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姓起源—记载和传说
- 中华纪氏网 2011年12月24日 纪帅
一、纪姓,以国为氏,出自“姜姓”。据《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西周初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后,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封炎帝的一个后代于纪(在今山东寿光县东南纪台村一带),建立了纪国。当时的纪国为侯国,与齐国为邻。齐哀公在位,因有不臣之心被纪侯告发而遭诛杀,从此齐纪两国结下怨仇。至春秋时期(公元前690年), 齐襄公以替哀公报仇为名进攻纪国,当时的纪侯誓不向齐国屈服,与齐国进行决战,但因国力不如齐国,纪国被齐国所灭。事情传出以后,天下人为纪侯的不受辱而 称赞,也为纪国的灭亡而惋惜。尤其是纪侯的子孙,为了纪念故国,从此便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纪。这里所说的“姜姓”,是指古代炎帝族居住在姜水(在今陕 西歧山、武功附近的渭水),即以姜为姓。属姜姓的国有齐国(在今山东临淄)、许国(在今河南许昌)、申国(在今河南南阳)、纪国(在今山东寿光)。按照这 样的记载,纪姓是炎帝的后裔。
二、纪姓的起源,民间也有这样的传说,根据《九龙纪氏总谱》(台湾纪肇廉修)、《台闽高阳纪氏宗谱》(台湾纪竹林等修)记 载:殷太师比干,因谏纣王无道,而遭剖心之祸,其夫人林氏此时已怀孕在身,避难于歧山,产下一子,命名文坚,因左手纹如系,右手纹似已,周王赐“纪”为 姓,并封食阳殿归德侯(治所在今河南省商丘)。所以,比干之子纪文坚为中国纪姓之始祖。据《九龙纪氏总谱》所载,比干以上之直系谱系为:黄帝—玄嚣—蛟极 —契—昭明—相士—昌若—曹圉—冥—振—微—报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天乙(成汤)—太甲—太庚—太戊—河亶甲—祖乙—祖辛—祖丁—小乙—武丁—祖 甲—庚丁—武乙—帝乙—比干。按照这样的说法,纪姓是黄帝的后裔。
关 于比干谏纣之事,许多史书都有记载。比干,本姓子,名干,是纣王的叔父。按清程大中《四书逸笺》引《孟子杂记》云“王子干,封于比,故曰比干。” 《史记·殷本纪》:纣淫乱不止,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谏纣三日不去,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遂剖观其心。比干死后葬于河南省卫 辉县北门十公里左右,比干墓从周武王克殷而封,迄今已有三千余年。比干被誉为“亘古忠臣第一人”,后人因墓立庙,庙建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比干庙院内碑碣林立,有百余幢,特别是北魏孝文皇帝拓跋宏“吊比干文”碑,1963年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
据《九龙纪氏总谱》所载,纪文坚之母林氏被周武王封为比干豪公大定国夫人。纪文坚娶苏氏,生七子:长子纪普安,居祖基;次子纪普信,从伯禽(周公旦长子) 封鲁国,居曲阜(今山东省曲阜市);三子纪普宝,从仲雍(周太王次子)子孙封吴国,居姑苏(今江苏省吴县);四子纪普显,从重黎(颛顼之后)封楚国,长阳 (今湖北省长阳县)居之;五子纪普良,从召公奭(周文王庶子,武王弟)封于北燕(今河北省大兴县),居燕京、聊城(今山东省聊城市);六子纪普海,从叔度 (周武王弟,名振锋)封蔡国(故城在今河南省上蔡县),居汝宁(故城在今河南省汝南县)曹州;七子纪普铨,从吕尚(即姜子牙)封齐国居营丘(今山东省临淄 县)。纪文坚于成王二十八年(公元前1088年)卒,同夫人苏氏葬于河南省卫辉县比干墓下。
分享按钮>>存有纪姓族谱,部分名称如下
>>纪 氏 祖 训 十 则 望 子 孙 牢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