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渊源】天下杨氏出华阴

    中华成氏网 2013年11月9日 贺小巍


中华成氏网--弘扬成姓文化 继承先祖精神 网上联谊互动 激励后裔自强


天下杨氏出华阴

                              本报记者 贺小巍

      2月12日,华阴市东宫村。

      几个十七八岁的小青年,正在村口的小路上聊着天。他们穿着时尚,染着或红或黄的头发,与他们聊天,话题也永远是外面的世界。除了每年清明节前后许多外地人浩浩荡荡地来到村子以外,从他们的口中听不到关于这个村子显赫背景的描述,而就在这几个年轻人的身后,那块巨大的牌坊上写着“汉太尉杨震故里”。牌坊上的小字则是李白的一首诗:

   关西杨伯起,汉日旧称贤;四代三公族,清风播人天;夫子华阴居,开门对玉莲;何事历衡霍,云帆今始还。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使得向来倨傲的李白竟然如此的崇敬,这个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的小村庄后面,究竟又隐藏着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引来海内外无数的杨氏宗亲不停地前来顶礼膜拜,寻根问祖?

                         追本溯源   杨门大姓肇始华阴

  华山仙峪是坐落于华山主峰西边的一条美丽的山峪,它自然熨帖,清净幽深,山峪两边山峰险峻、奇石嶙峋,峪道中,清流奔涌,水草丰茂。因上古时期,有兄弟二人在此得道成仙,故称为仙峪,数千年来,除药农樵夫偶尔攀越外,普通人人很少涉足,一直弥漫着一层神秘的色彩。

  公元前514年,杨氏家族的先祖羊舌季夙一家因“祈盈之难”秘密逃亡到了华山仙峪。当这支落魄的逃亡队伍来到这奇险的山峪之中后,就在此生存了下来,为了隐姓埋名,他们便以祖宗封地“杨”为其姓氏,复姓羊舌二字便被他们深深地藏在了心底。中国历史上的杨姓大族便从这条石峪中命系一脉,繁衍生息以至发展到拥有七千多万人口,名列百家姓第六位的千古望族。

     对于这段近乎传说的故事,在华阴市杨氏文化研究会会长严文选看来,丝毫没有杜撰的成分。“年代太久远了,我现在说给你们听,你们可能觉得似乎太过虚假,但是我可以可以肯定的说,这段故事不仅仅是我们查询了许多正史记载得出的结论,而且几乎每个细节得到了相关书籍的映证。”这位县长出身的杨氏文化研究会会长,认真的精神近乎偏执。

     对于后来杨氏家族和华阴市东宫村的结缘,在严文选看来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杨氏家族得华山的护佑而传宗后,告别山林,从杨道开始重新走上政治舞台,汉代时华阴属弘农郡,,弘农因此成为了天下杨氏的共同郡望。1994年后,海外回来寻根谒祖的杨氏宗亲,打得旗号都是弘农杨氏,这也是天下杨氏出华阴的重要佐证。三国分晋后,杨姓安家于魏之阴晋邑,建村堡为‘晋公子宫’以不忘所出,所以又有天下杨氏出华阴,华阴杨氏归东宫之说,而东宫村‘天下杨氏第一村’的史实也就来源于此。”严文选一边翻阅案头上一尺多高的资料,一边说。

   弘农目前成为海内外大多数杨姓家谱中的祖籍郡望,除了因弘农华阴是杨氏家族的创姓再生地之外,还有一个主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杨姓绝大多数声名显赫的人物皆为弘农华阴籍。

  严文选会长提供的资料显示,杨氏自杨道走出山林,重新进入政治舞台后。十余代皆为周室命官,或为大夫、司马,或为太傅、州牧。秦末,华阴杨硕率其八个儿子随刘邦征战,其第六子杨喜因击杀项羽有功而官封赤泉侯,其他七子皆封为将军,杨硕本人封为太史;杨喜第四代孙杨敞也官至宰相,并娶太史公司马迁之女司马英为妻。这个时侯,弘农杨氏在朝廷位在列卿,爵为通侯,乘朱轮者十人,史称“西汉十轮”。东汉杨震五十岁前穷究学典,设馆授徒,时称“关西孔子”。后入仕,官至司徒、太尉,为官刚正清廉,史称“清白吏”;其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皆继承杨震遗风,均官至太尉,被后人称为“东汉四世三公”。

