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岸蓝氏宗亲寻根记
- 中华蓝氏网 2012年8月24日 万家姓
种玉堂,这在蓝氏族人是个耳熟能详的祖祠,香火旺盛,人才济济。在不平静的台海风云之中,接连涌现四个平台、筹台的英雄,他们是:蓝理、蓝廷珍、蓝鼎元、蓝元枚。康熙二十年(1681年)施琅将军为水师提督、蓝理为先锋率兵平定了台湾郑克爽造反;康熙六十年(1721年)蓝廷珍为水师提督、蓝鼎元为军师率兵平定了台湾朱一贵造反;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蓝元枚为水师提督率兵平定了台湾林爽文造反。蓝理是蓝廷珍的族叔,而蓝廷珍又是蓝鼎元的族兄,蓝元枚是蓝廷珍的孙子,这四个同出一门的蓝姓将领被后人称为台海英雄,他们都是漳浦蓝氏祖庙石椅种玉堂的族亲。现在蓝氏种玉堂分支到全国各地共有二十几万人,其中台湾宗亲达5.6万人,分布于台北、高雄、屏东、宜阑、桃源、金门、南投等地。时过境迁,并没有改变两岸族亲的来往与交流,特别是政策允许后,两岸蓝氏宗亲的交流甚是频繁,寻根谒祖的方式也是多样的,笔者对此进行专访。
祖遗寻根
对于分支到台湾时间不久的宗亲,在祖地还有直系亲属,通过长辈的言传,可以直接找到亲人。其中台北宗亲蓝金塗,爷爷到台湾发展,临死前遗言:一定要到福建漳浦赤岭种玉堂认亲,那里有你的叔、侄、姑姑等,还有我们的亲人。1987年,蓝金塗带着儿子蓝仁村及家人到漳浦认亲,这里环境对于蓝金塗是陌生的,但这里有一张张似曾相识的面孔、有亲切的语言、有相近的习俗。在本地宗亲的引领下,蓝金塗见到了自己的亲人,“这就是我的家。”此时此刻,他泪流滿面,与亲人紧紧抱在一起,并与亲人和族人促膝长谈,了解家乡的发展情况,这趟的认亲,蓝金塗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为宗亲进一步联系奠定了很好基础。
族谱寻根
笔者在赤岭蓝氏宏令会长家里,看到了台湾宗亲寄来的各种各样族谱,这些族谱,大都是手写本,里面记载详细,图文并茂,这就是印证了:蓝氏两岸亲人分别了,但心还系在一起。族谱的保留,是寻根的最好资料,也给子孙留下最为宝贵的“根”。
1989年,屏东县蓝氏宗亲蓝鸿博,系蓝鼎元后裔,他带着族谱回到赤岭种玉堂寻根,与族人对接上之后,投资十几万元修建了位于湖西的蓝鼎元坟墓。为了进一步与宗亲交流,他在湖西投资建立花卉公司,扎根祖地,其姑姑蓝敏是当时台湾的政要人物,由于两岸的关系紧张,不允许政要人物的交流,但蓝敏还是冒着危险排除各阻碍来到种玉堂认亲,受到了族人的热烈欢迎。
2002年11月3日蓝丕烈也带着族谱到种玉堂认祖。蓝丕烈是蓝理四弟蓝瑗的后裔,蓝瑗任过金门总兵,到台湾任职后,其心还一样系着祖地的宗亲,传下了一本非常珍贵的图文并茂族谱,在族谱里面可以清楚地看到种玉堂的各种牌匾与石柱对联。通过族谱对接,蓝丕烈很快就与宗亲对上了,“几十年了,我终于找到了我的根。”蓝丕烈当时激动不已。
2007年,台湾蓝姓宗亲会会长蓝渌乔与副会长蓝仁村于3月28日组织了40多名蓝氏宗亲代表到种玉堂寻根谒祖,此次寻根,宗亲代表都带着各自的族谱,一一都对接上了,圆了几代人的梦。对接后,台湾的蓝氏宗亲按照族人的习惯祭拜祖墓,并举行相关的活动。回到台湾后,他们与祖地亲人都保持联系,并捐了不少资金修祖墓与祠堂。
偶遇寻根
有心难阻寻根路。分支时间较长的台湾蓝氏宗亲,一旦没有族谱,寻根就显得特别的艰巨。在厦门投资发展的蓝荣福宗亲就属这样的情况。小时候祖辈说过,根在福建,还依稀听说过有个叫“种玉堂”祖祠,来到厦门就到处打听。几年了,虽辗转周折却杳无信息。一次偶然的机会,终于圆了他的梦。那是2006年的中秋节,他与员工共度佳节时,突然发现一个员工的胸卡写着“蓝惠坚”。他崩紧了神经:“怎么会和我同姓,姓蓝的同胞很少啊!会不会就是我梦寐以求的亲人呢?”,便刨根问底地细问蓝惠坚的姓氏根源,也许老天的帮助,当谈及“种玉堂”时,蓝惠坚的一句“那就是我们祖祠”让蓝荣福热血沸腾, “你就是我亲人啊!” 蓝荣福已经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紧紧地抓住惠坚的手久久不放。第二天,蓝荣福在蓝惠坚的带领下来到了种玉堂认祖,“几十年的心愿啊!” 蓝荣福与宗亲切交谈,当了解到民族中学办学条件较差,马上捐出十二万元,为民族中学建了一个多媒体教室,为宗亲孩子能够上好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样的根,不一样的寻根路,纵使千山万水也隔阻不断两岸宗亲的血脉亲缘。台湾宗亲的寻根谒祖,圆了几代人的梦,推动着两岸关系的向前发展! (蓝杰聪)
分享按钮>>广西创业始祖太建(字,福旺)公宗支
>>蓝氏宗亲拜谒赤岭"种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