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氏家谱源流】中国席姓源流记
- 中华席氏网 2016年3月31日 席驰
我国古代的“席姓”宗族共有三支。第一支,其远祖为姬周武王的后裔“籍姓”改为“席姓”的宗族。第二支,唐尧时代,有一位居住今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古“襄陵”县区的老农民,帝尧尊称他为“席老师”的宗族与后裔。第三支,明、清时代,由少数蒙古族、满族等改用汉族“席姓”的宗族后裔。
现根据相关的史书、志书,《澧溪席氏宗谱》及笔者拜读过的大作内容,初步论证如下,以供参考。
一、第一支
此支“席姓”的远祖为姬周王室周武王的后裔宗族。按古史书记载:姬周王室始祖为“弃”,是黄帝的玄孙。传说他在尧、舜的部落联盟时代担任“后稷”官,分管农业事务。他还是我国远古农业的发明人,天才的古农艺师,并教会民众栽种五谷,后人尊为农神。弃十七世孙周武王姬发(公元前1099年—公元前1045年)和王后邑姜为本支“席姓”的远祖。周武王姬发,是周文王的次子,周文王病逝后,周武王以太子职继承王位。他谨遵父王遗训,依靠以“师尚父”姜子牙、胞弟周公旦等亲属贤能大臣,起兵讨伐商纣王朝。公元前1046年周历二月甲子日,周军与商纣王朝军队在商都城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南郊的牧野决战,并攻占朝歌,灭亡商王朝,开创了姬周王朝七百九十八年的天下(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49年被秦国灭亡)。
如按古代史记载的世系计算,周武王姬发为黄帝的二十一世孙。但按古代史年代计算,黄帝生活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717年-前2599年)。则黄帝的生年与周武王的生年相距约(2717-1099)=1618年。如按28年为一世的周期,则周武王约为黄帝的58世孙。笔者认为,这一记载较符合古代社会发展与考古发现论证。虽然我国史前传说年代难免有误差,但不会影响我们缅怀先祖丰功伟业的纪念意义。
周武王姬发的王后(正妻)名“邑姜”,是周代太师姜子牙的女儿,古代著名的贤后。至今在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圣母殿中,仍保存有宋代塑造的邑姜圣母神像。
周武王与王后邑姜生太子诵(继为周成王)与唐叔虞。唐叔虞的后裔受封为晋国的国君。从唐叔虞下传至十三世孙重耳(公元前698年-公元前628年),任晋国国君,为春秋时代五霸主之一。重耳夫人季隗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名“伯鯈”(tiao,同鲦),次子名“叔刘”。
长子伯鯈担任晋国的典籍官,主管晋国的经典、书籍,约相当于今省级档案局局长,其子孙后裔便以籍为姓氏。伯鯈(姓姬)裔孙籍谈为晋国著名大夫,籍谈的十三世裔孙籍瓌(同瑰,gui)在楚霸王项羽(字籍)麾下任骁骑射尉(今骑兵将军),助项王灭秦(公元前207年),有大功,授封关中侯,封地在今陕西省的中部平原地区。因须回避楚霸王的名字,遂改籍姓为席姓。从此席瓌成为由籍姓改席姓的始祖。项羽被刘邦攻灭、自刎乌江后,席瓌的后裔,有的恢复籍姓;也有仍以席为姓氏。席瓌生活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30年-公元前160年,此支席氏子孙从公元前207年改席姓繁衍至今已经历二千二百二十二年。
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汉高祖刘邦为了安定边疆,拱卫京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下令迁原六国贵族,包括居住在关中的席瓌家族迁徙到关中以北地区(与匈奴国相邻)。此地区在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始建立为安定郡。郡治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境内,到东汉时,改在今甘肃省镇原县。安定郡管辖的区域包括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如:中宁、中卫、同心、西吉、隆德、泾源、固源及甘肃省的东北部如:平凉、泾川、崇信、宁县、景泰、靖远、会宁、镇源等十多个市县地区。此地区处于黄河、泾河、渭河之间,土地肥沃,水草丰茂。自后数百年间,安定郡席氏避开了中原地区的战乱,繁衍兴盛为当地一大望族。
到了唐代玄宗朝(公元713年-公元756年),有席豫(约公元705-772年)居住在今湖北省襄阳市,在朝任大官,襄阳市又成了席氏中兴的基地。
席豫,字建侯,少年及第,为当时著名才俊。曾任郑州刺史,相当于今河南省郑州市市长,又官任吏部侍郎、礼部尚书。唐明皇登朝元阁赋诗,群臣属和,唐明皇以席豫的诗文最优,书法又好,诏曰:“诗人之冠冕也”。古代的“冠冕”是指古代皇上、大官戴的礼帽。席豫享年六十九,谥曰文。
大约到中唐代宗朝(公元762年-公元779年),席豫的裔孙席暠(hao,同皓,明亮洁白的意思)谪居抚州之西门。此文出自:《澧溪席氏宗谱》五修,光绪丙戌年版中的《席氏四修宗谱序》文,丁酉科优进士,栋选县正堂、子怡弟熊暄顿首撰。
皇清道光岁在戊申、仲春月(公元1848年农历二月)。其原文:“至唐典吏选,建侯豫裔暠谪居抚州之西门”。
文中的“谪”字是古代官府因事把官吏降职并调到远离京城的地区做官。由此席暠家族定居抚州西门外(今江西省抚州市西郊)。
唐僖宗乾符五年(公元878年),黄巢军进攻抚州。据《抚州市志》1993年8月版(大事记)曰:“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农民军首领黄巢率部自赣州北上,经吉安至抚州,战于西郊,攻城未克。黄巢军扎城南山岗,后人称此处为“黄巢岗”(今抚州第二纺织厂址)。”当此战乱时,席暠的六世孙中,有一支为崇七、崇八、崇九三兄弟,其家居正临战地,为逃避黄巢兵乱的祸害,经商议决定,兄长崇七留守抚州;三弟崇九迁往建昌(今江西省永修县);二弟崇八(字德)迁往高安县澧溪。
《席氏宗谱》记载:“崇德公爱澧溪山水之秀,因家焉”。
古代澧溪依山傍水,水陆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由于得天独厚,席氏宗族经千余年繁衍,人兴财旺,成为当地名门望族。
现经笔者查考:澧港席氏始祖崇德公的祖居地在今江西省、抚州市西郊、城西乡、东岸行政村、席家自然村和罗坊行政村、新席自然村。其地在抚州市行署的正西,相距约三公里,有公路直达。
澧港席氏宗族尊崇德公为始祖,遵循祖训,崇尚文明,注重团结,格守礼法,使本地区成为平安、稳定的一方净土。方圆百里,视澧港席氏宗族为保境安民的“中流砥柱”,誉为“箩大的席字”。当今,在澧港地区的席氏宗族,已发展成十多个自然村,人口达一万六千余人,占八景镇人口的四分之一。由于人口增长和时代发展的动力,自宋代开始,族民不断外迁,并遍布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全国各省市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世界各国地区。
十五世纪明宪宗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今江西省、高安市、澧港、席氏始祖崇德公十九世孙翰顺公由华塘(今江西省高安市独城乡、华塘自然村)迁居到湖南省东安县芦洪镇十多处,发展成望族,现有人口4200多人。此支在清代人才辈出,功名显赫。代表人物有席宝田(公元1829-1889年),出身秀才、著名湘军将领,任省部级大员,加封一品、太子少保。
唐僖宗年间,山东黄巢领军造反,并攻占京城长安等要地,唐僖宗仓皇逃到四川。席豫的五世裔孙席温,时任皇朝武卫上将军,被迫领部分将士,携带家庭眷属向长江以南撤退,最后选择在地域偏僻、风水秀丽、物产富饶的今江苏省太湖洞庭东山定居。为近代的“江南席家”,一个兴旺的从事工商、金融等事业的世家大族奠定了基础。
在晚清到民国时期,其家族子孙长期担任上海市各大外国商行买办要职,如连续五十五年长期任英国汇丰银行上海分行买办的席正甫与子孙三代。后来又扩展到任中外各大银行、金融行业及工商业、出版业的老板等。如席德懋历任中国银行总经理,其弟德柄历任中央造币厂厂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其子孙受过良好的教育,又具有良好的家风,除少数出国发展外,大多都在国内文化、教育、卫生、科研等部门工作,并产生了一批优秀的学者、教授、专家。
第二支
为“席姓”在历史上最古老的一支。据《万姓族谱》记载:唐尧帝时期(约公元前2362年-前2300年),在今山西省西南部、临汾市、襄汾县古襄陵县地区(西汉初年始建襄陵县,1954年,与汾城县合并名襄汾县)有一位姓席的老农民,在劳作间歇时喜欢在道路旁“击壤”而歌,歌词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尧闻而嘉之,尊其为席老师。这首著名的《击壤歌》还有多个版本留传。
古《尚书大传》载:“有年五十击壤于路者,观者曰,大哉尧德乎!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尧何等力!”
民国十二年,《襄陵县志·卷二十三,旧闻考》记曰:“陶唐席老师,席村人,其名未闻,即古之席公也,以播种耕稼为事,每击壤而歌于路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尧闻而嘉之,尊为老师云。”
综上所述,我们用白话来说明,以便较深入地了解席老师的心意:
1、尧帝为黄帝的五世孙,帝喾(音ku酷)之子,继承帝位,为上古时代五帝之一。他生于今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约出生于公元前2377年农历二月初二日,十五岁受封于唐,建都平阳,即今山西省临汾市。尧帝虽尊称为帝,实为上古时代部落联盟首领,他治国有方,重用贤能,廉政爱民,发展生产,天下太平。晚年主动让位于舜帝,史书尊为圣明的君主。在今山西省临汾市南郊仍保留有纪念他的古建筑“尧庙”,城东有尧帝陵。
又据电脑网上发布:从1999年开始,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山西队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合作正在山西省襄汾县城东北约七公里的陶寺镇,对尧帝国都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已初步证明:黄河中游地区在尧帝时期业已进入早期文明社会,是中华文明核心的主要源头之一。尧帝时期的社会体制就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古史传颂为“天下为公”的民主、共和的部民社会。
2、“击壤”而歌。据说,是古代民间在田野投掷的一种游戏。玩乐的人们,先选好一块在道路旁边的平地;并放一块木板在地面上充目标。人们站在与目标相距约二十余步远的界线上向目标投掷另一块木板,中的者为胜出。高兴时可以唱歌取乐!按上古时代一步约5尺,一尺为24.88厘米,而一步换算成今为1.24米,投掷距约为30米。
3、席氏老农,年方五十岁,算不上老翁。但他专业务农,农艺精练,带领家人辛勤劳作,温饱有余。又正逢尧帝圣明,治国有方,地广人稀,轻徭薄赋,民有余粮,社会和谐。这位老农,身体健壮,性情豪爽,常在农闲时间,相约多位玩伴聚会在村口道旁人气旺盛之地,玩起了“击壤”的游戏,玩到高潮时,放声高歌。虽是自编自导,然歌词贴近生活,通俗清新,朗朗上口,唱出了村民们自给自足、自强不息的心声,还经常获得观者的喝彩!当有人提到:“我们能过上丰衣足食、自由自在的生活,这都是仰仗尧帝圣君的贤德呀!”时,老农的回答是:“还是要靠自己辛勤劳作,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尧帝对我这老农能使多大的力量呀!”。
老农的歌词,迅速传颂到尧帝的朝堂上,而尧帝不但不责怪老农的出言不逊,目无尊长,而是嘉奖老农,还尊称他为席老师。尧帝认为:天下百姓如果都有老农的创业精神,那国家不就民富国强了吗!