    此后历朝历代,弘农杨氏也是人才辈出,如魏晋时期分掌军国大权的“西晋三杨”;北魏政权中的公室大族杨播兄弟;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统一的隋开国皇帝杨坚;李唐时“李武韦杨”四姓联姻政治集团中的杨姓“十一宰相世家”,宋代满门忠烈的杨家将等等,其由东汉杨震肇始的“廉垂四知”、“清白传家”和杨家将“忠烈报国”的家门遗风,对后世历代影响深远。

                        立会谱牒  弘扬华阴杨氏文化

    大约在1994年前后,甚至更早的在80年代中后期,大陆刚刚开放以来,华阴东宫村杨氏祖茔前便不断地有一些从海外归来的人们前来祭拜。开始的时候,当地的村民都会感觉奇怪,攀谈起来,这些操着南方口音的外地人特别虔诚地表示,他们是从海外远道而来,因为家谱上写着祖籍弘农华阴杨氏,所以前来寻根问祖,祭拜先人。

  当这种海外寻亲团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的时候,作为官方的华阴市委、市政府开始重视。“每次人家浩浩荡荡地前来那么多人,想要了解更多杨氏文化,杨氏先贤的事迹,可是我们这边却没有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有时候说起来甚至还不如人家了解的多,这是件比较尴尬的事情,于是随后市上就成立了华阴市‘杨氏文化研究会’,搜集杨氏史料,编撰杨氏源流,弘扬杨氏文化。”华阴市委宣传部王渭说。

   在物色人选的时候,原潼关县县长、在华阴市担任过三届政协主席,对杨氏文化颇有研究的的严文选当选为会长,虽然年轻,但是勤于钻研,博览群书的蔺怀周担任了研究会的办公室主任。弘农华阴杨氏的发展源远流长,由于源头距今已经有几千年,保存在华阴杨氏宗亲手里的族谱经过历次变迁,早已散失殆尽,为了做好研究工作,他们在几年中翻阅了《左转》、《史记》、《四库全书荟要》、《二十五史》、《资治通鉴》、《全三国文》、《全唐文》、《全唐诗》、《华阴县志》、《弘农郡志》、《潼关县志》等上千册史籍,研究了大量杨氏代表人物的诗文赋记及家训遗嘱,并实地考察了杨氏先祖避难处、关西夫子杨震讲学处、庄园旧址和陵墓。但是让他们一直到今天还引以为憾的一件事就是,三年前,他们从报纸上看到浙江有人收藏了全部40本杨氏家族族谱,为了找到哪怕只是看一看,他们专程去杭州寻找这个人可几经辗转还是没有找到,2007年这个人在北京拍卖族谱,一本起价5万元,由于价钱太高,最终还是与这部珍贵的史料失之交臂。在做了大量工作后,俩人虽然不姓杨,但已经成为了杨氏文化源流发展的专家。

   对于杨氏文化研究会的成立,刚开始还有些人不理解,认为对一个姓氏进行研究考证有点小题大做,但是蔺怀周并不这样认为,他说:“杨氏文化研究会虽然研究的是杨姓,但范畴却远远大于一个姓氏,它里面所涵盖的东西涉足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多个学科范畴,如果我们真正能够把这项工作做好,把杨氏代表人物的学养、精神、遗风弘扬好,那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华阴,杨氏这张文化名片绝不亚于华山这张旅游名片。”

   谈到文化,蔺怀周举了汉太尉杨震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两个例子。一个是说,杨震在由荆州调任东莱太守时,途经山东昌邑,由他举荐的昌邑县令王密听说老师路过昌邑,便深夜来访。王密一进屋就关上房门,从怀里取出一个沉甸甸的包袱放在桌上说:“学生得恩师举荐,才有今天,来敬一点孝敬之心。”杨震一看,包袱里是亮闪闪的黄金,立即正色说:“往日我看你有真才实学才举荐你担当此任。今天你这样做,看来你对我一点也不了解。”王密以为恩师是怕事情传出去名声不好,便说:“我所以深夜前来,就是怕被人知道,夜幕无人知,是不会传出去的。”杨震听后,生气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王密听了很惭愧,赶紧收起银子走了。

