侯。首封先圣神农后裔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尧后于蓟,舜后于陈,禹后于杞。封功臣及诸胞弟:尚父于营丘曰齐,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召公弼于燕,公高于毕,叔鲜于管,叔度于蔡,叔振铎于曹,叔武于郕,叔处于霍,叔康于卫。封兄弟国十五,同姓者四十余。周公佐朝,子伯禽代封。周成王时,管叔、蔡叔、霍叔有流言云,公不利孺子,而周公避而居东。遂三叔与武庚叛,及淮夷、徐戎叛。周公归,三叔惧。王命周公东征,作大诰于天下。伯禽代伐夷戎,讨武庚,诛之。王诛管叔于商,囚蔡叔于郭邻,降霍处为庶人。蔡叔子蔡仲贤,周公荐封蔡。史有语云,叔武亦于朝佐成王,则其郕国之治不详,后世乃以国为氏,去邑为成,与楚之成得臣同为一氏。或言季戴受封于郕,其后盛氏。又曰郕叔武后世无所见。郕为齐、鲁所灭,后世失记。或言齐、鲁所灭之者,孟孙氏郕也。周经西周东周,历时八百余年,后为秦灭。秦立朝,是为秦朝。
六 郕地考略
《春秋》云:郕,爵姓具者五十国中之一国。《通志》诸史曰其地于山东宁阳。据考其说不实。
鲁乃山东,都曲阜。宁阳固有郕城,然不为叔武封郕,乃鲁孟孙氏都也。初,鲁桓公立嫡长子姬同,曰鲁庄公。桓公有庶子三,称三桓,后俱改姓。姬庆父改谓之仲孙,亦曰孟生,或称孟,姬牙改谓之叔孙,姬友改谓之季孙。姬者,周之姓也,其源可溯至黄帝。至仲孙蔑,乃辅君为平,其引荐叔孙氏与季孙氏,交替为佐,史称三桓治。三桓皆受封地,而筑邑称都。仲孙蔑于宁阳城,叔孙豹于平阳 城,季孙行父于费城。既有三都,则曲阜之鲁都微焉。
纪元前五零二年,三桓伐阳虎胜,命孔子中都宰。前四九八年,孔丘谏三桓堕三都,以振鲁威。三桓允,遂堕郕城、费城。及至堕郕城,孟孙氏不允。至鲁定公,孔丘摄相事,三桓怒。及孔丘杀少正卯,鲁祭天大典,则三桓挤孔丘,孔丘亡奔卫,周游列国。诸史之记郕于宁阳,实不为叔武封郕,而为孟孙氏郕也。
即宁阳郕为孟孙氏郕,则叔武封郕于何?《春秋》记云,“秋,卫师入郕”。鲁隐公五年秋也。其疏如后:郕,音成。公作盛。郕,郕国也。东平刚父县西南有郕乡。孔疏,史记郕叔武,文王子,武王之母弟。后世无所见。不知其君号谥。惟文十二年书郕伯来奔,则郕国伯爵也。鲁文公十二年书“春王正月,伯来奔”。疏云:郕,公作盛。郕自安于夫钟,以夫钟与郕邽来奔。孔疏郕叔武,《春秋》于此籍据之。其之所指东平刚父县,乃谓有郕乡也,而未曰其为郕国之地,其与夫钟、郕邽又不同。史家有考云,古郕地为上谷,后秦郡县之,曰上谷郡,故姓氏之典有云,郕成,望出上谷。上谷者,今河北怀来县,距宁阳远也。郕源上谷,而史疏宁阳,故史之记宁阳 ,本志不予辑释焉。
七 集成谱考
京都集成谱,亦曰十大支集成谱,为难得之成氏合一谱,于吾宗,则为惟一可据之谱。然其所记本宗,因廷 公于京仓然而作,不尽获史据,而难免不适之处。此次编修族志,于其文不便删改,更不可不录,特撰本章以志考略。
其考如后。
地名考 头屯,清曰大定府毕节县永丰北里十甲,因省界不明,至宣统间,镇雄乃治其地,派任里甲长,曰其地上南里三甲,称孝感乡,纪念成氏吾宗祖籍也。民国沿其制,后改称龙灵乡,辖地颇宽。头屯名尚古,历诸变而不移,乃明洪武征南时,官兵过此首屯之地也。今划河东之地曰青山。炒铁冲,今曰草堤冲。
大始祖考 谱曰大始祖官至贵州巡抚。其说不实,乃影射明洪武时之成务,后有直录其名者,出断句误为成务明。经反复查考明史及诸祖墓碑记、起止年代之世系诸情,成德公不为明洪武时人,乃为明万历、崇祯时人,而史有志焉。