席老师的后裔未见经传。现代有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席泽宗(公元1927年-2008年),山西省南部垣曲县人,可能就是他的裔孙。
席泽宗,195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天文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历任研究员、所长、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1995年当选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和国际欧亚学院院士。2007年荣获国际天文联合会把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席泽宗”星。2008年12月在北京病逝,享年82岁。
三、第三支
在明、清朝代,有少数蒙古族,满族等改用席姓。
席慕容(公元1943年-)台湾地区著名女诗人,作家、画家。其祖籍在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盟明安旗。是蒙古王族之后裔。丈夫刘海北、成年后,定居中国台湾。
四、席姓排序
1、《百家姓》由宋代初年老儒生(名不详)编成。共收录500个姓,其中单姓432个;双姓68个。席姓排序在133位。
2、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课题成果《新百家姓》共收录了五百多个姓,并以国内(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各姓人口总数多少排序:李、王、张、刘、陈为前五大姓。席排在169位。
3、2009年,“新华网”公布:《中国千家姓排序》,按人口数量排序,(不含境外及香港、澳门、台湾的人口),席姓总人口为47万人,排序第201位。
4、2015年12月17日,电脑网上公布:席姓国内(不含境外及香港、澳门、台湾人口)人口总数为57.8万余人,排序201位。
限于本人水平及阅历,以上内容谨供宗亲和读者参考,错误之处,敬请指正。并参考了下述著作,多处引用,表示感谢。
1、《澧溪席氏宗谱》四修公元1848年版;五修,公元1886年版。
2、《席氏源流考略》,席安全先生著,2015年5月。
3、《澧港席氏溯源》,澧港席氏文化建设理事会编辑,2015年10月。
4、《席氏溯源、澧溪席氏族谱概况》文稿,席长春宗亲编。
5、《江南席家—中国一个经商大族的变迁》马学强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
说明:本文如需正式出版,拟请在修改本文时,与作者协商,达成共识。作者愿意义务校对本文出版初印书稿。
江西省、高安市、澧港、席氏三十二世孙 席驰 敬撰
江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原总工程师、正高级建筑工程师
2015年12月28日
联系人:席联城,手机:18970812319;QQ号:157919198
我国古代的“席姓”宗族共有三支。第一支,其远祖为姬周武王的后裔“籍姓”改为“席姓”的宗族。第二支,唐尧时代,有一位居住今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古“襄陵”县区的老农民,帝尧尊称他为“席老师”的宗族与后裔。第三支,明、清时代,由少数蒙古族、满族等改用汉族“席姓”的宗族后裔。
现根据相关的史书、志书,《澧溪席氏宗谱》及笔者拜读过的大作内容,初步论证如下,以供参考。
一、第一支
此支“席姓”的远祖为姬周王室周武王的后裔宗族。按古史书记载:姬周王室始祖为“弃”,是黄帝的玄孙。传说他在尧、舜的部落联盟时代担任“后稷”官,分管农业事务。他还是我国远古农业的发明人,天才的古农艺师,并教会民众栽种五谷,后人尊为农神。弃十七世孙周武王姬发(公元前1099年—公元前1045年)和王后邑姜为本支“席姓”的远祖。周武王姬发,是周文王的次子,周文王病逝后,周武王以太子职继承王位。他谨遵父王遗训,依靠以“师尚父”姜子牙、胞弟周公旦等亲属贤能大臣,起兵讨伐商纣王朝。公元前1046年周历二月甲子日,周军与商纣王朝军队在商都城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南郊的牧野决战,并攻占朝歌,灭亡商王朝,开创了姬周王朝七百九十八年的天下(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49年被秦国灭亡)。
如按古代史记载的世系计算,周武王姬发为黄帝的二十一世孙。但按古代史年代计算,黄帝生活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717年-前2599年)。则黄帝的生年与周武王的生年相距约(2717-1099)=1618年。如按28年为一世的周期,则周武王约为黄帝的58世孙。笔者认为,这一记载较符合古代社会发展与考古发现论证。虽然我国史前传说年代难免有误差,但不会影响我们缅怀先祖丰功伟业的纪念意义。
周武王姬发的王后(正妻)名“邑姜”,是周代太师姜子牙的女儿,古代著名的贤后。至今在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圣母殿中,仍保存有宋代塑造的邑姜圣母神像。
周武王与王后邑姜生太子诵(继为周成王)与唐叔虞。唐叔虞的后裔受封为晋国的国君。从唐叔虞下传至十三世孙重耳(公元前698年-公元前628年),任晋国国君,为春秋时代五霸主之一。重耳夫人季隗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名“伯鯈”(tiao,同鲦),次子名“叔刘”。
长子伯鯈担任晋国的典籍官,主管晋国的经典、书籍,约相当于今省级档案局局长,其子孙后裔便以籍为姓氏。伯鯈(姓姬)裔孙籍谈为晋国著名大夫,籍谈的十三世裔孙籍瓌(同瑰,gui)在楚霸王项羽(字籍)麾下任骁骑射尉(今骑兵将军),助项王灭秦(公元前207年),有大功,授封关中侯,封地在今陕西省的中部平原地区。因须回避楚霸王的名字,遂改籍姓为席姓。从此席瓌成为由籍姓改席姓的始祖。项羽被刘邦攻灭、自刎乌江后,席瓌的后裔,有的恢复籍姓;也有仍以席为姓氏。席瓌生活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30年-公元前160年,此支席氏子孙从公元前207年改席姓繁衍至今已经历二千二百二十二年。
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汉高祖刘邦为了安定边疆,拱卫京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下令迁原六国贵族,包括居住在关中的席瓌家族迁徙到关中以北地区(与匈奴国相邻)。此地区在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始建立为安定郡。郡治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境内,到东汉时,改在今甘肃省镇原县。安定郡管辖的区域包括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如:中宁、中卫、同心、西吉、隆德、泾源、固源及甘肃省的东北部如:平凉、泾川、崇信、宁县、景泰、靖远、会宁、镇源等十多个市县地区。此地区处于黄河、泾河、渭河之间,土地肥沃,水草丰茂。自后数百年间,安定郡席氏避开了中原地区的战乱,繁衍兴盛为当地一大望族。
到了唐代玄宗朝(公元713年-公元756年),有席豫(约公元705-772年)居住在今湖北省襄阳市,在朝任大官,襄阳市又成了席氏中兴的基地。
席豫,字建侯,少年及第,为当时著名才俊。曾任郑州刺史,相当于今河南省郑州市市长,又官任吏部侍郎、礼部尚书。唐明皇登朝元阁赋诗,群臣属和,唐明皇以席豫的诗文最优,书法又好,诏曰:“诗人之冠冕也”。古代的“冠冕”是指古代皇上、大官戴的礼帽。席豫享年六十九,谥曰文。
大约到中唐代宗朝(公元762年-公元779年),席豫的裔孙席暠(hao,同皓,明亮洁白的意思)谪居抚州之西门。此文出自:《澧溪席氏宗谱》五修,光绪丙戌年版中的《席氏四修宗谱序》文,丁酉科优进士,栋选县正堂、子怡弟熊暄顿首撰。
皇清道光岁在戊申、仲春月(公元1848年农历二月)。其原文:“至唐典吏选,建侯豫裔暠谪居抚州之西门”。
文中的“谪”字是古代官府因事把官吏降职并调到远离京城的地区做官。由此席暠家族定居抚州西门外(今江西省抚州市西郊)。
唐僖宗乾符五年(公元878年),黄巢军进攻抚州。据《抚州市志》1993年8月版(大事记)曰:“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农民军首领黄巢率部自赣州北上,经吉安至抚州,战于西郊,攻城未克。黄巢军扎城南山岗,后人称此处为“黄巢岗”(今抚州第二纺织厂址)。”当此战乱时,席暠的六世孙中,有一支为崇七、崇八、崇九三兄弟,其家居正临战地,为逃避黄巢兵乱的祸害,经商议决定,兄长崇七留守抚州;三弟崇九迁往建昌(今江西省永修县);二弟崇八(字德)迁往高安县澧溪。
《席氏宗谱》记载:“崇德公爱澧溪山水之秀,因家焉”。
古代澧溪依山傍水,水陆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由于得天独厚,席氏宗族经千余年繁衍,人兴财旺,成为当地名门望族。
现经笔者查考:澧港席氏始祖崇德公的祖居地在今江西省、抚州市西郊、城西乡、东岸行政村、席家自然村和罗坊行政村、新席自然村。其地在抚州市行署的正西,相距约三公里,有公路直达。
澧港席氏宗族尊崇德公为始祖,遵循祖训,崇尚文明,注重团结,格守礼法,使本地区成为平安、稳定的一方净土。方圆百里,视澧港席氏宗族为保境安民的“中流砥柱”,誉为“箩大的席字”。当今,在澧港地区的席氏宗族,已发展成十多个自然村,人口达一万六千余人,占八景镇人口的四分之一。由于人口增长和时代发展的动力,自宋代开始,族民不断外迁,并遍布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全国各省市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世界各国地区。
十五世纪明宪宗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今江西省、高安市、澧港、席氏始祖崇德公十九世孙翰顺公由华塘(今江西省高安市独城乡、华塘自然村)迁居到湖南省东安县芦洪镇十多处,发展成望族,现有人口4200多人。此支在清代人才辈出,功名显赫。代表人物有席宝田(公元1829-1889年),出身秀才、著名湘军将领,任省部级大员,加封一品、太子少保。
唐僖宗年间,山东黄巢领军造反,并攻占京城长安等要地,唐僖宗仓皇逃到四川。席豫的五世裔孙席温,时任皇朝武卫上将军,被迫领部分将士,携带家庭眷属向长江以南撤退,最后选择在地域偏僻、风水秀丽、物产富饶的今江苏省太湖洞庭东山定居。为近代的“江南席家”,一个兴旺的从事工商、金融等事业的世家大族奠定了基础。
在晚清到民国时期,其家族子孙长期担任上海市各大外国商行买办要职,如连续五十五年长期任英国汇丰银行上海分行买办的席正甫与子孙三代。后来又扩展到任中外各大银行、金融行业及工商业、出版业的老板等。如席德懋历任中国银行总经理,其弟德柄历任中央造币厂厂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其子孙受过良好的教育,又具有良好的家风,除少数出国发展外,大多都在国内文化、教育、卫生、科研等部门工作,并产生了一批优秀的学者、教授、专家。
第二支
为“席姓”在历史上最古老的一支。据《万姓族谱》记载:唐尧帝时期(约公元前2362年-前2300年),在今山西省西南部、临汾市、襄汾县古襄陵县地区(西汉初年始建襄陵县,1954年,与汾城县合并名襄汾县)有一位姓席的老农民,在劳作间歇时喜欢在道路旁“击壤”而歌,歌词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尧闻而嘉之,尊其为席老师。这首著名的《击壤歌》还有多个版本留传。
古《尚书大传》载:“有年五十击壤于路者,观者曰,大哉尧德乎!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尧何等力!”
