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潼关太要老虎城成氏宗族历史渊源考释

    中华成氏网 2012年2月23日 潼关成洁


一、 中华姓氏历史渊源
树有根,水有源,华夏儿女,炎黄子孙,五千年史,世泽流长。炎黄子孙的姓氏,启源于五帝之后,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 就有了姓。那时是母系社会,只知有母, 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
唐太宗的时候--公元627年,有个吏部尚书高士廉,把民间的姓记录下来写成一本书《氏族志》,颁布天下,作为当时推举贤能做官,或搓合婚姻的依据。
中国旧时流行的《百家姓》是北宋(公元960年)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
中国姓氏是世界上最有内涵的。姓氏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涉及到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字学、地理学、民俗学、人口学、地名学等众多社会科学,文献记载和现存的共有5600多个,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多个。
当今,中国科学院的调查结果,按人口多少,统计出姓氏排行榜前300名:01李 02王 03张 04刘 05陈 06杨 07赵 08黄 09周 10吴 …… 165成 …… 299和 300蔺。据近年国家人口统计,成氏族民已是一个拥有百万以上族众的大姓族。


二、 中华成氏渊源暨叔武成的起源、演化和现状
依据1、《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云:玄器之后裔周武王姬发灭纣立周后,曾广封姬氏宗亲、功臣谋士及历代王亲显族遗属为诸侯国君,并分别以封国各赐给姓氏。其中武王姬发之第五弟(即文王姬昌第七子)姬叔武封于郕,并赐姓郕。后来之《通志》氏族篇、《辞海》、《中华上下五千年》之《周初大分封》、海天出版社出版之《百姓宗族图典》等史书或类书均有相同的陈述。而广泛流传于中华大地的《成氏宗谱》也多载其鼻祖为周武王所封之郕国君姬叔武。其中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地的部分《成氏宗谱》还完整地记下了成叔武以后历3000多年、约传110多代的明细世系序列。由此可见,姬叔武由周武王赐姓郕,是无可非议的。
依据2、另据《辞海》等书记载,当时的郕国,地处今山东省宁阳、汶上周围地区,治所在今宁阳东北的郕邑地方。再据《春秋》记载:郕国为齐所灭,属土为齐、鲁所瓜分。但可以断定,郕国虽亡而成氏族民并未被消灭,只是以庶民、官奴身份继续在当地蕃衍生息,并随社会的变迁不断向全国各地发展壮大。
历代钦定《百家姓》称“上谷”是成氏郡名,国内大部分成氏宗谱则称“成氏始祖叔武始封于上谷”。


郡、上谷郡、郡望等词的基本概念。
郡,是春秋至隋唐时期的地方行政区划名,郡以下设县。上谷郡,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行政区,战国时燕始置,辖区相当今河北省张家口、小五台山以东、北京市延庆县以西、内长城及昌平县以北广大地区,秦时治所在今怀来县东南之沮阳,北魏时撤郡置州。
郡望,是魏晋至隋唐时期对郡辖区内显贵世家大姓族的称谓,意即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的姓族。
公元二二零年,曹丕登上魏文帝宝座后,为巩固魏皇朝的根基,于黄初元年大刀阔斧改革汉以前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并推行“九品中正制”这一新的人事制度。这个制度的核心是大小中正必须由“著名士族”担任,基本堵塞了平民百姓入仕的门路。晋代继续沿用并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制度,并由朝官编成《族姓昭穆》(后演化为《百家姓》)一书,把郡内世家大族即郡望罗列书中并加以评说赞美,作为朝廷上下遴选官员的依据。为此,一些豪门大族,广兴编修族谱之风,通过修族谱,对先世加以陈述美化,然后呈送官方入册,千方百计挤入望族之列,为族人入仕广拓门路。叔武世家就是在此前后被钦定为上谷郡望的,此后,上谷就一直被公认为成氏的郡名。
叔武世家之成为上谷郡望,是有其特定的历史渊源的。其一,《史记》之秦本纪云: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巩固其统治地位,于公元前二二一年,把全国划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郡),由中央直接委派官员专司管理。上谷郡是当时北方边陲的一个戍边大郡,戍边任务特别重大。因戍边的需要,秦皇朝大量逼迫原齐、鲁、燕、赵等国王族遗民、士庶、官奴迁往上谷地方定居,以充实戍边力量。根据这一史实,叔武后代就是在此期间大量迁往上谷定居的,并随着迁居,社会地位逐步有所改变,族民也逐步兴旺发达起来。其二,自魏晋推行九品中正制后,上谷地方的成氏族民也通过修族谱、绪先世等形式逐步恢复了叔武世家的大族地位,从而变成了上谷的郡望,就在此期间,成氏族民中的成济、成隆、成公绥、成宜、成丹等先后步入朝廷命官的行列。由此可见,成氏之成为上谷郡望,正是历史演化的结果。
依据3、在当今全国近12亿汉族人口中,成姓人群大约占了 ,即每十万个中国人中姓成的人不会少于63人,总人口大约在76万,尤盛于湖南、河北、四川等地区。成姓的历史十分悠久,出身显赫,史书记载的正规大批使用成姓的历史至少也有2500多年。