三始祖居毕节炒铁冲考 谱具其记,则有杜撰其名曰德银者。草堤成氏,始祖实为成仕。其排行首句云“德仕可国应”,德,成德也,仕,乃成仕,即成德之子。其谱之曰三房者,实不为德公同世有三房,而为德下世良、恩、仕三房也。
德世四房及德生二子考 四房不为德公同世,而为德公生四子,良、恩、仕,及一未记名少子,年六岁被德扑杀以同列国,是谱记“幺始祖起宦游滇失考”未获之情也。故德公乃生四子,不为二子,而三子有后传焉。
德公为毕赤营守备考 德为崇祯时兵部郎中、武库主事,明赠光禄卿,清赐谥介愍,身未临黔,亦不为营守备职。其职为良所仕。
良遭变入川转头屯复旧业考 良、恩、仕乃遇父难以军名奔水西,世系历时及德公生年考,经反复查考,并据实情,迄今前汉族之繁衍,长房者约二十年可见一代,则季房不足三十年可见一代,均数约为二十四年半。本宗起自德公,至今伯房谱见“信”代,十七代也,季房谱见“联”代,而为十五代,伯季均代为十六代。当历时三百九十二年,约四百年也。其考悬殊甚微。止于 1990年,上溯四百年,则为1590年,明万历十七年也。据以其考,再考诸史迹,则德公生年约1593年焉。
碑记考 世有传云,吾祖德公为明洪武时调北征南而来,亦不解京谱“明识武时辅太子过江”、为“先世由江南徙居湖北麻城县孝感乡入籍”之故也。其传不独成有,他氏亦云,且颇为盛。实讹传也。洪武时无成德。世系历时考,知成德为万历崇祯时人,则史有其人。为彻底澄清史实,复作碑记考。德之曾孙可畏碑曰:皇清应赠将仕郎。立孙嘉聘碑曰:皇清例赠进士文林郎。两公皆于清时,两碑亦立于清时。朱元璋先于清三百年,若德公于其时,曾祖至曾孙四代,何三百年而为七十余年一代耶?其考复见德公于洪武时说之谬也。
上述诸考,笔者皆具祥论,而不致志于此。夫为正木清源,所考敢不慎严乎?京谱记本宗之不实,乃据实不全,仓然而作故也。成史上系千古,复杂纷纭,它于京旦夕何为?然京谱研志之要,乃为后世稽考之据也,失其则无考言矣。
良入川走山西为父德居戍所。七年期满时,筹谋复京,及闻父殉国,家破,乃转毕节,不为转头屯复旧业。良、恩及良子世贤未居头屯。
八 京都集成序
盖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木有根而其叶始茂,水有源而其流斯长,理固然也。昔苏子修家谱有云:万派千支,纵归一脉,但谱其所可知,不谱其所不可知。其然信乎?吾宗成氏,系出自后稷,传至周文王,得圣女姒氏以为配之,生子十人。夷考失后。武王克商,封其弟姬叔武于 ,秦改其地曰上谷郡,后人遂以成为氏。成固圣人之裔,叔武之后也。代远年湮,上古之派系莫考,人往风微,历代之宗谱失传。粤自春秋以还,考其秩事,观诸史册,则代有闻人焉。于齐则有成 ,于魏则有成何,在楚则有成得臣与其子大心,在汉则有成遵、成封,在晋则有成济。东汉则有苦谏安帝之成翔世。在桓帝时,则有坐治南阳之成 ,史传所记,更难悉数,是以派衍之支分,遍满天下,固不可详而联之,亦不可歧而视之也。
兹值乙卯恩科会试,大挑壅滞举人,时当文人聚会,多士云集,凡我同宗散在各省者,莫不偕趋北道,共邀簪缨之荣,以为宗族光宠。令时有西台四叔大人,重恤本支,时聆教诲,因联集计偕诸人,并倚市都门,侯谒铨曹者,各书本宗一支,联为集成之谱,俾各怀一卷,随时披览,上有以念祖宗燕翼之谋,下有以示子孙箕裘之绪。纵他日云散风流,对此一编,如亲几席。或仕宦途,萍踪相逢,展兹谱系,又诚为璧合珠联,岂不休哉!至于未见未闻、遥遥华胄莫可得而稽者,以待后日之际遇可耳!
