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矮代皇-庞泮与天台五凤楼

    中华庞氏网 2012年3月1日 庞现中


      “五凤楼”是天台县内惟一的一座明代的皇家建筑。它能敕建在天台的山野,就不能不归功于在朝中做官的天台人庞泮。
      在天台乡间,“庞矮代皇”的故事可以说是妇孺皆知。
     相传,“庞矮”,也就是庞泮,在朝代皇期间,不想与皇后娘娘有了男女私情,而且是爱得是刻骨铭心。一日,皇上归朝,这位代理皇上自然让位。然而与皇后娘娘情意难舍的他,在走下皇宫的台阶时脚步有些滞重。他忍不住频频回首。他多么期望那五风楼的花格窗“吱呀”一声打开,出现那熟悉而深情的佳人。已被爱情缠绵至深的庞大人有些魂不守舍。不想皇上这时却注意到他的异常举止。皇上问:“庞爱卿何故五步一回首呀?”庞大人脸色“唰”地一下骤白,急中生智忙定神下跪:“回皇上,微臣五步一回首,是难舍皇上的五凤楼。”此言答毕,庞大人的脊梁已是冷汗直冒,双腿发软。他战战兢兢地抬起眼帘,看了一眼皇上。皇上笑了。他不仅被庞大人的话语所蒙蔽,还命宫里的画师将“五凤楼”画下来赐予庞大人,恩准他在宫外建造。于是,天台便有了一座“五凤楼”。
      这段充满离恋奇情的传说,对那些稍懂历史的人来说,纯粹是漏洞百出,犹如是捉襟见肘的遮羞布。不仅“庞泮代皇”是在历史上从未发生,就是“代皇”也轮不到他这位谏官。可老百姓却是对这桩不知何人杜撰出来的传说津津乐道。毕竟,给皇上戴一顶“绿帽子”的人,无论怎么说,都是不一般的人物。
庞泮,字原化,号石壁。因个头矮小,人称“庞矮”。

      公元1450年降生在天台后牌门村一间灰暗的小屋里。小时候的庞泮也是命运多舛,父母早逝,跟着兄嫂过日子。他常常在饥肠辘辘时手捧着一口碗去邻里家乞讨。后来,得到他姑姑怜惜,他才到县城有幸读上了几年书。
      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就是这位个头矮小,眼光横傲,说话洪亮的孩子。在他二十岁那年却考中了进士,后出任河南的布政使。四十岁时任朝中谏官。为官多年的他,仍不改那锋芒和犀利。不知是自幼养成的直率野性,还是实在不懂官场上的宦术。别人碰都不敢碰的奏本,他直言上谏。他那极具穿透力的声音,在森严壁垒的宫殿里回荡着,如是一道剌眼的阳光,使得同朝的文武大臣们背如针芒,当然也包括皇帝自己。明英宗曾两次停发了他的俸银,甚至还戴上枷锁,投入大狱。可他那股铮铮铁骨、刚正不阿的“硬”劲仍旧不改。渐渐地,他以“弹劾不避权骨,直声动天下”名噪朝廷上下,还载入了《明史》。生活中的庞泮与传说中的那位沉湎于儿女情长,色胆狂天的风流种,实在是大相径庭。
       如今,这座历经数百年风雨的五凤楼,仍旧巍然屹立在后牌门村前的山坡上,成了庞氏宗祠的台门。“直声动天下的”匾额高悬在楼檐下。楼前是一湾清清的水塘。倒影在波光涟漪中的五凤楼,如是洗涤了沧桑的容颜,显得十分的清朗和灵秀。
       这座三开间的木结构楼房,与当地民居的确不尽相同,它重檐翘角,看似三层实则两层,底层的砖墙显然是后人重砌的。眼前的五凤楼显得苍老和憔悴,当年的雍容华贵之气,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褪失了。可在百姓们眼里,在那砖缝和瓦砾间,还无时不透露出至高无上的皇家之气。
     庞泮将这座皇家建筑置于故里,不仅仅是局限于让故乡的父老乡亲能随心所欲地瞻仰皇家建筑的风采,更多的是为他自己的心灵能得到某种的慰抚。年迈还乡的庞大人,放下手中的书本,从躺椅上立起身,缓缓地踱到村前的山坡上,眯着双眼,久久地凝望着这座被夕阳余辉涂得一片金黄的五凤楼,神情严峻。他想到了什么?是宫殿里那如一道阳光一般声音,还是停发俸银打入大牢时的坚硬,……。在这僻静的小山村里,五凤楼,成了他追忆自己政治生涯的一个缩影。
     庞大人的墓碑、墓道以及石人、石马,曾在破“四旧”时毁得了无踪影。庞氏的族人募资的重修后,山坡上光秃秃的,没有一片绿荫,高大的墓碑,显得突兀和孤独,阳光和清风,在这里毫无拘束地扫荡着,自然也感受不到那份古韵。唯有这池塘边的五凤楼依然矗立。


分享按钮>>庞氏宗祠(清代)佛山市禅城区张槎镇辛岗村
>>【成氏家谱】《吉林成氏家谱》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