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姓宗族文化

    中华戴氏网 2012年11月22日 戴盛春


一、戴姓宗族文化

1.宗族谱牒

戴姓现存族谱多是明清时期的家谱。通过家谱,可以了解戴姓各个支系的发展繁衍情况。

南朝宋时大臣戴僧静后裔居萧山(今属浙江省)。《萧邑苎萝戴氏宗谱》载:一世祖戴僧静,仕南朝齐,历官至高平太守,卒葬萧山道源里土地庙后,子孙留居于此。

安徽休宁《戴氏家谱》,明代人戴起端纂修。谱载:先世自袁州宜春徙新安,至唐末有讳护者始居婺源凤亭里。谱奉南唐人戴安为休宁隆阜支一世祖,后代支繁派别。

休宁戴氏有迁往湖北省黄冈者。《巴江戴氏宗谱》,13卷,首二卷,清代人戴大荣等纂修,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礼教堂活字本。谱载:系出休宁隆阜。先世于元末自蕲水迁饶州德兴县。明初,后裔有讳戴希贤者,任巴河(今湖北省东部)榷税官,子戴荣祖遂占籍巴河。卷首有谱序、传记,余为系图、行传。

巴县(今重庆市)《江北乐碛戴氏宗谱》,2卷,戴正诚纂修,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铅印本。谱载:相传先世由江西大庾辗转而鄂麻城,而黔之遵义。始迁祖戴天样,清康熙间,自遵义正安州马家村入蜀,入赘江北厅乐碛张氏。卷前有谱序,上卷有世系,下卷有诗文、传记。

湖南湘潭戴氏是明初由浙江迁来。《鹤领戴氏四修族谱》,40卷,清代戴显礼等纂修,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中湘文林堂活字本。始迁祖戴明禄,原籍福建莆田,元末迁浙江奉化,明代,复徙湘潭鹤岭老屋坝。明禄三子:甫二、甫三、银山,分为三大支。

湘阴县戴氏为明初自江西省迁来。《罗湘戴氏族谱》,戴启鉴纂修,清宣统三年(1911年)谯国堂活字本,始迁祖戴元亮,原籍江西大庾县,明初落业湘阴。卷首为谱序、传记、派式,余卷为行传。

长沙戴氏出自江西。《长沙临湘区清塘戴氏族谱》,7卷,首一卷,戴光焯等纂修,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谯国堂活字本。一世祖戴思安,元代中叶江西丰城人。五世孙戴国龙代生五子:永泰、永雍、永熹、永良、永康。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合家迁湖广武冈州。国龙命永泰家此,而携其他四子再迁浏阳石冲。戴永良以石冲硗狭,乃于永乐年间徙长沙县临湘都四甲清塘冲,为长沙始迁祖。

张家界市戴氏是明初从江西省迁来的,至今已修族谱三次。清代乾隆二十三年(1760年),始迁祖戴固元的十二世孙戴汝信和戴汝渭(慈利县段家洲人)等人首次编成《戴氏族谱》。戴汝渭在《戴氏纂修族谱序》中写道:“吾始祖固元公,出自江西吉安府吉水县石头滩。任武陵教谕,览山水之清奇,得鹂滩之胜地。爰卜居于赵塘村,置买田宅,隶籍一甲里民。”丁用有在《戴氏族谱序》中也说:“戴之氏出自宋,系曰汤孙……由南河而江右,由江右而西楚。而我武陵渊源一派,其文采风流为独秀。先是,戴君固元公以江右籍贯为武邑教谕,而子孙家焉。”清代咸丰年间,戴固元的第十六世孙戴星彰等人历时三载,在慈利戴氏祖祠总理续修《戴氏族谱》二十卷,朗州司马戴宗超纂修鉴定。于翼如在《戴氏续修谱谱序》中又写道:“戴氏系出谯国郡,又望出广陵、清河,为(商)汤孙。宋戴公之后,因谥为氏,由来久矣……康熙年间,十二世孙(戴)汝振公、汝闵公偕来零阳,揽山水之奥区,羡堇荼之如饴,遂移籍焉。”慈利县零阳镇桑木溪村戴必艮家现存《戴氏续修族谱》孤本。民国时期,湖南省参议员戴昭明等人组织慈利戴姓族首编成《戴氏派行族谱》十二卷。因为世局变革,未能印刷。现在,慈利县零阳镇永安村戴必元家里藏有《戴氏派行族谱》草牒手抄本9本。2007年,慈利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原主任戴必松、张家界市电影公司原经理戴元淼和市农业局副处级干部戴成炎等人主编了《戴氏三修族谱》,共有9卷,总计印刷中1104本。新谱写道:“宋戴公,名(撝),微子启第九世孙,西周宋国第十一任国君,在位34年。他爱民如子,深受万民拥戴。周宣公赐谥曰戴,史称宋戴公。他的孙宋宣公命后裔以谥为姓。自此,中华大地始有戴姓。宋戴公为(戴氏)得姓始祖。”新谱详细记载了戴固元八个分支子孙世系的姓名及其生平。