时乾隆乙卯年东瀛宗末成景贤识
山西文水一支成邦直、成为美
始祖宗道,十传至九级公,生子三:世奇、世麟、世功。世奇,字存之,任太苍卫守备。公自文水起家,生子一元震。元震,字东权,任甘肃提督,生子三:邦颜、汝舟、邦直。
世麟,一曰世徽,生子元辅。元辅生子邦杰。邦杰生子履丰、履益。
邦颜,字灿英,由武生捐监生文闻,乡试中丁卯科举人,任贵州郎岱同知,生子履泰、履升。履泰,字鲁瞻,任安县升淡水同知,生子锡玮、锡 。履升,监生,生子锡王廷、锡珥。
汝舟,字用济,号虚斋,任南汇县,升常州江宁知府,又升汇阳道,至湖北按察司。生子履恒。恒字立方,任户部郎中,生子六,锡璠(庠生)、锡玙(庠生)、锡璜、锡琯、锡理(庠生)、锡璐。璐官至翰林大学士。
邦直,字洵侯,号敬台,行三,庚午科举人,由教职俸满离任东明邢台县,升刑部主事,现任员外郎,生子履咸、履观、履壮。履咸,字泽山,号文溪,庚子科副榜,由教职俸满升浙江松阳县,生子锡玢、锡 。履观,字禺页若,现任浙江觐县,生二子。履壮,字德华,号礼斋,功臣议候选,布政司经历,生子一,曰锡瑶。
成为美一支。为美,议叙府经历司加一级。
始祖成从礼,系为美十四世祖。上代失传。
曾祖成玉堂,翰林大学士。
祖父成周佑,早逝,勅授修职郎,生子成光辉。
父光辉,亦勅授修职郎。
为美,生四子:锡龄(考授从九品)、永龄、鹤龄、庆龄。皆从儒业。
叔祖成周翼,翰林大学士;成周辅,翰林大学士;成周象,武庠;成周弼,翰林大学士。
直隶大名府一支
成諟,字伯顾,雍正辛亥年正月二十生。住府城内北门大街路西,甲午科举人挑一等。
始祖成兴,自大名府传七世至文穆公。
文穆,讳基命,字靖之,明万历末进士。
成克巩,文穆第三子,官居翰林大学士,江西副主考,顺治壬辰会试大总裁,生子七:光湖、光盐、光道、光驿、光储、光粮、光广。
成怀,辛酉拔贡,陕西邵州直隶州州判,生子二:成诚、成 。诚,监生,生三子:作肃、作哲、作谋。諟,候选教论,生子作义。
四川忠州府一支
成学宦,字旭亭,乾隆辛卯科举人,住忠州城内白鹤门。
始祖成致忠,原籍山东,明初任四川忠州千户,遂家,衍传至白珩公。
白珩,明贡生,诰封忠宪大夫,生子文运。
文运,字在东,康熙丙子科举人,丁丑进士,由当涂县升刑部主事,至兵部员外郎,仕京畿道,御史即事中、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卿。生子宗发,字佑我,康熙癸巳科举人,厉任广平南知县,直隶赵州,生子孔仁、孔儒。
孔仁,字静安,生子学礼、学岱。孔儒,字汝为,生子学仑、学城、学宦。
学岱,字泰山,由廪贡捐发直隶从九品,任正定县典史,生子纳氵内。学宦,生子继沅。学仑、学城,皆庠生。
又成道华一支。道华,字且亭,居德阳县西门外杨家桥,亦居江油县南门外老人窝。己酉科举人大挑一等。
高祖成安宣。曾祖成首选。祖成历龙。父成天休,字双木,生九子:道兴、道国、道俊、道正、道华、道全、道揆、道本、道源。
湖南宁乡县一支
成开宙,字道维,号贞齐,住长沙府宁乡县四都六区梅湖成家殷,癸卯科举人,乙卯大挑一等,知县。
