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氏家谱源流】浅析皖桐成氏先祖迁桐的历史背景
- 中华成氏网 2013年11月18日 安徽成优胜
中华成氏网--弘扬成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动,激励后裔自强!
《浅析皖桐成氏先祖迁桐的历史背景》
北宋时期,由于采取强干弱枝、重文轻武的政策,以及党争频仍等,造成了国力积弱不振,引致辽、西夏以及北方金国的入侵。自靖康之乱以来,中原的广袤大地,包括现在的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都成了游牧民族的游乐场。而蓟州一带也就是燕云十六州有宋以来这里就没有被统一,金人盘踞于此,以此作为据点觊觎中原腹地。宋金在中原大地展开了你争我夺的拉锯战,昔日的美好家园成了战场。
赵构捡拾半壁江山以后,此时大宋风雨飘摇;他摒弃主战派李纲、赵鼎等人整合军队与金人一战的思想,其时,宗泽、韩世忠、岳飞等将领的实力犹存,只要君主有决心完全有可能收复失地;而他怕拼掉了这点家底以后无法守住江南半壁选择了一路南逃,先健康即南京,而后临安即杭州,临安,没有因为他的来临而安宁,再明州,即宁波,宁波也没有因为他的来临而风平浪静。最后逃到海上,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把政权建在海上的君王。
我们的先祖为躲避战乱,没有象李清照一样跟在南宋小朝廷周围仓皇南渡,而是选择了远离战场的江西南昌。此时的江南无疑是一片乐土。此时的中原民生凋敝白骨于野,千里之地难以找到一个完整的村庄,只有一些老弱散民;大多数的中原百姓南下江西福建甚至湖广,这也是造成今日中华民族各族各姓氏大融合的一个原因。
南宋末年,蒙古的铁骑和弯刀横扫中原,远征亚欧,先后灭掉了西夏、辽、金,江南的半壁江山再也保不住了。江南的富庶令忽必烈垂涎三尺,大军所到之处,一片瓦砾。皖桐先祖盛公与益公商议,盛公长子天广偕子守故地祭祀祖先看护祖墓;盛公次子天祚字祥二偕四子(文、武、韬、略)迁居皖桐清净乡大山腹地;益公子天祜字祥三,偕子迁往苏州。兄弟们临行时约定以后看时局而变动。孰料外族入主中原,实行了严厉的人口管制政策;奈何关山阻隔信息闭塞,渐渐失去了联系,各自在当地扎下了根,并开枝散叶,成为蔚然一族。 七百多年来,皖桐先祖在这片热土辛勤耕耘、繁衍生息、教育后人淡泊名利。天祚公长子文公号“一斋”义官正式定住清净乡,被尊为皖桐一世祖;四世祖显一公字皖溪,生于元纪,为博士;五世祖义一公专守故地,义二公居西园口,义三公迁沙溪镇。义一公生三子伯镛公生于洪武年间,积厚贻谋为一门之杰,出乡闾里所推重也;伯钢公号健巷,仁以宅心、义以律身,有恢振家声之志。伯钧公号缄斋,品行端庄,不偏不党,才能特达,有守有为公,诚兴业之祖也。
七百年来,人才辈出,人丁兴旺。繁衍分支于桐城、枞阳、庐江、池州、铜陵、南京等地。继修谱三次分别于康熙四十一年仲秋月谷旦、嘉庆五年闰四月中浣之吉、民国九年庚申孟夏月闰四月吉旦。并立寓意深刻、朗朗上口、韵味十足四十系派行曰:汝自文明德,世应必其昌,士维国之本,学道启朝邦,家修宏器宇,上达大观光。忠孝贻谋远,渊源泽正长......
从叔武公算起,在枞阳双溪至今已历九十五世,在老家成家老已历一百多世也。笔者为第九十二世也。
天祚公与天广公的父亲是盛公、盛公的同胞兄弟益公;祖父先公、曾祖忠公、高祖书公。远祖是必达公次子一公、其后为学圣公、传一公、岑一公、云公、平安公、春云公、四九公、八一公、书公(高祖书公)由此可以推断,在宋末皖桐与南昌、苏州曾是一家人,是宋元以来的战争动荡岁月造成了兄弟的四分五裂,也成就了今日繁于星海、蔚为大观的格局。
1991年曾有一批南昌宗亲来皖桐寻根问祖,那时家族观念都不深,没有深究.我那时还小根本就不懂后来是听老人说的我们与江西南昌是同根同支。
在此,我呼吁苏浙一带的天祜公后裔,江西南昌的天广公之后裔,能与皖桐成氏一道寻根,追根溯源,启发后昆,祝成氏家族瓜瓞绵绵,渊源世长,兴旺发达。
作者:古皖桐,今安徽省枞阳县汤沟镇跃进村,九十二世孙成优胜(维字辈)奉上!敬请各位宗亲不吝指正!
联系电话:13637153095 QQ:1598737132分享按钮>>【师氏古代名人】临洮师氏始祖——临洮卫世袭指挥前所千户管军、进爵骑尉师福
>>【成氏网新闻】成思危:允许土地流转将掀起内地二次土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