民国十二年,《襄陵县志·卷二十三,旧闻考》记曰:“陶唐席老师,席村人,其名未闻,即古之席公也,以播种耕稼为事,每击壤而歌于路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尧闻而嘉之,尊为老师云。”
综上所述,我们用白话来说明,以便较深入地了解席老师的心意:
1、尧帝为黄帝的五世孙,帝喾(音ku酷)之子,继承帝位,为上古时代五帝之一。他生于今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约出生于公元前2377年农历二月初二日,十五岁受封于唐,建都平阳,即今山西省临汾市。尧帝虽尊称为帝,实为上古时代部落联盟首领,他治国有方,重用贤能,廉政爱民,发展生产,天下太平。晚年主动让位于舜帝,史书尊为圣明的君主。在今山西省临汾市南郊仍保留有纪念他的古建筑“尧庙”,城东有尧帝陵。
又据电脑网上发布:从1999年开始,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山西队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合作正在山西省襄汾县城东北约七公里的陶寺镇,对尧帝国都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已初步证明:黄河中游地区在尧帝时期业已进入早期文明社会,是中华文明核心的主要源头之一。尧帝时期的社会体制就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古史传颂为“天下为公”的民主、共和的部民社会。
2、“击壤”而歌。据说,是古代民间在田野投掷的一种游戏。玩乐的人们,先选好一块在道路旁边的平地;并放一块木板在地面上充目标。人们站在与目标相距约二十余步远的界线上向目标投掷另一块木板,中的者为胜出。高兴时可以唱歌取乐!按上古时代一步约5尺,一尺为24.88厘米,而一步换算成今为1.24米,投掷距约为30米。
3、席氏老农,年方五十岁,算不上老翁。但他专业务农,农艺精练,带领家人辛勤劳作,温饱有余。又正逢尧帝圣明,治国有方,地广人稀,轻徭薄赋,民有余粮,社会和谐。这位老农,身体健壮,性情豪爽,常在农闲时间,相约多位玩伴聚会在村口道旁人气旺盛之地,玩起了“击壤”的游戏,玩到高潮时,放声高歌。虽是自编自导,然歌词贴近生活,通俗清新,朗朗上口,唱出了村民们自给自足、自强不息的心声,还经常获得观者的喝彩!当有人提到:“我们能过上丰衣足食、自由自在的生活,这都是仰仗尧帝圣君的贤德呀!”时,老农的回答是:“还是要靠自己辛勤劳作,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尧帝对我这老农能使多大的力量呀!”。
老农的歌词,迅速传颂到尧帝的朝堂上,而尧帝不但不责怪老农的出言不逊,目无尊长,而是嘉奖老农,还尊称他为席老师。尧帝认为:天下百姓如果都有老农的创业精神,那国家不就民富国强了吗!
席老师的后裔未见经传。现代有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席泽宗(公元1927年-2008年),山西省南部垣曲县人,可能就是他的裔孙。
席泽宗,195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天文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历任研究员、所长、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1995年当选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和国际欧亚学院院士。2007年荣获国际天文联合会把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席泽宗”星。2008年12月在北京病逝,享年82岁。
三、第三支
在明、清朝代,有少数蒙古族,满族等改用席姓。
席慕容(公元1943年-)台湾地区著名女诗人,作家、画家。其祖籍在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盟明安旗。是蒙古王族之后裔。丈夫刘海北、成年后,定居中国台湾。
四、席姓排序
1、《百家姓》由宋代初年老儒生(名不详)编成。共收录500个姓,其中单姓432个;双姓68个。席姓排序在133位。
2、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课题成果《新百家姓》共收录了五百多个姓,并以国内(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各姓人口总数多少排序:李、王、张、刘、陈为前五大姓。席排在169位。
3、2009年,“新华网”公布:《中国千家姓排序》,按人口数量排序,(不含境外及香港、澳门、台湾的人口),席姓总人口为47万人,排序第201位。
4、2015年12月17日,电脑网上公布:席姓国内(不含境外及香港、澳门、台湾人口)人口总数为57.8万余人,排序201位。
限于本人水平及阅历,以上内容谨供宗亲和读者参考,错误之处,敬请指正。并参考了下述著作,多处引用,表示感谢。
1、《澧溪席氏宗谱》四修公元1848年版;五修,公元1886年版。
2、《席氏源流考略》,席安全先生著,2015年5月。
3、《澧港席氏溯源》,澧港席氏文化建设理事会编辑,2015年10月。
4、《席氏溯源、澧溪席氏族谱概况》文稿,席长春宗亲编。
5、《江南席家—中国一个经商大族的变迁》马学强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
说明:本文如需正式出版,拟请在修改本文时,与作者协商,达成共识。作者愿意义务校对本文出版初印书稿。
江西省、高安市、澧港、席氏三十二世孙 席驰 敬撰
江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原总工程师、正高级建筑工程师
2015年12月28日
联系人:席联城,手机:18970812319;QQ号:157919198
我国古代的“席姓”宗族共有三支。第一支,其远祖为姬周武王的后裔“籍姓”改为“席姓”的宗族。第二支,唐尧时代,有一位居住今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古“襄陵”县区的老农民,帝尧尊称他为“席老师”的宗族与后裔。第三支,明、清时代,由少数蒙古族、满族等改用汉族“席姓”的宗族后裔。
现根据相关的史书、志书,《澧溪席氏宗谱》及笔者拜读过的大作内容,初步论证如下,以供参考。
一、第一支
此支“席姓”的远祖为姬周王室周武王的后裔宗族。按古史书记载:姬周王室始祖为“弃”,是黄帝的玄孙。传说他在尧、舜的部落联盟时代担任“后稷”官,分管农业事务。他还是我国远古农业的发明人,天才的古农艺师,并教会民众栽种五谷,后人尊为农神。弃十七世孙周武王姬发(公元前1099年—公元前1045年)和王后邑姜为本支“席姓”的远祖。周武王姬发,是周文王的次子,周文王病逝后,周武王以太子职继承王位。他谨遵父王遗训,依靠以“师尚父”姜子牙、胞弟周公旦等亲属贤能大臣,起兵讨伐商纣王朝。公元前1046年周历二月甲子日,周军与商纣王朝军队在商都城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南郊的牧野决战,并攻占朝歌,灭亡商王朝,开创了姬周王朝七百九十八年的天下(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49年被秦国灭亡)。
如按古代史记载的世系计算,周武王姬发为黄帝的二十一世孙。但按古代史年代计算,黄帝生活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717年-前2599年)。则黄帝的生年与周武王的生年相距约(2717-1099)=1618年。如按28年为一世的周期,则周武王约为黄帝的58世孙。笔者认为,这一记载较符合古代社会发展与考古发现论证。虽然我国史前传说年代难免有误差,但不会影响我们缅怀先祖丰功伟业的纪念意义。
周武王姬发的王后(正妻)名“邑姜”,是周代太师姜子牙的女儿,古代著名的贤后。至今在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圣母殿中,仍保存有宋代塑造的邑姜圣母神像。
周武王与王后邑姜生太子诵(继为周成王)与唐叔虞。唐叔虞的后裔受封为晋国的国君。从唐叔虞下传至十三世孙重耳(公元前698年-公元前628年),任晋国国君,为春秋时代五霸主之一。重耳夫人季隗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名“伯鯈”(tiao,同鲦),次子名“叔刘”。
长子伯鯈担任晋国的典籍官,主管晋国的经典、书籍,约相当于今省级档案局局长,其子孙后裔便以籍为姓氏。伯鯈(姓姬)裔孙籍谈为晋国著名大夫,籍谈的十三世裔孙籍瓌(同瑰,gui)在楚霸王项羽(字籍)麾下任骁骑射尉(今骑兵将军),助项王灭秦(公元前207年),有大功,授封关中侯,封地在今陕西省的中部平原地区。因须回避楚霸王的名字,遂改籍姓为席姓。从此席瓌成为由籍姓改席姓的始祖。项羽被刘邦攻灭、自刎乌江后,席瓌的后裔,有的恢复籍姓;也有仍以席为姓氏。席瓌生活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30年-公元前160年,此支席氏子孙从公元前207年改席姓繁衍至今已经历二千二百二十二年。
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汉高祖刘邦为了安定边疆,拱卫京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下令迁原六国贵族,包括居住在关中的席瓌家族迁徙到关中以北地区(与匈奴国相邻)。此地区在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始建立为安定郡。郡治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境内,到东汉时,改在今甘肃省镇原县。安定郡管辖的区域包括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如:中宁、中卫、同心、西吉、隆德、泾源、固源及甘肃省的东北部如:平凉、泾川、崇信、宁县、景泰、靖远、会宁、镇源等十多个市县地区。此地区处于黄河、泾河、渭河之间,土地肥沃,水草丰茂。自后数百年间,安定郡席氏避开了中原地区的战乱,繁衍兴盛为当地一大望族。
到了唐代玄宗朝(公元713年-公元756年),有席豫(约公元705-772年)居住在今湖北省襄阳市,在朝任大官,襄阳市又成了席氏中兴的基地。
席豫,字建侯,少年及第,为当时著名才俊。曾任郑州刺史,相当于今河南省郑州市市长,又官任吏部侍郎、礼部尚书。唐明皇登朝元阁赋诗,群臣属和,唐明皇以席豫的诗文最优,书法又好,诏曰:“诗人之冠冕也”。古代的“冠冕”是指古代皇上、大官戴的礼帽。席豫享年六十九,谥曰文。
大约到中唐代宗朝(公元762年-公元779年),席豫的裔孙席暠(hao,同皓,明亮洁白的意思)谪居抚州之西门。此文出自:《澧溪席氏宗谱》五修,光绪丙戌年版中的《席氏四修宗谱序》文,丁酉科优进士,栋选县正堂、子怡弟熊暄顿首撰。
皇清道光岁在戊申、仲春月(公元1848年农历二月)。其原文:“至唐典吏选,建侯豫裔暠谪居抚州之西门”。
文中的“谪”字是古代官府因事把官吏降职并调到远离京城的地区做官。由此席暠家族定居抚州西门外(今江西省抚州市西郊)。
唐僖宗乾符五年(公元878年),黄巢军进攻抚州。据《抚州市志》1993年8月版(大事记)曰:“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农民军首领黄巢率部自赣州北上,经吉安至抚州,战于西郊,攻城未克。黄巢军扎城南山岗,后人称此处为“黄巢岗”(今抚州第二纺织厂址)。”当此战乱时,席暠的六世孙中,有一支为崇七、崇八、崇九三兄弟,其家居正临战地,为逃避黄巢兵乱的祸害,经商议决定,兄长崇七留守抚州;三弟崇九迁往建昌(今江西省永修县);二弟崇八(字德)迁往高安县澧溪。
《席氏宗谱》记载:“崇德公爱澧溪山水之秀,因家焉”。
古代澧溪依山傍水,水陆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由于得天独厚,席氏宗族经千余年繁衍,人兴财旺,成为当地名门望族。
现经笔者查考:澧港席氏始祖崇德公的祖居地在今江西省、抚州市西郊、城西乡、东岸行政村、席家自然村和罗坊行政村、新席自然村。其地在抚州市行署的正西,相距约三公里,有公路直达。
澧港席氏宗族尊崇德公为始祖,遵循祖训,崇尚文明,注重团结,格守礼法,使本地区成为平安、稳定的一方净土。方圆百里,视澧港席氏宗族为保境安民的“中流砥柱”,誉为“箩大的席字”。当今,在澧港地区的席氏宗族,已发展成十多个自然村,人口达一万六千余人,占八景镇人口的四分之一。由于人口增长和时代发展的动力,自宋代开始,族民不断外迁,并遍布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全国各省市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世界各国地区。
十五世纪明宪宗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今江西省、高安市、澧港、席氏始祖崇德公十九世孙翰顺公由华塘(今江西省高安市独城乡、华塘自然村)迁居到湖南省东安县芦洪镇十多处,发展成望族,现有人口4200多人。此支在清代人才辈出,功名显赫。代表人物有席宝田(公元1829-1889年),出身秀才、著名湘军将领,任省部级大员,加封一品、太子少保。
唐僖宗年间,山东黄巢领军造反,并攻占京城长安等要地,唐僖宗仓皇逃到四川。席豫的五世裔孙席温,时任皇朝武卫上将军,被迫领部分将士,携带家庭眷属向长江以南撤退,最后选择在地域偏僻、风水秀丽、物产富饶的今江苏省太湖洞庭东山定居。为近代的“江南席家”,一个兴旺的从事工商、金融等事业的世家大族奠定了基础。
在晚清到民国时期,其家族子孙长期担任上海市各大外国商行买办要职,如连续五十五年长期任英国汇丰银行上海分行买办的席正甫与子孙三代。后来又扩展到任中外各大银行、金融行业及工商业、出版业的老板等。如席德懋历任中国银行总经理,其弟德柄历任中央造币厂厂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其子孙受过良好的教育,又具有良好的家风,除少数出国发展外,大多都在国内文化、教育、卫生、科研等部门工作,并产生了一批优秀的学者、教授、专家。
第二支
为“席姓”在历史上最古老的一支。据《万姓族谱》记载:唐尧帝时期(约公元前2362年-前2300年),在今山西省西南部、临汾市、襄汾县古襄陵县地区(西汉初年始建襄陵县,1954年,与汾城县合并名襄汾县)有一位姓席的老农民,在劳作间歇时喜欢在道路旁“击壤”而歌,歌词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尧闻而嘉之,尊其为席老师。这首著名的《击壤歌》还有多个版本留传。
古《尚书大传》载:“有年五十击壤于路者,观者曰,大哉尧德乎!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尧何等力!”