始祖成士先,字冠万,号福八,迁湖南长沙府,生子开发、开霖。传至高祖成用中,讳茂嘉,字誉身,邑庠生,生子德治、德泮、德泽。泮,字四及,生子仕兆。兆配周氏,生子开宇、开宙。宙配黎氏,生子元震、元鼎、元晋、元谦、元丰。
浙江仁和县一支
成基,号松峰,往籍杭州仁和县,今住门外羊肉胡同双芝堂。
始祖成敬斋,行一,生子三:廷 、廷枢、廷基。曾祖成江,行一,生子成7、成钟、成钧、成享。
江南盐城县一支
始祖成辛廿,洪武初自苏州始迁盐邑,值岁饥,捐米数千石,全活万余人,后 封员外郎。
四世祖成宁可,由贡生仕至按察司副使。五世祖成均,明乙酋经魁,由知县行取广东道监察御使,升广西按察使,又升江西按察司,又升刑部右郎转户部右郎。崇祀乡贤。
太高祖成茂士,字明扬,崇祯辛未进士,隐居不仕,屡出米以助饥,生子象颐。颐字我观,庠生,生子世杰。杰字英山,贡生,顺治戊戍年榜眼,官至侍读大学士,配孙氏,生子肇魁、肇孙。肇魁,又曰魁孙,字匡臣,早逝,生子蓬泰。肇孙,字超宗,廪生,配王氏,节烈建坊。
运泰,字通万,号缉 ,配陈氏,生子景贤。景贤字区皇,配童氏,生子人龙,字云纵,号筠纵,贡生。
山东日照县一支
成季相,字式玉,号荷浦,丙子年三月二十三日生,由增生中戊申科五十九名举人。
高相成勋. 曾祖成必登. 祖成蔼,增生,生子延龄、长龄、松龄、遐龄、道龄。父延龄,生子季相、季栗、季栋、季柱、季楷。季相生子联珠。季栗官至大学士。
内城木厂一支
始祖成聚公。曾祖成应茂。祖成奇台。父成大禄,生子源清、源湖、源泽、源淅、源潢。
浙江慈溪县一支
成茂,原名贞 ,字懋均,号雅堂,居慈溪东乡章桥镇,二十八岁,任吏部文选司。
始祖成海侯,讳志,字亿伍,时代失考,官至四川,遂家,传五世至成衢。
衢,字大路,官至殿试大学士,生子兴之、立之、济之。兴之,字惠久。立居姑苏。济居四川。兴生成忠。忠为员外郎,生子启元、启南、启昏、启宗。元字千七,为扬州宝应始祖。南字千八。昏字千九。宗字千千,迁建昌,为江南始祖。
高祖成敬吾,例赠修职郎,生子孟玉、楚玉。曾祖孟玉,伯生。祖成国海。父成兴朝,字开泰,生子贞 、贞墉。
贵州毕节县一支
始祖成德,字朝用。自先世由江南徙居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入籍,明洪武时辅太子过江。弟兄四人,大始祖宫任贵州巡抚,吾始祖朝用公,行二,官任贵州毕、赤营守备,遂家于本城鼓楼街。三始祖住毕节炒铁冲。幺始祖起宦游滇失考。德祖生二子:成良、成恩。
二世祖成良,配孙氏,住居头屯,遭变入川,由川迁山西,由山西又转大定府毕节县永丰北里十甲头屯复旧业焉。殁后归葬毕节梓桐阁。生子世贤、世有、世俊。成恩,生四子:世珊、世瑚、世举、世华。殁后葬头屯对门坡。
其后为廷飏一支世系。可据之京都集成谱至此终。
九 良墓迁葬考
可据之成氏历史资料,与本宗有关之近代史料,笔者已编入本志内。然本宗之于清末,却遗几不明之迹,诸如:
良墓由毕迁葬头屯对门坡,为何史情不明三百年?
