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的忠勇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得到最充分的展示。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的各个阶段,畲族人民表现出来的忠于革命忠于党,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是“忠勇”这一民族精神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进一步升华。其中土地革命时期,畲族人民对革命的赤胆忠心尤为可歌可泣。 以闽东为例,这一时期闽东畲族村先后建立了65个中共党支部(党小组),畲族党员有453人,建立了3个区级、21个乡级和300多个村级苏维埃政权,在各级苏维埃政权中任职的畲族干部有500多人。 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中,闽东有1442个畲村(占畲村总数的71%)是老区重点村,成为中共闽东特委开展革命斗争和游击战争的根据地,被称为“堡垒村”。 土地革命时期,畲族人民为了保卫红色政权前仆后继,和反动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据不完全统计,闽东畲族被烧毁村落135个、房屋10500间,畲族党员、干部、战士和群众被杀害和被摧残致死达5000多人。 作为福建省的革命老区之一,闽东苏区在土地革命时期共有5241名革命烈士为创建新中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畲族376名,占该时期闽东革命烈士总人数的7.17%。〔6〕 当年曾在闽东苏区浴血奋战的叶飞将军对畲族是这样评价的: “在三年游击战争最艰苦的年代,畲族群众对革命的贡献是很大的。他们具有两大特点:第一,最保守秘密,对党很忠实;第二,最团结,在最困难的1935年至1937年,对党支持最大。我们在山上依靠畲族群众掩护,才能坚持。”〔7〕 1938年闽东红军游击队1300多名官兵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挥师北上,和八省健儿一道汇成抗日的铁流。在新四军的战斗序列中,有200多名是来自闽东畲族的指战员。 为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闽东畲族人民承受了伟大的牺牲,其间所表现出来的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所以,以“忠勇”二字概括畲族的民族精神,得到了参加讨论会的畲族同胞的认可。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立世之本。它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性格特点和价值取向,在维系本民族的自我意识和共同心理方面有着决定的作用,同时在认准本民族自身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的思考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民族始祖”忠勇王始终是畲族的保护神和精神支柱;源于先祖的忠勇精神也在他的后人身上得到世世代代的传承。 二、下面谈谈畲族的民族性格。 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息息相关。在“忠勇”的大旗下,历史铸就了千年山哈勤劳勇敢、忠诚刚直、纯朴和静、团结友善的民族性格。 1.勤劳勇敢 历史上畲族是一个苦难的民族。早在隋唐时期,当他们被迫离开自己在闽粤赣交界地的家园向外迁徙之初,苦难就和他们如影相随。 但是,畲族又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的民族,也是格外勤劳勇敢的民族。在长达千余年的历史时空中,他们一路游耕,一路转战,历尽艰辛。宋元之时,他们迁徙到了福建的中部、北部,明清时已大量遍布于闽东、浙南等地,足迹遍及祖国东南。 在新的家园,勤劳勇敢的畲族人民披荆斩棘,叩石垦壤,耕山狩猎,自给自足,为祖国东南山区的开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历史文献关于这一方面的记述是很多的。如: “吾族本畲民,男女耕作,自古如斯”。〔8〕 “畲民……男耕女磕,恪守法纪,其风俗近古。”〔9〕 (畲民)“其出而作,男女必偕,皆负耒负薪于青嶂绿野间,倚歌相和。”〔10〕 畲民“结庐山谷,诛茅为瓦,编竹为篱,伐荻为户牖,临清溪栖茂树……析薪荷畚,履层崖如平地。……种山为业,夫妇皆作……所树艺曰薐米,实大且长,味甘香,所产姜薯蓣豆菇笋品不一,所制竹器有筐篚,所收酿有蜂蜜,所畜有鱼豕鸡骛……精射猎,以药注弩矢,着禽兽立毙”。〔11〕 勤劳勇敢使畲族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顽强地繁衍至今。 2.忠诚刚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