民国十二年,《襄陵县志·卷二十三,旧闻考》记曰:“陶唐席老师,席村人,其名未闻,即古之席公也,以播种耕稼为事,每击壤而歌于路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尧闻而嘉之,尊为老师云。”
综上所述,我们用白话来说明,以便较深入地了解席老师的心意:
1、尧帝为黄帝的五世孙,帝喾(音ku酷)之子,继承帝位,为上古时代五帝之一。他生于今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约出生于公元前2377年农历二月初二日,十五岁受封于唐,建都平阳,即今山西省临汾市。尧帝虽尊称为帝,实为上古时代部落联盟首领,他治国有方,重用贤能,廉政爱民,发展生产,天下太平。晚年主动让位于舜帝,史书尊为圣明的君主。在今山西省临汾市南郊仍保留有纪念他的古建筑“尧庙”,城东有尧帝陵。
又据电脑网上发布:从1999年开始,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山西队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合作正在山西省襄汾县城东北约七公里的陶寺镇,对尧帝国都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已初步证明:黄河中游地区在尧帝时期业已进入早期文明社会,是中华文明核心的主要源头之一。尧帝时期的社会体制就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古史传颂为“天下为公”的民主、共和的部民社会。
2、“击壤”而歌。据说,是古代民间在田野投掷的一种游戏。玩乐的人们,先选好一块在道路旁边的平地;并放一块木板在地面上充目标。人们站在与目标相距约二十余步远的界线上向目标投掷另一块木板,中的者为胜出。高兴时可以唱歌取乐!按上古时代一步约5尺,一尺为24.88厘米,而一步换算成今为1.24米,投掷距约为30米。
3、席氏老农,年方五十岁,算不上老翁。但他专业务农,农艺精练,带领家人辛勤劳作,温饱有余。又正逢尧帝圣明,治国有方,地广人稀,轻徭薄赋,民有余粮,社会和谐。这位老农,身体健壮,性情豪爽,常在农闲时间,相约多位玩伴聚会在村口道旁人气旺盛之地,玩起了“击壤”的游戏,玩到高潮时,放声高歌。虽是自编自导,然歌词贴近生活,通俗清新,朗朗上口,唱出了村民们自给自足、自强不息的心声,还经常获得观者的喝彩!当有人提到:“我们能过上丰衣足食、自由自在的生活,这都是仰仗尧帝圣君的贤德呀!”时,老农的回答是:“还是要靠自己辛勤劳作,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尧帝对我这老农能使多大的力量呀!”。
老农的歌词,迅速传颂到尧帝的朝堂上,而尧帝不但不责怪老农的出言不逊,目无尊长,而是嘉奖老农,还尊称他为席老师。尧帝认为:天下百姓如果都有老农的创业精神,那国家不就民富国强了吗!
席老师的后裔未见经传。现代有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席泽宗(公元1927年-2008年),山西省南部垣曲县人,可能就是他的裔孙。
席泽宗,195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天文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历任研究员、所长、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1995年当选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和国际欧亚学院院士。2007年荣获国际天文联合会把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席泽宗”星。2008年12月在北京病逝,享年82岁。
三、第三支
在明、清朝代,有少数蒙古族,满族等改用席姓。
席慕容(公元1943年-)台湾地区著名女诗人,作家、画家。其祖籍在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盟明安旗。是蒙古王族之后裔。丈夫刘海北、成年后,定居中国台湾。
四、席姓排序
1、《百家姓》由宋代初年老儒生(名不详)编成。共收录500个姓,其中单姓432个;双姓68个。席姓排序在133位。
2、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课题成果《新百家姓》共收录了五百多个姓,并以国内(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各姓人口总数多少排序:李、王、张、刘、陈为前五大姓。席排在169位。
3、2009年,“新华网”公布:《中国千家姓排序》,按人口数量排序,(不含境外及香港、澳门、台湾的人口),席姓总人口为47万人,排序第201位。
4、2015年12月17日,电脑网上公布:席姓国内(不含境外及香港、澳门、台湾人口)人口总数为57.8万余人,排序201位。
限于本人水平及阅历,以上内容谨供宗亲和读者参考,错误之处,敬请指正。并参考了下述著作,多处引用,表示感谢。
1、《澧溪席氏宗谱》四修公元1848年版;五修,公元1886年版。
2、《席氏源流考略》,席安全先生著,2015年5月。
3、《澧港席氏溯源》,澧港席氏文化建设理事会编辑,2015年10月。
4、《席氏溯源、澧溪席氏族谱概况》文稿,席长春宗亲编。
5、《江南席家—中国一个经商大族的变迁》马学强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
说明:本文如需正式出版,拟请在修改本文时,与作者协商,达成共识。作者愿意义务校对本文出版初印书稿。
江西省、高安市、澧港、席氏三十二世孙 席驰 敬撰
江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原总工程师、正高级建筑工程师
2015年12月28日
联系人:席联城,手机:18970812319;QQ号:157919198
我国古代的“席姓”宗族共有三支。第一支,其远祖为姬周武王的后裔“籍姓”改为“席姓”的宗族。第二支,唐尧时代,有一位居住今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古“襄陵”县区的老农民,帝尧尊称他为“席老师”的宗族与后裔。第三支,明、清时代,由少数蒙古族、满族等改用汉族“席姓”的宗族后裔。
现根据相关的史书、志书,《澧溪席氏宗谱》及笔者拜读过的大作内容,初步论证如下,以供参考。
一、第一支
此支“席姓”的远祖为姬周王室周武王的后裔宗族。按古史书记载:姬周王室始祖为“弃”,是黄帝的玄孙。传说他在尧、舜的部落联盟时代担任“后稷”官,分管农业事务。他还是我国远古农业的发明人,天才的古农艺师,并教会民众栽种五谷,后人尊为农神。弃十七世孙周武王姬发(公元前1099年—公元前1045年)和王后邑姜为本支“席姓”的远祖。周武王姬发,是周文王的次子,周文王病逝后,周武王以太子职继承王位。他谨遵父王遗训,依靠以“师尚父”姜子牙、胞弟周公旦等亲属贤能大臣,起兵讨伐商纣王朝。公元前1046年周历二月甲子日,周军与商纣王朝军队在商都城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南郊的牧野决战,并攻占朝歌,灭亡商王朝,开创了姬周王朝七百九十八年的天下(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49年被秦国灭亡)。
如按古代史记载的世系计算,周武王姬发为黄帝的二十一世孙。但按古代史年代计算,黄帝生活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717年-前2599年)。则黄帝的生年与周武王的生年相距约(2717-1099)=1618年。如按28年为一世的周期,则周武王约为黄帝的58世孙。笔者认为,这一记载较符合古代社会发展与考古发现论证。虽然我国史前传说年代难免有误差,但不会影响我们缅怀先祖丰功伟业的纪念意义。
周武王姬发的王后(正妻)名“邑姜”,是周代太师姜子牙的女儿,古代著名的贤后。至今在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圣母殿中,仍保存有宋代塑造的邑姜圣母神像。
周武王与王后邑姜生太子诵(继为周成王)与唐叔虞。唐叔虞的后裔受封为晋国的国君。从唐叔虞下传至十三世孙重耳(公元前698年-公元前628年),任晋国国君,为春秋时代五霸主之一。重耳夫人季隗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名“伯鯈”(tiao,同鲦),次子名“叔刘”。
长子伯鯈担任晋国的典籍官,主管晋国的经典、书籍,约相当于今省级档案局局长,其子孙后裔便以籍为姓氏。伯鯈(姓姬)裔孙籍谈为晋国著名大夫,籍谈的十三世裔孙籍瓌(同瑰,gui)在楚霸王项羽(字籍)麾下任骁骑射尉(今骑兵将军),助项王灭秦(公元前207年),有大功,授封关中侯,封地在今陕西省的中部平原地区。因须回避楚霸王的名字,遂改籍姓为席姓。从此席瓌成为由籍姓改席姓的始祖。项羽被刘邦攻灭、自刎乌江后,席瓌的后裔,有的恢复籍姓;也有仍以席为姓氏。席瓌生活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30年-公元前160年,此支席氏子孙从公元前207年改席姓繁衍至今已经历二千二百二十二年。