可畏为何移居头屯?移居头屯前其家何处?
于诸疑点,笔者曾多方考证,略其徵论,然是为考也,证据不足,不作定论,乃于此间聊作析疑之补记,而待后人掘出史证,孰是孰非,作出公论。笔者于此仅作声明,既谓之史,则不可忽略,更不可求通圆而隐疑也。
良墓由毕迁葬头屯对门坡为何史情不明三百年?
良墓曾迁否,迁何处,近三百年来一直史情不明,良后裔无一明确认定之者。其史之明,乃于1991年春动土复建祖墓,掘见其古墓之日。既如言,则自有诘者;不知良公墓,何复建之?答云:有传闻也,亦存立纪念碑之意也。若无其举,则其迹终不解也。考其古墓,实为迁葬,其迁约1710年后,即清雍正间。何人所迁?族内有传云,恩公之孙可钦也。反复考证,其说属实。然其迁良后裔何无闻?
事之不明者,正于此也。由此可推,其时世贤已谢世,世有迁头屯亦谢世,世贤子可畏已不在毕,故无闻之者。若可畏在毕,当有所闻。钦居头屯,学识渊博,精于堪舆。为全忠尽孝,便日后奠祭祖墓,乃谋迁葬。因四墓同葬,不宜仅迁恩公及潘氏,又因良为其伯祖,亦当尽孝,故四墓同迁。其迁艰辛,耗资巨大,乃作坚固完美之建。后可畏回毕祭祖,不见良恩墓,乃疑可钦迁之,遂择日奔头屯访钦,未获实情而归。自此延时近三百年,子孙繁衍,良墓葬何处众说纷云。良后世多有过问之者,然皆生隔阂,几致风波。而今复建,真相已明,两公后裔皆感钦迁四祖墓,为今奠定复建之基,乃携手同建祖墓。昔日纷争,冰消云逝,是谓祖德昭灵,两公子孙精诚团结,情同手足也。
可畏为何移居头屯,移居头屯前曾居何处?
