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质朴——读庞薰琹《贵州山民图》

    中华庞氏网 2012年2月21日 庞氏网义工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画家庞薰琹上世纪40年代初前往贵州苗族地区考察时画的一组《贵州山民图》绢本水彩与纸本彩墨画,不知道是我在急切地寻找它,还是它在渴望着我的发现,总之,在最合适的时间,在内心充满着最强烈的愿望,在我有能力读懂它们的时刻,我们是迎头撞上了。
  庞薰琹是对西方艺术十分稔熟的人,所以他的苗家女子与生活里的人不尽相同,面庞是中西融合之貌,西画感觉凸显,但穿了中国女子的衣裳站在中国的时空里,不突兀也不异样,恬恬静静的,大大方方的,天然地协调。头帕、银挂饰、粗布百褶裙、袖口与裙边的花纹、布鞋与布袜的样式,描绘到家。

  庞薰琹作品里的敷色,最值得一书。再浓再淡的色彩,他都有办法让它们浓而可透、淡而可见,层次非常丰富,特别好看。只有美学与技法同时成熟的艺术家,才会有这样的手笔,才会出这样的作品。

  他1944年创作的人物画《小憩》,作品同样是惊艳的,既有扎实的基本功,又有对于现实的超越描绘,是令人倾倒的上品之作。敷色照样是他那种特别的调子,很漂亮,很沉着。晕染勾勒间,苗家女子大方健康的五官、稳稳端坐的体态便跃然纸上。

  最妙的是,过去的许多古画美则美矣,但因中国传统绘画里没有对于人体的写生,所以往往只见衣服不见人体。而庞薰琹的衣裳下,是有结结实实的身体的,这与传统的中国画有着极大的差别。

  庞薰琹1941年创作的《笙舞》,表现苗族人民欢乐节日的盛典场面,画面安详,调子热烈,画得真是太入眼了。正面、背面、侧面、半侧面的苗家青年男女,被画得眉目传神。人物亲密却并不拥挤,疏密有度间描绘出他们在节日里的热闹与欢快。盛装少女与男子的面庞,是庞薰琹特有的写实又略有夸张变形的笔法。静止的画面,仿佛能听到悠扬的乐声。

  《贵州山民图》这批画作完成于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共约有20来张,另有少量的白描作品,它们一出现即受到批评与质疑。

  有人认为在民族危亡之时,画这样的美人图与时代精神没有关系,无益于解救国家与人民于危困之中。狭隘的民族主义,总是以比杀敌更坚硬更凶猛的姿态,要否认那些不上战场的人以其他的方式爱国。

  艺术属于最后一种呐喊,是另一种爱国的方式,另一种的力量与仁慈。

  薰琹先生最惨的是经历了“文革”,遭受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打击与耻辱。有20来年的时间他没有画画,美人画更不要提了。《贵州山民图》之后,除了还画过少量的线描画《唐朝舞者》,之后几乎再没看到他画过人物画。

  《贵州山民图》这样美妙笔触的艺术作品就成了孤品——是他自我艺术的孤品,也是现代艺术史中的孤品。我一边为他的经历啮咬一样地心痛,一边又为他幸运地留下这批画作而狂喜。

  薰琹先生曾被毁掉过许多早期在巴黎的画作,又自毁了后来大部分的作品,或给抄家抄走了再也找不回来。这么被动而跌宕的命运,竟还可以留下这一组妙品,是多么的宝贵与万幸。

  不曾见到过这些图画,生命是可以于茫然无知中忍痛过下去的。但一旦见过了,就再不能释怀、再不可放下与缺少了。

  世界艺术浩瀚,艺术样式林立,但专门描绘一个偏僻少数民族的艺术是罕见的;能记述下他们美好人性与生活方式的人,是稀少的。最珍贵的是,这些作品有如此高超饱满的手法,透着如此的纯净情感,令人惊叹。

  晚年的薰琹先生说:“如果我的作品能使你感受到一点美感,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哪里仅止一点美感?是满眼的美感,激荡至人心底的美感,让人想流泪的美感。

  大半个世纪前的作品,在今天看来仍然如此现代。大半个世纪已经过去,今天却并没有人超过他,或稍稍可与他比肩。

  原创的艺术作品,竟有如此强盛又如此轻盈的穿透力。


分享按钮>>不朽的质朴——读庞薰琹《贵州山民图》
>>中国再保险集团庞继英副董事长庞继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