历史相传成姓主要有五大派系:
第一支出自姬姓,系周文王之子姬叔武之后,叔武以伯爵封于“郕” ,古国在今陕西岐山一带,西周初改封山东鄄城东南,后徙山东宁阳北,春秋时属于鲁,战国时灭于齐国,子孙以为氏,有赵国大夫郕午,其后裔去邑为成氏。
第二支也出自姬姓,春秋时周朝直接管辖的地区内有子爵小国成,后来成为周的一邑,古称成周之地,在今河南洛阳东,其后裔以成为氏。
第三支也出自姬姓,春秋时鲁国有成邑,古城在今山东泰安南的宁阳东的华丰镇,也称盛,为鲁国大夫公孙成之食邑,公孙成即公孙宿,为鲁孟孙氏成邑之宰,后来灭于齐国,子孙以邑为氏。
第四支出自春秋时楚国国君若敖之孙令尹子玉,号成得臣,其后裔以成为氏。
第五支出自汉朝以后的南北少数民族的改姓,这包括汉晋时期北方匈奴族、宋朝时期南方蛮夷、明清时期湘贵云地区的土著,这些少数民族与汉族长期混居早已汉化。


历代成氏人口状况
中国历史上宋朝是一个十分重要和特殊的时期,经历了东晋、隋唐的北方地区战乱,中原人群大量南迁之后,中国的人口和政治中心第一次由北方转移到南方,基本上奠定了此后中国各姓氏人群的分布格局。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成姓主要分布于北方地区,大约有9万余人,占全国人口 。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四川三省,大约占成姓总人口的60% ,尤其河北为成姓第一大省,约占成姓总人口27% 。其次分布于陕西、山西、河南、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区。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成姓大约有12万余人,占全国人口 。
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 ,成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600年中成姓人口总增长率为33%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陕西、山东,三省成姓大约占全国成姓人口的68% ,尤其江苏为成姓第一大省,约占成姓总人口40% ,其次分布于湖南和河南。宋元明600年间,全国成姓聚集重心主要在华东和北方地区,并以华东和中原为中心向南迁移。
这600年中成姓主要由东部地区向南和西南地区流动。目前成姓主要集中于湖南、河北、四川、江苏四省,大约占成姓总人口的67% 。其次分布于山西、浙江、陕西、广东、云南等省。全国已形成了分别以江北和江南两个成姓聚集地区,江北以河北和陕西为中心,江南以湘粤赣桂和江浙为中心。


   
总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这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现在,天下的成姓都为一家,都奉黄帝为祖先。从西周在陕西出现郕国开始,到战国时期在河南、山东、河北地区产生成姓,成姓一直活动于中原和华北地区。进入汉朝以后,成姓向江南地区发展。人常说同姓五百年前(泛指很早以前,实际应是三千年前)是一家,天下中华儿女的人文始祖是黄帝,我们成氏的立姓始祖是姬叔武,至今(公元二零一零年)已三千零七十六年。


三、 中国陕西潼关太要老虎城成氏渊源
成氏祖籍源于我陕西省岐山县——文王故里,周文化发祥地。公元前一零四六年,文王姬昌,殷纣王之西伯侯,因纣王荒淫无道,乃与次子武王姬发,联合八百多个部落共同灭纣而建立西周(公元前一零六六年),分封七十一国,其中同姓诸侯四十国,分布在周原(今陕西扶风岐山)一带,定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封叔武于“郕”地建立“郕”国为诸侯国之一。周王朝平王东迁(前747年),是为戎族所迫,乃是一种逃难性质的迁移。东迁到山东的“郕”国系周统大国,故文王十七子“郕”伯,十八子“郕”叔季亦同封于“郕”国,助叔武共理国事,传世十七代,享国祚四百二十三年。后因列国纷争,“郕”国迭遭齐鲁之侵,至周顷王五年(公元前六二三年)被齐所灭(一说公元前六八六年为齐所灭)。因“郕”国亡,故我(直系)十八世元祖迁西鲁赵国(山西北部河北西南部),先祖迁东鲁齐国(山东北部河北东南部),光祖迁楚国(湖南湖北江西)。为使后嗣永远铭记亡国之恨,乃去“郕”之“阝”为“成”姓,叔武即成姓之始祖也。
成氏发源地周原(今扶风岐山),成氏兴望发达地为“上谷。这是山西运城成氏宗谱所载。