可钦迁葬良、恩墓时,可畏不在毕,亦不在头屯;若在头屯,其取葬当有所闻。本宗族内世代有传云:可畏墓迁自四川,或云可畏由川迁来。经考,可畏墓乃原葬,其生年因仕由毕迁川。其与川缘,可溯至宗谱之云:良公“遭变入川,由川迁山西”;良入川,当置栖身之所,后转毕仕职,其所仍己有焉;可畏仕其地,亦当择其所。其所何地?当于叙府境内。至晚年,为查祖墓,可畏乃筹资携家奔头屯。其时子嘉聘已中进士,仕于川。可畏迁头屯,则家头屯也,然川之所仍存,为嘉聘寄居,家人往来于川滇之间。嘉聘子登魁中进士,亦仕川。上两世已立家头屯,故登魁当以头屯为家。诸公之史迹仅碑记可见一斑,而镇雄旧新之志失考,实其之学之仕不在滇,又往返黔滇川多变焉。或有家传,而失于变故,而今不考,或有史料,存于他府,有待后日掘现焉。
十 本宗排行
据考,吾宗所传排行前四句二十代,良、恩、仕三公所议,而至世代所制,其文风、秀雅,为不可多得之先祖遗教。后四句乃后世所补,其补另有语云:
“德朝稽上古,良恩传到今。”以补先世两代,亦便排行之传。
世传四十代排行:
世可嘉登明,玉大德人文,永绍联忠信,长发建功勋;
麒祥增盛代,麟瑞继芳声,松云钦师保,筠心贤孝亭。
成庆轩诸公因讳忌“大”、“德”、“文”三个字,大者,古有大心公,德者,祖成德也,文者,德公父曰文桂也。乃对“大德人文”四字作如下变通: “大庭与国同代,学德元光曰仁,天人起庆一辈,殿文两字并行。”而致“大德”两用者颇少,其有仍用“文”者,不知史情之故也。其四世一辈多字颇盛,源出于此。
本宗草堤(与头屯同出一脉,不可分也)一支世传排行:
德仕可国应,章芳玉廷学,天家永绍启祯祥;显有英奇作栋梁,时际升平昭泰运,秀钟兰桂福绵长。
增编四十代排行:
勤朴超诗苑,紫辉耀俊英,沛儒抒鸿彦,杰善桂馥庚;
经纬驰正道,浩瀚适鹏鲲,重义熹隆远,霄寰俱泰腾。
为使统一之排行有题有文,专门成章,传抄不讹,及对其作如下规范编写。
序诗:德朝稽上古,良恩仕到今;出源自黄帝,历代有精英。
排行:
世可嘉登明,
可国应章芳,
玉
大德人文
廷学天家
,
永绍
联忠信
启祯祥
,
长发建功勋,
麒昌先盛代,
麟瑞继朗声,
松云钦师保,
筠心贤孝伦,
勤朴超诗苑,
紫辉耀俊英,
沛儒抒鸿彦,
杰善桂馥庚。
良恩公墓志及良、恩、仕公墓联
盖物有本,水有源,吾成氏源于黄帝,历时千载皆久盛不衰,支分万派则不别南北,代有文人,系有明贤。本宗起祖江南,落业湖广,麻城孝感为籍。至明末,祖德公于京抗奸遇患,则子良、恩、仕以军职奔水西。遂德擢兵部郎中,升武库主事,明覆而以身殉国,谥忠毅、光禄卿,清谥端愍。遇变则诸子孙不致复京,乃落籍毕节。良妻孙氏,恩妻潘氏,仕妻顾氏,皆内贤外惠,致振业而扬家声。斯后,良、恩后世徙居头屯,亦有入川者,仕则业籍草堤。逾三百年奇,皆系发千支,散居南国,数不尽战将功臣,难悉举风流志士。
良、恩并孙、潘氏墓府,原建毕节,后迁头屯。兹自1989年清明,诸后裔溯叙成史,复建其墓,使承先而知己本出圣贤,启后则励子精诚自强,仕墓复建毕节草堤,亦筹措当年,竣同辛未。夫联集同系骨肉,共祭先圣贤祖,复萌孝弟廉耻,盖荣昌也。史成墓竣,谨铭志之。
本宗后裔志于公元1991年岁次辛未年清明
良、恩公墓复建镌刻碑联:
源于黄帝先祖英绩垂青史
始自德公后裔壮志振家声(主联)
源远流长
起籍江南一脉延三省
徙居黔北万系贯九州(副联)
承先启后
仕墓复建镌刻碑联:
祖籍江南先人德望在
仕居黔毕后辈业绩高
(摘自1992年云贵两省合编的《南成志》)
原载《中华成氏源流宗史》
分享按钮>>庞卫建运用领导者核心能力管理好干部
>>开远市委副书记市长庞俊调研医药卫生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