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汉高祖刘邦为了安定边疆,拱卫京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下令迁原六国贵族,包括居住在关中的席瓌家族迁徙到关中以北地区(与匈奴国相邻)。此地区在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始建立为安定郡。郡治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境内,到东汉时,改在今甘肃省镇原县。安定郡管辖的区域包括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如:中宁、中卫、同心、西吉、隆德、泾源、固源及甘肃省的东北部如:平凉、泾川、崇信、宁县、景泰、靖远、会宁、镇源等十多个市县地区。此地区处于黄河、泾河、渭河之间,土地肥沃,水草丰茂。自后数百年间,安定郡席氏避开了中原地区的战乱,繁衍兴盛为当地一大望族。
到了唐代玄宗朝(公元713年-公元756年),有席豫(约公元705-772年)居住在今湖北省襄阳市,在朝任大官,襄阳市又成了席氏中兴的基地。
席豫,字建侯,少年及第,为当时著名才俊。曾任郑州刺史,相当于今河南省郑州市市长,又官任吏部侍郎、礼部尚书。唐明皇登朝元阁赋诗,群臣属和,唐明皇以席豫的诗文最优,书法又好,诏曰:“诗人之冠冕也”。古代的“冠冕”是指古代皇上、大官戴的礼帽。席豫享年六十九,谥曰文。
大约到中唐代宗朝(公元762年-公元779年),席豫的裔孙席暠(hao,同皓,明亮洁白的意思)谪居抚州之西门。此文出自:《澧溪席氏宗谱》五修,光绪丙戌年版中的《席氏四修宗谱序》文,丁酉科优进士,栋选县正堂、子怡弟熊暄顿首撰。
皇清道光岁在戊申、仲春月(公元1848年农历二月)。其原文:“至唐典吏选,建侯豫裔暠谪居抚州之西门”。
文中的“谪”字是古代官府因事把官吏降职并调到远离京城的地区做官。由此席暠家族定居抚州西门外(今江西省抚州市西郊)。
唐僖宗乾符五年(公元878年),黄巢军进攻抚州。据《抚州市志》1993年8月版(大事记)曰:“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农民军首领黄巢率部自赣州北上,经吉安至抚州,战于西郊,攻城未克。黄巢军扎城南山岗,后人称此处为“黄巢岗”(今抚州第二纺织厂址)。”当此战乱时,席暠的六世孙中,有一支为崇七、崇八、崇九三兄弟,其家居正临战地,为逃避黄巢兵乱的祸害,经商议决定,兄长崇七留守抚州;三弟崇九迁往建昌(今江西省永修县);二弟崇八(字德)迁往高安县澧溪。
《席氏宗谱》记载:“崇德公爱澧溪山水之秀,因家焉”。
古代澧溪依山傍水,水陆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由于得天独厚,席氏宗族经千余年繁衍,人兴财旺,成为当地名门望族。
现经笔者查考:澧港席氏始祖崇德公的祖居地在今江西省、抚州市西郊、城西乡、东岸行政村、席家自然村和罗坊行政村、新席自然村。其地在抚州市行署的正西,相距约三公里,有公路直达。
澧港席氏宗族尊崇德公为始祖,遵循祖训,崇尚文明,注重团结,格守礼法,使本地区成为平安、稳定的一方净土。方圆百里,视澧港席氏宗族为保境安民的“中流砥柱”,誉为“箩大的席字”。当今,在澧港地区的席氏宗族,已发展成十多个自然村,人口达一万六千余人,占八景镇人口的四分之一。由于人口增长和时代发展的动力,自宋代开始,族民不断外迁,并遍布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全国各省市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世界各国地区。
十五世纪明宪宗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今江西省、高安市、澧港、席氏始祖崇德公十九世孙翰顺公由华塘(今江西省高安市独城乡、华塘自然村)迁居到湖南省东安县芦洪镇十多处,发展成望族,现有人口4200多人。此支在清代人才辈出,功名显赫。代表人物有席宝田(公元1829-1889年),出身秀才、著名湘军将领,任省部级大员,加封一品、太子少保。
唐僖宗年间,山东黄巢领军造反,并攻占京城长安等要地,唐僖宗仓皇逃到四川。席豫的五世裔孙席温,时任皇朝武卫上将军,被迫领部分将士,携带家庭眷属向长江以南撤退,最后选择在地域偏僻、风水秀丽、物产富饶的今江苏省太湖洞庭东山定居。为近代的“江南席家”,一个兴旺的从事工商、金融等事业的世家大族奠定了基础。
在晚清到民国时期,其家族子孙长期担任上海市各大外国商行买办要职,如连续五十五年长期任英国汇丰银行上海分行买办的席正甫与子孙三代。后来又扩展到任中外各大银行、金融行业及工商业、出版业的老板等。如席德懋历任中国银行总经理,其弟德柄历任中央造币厂厂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其子孙受过良好的教育,又具有良好的家风,除少数出国发展外,大多都在国内文化、教育、卫生、科研等部门工作,并产生了一批优秀的学者、教授、专家。
第二支
为“席姓”在历史上最古老的一支。据《万姓族谱》记载:唐尧帝时期(约公元前2362年-前2300年),在今山西省西南部、临汾市、襄汾县古襄陵县地区(西汉初年始建襄陵县,1954年,与汾城县合并名襄汾县)有一位姓席的老农民,在劳作间歇时喜欢在道路旁“击壤”而歌,歌词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尧闻而嘉之,尊其为席老师。这首著名的《击壤歌》还有多个版本留传。
古《尚书大传》载:“有年五十击壤于路者,观者曰,大哉尧德乎!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尧何等力!”
民国十二年,《襄陵县志·卷二十三,旧闻考》记曰:“陶唐席老师,席村人,其名未闻,即古之席公也,以播种耕稼为事,每击壤而歌于路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尧闻而嘉之,尊为老师云。”
综上所述,我们用白话来说明,以便较深入地了解席老师的心意:
1、尧帝为黄帝的五世孙,帝喾(音ku酷)之子,继承帝位,为上古时代五帝之一。他生于今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约出生于公元前2377年农历二月初二日,十五岁受封于唐,建都平阳,即今山西省临汾市。尧帝虽尊称为帝,实为上古时代部落联盟首领,他治国有方,重用贤能,廉政爱民,发展生产,天下太平。晚年主动让位于舜帝,史书尊为圣明的君主。在今山西省临汾市南郊仍保留有纪念他的古建筑“尧庙”,城东有尧帝陵。
又据电脑网上发布:从1999年开始,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山西队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合作正在山西省襄汾县城东北约七公里的陶寺镇,对尧帝国都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已初步证明:黄河中游地区在尧帝时期业已进入早期文明社会,是中华文明核心的主要源头之一。尧帝时期的社会体制就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古史传颂为“天下为公”的民主、共和的部民社会。
2、“击壤”而歌。据说,是古代民间在田野投掷的一种游戏。玩乐的人们,先选好一块在道路旁边的平地;并放一块木板在地面上充目标。人们站在与目标相距约二十余步远的界线上向目标投掷另一块木板,中的者为胜出。高兴时可以唱歌取乐!按上古时代一步约5尺,一尺为24.88厘米,而一步换算成今为1.24米,投掷距约为30米。
3、席氏老农,年方五十岁,算不上老翁。但他专业务农,农艺精练,带领家人辛勤劳作,温饱有余。又正逢尧帝圣明,治国有方,地广人稀,轻徭薄赋,民有余粮,社会和谐。这位老农,身体健壮,性情豪爽,常在农闲时间,相约多位玩伴聚会在村口道旁人气旺盛之地,玩起了“击壤”的游戏,玩到高潮时,放声高歌。虽是自编自导,然歌词贴近生活,通俗清新,朗朗上口,唱出了村民们自给自足、自强不息的心声,还经常获得观者的喝彩!当有人提到:“我们能过上丰衣足食、自由自在的生活,这都是仰仗尧帝圣君的贤德呀!”时,老农的回答是:“还是要靠自己辛勤劳作,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尧帝对我这老农能使多大的力量呀!”。
老农的歌词,迅速传颂到尧帝的朝堂上,而尧帝不但不责怪老农的出言不逊,目无尊长,而是嘉奖老农,还尊称他为席老师。尧帝认为:天下百姓如果都有老农的创业精神,那国家不就民富国强了吗!
