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屈氏大宗祠--番禺区新造镇莘汀村宗祠

    中华屈氏网 2009年1月7日 转帖


2008年端午节前一天,在两场大雨间隙,赶到番禺区新造镇莘汀村。阴云密布的天幕下,经历无数沧桑风雨的屈氏大宗祠,轩昂矗立潇潇雨中,在雨色映衬下分外恢弘肃正,更彰雄倔气象,让人联想屈大均代表的明末清初部分士大夫的倔强。三楹(进)两天井式布局的宗祠,坐落村口,居村中德仁街南端,依岗而立,面对水塘,俯瞰稍远处绕村弯弯小河。祠堂,青砖墙、麻石基、祠顶船、形凤尾正脊上浮雕彩绘花卉鸟雀,屋顶两边凤尾檐挑飞;正祠两侧隔青云巷建有钟鼓楼。门廊高廓,大门前后有麻石台基,麻石柱梁精雕花饰,门两侧安石鼓,石上皆浮雕花卉。我由村中一小伙子领着,踏着端午祭祖留下的厚厚爆竹红屑走进祠门,廊庑联通堂宇,檐下,砖雕、灰雕,秀雅清丽;屋顶下壁上彩绘花卉、仙人,色彩鲜丽。

过天井,上石阶,登上石栏围着的石台基,入二进,漆黑圆柱撑起高阔堂宇。一块四米多长、一米余高、雕刻着“光裕堂”的樟木横匾,斜靠墙脚,匾上旁刻“嘉庆癸酉孟夏抚粤使者韩封题并书”。听小伙子说,“文革”时期,村民们为了保护这块牌匾,把它藏在化肥仓内,由于牌匾又大又重,再没有挂回原处。匾额印证明代风格的屈氏大宗祠有着五百多年辉煌。三进,是摆放神牌之处,昏暗夕光,透进祠堂,红色神台绛霭散发,朱气耀目。

莘汀村是一条僻静古村,明末清初“岭南三大家”之一、著有《广东新语》的诗人学者屈大均就出自村中。
莘汀村因地貌得名。莘,众多;汀,水边平地。莘汀北依珠江,人口不足七百,人数之少,在珠江三角洲行政村中少有。据说莘汀原有两三千人,由于咸丰四年(1854)番禺洪兵首领陈显良率众在此举旗反清,败北后遭难逃难者众,莘汀人口骤减。

莘汀村民以屈姓为主,屈姓发源湖北秭归,祖上与屈原有关。屈氏大宗祠,还是邻近的官溪、沙亭和思贤等村屈姓族人的祖祠。

我徘徊顾盼时忽觉,祠堂面西偏北向,一反中国建筑尤其是祠堂坐北朝南的传统坐向。问起身边的小伙子及围拢过来的村民,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探讨这所祠堂坐向之谜。以祠堂为中心的村落,倚靠虎形山势环护,俯视水塘,面向平川,一条村里人称为九十九曲的小河绕村流淌。宗祠面西之向,恰得风水之利。据村中老一辈人口传,祠堂位居宛若卧虎张口的山形之中,村落得此势而旺。但是,正因如此,祠堂大门一开,恰似虎口张开,对祠前方向的村落大不利,引起大纠纷。大门不能开,只能由大门下的小门进出。我忽觉中国风水学厚厚神秘云气后之精邃。


从祠堂看开去,掩映树丛浓荫中青砖古屋,檐下浮雕隐约可见,在朦胧雨中更添几分儒雅,有的古屋紧贴水边,岭南风韵、水乡风情,若现眼前。

古祠、古屋,淳厚热心村风,烘托出村落沉淀的深厚文化底蕴。

离村时,小伙子主动说要用摩托车载我到车站,一路上这位乡村后生从宗祠的风水感叹起屈氏的兴衰、世情沧桑,朴实话语中透着深沉文化内涵,使我深感乡间深层文化秘藏着很深层积。 

--陈小卡 原发于《番禺日报》2008年7月13日

http://pyrb.dayoo.com/html/2008-07/13/content_255355.htm###


分享按钮>>湖南屈氏部分介绍长沙衡阳株洲双峰岳阳邵阳等地
>>【历史巨献】屈原年谱 从屈原出生到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