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胡瑞“环评+舆评”环境类舆情应对需双管齐下

    中华庞氏网 2012年11月28日 庞氏网义工


     11月12日,环境保护部部长、党组书记周生贤在十八大记者会上的一句主动“提醒”记者。随后,有备而来的周生贤称“将从加强环评、推进信息公开、扩大群众参与以及健全社会风险评估等4个方面来应对环保突发性事件”。他阐述了对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美丽中国”概念的理解,认为“离开经济发展讲环保是缘木求鱼,离开环保谈发展经济是竭泽而渔”。

       当然十八大会议期间讲PX事件貌似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但事实并非如此。周生贤如此自信的邀请记者提问也说明了在面对环境类舆情的处置方面在领导层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应对规划。回顾舆情可以看到PX项目从厦门到大连,转而什邡,随后启东,一直到十八大召开前的宁波,市民在除了散步、抗议这样的固定表现形式外,五次的事件却有不同的传播核心,而这核心正是未来我们要把握并需要引申舆情应对概念的。

 

    我们可以从图表中看到,面对环境问题,民众越来越容易从对环境的容忍变成在互联网上的情绪宣泄。在这一点上政府部门尤其要关注以“微博”使用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的环境问题舆论引导。所以在这里要提到除了细致的前期“环评”,同期进行“舆评”也显得愈发重要。

    “环评+舆评”双管齐下治理舆论生态

     以往政府部门在上马新环境问题项目时候要经过层层审批与审慎的科考,得出结论后付诸实施。但是,在现在互联网语境和环境之下,地方政府应该意识到“和谐社会中GDP发展的背后是浓浓的民生诉求”,所以在“舆评”与“环评”的双管齐下就显得尤为重要。

    “环评”考察的是科学,“舆评”考察的是民心,两者实现了一个完整的统一。在科学发展的大旗下,地方政府需要在项目的论证中充分利用舆评考察“民意”、“民怨”和“民忧”,解决好污染型企业在群众中的口碑,防止突发舆情的产生,也能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润滑区域关系。“环评”之后,“舆评”的介入刻不容缓。

   “应对+引导”双向合一改善话语环境

    从近些年的多起环境类舆情事件都可以看到政府势力从强变弱的过程。起初力排众议兴建污染型企业,中期群众群情激昂,后期政府寻求妥协。政府在舆情的错误应对中失去的不仅仅是话语权,核心是公信力的丧失。这就要求地方政府部门在处理环境类舆情中需要改善话语环境,取得统一的对话兴趣点。


    非必要的强力维稳不解决问题,反而会成为舆论爆发的导火索。多次的环境类问题敲响了“善治”的警钟,在这一点上近期的宁波做的较为优秀,在面对突发舆情后充分利用了“宁波发布”的政务微博平台和中央、地方的多层次新闻发布体系,在舆论层面给民众传递“拒绝再建PX项目”的信心。在这点上看,宁波在政务微博处理群体性事件方面“敢于发声”的一小步,推动了政务微博发展的一大步。“科学应对”与“高效引导”的双向结合可以助政府部门在环境类事件的处理中把握话语权。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即将在秀美的祖国大地展开,但是GDP的发展、居民收入生活水平的增长也同样紧迫。面对资源、环境类舆情问题我们不妨提议地方政府部门在“环评”的同时加上“舆评”,推动政治上的善治,经济上的双赢。

(作者系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分析师 )

 


分享按钮>>容县何赛光著作《大河向东》一书面世
>>何志光当选冷水江市市长(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