席老师的后裔未见经传。现代有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席泽宗(公元1927年-2008年),山西省南部垣曲县人,可能就是他的裔孙。
席泽宗,195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天文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历任研究员、所长、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1995年当选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和国际欧亚学院院士。2007年荣获国际天文联合会把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席泽宗”星。2008年12月在北京病逝,享年82岁。
三、第三支
在明、清朝代,有少数蒙古族,满族等改用席姓。
席慕容(公元1943年-)台湾地区著名女诗人,作家、画家。其祖籍在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盟明安旗。是蒙古王族之后裔。丈夫刘海北、成年后,定居中国台湾。
四、席姓排序
1、《百家姓》由宋代初年老儒生(名不详)编成。共收录500个姓,其中单姓432个;双姓68个。席姓排序在133位。
2、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课题成果《新百家姓》共收录了五百多个姓,并以国内(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各姓人口总数多少排序:李、王、张、刘、陈为前五大姓。席排在169位。
3、2009年,“新华网”公布:《中国千家姓排序》,按人口数量排序,(不含境外及香港、澳门、台湾的人口),席姓总人口为47万人,排序第201位。
4、2015年12月17日,电脑网上公布:席姓国内(不含境外及香港、澳门、台湾人口)人口总数为57.8万余人,排序201位。
限于本人水平及阅历,以上内容谨供宗亲和读者参考,错误之处,敬请指正。并参考了下述著作,多处引用,表示感谢。
1、《澧溪席氏宗谱》四修公元1848年版;五修,公元1886年版。
2、《席氏源流考略》,席安全先生著,2015年5月。
3、《澧港席氏溯源》,澧港席氏文化建设理事会编辑,2015年10月。
4、《席氏溯源、澧溪席氏族谱概况》文稿,席长春宗亲编。
5、《江南席家—中国一个经商大族的变迁》马学强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
说明:本文如需正式出版,拟请在修改本文时,与作者协商,达成共识。作者愿意义务校对本文出版初印书稿。
江西省、高安市、澧港、席氏三十二世孙 席驰 敬撰
江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原总工程师、正高级建筑工程师
2015年12月28日
联系人:席联城,手机:18970812319;QQ号:157919198
我国古代的“席姓”宗族共有三支。第一支,其远祖为姬周武王的后裔“籍姓”改为“席姓”的宗族。第二支,唐尧时代,有一位居住今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古“襄陵”县区的老农民,帝尧尊称他为“席老师”的宗族与后裔。第三支,明、清时代,由少数蒙古族、满族等改用汉族“席姓”的宗族后裔。
现根据相关的史书、志书,《澧溪席氏宗谱》及笔者拜读过的大作内容,初步论证如下,以供参考。
一、第一支
此支“席姓”的远祖为姬周王室周武王的后裔宗族。按古史书记载:姬周王室始祖为“弃”,是黄帝的玄孙。传说他在尧、舜的部落联盟时代担任“后稷”官,分管农业事务。他还是我国远古农业的发明人,天才的古农艺师,并教会民众栽种五谷,后人尊为农神。弃十七世孙周武王姬发(公元前1099年—公元前1045年)和王后邑姜为本支“席姓”的远祖。周武王姬发,是周文王的次子,周文王病逝后,周武王以太子职继承王位。他谨遵父王遗训,依靠以“师尚父”姜子牙、胞弟周公旦等亲属贤能大臣,起兵讨伐商纣王朝。公元前1046年周历二月甲子日,周军与商纣王朝军队在商都城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南郊的牧野决战,并攻占朝歌,灭亡商王朝,开创了姬周王朝七百九十八年的天下(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49年被秦国灭亡)。
如按古代史记载的世系计算,周武王姬发为黄帝的二十一世孙。但按古代史年代计算,黄帝生活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717年-前2599年)。则黄帝的生年与周武王的生年相距约(2717-1099)=1618年。如按28年为一世的周期,则周武王约为黄帝的58世孙。笔者认为,这一记载较符合古代社会发展与考古发现论证。虽然我国史前传说年代难免有误差,但不会影响我们缅怀先祖丰功伟业的纪念意义。
周武王姬发的王后(正妻)名“邑姜”,是周代太师姜子牙的女儿,古代著名的贤后。至今在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圣母殿中,仍保存有宋代塑造的邑姜圣母神像。
周武王与王后邑姜生太子诵(继为周成王)与唐叔虞。唐叔虞的后裔受封为晋国的国君。从唐叔虞下传至十三世孙重耳(公元前698年-公元前628年),任晋国国君,为春秋时代五霸主之一。重耳夫人季隗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名“伯鯈”(tiao,同鲦),次子名“叔刘”。
长子伯鯈担任晋国的典籍官,主管晋国的经典、书籍,约相当于今省级档案局局长,其子孙后裔便以籍为姓氏。伯鯈(姓姬)裔孙籍谈为晋国著名大夫,籍谈的十三世裔孙籍瓌(同瑰,gui)在楚霸王项羽(字籍)麾下任骁骑射尉(今骑兵将军),助项王灭秦(公元前207年),有大功,授封关中侯,封地在今陕西省的中部平原地区。因须回避楚霸王的名字,遂改籍姓为席姓。从此席瓌成为由籍姓改席姓的始祖。项羽被刘邦攻灭、自刎乌江后,席瓌的后裔,有的恢复籍姓;也有仍以席为姓氏。席瓌生活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30年-公元前160年,此支席氏子孙从公元前207年改席姓繁衍至今已经历二千二百二十二年。
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汉高祖刘邦为了安定边疆,拱卫京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下令迁原六国贵族,包括居住在关中的席瓌家族迁徙到关中以北地区(与匈奴国相邻)。此地区在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始建立为安定郡。郡治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境内,到东汉时,改在今甘肃省镇原县。安定郡管辖的区域包括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如:中宁、中卫、同心、西吉、隆德、泾源、固源及甘肃省的东北部如:平凉、泾川、崇信、宁县、景泰、靖远、会宁、镇源等十多个市县地区。此地区处于黄河、泾河、渭河之间,土地肥沃,水草丰茂。自后数百年间,安定郡席氏避开了中原地区的战乱,繁衍兴盛为当地一大望族。
到了唐代玄宗朝(公元713年-公元756年),有席豫(约公元705-772年)居住在今湖北省襄阳市,在朝任大官,襄阳市又成了席氏中兴的基地。
席豫,字建侯,少年及第,为当时著名才俊。曾任郑州刺史,相当于今河南省郑州市市长,又官任吏部侍郎、礼部尚书。唐明皇登朝元阁赋诗,群臣属和,唐明皇以席豫的诗文最优,书法又好,诏曰:“诗人之冠冕也”。古代的“冠冕”是指古代皇上、大官戴的礼帽。席豫享年六十九,谥曰文。
大约到中唐代宗朝(公元762年-公元779年),席豫的裔孙席暠(hao,同皓,明亮洁白的意思)谪居抚州之西门。此文出自:《澧溪席氏宗谱》五修,光绪丙戌年版中的《席氏四修宗谱序》文,丁酉科优进士,栋选县正堂、子怡弟熊暄顿首撰。
皇清道光岁在戊申、仲春月(公元1848年农历二月)。其原文:“至唐典吏选,建侯豫裔暠谪居抚州之西门”。
文中的“谪”字是古代官府因事把官吏降职并调到远离京城的地区做官。由此席暠家族定居抚州西门外(今江西省抚州市西郊)。
唐僖宗乾符五年(公元878年),黄巢军进攻抚州。据《抚州市志》1993年8月版(大事记)曰:“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农民军首领黄巢率部自赣州北上,经吉安至抚州,战于西郊,攻城未克。黄巢军扎城南山岗,后人称此处为“黄巢岗”(今抚州第二纺织厂址)。”当此战乱时,席暠的六世孙中,有一支为崇七、崇八、崇九三兄弟,其家居正临战地,为逃避黄巢兵乱的祸害,经商议决定,兄长崇七留守抚州;三弟崇九迁往建昌(今江西省永修县);二弟崇八(字德)迁往高安县澧溪。
《席氏宗谱》记载:“崇德公爱澧溪山水之秀,因家焉”。
古代澧溪依山傍水,水陆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由于得天独厚,席氏宗族经千余年繁衍,人兴财旺,成为当地名门望族。
现经笔者查考:澧港席氏始祖崇德公的祖居地在今江西省、抚州市西郊、城西乡、东岸行政村、席家自然村和罗坊行政村、新席自然村。其地在抚州市行署的正西,相距约三公里,有公路直达。
澧港席氏宗族尊崇德公为始祖,遵循祖训,崇尚文明,注重团结,格守礼法,使本地区成为平安、稳定的一方净土。方圆百里,视澧港席氏宗族为保境安民的“中流砥柱”,誉为“箩大的席字”。当今,在澧港地区的席氏宗族,已发展成十多个自然村,人口达一万六千余人,占八景镇人口的四分之一。由于人口增长和时代发展的动力,自宋代开始,族民不断外迁,并遍布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全国各省市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世界各国地区。
十五世纪明宪宗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今江西省、高安市、澧港、席氏始祖崇德公十九世孙翰顺公由华塘(今江西省高安市独城乡、华塘自然村)迁居到湖南省东安县芦洪镇十多处,发展成望族,现有人口4200多人。此支在清代人才辈出,功名显赫。代表人物有席宝田(公元1829-1889年),出身秀才、著名湘军将领,任省部级大员,加封一品、太子少保。
唐僖宗年间,山东黄巢领军造反,并攻占京城长安等要地,唐僖宗仓皇逃到四川。席豫的五世裔孙席温,时任皇朝武卫上将军,被迫领部分将士,携带家庭眷属向长江以南撤退,最后选择在地域偏僻、风水秀丽、物产富饶的今江苏省太湖洞庭东山定居。为近代的“江南席家”,一个兴旺的从事工商、金融等事业的世家大族奠定了基础。
在晚清到民国时期,其家族子孙长期担任上海市各大外国商行买办要职,如连续五十五年长期任英国汇丰银行上海分行买办的席正甫与子孙三代。后来又扩展到任中外各大银行、金融行业及工商业、出版业的老板等。如席德懋历任中国银行总经理,其弟德柄历任中央造币厂厂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其子孙受过良好的教育,又具有良好的家风,除少数出国发展外,大多都在国内文化、教育、卫生、科研等部门工作,并产生了一批优秀的学者、教授、专家。
第二支
为“席姓”在历史上最古老的一支。据《万姓族谱》记载:唐尧帝时期(约公元前2362年-前2300年),在今山西省西南部、临汾市、襄汾县古襄陵县地区(西汉初年始建襄陵县,1954年,与汾城县合并名襄汾县)有一位姓席的老农民,在劳作间歇时喜欢在道路旁“击壤”而歌,歌词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尧闻而嘉之,尊其为席老师。这首著名的《击壤歌》还有多个版本留传。
古《尚书大传》载:“有年五十击壤于路者,观者曰,大哉尧德乎!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尧何等力!”
民国十二年,《襄陵县志·卷二十三,旧闻考》记曰:“陶唐席老师,席村人,其名未闻,即古之席公也,以播种耕稼为事,每击壤而歌于路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尧闻而嘉之,尊为老师云。”
综上所述,我们用白话来说明,以便较深入地了解席老师的心意:
1、尧帝为黄帝的五世孙,帝喾(音ku酷)之子,继承帝位,为上古时代五帝之一。他生于今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约出生于公元前2377年农历二月初二日,十五岁受封于唐,建都平阳,即今山西省临汾市。尧帝虽尊称为帝,实为上古时代部落联盟首领,他治国有方,重用贤能,廉政爱民,发展生产,天下太平。晚年主动让位于舜帝,史书尊为圣明的君主。在今山西省临汾市南郊仍保留有纪念他的古建筑“尧庙”,城东有尧帝陵。
又据电脑网上发布:从1999年开始,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山西队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合作正在山西省襄汾县城东北约七公里的陶寺镇,对尧帝国都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已初步证明:黄河中游地区在尧帝时期业已进入早期文明社会,是中华文明核心的主要源头之一。尧帝时期的社会体制就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古史传颂为“天下为公”的民主、共和的部民社会。
2、“击壤”而歌。据说,是古代民间在田野投掷的一种游戏。玩乐的人们,先选好一块在道路旁边的平地;并放一块木板在地面上充目标。人们站在与目标相距约二十余步远的界线上向目标投掷另一块木板,中的者为胜出。高兴时可以唱歌取乐!按上古时代一步约5尺,一尺为24.88厘米,而一步换算成今为1.24米,投掷距约为30米。
3、席氏老农,年方五十岁,算不上老翁。但他专业务农,农艺精练,带领家人辛勤劳作,温饱有余。又正逢尧帝圣明,治国有方,地广人稀,轻徭薄赋,民有余粮,社会和谐。这位老农,身体健壮,性情豪爽,常在农闲时间,相约多位玩伴聚会在村口道旁人气旺盛之地,玩起了“击壤”的游戏,玩到高潮时,放声高歌。虽是自编自导,然歌词贴近生活,通俗清新,朗朗上口,唱出了村民们自给自足、自强不息的心声,还经常获得观者的喝彩!当有人提到:“我们能过上丰衣足食、自由自在的生活,这都是仰仗尧帝圣君的贤德呀!”时,老农的回答是:“还是要靠自己辛勤劳作,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尧帝对我这老农能使多大的力量呀!”。
老农的歌词,迅速传颂到尧帝的朝堂上,而尧帝不但不责怪老农的出言不逊,目无尊长,而是嘉奖老农,还尊称他为席老师。尧帝认为:天下百姓如果都有老农的创业精神,那国家不就民富国强了吗!