   “这个四知故事说的就是杨震清廉为官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海内外的杨氏宗亲会一般都设有‘四知堂’。我们华阴市纪委的网站名字也叫做“四知网”,可见‘四知’不仅仅作为杨氏宗亲的家训遗传下来,对于我们后世也是一笔宝贵的廉政文化。”蔺怀周说。

   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杨震一生公正,两袖清风,不为自己捞取半点好处。他虽然官至太尉,但子孙常吃素菜,出门步行。有些老朋友对他说:“为了子孙,你也该多少置点家业才是。”杨震却回答说:“万贯家产只会使子孙庸碌无为,我要传就给子孙传一个清白的名声,这份家业难道不丰厚吗?”后来“清白传家”这四个字成为历代杨氏后人的家风。东宫村杨震后裔杨树仁家出土的门楣上刻有这四个字,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杨尚昆重庆老家房子的匾上也刻着这四个字,海内外所有寻亲谒祖的杨氏后人最熟悉的同样是这四个字。

                 一脉相承  亲情助推共处共荣

     每当提到弘扬杨氏文化的重要性,老会长严文选就要提那个让他伤痛的例子,“我们渭南的华县,原名郑县,郑这个姓氏最早就是源自华县,后来几个支系外流,南下汉中的叫做南郑,东去河南的就叫做郑州和新郑,可是由于我们一直就没有重视、挖掘和研究这个文化,导致海内外的郑姓后人寻根问祖都跑到河南新郑去了,而我们正宗的华县祖源地反而无人知晓。”

    严文选的担忧不是空穴来风,相同的教训差点就发生在杨姓身上。“在华阴杨氏不为大众知晓的时候,海外大部分的杨氏后人寻根是到河南灵宝去的,其实杨震当年只是在那里讲过学。据说,灵宝当地为了留住这个文化资源还特意把他们那里的一个小山沟改名叫做仙峪,但事实上所有的史籍里都记载,杨氏避难处是在华山仙峪,而不是别的什么仙峪。”严文选略显激动地说。

   华阴市成立了杨氏文化研究会以后,可以说达到了一个正本清源的作用。“目前海外杨氏宗亲会有活动,不管是香港、马来西亚还是泰国都会和这边联系,或者要些史料,或者邀请参会,弘农杨氏,根在华阴的观点基本上都认可了,至少我们的这个文化名片没有流失,这也是我们最感到欣慰的。”蔺怀周说。

   事实上,华阴市的这张文化名片已经越来越显现出它巨大的文化和经济效益。2002年,华阴市政府受邀出访香港杨氏宗亲会成立50周年庆典,在这次庆典上,他们积极拜会了香港杨氏宗亲会、香港八闽弘农杨氏宗亲联合会、泰国、马来西亚杨氏宗亲会,以及其他宗亲组织,与香港政界、金融界和商界建立了友好的关系。还在香港举行了华阴杨氏祖地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华阴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投资与经济发展环境,并聘请了49位香港、深圳的知名人士为华阴样式文化研究会的顾问。

  2008年5月,世界杨氏联谊会第一届年会暨清明祭奠关西夫子杨震公大典在华阴举行。这更是一次华阴史上盛况空前的大典,来自世界各地的300多名杨氏宗亲,在祭拜祖先的同时,也为华阴的发展献计献策,穿针引线。就像世界杨氏联谊会顾问杨胜万所说:“为我们祖籍地振兴多做贡献,是我们全体杨姓族人的共同希望。”

   “ 寻根问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寻根既是现代人们精神回归的需要,也是增强和激发民族凝聚力和提倡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别是在国家繁荣时期,这种寻根问祖的姓氏文化在亲情的纽带下还可以间接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致力于姓氏文化产业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袁义达研究员如此阐释姓氏文化的现实意义。  

             


分享按钮>>由阴弘智看燕荣之后裔
>>【成氏当代楷模】用双脚写出壮丽人生的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