   成氏自封赐(公元前一零六六年)至今(公元二零一零年)已有三千零七十六年的历史了。我潼关成氏那朝那代到老虎城定居,已无从考究。老祖宗如是老天保佑的幸运儿,根据商周大战遗址:我老虎城的“绝鹿岭”(今名下鹿岭),欧家城的“落马胡洞”(今名胡洞),权当直接从周原迁徒到潼关定居的老户记载最佳。


四、老虎城成氏源流世系
1、成氏封姓前源流世系
一代、 有熊国君少典氏,妻附宝生:
1、神农氏,即炎帝,姓姜。
2、有熊氏,即黄帝,名轩辕,姓公孙
二代、轩辕黄帝,妻嫘祖生子:玄嚣、昌意、风后,另有二十二宗
三代、玄嚣子: 极、重、该、修、熙
四代、极子:喾。
五代、喾姜 陈锋、常仪简狄氏生子:后稷、挚、尧、契、阏伯、实沈。
六代、后稷子:不窋。
  七代、不窋子:鞠。
  八代、鞠生子:公刘
  九代、公刘子:庆节。
  十代、庆节子:皇仆。
  十一代、皇仆子:差弗。
  十二代、差弗子:毁隃。
十三代、毁隃子:公非。
  十四代、公非子:高圉。
  十五代、高圉子:亚圉。
  十六代、亚圉子:公叔祖类。
  十七代、公叔祖类子:古公亶父。
  十八代、古公亶父子:太伯、虞仲太姜、季历。
  十九代、季历子:昌(周文王)、虢仲、虢叔。
  二十代、昌子:伯夷考、周武王发、周公旦、管叔鲜、蔡叔度、曹叔振铎、 叔武、霍叔处、康叔封、冉季载、滕、毛、郜、雍、毕、原、酆、郇
2、潼关老虎城成氏始祖历代世系
始祖讳姬叔武公妣洪氏,生庆。
二世祖庆公,受武王封为监议大夫,妣田氏,生子章。
三世祖章公,封迪功郎,妣钱氏,生子炳。
四世祖炳公,封奉政大夫,妣金氏,生子逵。
五世祖逵公,袭父职,妣王氏生二子:长子桂、次子栋。
六世祖桂公,封御史郎,妣柳氏,生子桥。
六世叔祖栋公,其裔不详。
七世祖桥公,秦人,入燕,使燕人朝于秦,妣李氏,生二子:祯、祥。
八世祖祯公,妣元氏,生子煜。
八世叔祖祥公,为荆州刺史,其裔不详。
九世祖煜公,妣吕氏,生子彬。
十世祖彬公,妣伍氏,生子春生,号和公。
十一世祖春生公,名和,妣党氏,生三子:经、纶、绶,迁居平阳(山西省)。
十二世伯祖经公,名元,袭住平阳。
十二世伯祖纶公,名兴,迁汴梁金水桥,一说迁广东归州,其裔不详。
十二世祖绶公,名选,妣吴氏生二子:长子荣、次子华、住平阳,后迁汴梁。
………
七十三世祖学秀公(潼关老虎城始祖,约1136年)
………
叔武公第九十九代(学秀公第二十六代):万选、百万、金奎、金发、
第一百代(学秀公第二十七代):吉山、广全、庚寅、南方、效德(黑)、效武(小黑)、群才、群宽

五、待建成氏祠堂----奉贤堂

当今我成氏烈女凤贤,一生和睦亲邻、信佛求善,仙逝后由其三个儿子继承母愿,修成寺庙:华龙寺。为纪念她老人家,提议待成氏祠堂建成后题名——奉贤堂

       叔武公第一百二十二代:成洁

      公元2010年农历庚寅年孟秋於古城西安租屋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