席老师的后裔未见经传。现代有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席泽宗(公元1927年-2008年),山西省南部垣曲县人,可能就是他的裔孙。
席泽宗,195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天文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历任研究员、所长、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1995年当选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和国际欧亚学院院士。2007年荣获国际天文联合会把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席泽宗”星。2008年12月在北京病逝,享年82岁。
三、第三支
在明、清朝代,有少数蒙古族,满族等改用席姓。
席慕容(公元1943年-)台湾地区著名女诗人,作家、画家。其祖籍在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盟明安旗。是蒙古王族之后裔。丈夫刘海北、成年后,定居中国台湾。
四、席姓排序
1、《百家姓》由宋代初年老儒生(名不详)编成。共收录500个姓,其中单姓432个;双姓68个。席姓排序在133位。
2、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课题成果《新百家姓》共收录了五百多个姓,并以国内(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各姓人口总数多少排序:李、王、张、刘、陈为前五大姓。席排在169位。
3、2009年,“新华网”公布:《中国千家姓排序》,按人口数量排序,(不含境外及香港、澳门、台湾的人口),席姓总人口为47万人,排序第201位。
4、2015年12月17日,电脑网上公布:席姓国内(不含境外及香港、澳门、台湾人口)人口总数为57.8万余人,排序201位。
限于本人水平及阅历,以上内容谨供宗亲和读者参考,错误之处,敬请指正。并参考了下述著作,多处引用,表示感谢。
1、《澧溪席氏宗谱》四修公元1848年版;五修,公元1886年版。
2、《席氏源流考略》,席安全先生著,2015年5月。
3、《澧港席氏溯源》,澧港席氏文化建设理事会编辑,2015年10月。
4、《席氏溯源、澧溪席氏族谱概况》文稿,席长春宗亲编。
5、《江南席家—中国一个经商大族的变迁》马学强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
说明:本文如需正式出版,拟请在修改本文时,与作者协商,达成共识。作者愿意义务校对本文出版初印书稿。
江西省、高安市、澧港、席氏三十二世孙 席驰 敬撰
江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原总工程师、正高级建筑工程师
2015年12月28日
联系人:席联城,手机:18970812319;QQ号:157919198
我国古代的“席姓”宗族共有三支。第一支,其远祖为姬周武王的后裔“籍姓”改为“席姓”的宗族。第二支,唐尧时代,有一位居住今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古“襄陵”县区的老农民,帝尧尊称他为“席老师”的宗族与后裔。第三支,明、清时代,由少数蒙古族、满族等改用汉族“席姓”的宗族后裔。
现根据相关的史书、志书,《澧溪席氏宗谱》及笔者拜读过的大作内容,初步论证如下,以供参考。
一、第一支
此支“席姓”的远祖为姬周王室周武王的后裔宗族。按古史书记载:姬周王室始祖为“弃”,是黄帝的玄孙。传说他在尧、舜的部落联盟时代担任“后稷”官,分管农业事务。他还是我国远古农业的发明人,天才的古农艺师,并教会民众栽种五谷,后人尊为农神。弃十七世孙周武王姬发(公元前1099年—公元前1045年)和王后邑姜为本支“席姓”的远祖。周武王姬发,是周文王的次子,周文王病逝后,周武王以太子职继承王位。他谨遵父王遗训,依靠以“师尚父”姜子牙、胞弟周公旦等亲属贤能大臣,起兵讨伐商纣王朝。公元前1046年周历二月甲子日,周军与商纣王朝军队在商都城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南郊的牧野决战,并攻占朝歌,灭亡商王朝,开创了姬周王朝七百九十八年的天下(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49年被秦国灭亡)。
如按古代史记载的世系计算,周武王姬发为黄帝的二十一世孙。但按古代史年代计算,黄帝生活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717年-前2599年)。则黄帝的生年与周武王的生年相距约(2717-1099)=1618年。如按28年为一世的周期,则周武王约为黄帝的58世孙。笔者认为,这一记载较符合古代社会发展与考古发现论证。虽然我国史前传说年代难免有误差,但不会影响我们缅怀先祖丰功伟业的纪念意义。
周武王姬发的王后(正妻)名“邑姜”,是周代太师姜子牙的女儿,古代著名的贤后。至今在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圣母殿中,仍保存有宋代塑造的邑姜圣母神像。
周武王与王后邑姜生太子诵(继为周成王)与唐叔虞。唐叔虞的后裔受封为晋国的国君。从唐叔虞下传至十三世孙重耳(公元前698年-公元前628年),任晋国国君,为春秋时代五霸主之一。重耳夫人季隗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名“伯鯈”(tiao,同鲦),次子名“叔刘”。
长子伯鯈担任晋国的典籍官,主管晋国的经典、书籍,约相当于今省级档案局局长,其子孙后裔便以籍为姓氏。伯鯈(姓姬)裔孙籍谈为晋国著名大夫,籍谈的十三世裔孙籍瓌(同瑰,gui)在楚霸王项羽(字籍)麾下任骁骑射尉(今骑兵将军),助项王灭秦(公元前207年),有大功,授封关中侯,封地在今陕西省的中部平原地区。因须回避楚霸王的名字,遂改籍姓为席姓。从此席瓌成为由籍姓改席姓的始祖。项羽被刘邦攻灭、自刎乌江后,席瓌的后裔,有的恢复籍姓;也有仍以席为姓氏。席瓌生活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30年-公元前160年,此支席氏子孙从公元前207年改席姓繁衍至今已经历二千二百二十二年。
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汉高祖刘邦为了安定边疆,拱卫京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下令迁原六国贵族,包括居住在关中的席瓌家族迁徙到关中以北地区(与匈奴国相邻)。此地区在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始建立为安定郡。郡治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境内,到东汉时,改在今甘肃省镇原县。安定郡管辖的区域包括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如:中宁、中卫、同心、西吉、隆德、泾源、固源及甘肃省的东北部如:平凉、泾川、崇信、宁县、景泰、靖远、会宁、镇源等十多个市县地区。此地区处于黄河、泾河、渭河之间,土地肥沃,水草丰茂。自后数百年间,安定郡席氏避开了中原地区的战乱,繁衍兴盛为当地一大望族。
到了唐代玄宗朝(公元713年-公元756年),有席豫(约公元705-772年)居住在今湖北省襄阳市,在朝任大官,襄阳市又成了席氏中兴的基地。
席豫,字建侯,少年及第,为当时著名才俊。曾任郑州刺史,相当于今河南省郑州市市长,又官任吏部侍郎、礼部尚书。唐明皇登朝元阁赋诗,群臣属和,唐明皇以席豫的诗文最优,书法又好,诏曰:“诗人之冠冕也”。古代的“冠冕”是指古代皇上、大官戴的礼帽。席豫享年六十九,谥曰文。
大约到中唐代宗朝(公元762年-公元779年),席豫的裔孙席暠(hao,同皓,明亮洁白的意思)谪居抚州之西门。此文出自:《澧溪席氏宗谱》五修,光绪丙戌年版中的《席氏四修宗谱序》文,丁酉科优进士,栋选县正堂、子怡弟熊暄顿首撰。
皇清道光岁在戊申、仲春月(公元1848年农历二月)。其原文:“至唐典吏选,建侯豫裔暠谪居抚州之西门”。
文中的“谪”字是古代官府因事把官吏降职并调到远离京城的地区做官。由此席暠家族定居抚州西门外(今江西省抚州市西郊)。
唐僖宗乾符五年(公元878年),黄巢军进攻抚州。据《抚州市志》1993年8月版(大事记)曰:“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农民军首领黄巢率部自赣州北上,经吉安至抚州,战于西郊,攻城未克。黄巢军扎城南山岗,后人称此处为“黄巢岗”(今抚州第二纺织厂址)。”当此战乱时,席暠的六世孙中,有一支为崇七、崇八、崇九三兄弟,其家居正临战地,为逃避黄巢兵乱的祸害,经商议决定,兄长崇七留守抚州;三弟崇九迁往建昌(今江西省永修县);二弟崇八(字德)迁往高安县澧溪。
《席氏宗谱》记载:“崇德公爱澧溪山水之秀,因家焉”。
古代澧溪依山傍水,水陆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由于得天独厚,席氏宗族经千余年繁衍,人兴财旺,成为当地名门望族。
现经笔者查考:澧港席氏始祖崇德公的祖居地在今江西省、抚州市西郊、城西乡、东岸行政村、席家自然村和罗坊行政村、新席自然村。其地在抚州市行署的正西,相距约三公里,有公路直达。
澧港席氏宗族尊崇德公为始祖,遵循祖训,崇尚文明,注重团结,格守礼法,使本地区成为平安、稳定的一方净土。方圆百里,视澧港席氏宗族为保境安民的“中流砥柱”,誉为“箩大的席字”。当今,在澧港地区的席氏宗族,已发展成十多个自然村,人口达一万六千余人,占八景镇人口的四分之一。由于人口增长和时代发展的动力,自宋代开始,族民不断外迁,并遍布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全国各省市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世界各国地区。
十五世纪明宪宗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今江西省、高安市、澧港、席氏始祖崇德公十九世孙翰顺公由华塘(今江西省高安市独城乡、华塘自然村)迁居到湖南省东安县芦洪镇十多处,发展成望族,现有人口4200多人。此支在清代人才辈出,功名显赫。代表人物有席宝田(公元1829-1889年),出身秀才、著名湘军将领,任省部级大员,加封一品、太子少保。
唐僖宗年间,山东黄巢领军造反,并攻占京城长安等要地,唐僖宗仓皇逃到四川。席豫的五世裔孙席温,时任皇朝武卫上将军,被迫领部分将士,携带家庭眷属向长江以南撤退,最后选择在地域偏僻、风水秀丽、物产富饶的今江苏省太湖洞庭东山定居。为近代的“江南席家”,一个兴旺的从事工商、金融等事业的世家大族奠定了基础。
在晚清到民国时期,其家族子孙长期担任上海市各大外国商行买办要职,如连续五十五年长期任英国汇丰银行上海分行买办的席正甫与子孙三代。后来又扩展到任中外各大银行、金融行业及工商业、出版业的老板等。如席德懋历任中国银行总经理,其弟德柄历任中央造币厂厂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其子孙受过良好的教育,又具有良好的家风,除少数出国发展外,大多都在国内文化、教育、卫生、科研等部门工作,并产生了一批优秀的学者、教授、专家。
第二支
为“席姓”在历史上最古老的一支。据《万姓族谱》记载:唐尧帝时期(约公元前2362年-前2300年),在今山西省西南部、临汾市、襄汾县古襄陵县地区(西汉初年始建襄陵县,1954年,与汾城县合并名襄汾县)有一位姓席的老农民,在劳作间歇时喜欢在道路旁“击壤”而歌,歌词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尧闻而嘉之,尊其为席老师。这首著名的《击壤歌》还有多个版本留传。
古《尚书大传》载:“有年五十击壤于路者,观者曰,大哉尧德乎!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尧何等力!”
