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氏族谱念六郎后裔入川支系家谱第一版编者的说明………2-5
蓝氏族谱作者考证[代序]……………………………………1-9第一章 蓝氏族谱(民国十五年翻印版)……………………10-43第二章 念六郎后裔入川支系家谱………………………44-116第三章 蓝氏姓氏相关资料………………………………117-171第四章 “湖广填四川”与蓝氏家族四川支系的来历……172-179第五章 蓝氏家族本门入川以来国事家运……………180-208第六章 附:民国十五年蓝氏族谱版本………………207-245
蓝氏族谱念六郎后裔入川支系家谱第三版编者的说明蓝福平多年从网上搜集蓝氏族谱资料,并通过微信与全国各地多位宗亲交流和辨析,发现原2007年6月蓝氏族谱念六郎后裔入川支系家谱第一版错漏较多,于2010年2月校勘补充并印发第二版。因念六郎后裔入川支系家谱第二版入川前缺失四代,第二版中也有多处错漏,蓝福平再次从网上搜集蓝氏族谱资料。经与广东平远热柘蓝明康、蓝学胜、蓝学政和福建武平蓝远生、以及四川绵阳蓝宇云、三台蓝以万、蓝景知、兰福忠等多位宗亲交流,并通过微信、微信群搜集资料,还与广东省梅州平远县热柘镇(以前是小柘乡,现小柘乡和热水乡合并,叫热柘镇) 蓝氏家谱比对,通过查证并补充缺失的代数,对错漏处加以修正。现蓝氏族谱念六郎后裔入川支系家谱第三版与全国蓝氏总谱代数一脉相承,代数辈分清楚清淅,明白无误,也便于今后续谱之方便和准确。本支入谱仅占少部分,因入川蓝氏本支系近百年未续修家谱,再则很多蓝氏没按辈份字派取名,从而使很多蓝氏后裔无法认祖归宗,只知姓其蓝,无法归宗入系入派,希望蓝氏本支系一定按辈分字派取名,使其一脉相承,留世、留名、入册。原蓝氏族谱念六郎后裔入川支系家谱第一版和第二版均传于网上,此第三版也将传于网上,望蓝氏宗亲以第三版为准,不妥之处自行校勘纠正。本次编撰中难免有错漏之处,望谅解,并自行纠正。
蓝福平二0二一年二月二十六日(正月十五)
蓝氏族谱念六郎后裔入川支系家谱第一版编者的说明
家谱是记录家史,记载家族重大变迁,传承家族优秀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编撰、传抄和珍藏家谱是祭祖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继承家族优良传统的重要方式,是追根寻源,认祖归宗的重要形式,是具有神圣的、烟火传递性质的重要手段。特别是移民来川的蓝氏后裔具有强烈愿望和热情编撰、保存、了解蓝氏家谱,了解蓝氏家族的发展史和重要变迁。《蓝氏族谱宗源》是记录先辈的历史和创业之路,知晓祖辈来龙去脉,是发扬家族文化,激励后人奋发创业,光大家族精神,缅怀先辈的重要精神食粮。是家族的发展历史,是文字记载先辈的历史足印,是考证家史的重要工具,是家族的重要文化遗产。现存《蓝氏族谱宗源》是1926年丙寅12月(民国十五年)誊写于四川省三台县南路女土乡(今古井镇)侯沟蓝春发家,侯仁星(年很长的教书先生)抄。此版本字体工整、笔风良好。蓝春发家珍藏的这本老家谱,虽保存不是很好,有多处残缺,最老的、可以考证蓝氏本门家史,最有用、最有价值的蓝氏家谱文物。其中第二十二代至二十九代的资料很简略,这是一大遗憾。此版本原件现在保存于蓝福平家中。蓝氏家族其他支系后裔传下来的家谱都很简略,有的是近年重新续编的,没有照原件照抄编录,失去了原貌,家谱历史价值大大降低。蓝福平2005年续编撰《蓝氏族谱宗源》时,不但有照原件抄录打印版本,且加上了标点符号,改原竖排书写为现在横行书写版,还适当添加了部分注解,而且将1926年蓝春发家抄录的《蓝氏族谱宗源》复印件一并归入附件三,以备后人考证,也为将来发现本族收藏的其它版本的《蓝氏族谱宗源》进行比对、校验和考证。蓝氏入川第二代大房蓝秀荣三台县后裔、第二代二房蓝秀华、三房蓝秀富、幺房蓝秀贵后裔家谱资料,由蓝以万、蓝以生、蓝福祥搜集资料,蓝以万执笔编写初稿,特别是蓝以万费心四处打听本门蓝氏后人的现在居住地方,并代为理顺辈系血源关系,为其写谱,蓝福平整理、校验、编印成书。也还初步获得信息,蓝氏第二十一代蓝念七郎后裔以及蓝念五郎后裔今在重庆璧山县和四川三台县老马乡、刘营镇、长乐乡,四川中江县等地蓝氏后裔是与我们同祖同宗的,由于代系久远,取名辈份各行一套,再加之无原始蓝氏老谱,不便将其一一征集,收归编辑,待今后有机会,理清代系宗源,将其编辑入册。族谱编写中凡月日用大写的表示是农历,阿拉数小写的是国历。