2.郡望堂号

郡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设置的地方政权组织。秦统一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魏晋至隋唐时期,门阀士族垄断政治,姓氏之间有了高低、贵贱之分,由此重族姓,讲郡望。此时各郡显贵世族,被称为“郡望”,意即世居某郡而为人仰望。姓氏郡望,不仅是该姓祖宗发祥地的标志,也是其氏族人口、经济实力、政治地位与文化影响等综合族力强盛与否的反映。一般而言,一个姓氏有一个或数个郡望。据《元和姓纂》载,戴姓郡望有谯国郡、广陵郡(在今江苏省)、清河郡(在今河北省)。公元前516年,戴太益迁至楚国谯地。楚平王巡狩至此,命筑城堡,故为谯国。谯国郡是曹魏黄初元年(220年)置,郡治在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戴撝数传至戴云升时,由宋邑迁居谯国。之后,支裔世代留于此地,形成历史上首个郡望——谯国郡。谯国郡戴氏为东晋戴逵之后。

堂号是姓氏某些支派用郡望或本姓典故,为本支派称号,如厚德堂、永思堂、崇礼堂等。由于谯国郡戴氏显赫,所以,戴姓多以“谯国”为堂号,称谯国堂。另外,戴姓还有堂号“注礼堂”,取材于先贤戴德、戴圣编注《礼记》的故事。慈利籍戴成炎在《戴氏三修族谱》中说:“吾氏家族乃黄帝之胄、宋戴公之裔。在繁衍发展过程中,自立始祖,派别、支分各成世系。吾氏世系出自谯国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一带)。宋有戴撝、戴盈之。西汉有戴德、戴圣叔侄俩,注有大小礼记。为了纪念二位祖先之功勋,把注礼作为吾世系之堂号。”

二、历代戴姓名贤传略

汉代,我国姓氏体系基本确立下来,姓、氏合而为一。各姓之人在汉代纷纷登场,施展身手,戴姓子孙在各个方面涌现出了杰出的历史人物。名留青史的戴姓名贤,西汉有官至九聊的戴崇,有“大戴礼学”的开创者戴德和“小戴礼学”的开创者戴圣,有虎贲将军戴级,还有以讲《易》祭酒为宁始将军的戴参。东汉有“世称儒宗、知名东夏”的戴宏,有以解经闻名京师的戴凭,有西华令戴封,有官至光禄主事的戴就,有才高脱俗的戴良等。综观戴姓发展历史,两汉时期是戴姓初露锋芒的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戴氏名贤有官至东晋骠骑将军的戴渊和尚书仆射的戴邈,东晋画家戴逵及子戴勃、戴颙,南齐高平太守戴僧静。唐宋时期,有官至宰相的戴胃、戴至德及龙武将军的戴休颜,有田园诗人戴叔伦。宋代有官至京兆府知府戴兴和工部尚书戴溪,有南宋江湖派诗人戴复古等名人。

戴德 戴圣 戴德,字延君;戴圣,字次君。戴德是戴圣叔父,西汉时梁国人。他俩均拜礼学大师后苍为师,受到器重。戴德进入信都王府后,成为信都王刘嚣太傅。戴圣于汉宣帝时进入朝廷,成为博士,官至九江太守。戴德选集古代各种礼仪论述,编成《大戴礼记》,又称《太傅礼》。戴圣选战国至汉初儒家弟子礼仪论著编成《小戴礼记》,即今本《礼记》。戴德曾向徐良传授礼学,大戴礼学有了徐氏之学。戴圣向桥仁、杨荣传授礼学,小戴礼学有了“桥、杨氏之学”。 《小戴礼记》被列为儒家经典,成为“五经”的《礼》。
戴逵(约326—约396年) 东晋雕塑家、画家、哲学家。字安道,谯郡銍县(今安徽省宿县)人。他发展了儒家形神一元论的观点,是范缜无神论思想的先驱者之一。曾著《戴逵集》9卷和《释疑论》行世。戴逵在绘画方面擅长表现人物、佛像及山水,他画的《七贤图》超过了前人。曾画《嵇阮十九首诗图》、《吴中溪山邑居图》等。戴逵以擅长佛教雕塑著称,努力完善铸造、雕刻的技法。戴逵以10年精力制作瓦棺寺5躯佛像,与顾恺之画的维摩诘像、狮子国(今斯里兰卡)进献的玉佛像并称“三绝”。

