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家庞玉超之一

    中华庞氏网 2012年2月15日 庞氏网义工


  提起剪纸,很多人会想到农村妇女每逢喜事聚集在一起说说笑笑剪“红双喜” 的情景,就是这样一个女工细活儿,一个四十多岁的农村汉子干得有滋有味,还把它当成了毕生的追求。一把刀、一把剪、一个尺子,如此简单的“家当”,勾勒出了美轮美奂的艺术世界。最大的八米长,最小的仅两厘米,最细的线条犹如头发丝儿,最袖珍的圆孔仅仅是一刀带过。

  热爱,难道是基因作怪?

  第一次见到庞玉超,那个不善言谈而又有些拘谨的汉子并没有出乎人的意料。剪纸,是细活儿、静活儿,浮躁的人可干不了,这有点像他的脾气。原本以为采访就在这样一问一答中枯燥结束,可一提及“剪纸”二字,才着实中了他的“招”,顿时来了精神,打开了话匣子!

  别看庞玉超年纪不大,可学剪纸的历史并不短。他说,这些古老的东西都是从小耳濡目染得来的,他们那一代的人或多或少都能对剪纸作品品头论足一番。他清楚地记得,自己还是个孩童时就已留意母亲剪的鞋样子和鞋头花了。一张普通的白纸没多少工夫就成了活灵活现的花鸟,那真叫一个绝!而每到春节或者街坊邻居有喜事时,别人家张贴的年年有余、游龙戏凤,甚至是简单的红双喜,都让年少的庞玉超兴奋不已。剪纸的种子就这样扎实种上了。他笑称,这或许就是“基因”问题吧。

  而真正学习剪纸是在庞玉超二十出头的时候,“一个大男人干女人的活儿,很多人不支持,甚至还会有人嘲讽。”而沉默和执着是最有力的武器,这一坚持不要紧,二十多年过去了,从淮阴到上海,再到浙江,庞玉超的剪纸艺术达到了令人叫绝的地步。前两天,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捧着他装潢好的作品仔细研究了半天,愣是声称微小的线条是用彩笔画上去的,可见其工艺水准足可“以假乱真”了!

  不光如此,干起剪纸的“副业”,庞玉超也是个多面手。每每有人过来求剪纸,他先根据要求剪出作品,自己满意了,再亲自动手装潢,不管是镜框装裱,还是纸板装裱,都是专业水平。之后,为了节省成本,他还亲自动手制作包装盒。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也不会相信,那些红皮黄衬,和精品店里并无二致的包装盒出自一位农民之手。庞玉超打趣地说:“我就是一个工厂,一条生产线,全权负责!”

  为老外忍痛割爱

  有那么几年,当庞玉超不想将技术和风格囿于淮阴一方传统时,他曾在上海和浙江呆过一阵子,专门进行学习和创作。“上海有些老外特别喜欢中国传统的艺术,尤其是咱们的剪纸,曾多次托人向我求购,有些作品我实在是舍不得,可看着他们目不转睛的样子,就忍痛割爱了。”当他回忆起那段光辉岁月时,脸上仍有掩不住的自豪感。

  说起民间剪纸创作题材,可谓“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剪纸重在表现神似,而不是形似,为了造型逼真,可以随意变形和夸张。对于自己的作品,庞玉超笑笑说,其实没什么大不了,就是把生活展现出来就好。生活?那可是包罗万象的。在庞玉超的眼中,任何事、任何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创作的过程就是和人物、和历史、和故事对话的过程。“比如,我剪金陵十二钗,那至少要明白林黛玉的伤春悲秋、王熙凤的丹凤三角眼,知道了这些,再通过我的理解剪出来。”庞玉超的刀和剪好比小说诗歌中的语言,更像荧幕上光彩熠熠的演员形象,只不过,剪纸艺术在用静态的方式,诉说脍炙人口的故事。

 


分享按钮>>南宁市龙吉物资有限公司经理庞深龙
>>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家庞玉超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