2005年续编的族谱,新版家谱在打印原版家谱文字中,其“()”内文字,一是考证此段前后其意而推测所加,二是古汉字繁杂、生僻,已停止使用,故以简化字或通假字替代,三是因现在是计算打印,其计算机内所装字库有限,无法将所有古今汉字一一打印出来,便用其意相同的汉字替代。“【】”内的文字是此次所查阅资料所加。“○”是用来占据原谱残缺位置的,表示原谱此处文字缺失。为弄清楚本门从广东迁徙四川的原由,特以叙述了明末清初国家的重大事件,着重介绍了“湖广填四川”的历史事件,以此告之后裔,蓝氏先辈从广东来到四川的历史背景。为使后裔们了解蓝氏本门入川以来的命运和国家历史背景,特叙述了蓝氏入川二百多年以来的国事家运,告之后裔,老百姓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是相关的,概略介绍了蓝氏本门入川以来的生活状况和各个时期国家的历史背景。为使蓝氏后裔知道,蓝姓氏本应为“蓝氏”而不是“兰氏”姓,由于当今社会上人们误将“兰”混淆为“蓝”的简化字,加之近几十年国家几次进行全国人口统计填报表册,填写人员图简便,误将“蓝”简写为“兰”,加之办理居民身份证也图简便,均将“蓝”写为“兰”氏姓,对这一点作了叙述。2003年9月、2004年3月蓝宇云在绵阳涪城区城郊乡高水居委会手抄民国十五年的《蓝氏族谱宗源》,并编撰、续写。2004年3月18日蓝福平重新整理《蓝氏族谱宗源》,改手抄本为打印本。2005年4月3日,蓝宇云、蓝宇贵、蓝宇先、蓝宇琼、石正荣、蓝宇英、刘正英、蓝福平、谢晓丽、蓝福祥、蓝福招、蓝福君、王玉兰、蓝福秀、蓝福贵到三台县古井镇、乐安乡寻根、祭祖,考证家谱、家史,三台古井的蓝以万、蓝蓝以生、蓝福祥陪同扫墓带路。2005年4月22 日,蓝以万、蓝以生、蓝福祥从三台来绵阳拜访家门并考证蓝氏族谱。2005年9月25日,由蓝福平、蓝宇云、蓝以万主持,召集本门家族入川第二代后裔长房后裔蓝宇云、蓝福平、蓝福金、蓝福贵、蓝国平之妻张勤华,二房后裔蓝有华、蓝有富,三房后裔蓝福宝、蓝福春,四房后裔蓝以万、蓝以生、蓝福祥、蓝茂国、蓝刚、蓝军在三台县城会仙路会仙楼蓝福忠家,召开了蓝氏家谱编辑理事会。2006年3月25日家族在维栋公、赖氏祖婆墓前祭祖做会。编撰中还得到广西马山县中学蓝芝茂的支持(附2006年7月蓝福平与蓝芝茂电子信件 )。家门:你好?你邮(电子邮件)来家谱,我初读了几次很有收获,特别是108世明德之前部分我是第一次所见,解了我多年苦苦寻求之愿,甚感欣慰。请问你在续编家谱时所用的抄本是何年手抄版本?能将此版本扫描后,从邮箱(用图片格式方式)发送给我好吗?若不行,能否复印给信邮过来。我很想见见原手抄版本,因为我见过好些蓝氏家谱续编改写的版本,多是用现代语法或词语所改写续编的,这对当今现代人用白话文读懂、会认读当然是好事,但总觉得失去原来本来面貌,有显失去了应有的历史价值。明朝及以前所编撰或续编的家谱应多是文言文的,也是无标点号的。当然现在续编时可加上标点以便阅读,当然是好事,也该这样,但我觉得老谱应尽量保持原有的历史风貌,更显珍贵和彰显历史价值,且有文物价值。蓝氏家谱明朝以前部分诗句读起来总觉得是现代的翻译语句,我老觉得很不是滋味,你说呢?若我俩有同感的话,你我都是同脉同根,又都是教师,自感有责任,有义务把蓝氏家谱续编、传抄、保藏好,这是对得列祖列宗,也是对子孙后代负责。你觉得我想的对吗?若对,让我俩共同来做这一工作吧!也动员更多的蓝氏后裔有心人来完成一部精准的《蓝氏族谱宗源》版本。好了,今天就聊到这。蓝福平蓝芝茂回复邮件说:2006年7月4日来信已阅,你信中所说108世明德公之前所载的世数,我是按我们在1992年编族谱时,得到福建省上杭县蓝海筹先生之木刻本《江南列祖传》提供的,我处没有原版本,因此无法向你提供原件。1992年我们广西编《蓝姓族谱》一书,字数约150万字,1035页,我是从中录一些主要部分给你的,给你抄写的只到我们的可通公而已,因为可通公之墓已属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后裔在90年时光是丁的就达1.7万多,教授专家级的人物有近200人,厅级以上干部有170多人;广西宗支中的这一支大概就这此。还在网上获得(蓝宁译自:四川,隆昌《蓝氏族谱》)补充神农至昌奇间的十代资料。还获得福建省建阳市徐市镇南槎村蓝旺福 提供的家规及老谱的续编作者资料。本次编撰中难免有错漏之处,望谅解,并自行纠正。
蓝福平 二00七年六月六日 二0一0年二月六日再版再校勘
二0二一年二月二十六日(正月十五)第三版再校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