戴胄(?-633年)子玄胤,相州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市)人。隋大业末,戴胄官为门下录事,王世充夺取帝位之后,将戴胄外放为郑州长史。唐太宗即位后,任戴胄为兵部郎中。贞观元年(627年),戴胄升任大理少卿。吏部尚书长孙无忌被召见时忘解佩刀。尚书省右仆射封德彝认为监门校尉没有发现,论罪当死;长孙无忌一时失误,应当罚铜20斤。唐太宗打算听从他的处理。戴胄进行反驳:“校尉没有觉察长孙无忌带佩刀与长孙无忌忘解佩刀,同样都是失误。陛下如果考虑长孙无忌的功劳,这就不应当由宪司决定;陛下如果想据法办事,罚铜并非公允之举。”唐太宗仍然坚持前议。戴胄再次据理上言:“校尉因长孙无忌而导致罪罚,从法上说应当从轻处置。如果要说失误,这两个人都是一样的情况。然而,生死之间却有这么大的差别。我坚决恳请陛下重做决定。”唐太守嘉许戴胄进言,免除校尉死罪。唐朝盛开选举,朝廷出现贿赂作弊现象。唐太宗下令犯事者自首,否则罪至于死。不久,有个诈伪者暴露。戴胄据法断案,将诈伪者流放外地。唐太宗说:“我曾下令说不自首者死罪,而你现在断案流放,这不是让天下人认为我是个不守信用的帝王吗?难道你是被收买了吗?”戴胄回答:“既然陛下交给我处置,我就不敢有任何亏法之处。”唐太宗愤愤地说:“这样一来,你是守法臣子,却让我失信于天下。”戴胄从容地说:“法是国家取信于天下的宝物,言是当时喜怒之所发。陛下因泄一时之忿而定下死罪。后来您知道不可以这样做而交由法来处置,那么您就忍小忿而存大信。如果您还要顺忿违信,我私下为陛下感到可惜。”唐太宗高兴起来:“有了这样的正直官员,我又有什么忧愁呢?”戴胄升为尚书右丞,不久升为尚书左丞,随后又升任尚书省仆射(即宰相)。贞观四年,进爵为国公。贞观五年,唐太宗准备修复洛阳宫,戴胄上表劝谏。唐太宗对侍臣说:“戴胄与我没有骨肉之亲而胜似骨肉之亲。忠直励行,情深体国,在关键时刻总给我极大帮助。我也只能对他加官进爵,以表彰他的忠诚。”

戴叔伦 (732—789年) 字幼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省)人,中唐著名诗人。建中元年(780年),任东阳县令,后任抚州刺史。贞元四年(788年),改任容州刺史,官至容管经略使。他在任地方官期间,关心农业生产,有一定政绩。 戴叔伦长于五律,次为七律,绝句写得绝妙。戴叔伦有不少诗作是在中晚年写的,这与他中晚年涉足领域甚广、人生经历丰富有关。戴叔伦的诗,题材广泛,既有表现羁旅生活的,也有反映田园风光的;艺术风格多样化,既有质朴、清丽的,也有细腻、委婉的。如《女耕田行》写的是农家妇女从事田间劳动的艰苦情况;《边城曲》写士兵远戍边城之苦。《屯田词》表现了诗人对劳动者同情。这些作品采取七言歌行形式,可以看作新乐府体的先导。五律《除夜宿石头驿》等,情景交融,真挚动人,为历代传诵。《全唐诗》录其2卷,《全唐文》录其文两篇。

戴固元 出自江西省吉安府吉水县石头滩人氏。明朝初年,携眷属宦隶籍常德府武陵县任教谕。忠厚传家,贻谋诗书,清廉创基,仕宦先世。览武陵山水之清奇,得鹂滩之胜地,爰卜新居于常德武陵石拱桥赵塘村洞庭湖西叉大堰碑,置买田宅,隶籍一甲里民,生殁失考,茔地牛坡湾有碑。固元公世系一脉相传,策民盛世。

戴万卷 生于清代嘉庆七年(1802年),卒于清咸丰四年(1864年),今武陵源区中湖乡人。其弟武秀才戴万松在澧州比武夺魁后,被暗害身亡。戴万卷申告无门,遂弃官场,买田置产,雄踞一方。1838年,修筑中湖至沙堤板坪石板路,沿途多建凉亭以方便行人;境内河堤多为他出资修筑,千功凼等堤段多是石灰浆灌砌,逾150年。毁于1993年、1998年两次“7.23”特大洪灾。大灾之年,减租少课。咸丰元年(1861年)夏旱,在宋家边架起12口大锅,煮粥赈灾,周边三县民众多受其惠。为敬其人,红白喜事多请他到场,有“戴万卷不到不开席”之说。现存戴家大院,可见当年之盛。

戴成哲 号昭明,慈利县零阳镇永安村人,生于1902年,系戴大伦之三子。从湖南大学毕业后,历任慈利县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湖南省参议员、黔阳县县长等职。民国37年,携二夫人朱氏及二女前往台湾后,任台湾省国民党驻韩国大使馆参赞。年老后退出政界,卜居台北市。他有二女:丽华、丽云。每逢春节、清明,公携家人前往海岸,遥望家乡,跪拜哀哉。游子思乡、思祖之情,可为悲哉泣哉。尔后,病逝台湾。

 


分享按钮>>戴字的简写为十八(上下写)的来历
>>糜夫人是谁?糜夫人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