民国十二年,《襄陵县志·卷二十三,旧闻考》记曰:“陶唐席老师,席村人,其名未闻,即古之席公也,以播种耕稼为事,每击壤而歌于路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尧闻而嘉之,尊为老师云。”
综上所述,我们用白话来说明,以便较深入地了解席老师的心意:
1、尧帝为黄帝的五世孙,帝喾(音ku酷)之子,继承帝位,为上古时代五帝之一。他生于今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约出生于公元前2377年农历二月初二日,十五岁受封于唐,建都平阳,即今山西省临汾市。尧帝虽尊称为帝,实为上古时代部落联盟首领,他治国有方,重用贤能,廉政爱民,发展生产,天下太平。晚年主动让位于舜帝,史书尊为圣明的君主。在今山西省临汾市南郊仍保留有纪念他的古建筑“尧庙”,城东有尧帝陵。
又据电脑网上发布:从1999年开始,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山西队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合作正在山西省襄汾县城东北约七公里的陶寺镇,对尧帝国都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已初步证明:黄河中游地区在尧帝时期业已进入早期文明社会,是中华文明核心的主要源头之一。尧帝时期的社会体制就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古史传颂为“天下为公”的民主、共和的部民社会。
2、“击壤”而歌。据说,是古代民间在田野投掷的一种游戏。玩乐的人们,先选好一块在道路旁边的平地;并放一块木板在地面上充目标。人们站在与目标相距约二十余步远的界线上向目标投掷另一块木板,中的者为胜出。高兴时可以唱歌取乐!按上古时代一步约5尺,一尺为24.88厘米,而一步换算成今为1.24米,投掷距约为30米。
3、席氏老农,年方五十岁,算不上老翁。但他专业务农,农艺精练,带领家人辛勤劳作,温饱有余。又正逢尧帝圣明,治国有方,地广人稀,轻徭薄赋,民有余粮,社会和谐。这位老农,身体健壮,性情豪爽,常在农闲时间,相约多位玩伴聚会在村口道旁人气旺盛之地,玩起了“击壤”的游戏,玩到高潮时,放声高歌。虽是自编自导,然歌词贴近生活,通俗清新,朗朗上口,唱出了村民们自给自足、自强不息的心声,还经常获得观者的喝彩!当有人提到:“我们能过上丰衣足食、自由自在的生活,这都是仰仗尧帝圣君的贤德呀!”时,老农的回答是:“还是要靠自己辛勤劳作,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尧帝对我这老农能使多大的力量呀!”。
老农的歌词,迅速传颂到尧帝的朝堂上,而尧帝不但不责怪老农的出言不逊,目无尊长,而是嘉奖老农,还尊称他为席老师。尧帝认为:天下百姓如果都有老农的创业精神,那国家不就民富国强了吗!
席老师的后裔未见经传。现代有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席泽宗(公元1927年-2008年),山西省南部垣曲县人,可能就是他的裔孙。
席泽宗,195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天文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历任研究员、所长、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1995年当选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和国际欧亚学院院士。2007年荣获国际天文联合会把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席泽宗”星。2008年12月在北京病逝,享年82岁。
三、第三支
在明、清朝代,有少数蒙古族,满族等改用席姓。
席慕容(公元1943年-)台湾地区著名女诗人,作家、画家。其祖籍在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盟明安旗。是蒙古王族之后裔。丈夫刘海北、成年后,定居中国台湾。
四、席姓排序
1、《百家姓》由宋代初年老儒生(名不详)编成。共收录500个姓,其中单姓432个;双姓68个。席姓排序在133位。
2、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课题成果《新百家姓》共收录了五百多个姓,并以国内(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各姓人口总数多少排序:李、王、张、刘、陈为前五大姓。席排在169位。
3、2009年,“新华网”公布:《中国千家姓排序》,按人口数量排序,(不含境外及香港、澳门、台湾的人口),席姓总人口为47万人,排序第201位。
4、2015年12月17日,电脑网上公布:席姓国内(不含境外及香港、澳门、台湾人口)人口总数为57.8万余人,排序201位。
限于本人水平及阅历,以上内容谨供宗亲和读者参考,错误之处,敬请指正。并参考了下述著作,多处引用,表示感谢。
1、《澧溪席氏宗谱》四修公元1848年版;五修,公元1886年版。
2、《席氏源流考略》,席安全先生著,2015年5月。
3、《澧港席氏溯源》,澧港席氏文化建设理事会编辑,2015年10月。
4、《席氏溯源、澧溪席氏族谱概况》文稿,席长春宗亲编。
5、《江南席家—中国一个经商大族的变迁》马学强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
说明:本文如需正式出版,拟请在修改本文时,与作者协商,达成共识。作者愿意义务校对本文出版初印书稿。
江西省、高安市、澧港、席氏三十二世孙 席驰 敬撰
江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原总工程师、正高级建筑工程师
2015年12月28日
联系人:席联城,手机:18970812319;QQ号:157919198
我国古代的“席姓”宗族共有三支。第一支,其远祖为姬周武王的后裔“籍姓”改为“席姓”的宗族。第二支,唐尧时代,有一位居住今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古“襄陵”县区的老农民,帝尧尊称他为“席老师”的宗族与后裔。第三支,明、清时代,由少数蒙古族、满族等改用汉族“席姓”的宗族后裔。
现根据相关的史书、志书,《澧溪席氏宗谱》及笔者拜读过的大作内容,初步论证如下,以供参考。
一、第一支
此支“席姓”的远祖为姬周王室周武王的后裔宗族。按古史书记载:姬周王室始祖为“弃”,是黄帝的玄孙。传说他在尧、舜的部落联盟时代担任“后稷”官,分管农业事务。他还是我国远古农业的发明人,天才的古农艺师,并教会民众栽种五谷,后人尊为农神。弃十七世孙周武王姬发(公元前1099年—公元前1045年)和王后邑姜为本支“席姓”的远祖。周武王姬发,是周文王的次子,周文王病逝后,周武王以太子职继承王位。他谨遵父王遗训,依靠以“师尚父”姜子牙、胞弟周公旦等亲属贤能大臣,起兵讨伐商纣王朝。公元前1046年周历二月甲子日,周军与商纣王朝军队在商都城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南郊的牧野决战,并攻占朝歌,灭亡商王朝,开创了姬周王朝七百九十八年的天下(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49年被秦国灭亡)。
如按古代史记载的世系计算,周武王姬发为黄帝的二十一世孙。但按古代史年代计算,黄帝生活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717年-前2599年)。则黄帝的生年与周武王的生年相距约(2717-1099)=1618年。如按28年为一世的周期,则周武王约为黄帝的58世孙。笔者认为,这一记载较符合古代社会发展与考古发现论证。虽然我国史前传说年代难免有误差,但不会影响我们缅怀先祖丰功伟业的纪念意义。
周武王姬发的王后(正妻)名“邑姜”,是周代太师姜子牙的女儿,古代著名的贤后。至今在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圣母殿中,仍保存有宋代塑造的邑姜圣母神像。
周武王与王后邑姜生太子诵(继为周成王)与唐叔虞。唐叔虞的后裔受封为晋国的国君。从唐叔虞下传至十三世孙重耳(公元前698年-公元前628年),任晋国国君,为春秋时代五霸主之一。重耳夫人季隗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名“伯鯈”(tiao,同鲦),次子名“叔刘”。
长子伯鯈担任晋国的典籍官,主管晋国的经典、书籍,约相当于今省级档案局局长,其子孙后裔便以籍为姓氏。伯鯈(姓姬)裔孙籍谈为晋国著名大夫,籍谈的十三世裔孙籍瓌(同瑰,gui)在楚霸王项羽(字籍)麾下任骁骑射尉(今骑兵将军),助项王灭秦(公元前207年),有大功,授封关中侯,封地在今陕西省的中部平原地区。因须回避楚霸王的名字,遂改籍姓为席姓。从此席瓌成为由籍姓改席姓的始祖。项羽被刘邦攻灭、自刎乌江后,席瓌的后裔,有的恢复籍姓;也有仍以席为姓氏。席瓌生活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30年-公元前160年,此支席氏子孙从公元前207年改席姓繁衍至今已经历二千二百二十二年。
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汉高祖刘邦为了安定边疆,拱卫京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下令迁原六国贵族,包括居住在关中的席瓌家族迁徙到关中以北地区(与匈奴国相邻)。此地区在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始建立为安定郡。郡治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境内,到东汉时,改在今甘肃省镇原县。安定郡管辖的区域包括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如:中宁、中卫、同心、西吉、隆德、泾源、固源及甘肃省的东北部如:平凉、泾川、崇信、宁县、景泰、靖远、会宁、镇源等十多个市县地区。此地区处于黄河、泾河、渭河之间,土地肥沃,水草丰茂。自后数百年间,安定郡席氏避开了中原地区的战乱,繁衍兴盛为当地一大望族。
到了唐代玄宗朝(公元713年-公元756年),有席豫(约公元705-772年)居住在今湖北省襄阳市,在朝任大官,襄阳市又成了席氏中兴的基地。
席豫,字建侯,少年及第,为当时著名才俊。曾任郑州刺史,相当于今河南省郑州市市长,又官任吏部侍郎、礼部尚书。唐明皇登朝元阁赋诗,群臣属和,唐明皇以席豫的诗文最优,书法又好,诏曰:“诗人之冠冕也”。古代的“冠冕”是指古代皇上、大官戴的礼帽。席豫享年六十九,谥曰文。
大约到中唐代宗朝(公元762年-公元779年),席豫的裔孙席暠(hao,同皓,明亮洁白的意思)谪居抚州之西门。此文出自:《澧溪席氏宗谱》五修,光绪丙戌年版中的《席氏四修宗谱序》文,丁酉科优进士,栋选县正堂、子怡弟熊暄顿首撰。
皇清道光岁在戊申、仲春月(公元1848年农历二月)。其原文:“至唐典吏选,建侯豫裔暠谪居抚州之西门”。
文中的“谪”字是古代官府因事把官吏降职并调到远离京城的地区做官。由此席暠家族定居抚州西门外(今江西省抚州市西郊)。
唐僖宗乾符五年(公元878年),黄巢军进攻抚州。据《抚州市志》1993年8月版(大事记)曰:“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农民军首领黄巢率部自赣州北上,经吉安至抚州,战于西郊,攻城未克。黄巢军扎城南山岗,后人称此处为“黄巢岗”(今抚州第二纺织厂址)。”当此战乱时,席暠的六世孙中,有一支为崇七、崇八、崇九三兄弟,其家居正临战地,为逃避黄巢兵乱的祸害,经商议决定,兄长崇七留守抚州;三弟崇九迁往建昌(今江西省永修县);二弟崇八(字德)迁往高安县澧溪。
《席氏宗谱》记载:“崇德公爱澧溪山水之秀,因家焉”。
古代澧溪依山傍水,水陆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由于得天独厚,席氏宗族经千余年繁衍,人兴财旺,成为当地名门望族。
现经笔者查考:澧港席氏始祖崇德公的祖居地在今江西省、抚州市西郊、城西乡、东岸行政村、席家自然村和罗坊行政村、新席自然村。其地在抚州市行署的正西,相距约三公里,有公路直达。
澧港席氏宗族尊崇德公为始祖,遵循祖训,崇尚文明,注重团结,格守礼法,使本地区成为平安、稳定的一方净土。方圆百里,视澧港席氏宗族为保境安民的“中流砥柱”,誉为“箩大的席字”。当今,在澧港地区的席氏宗族,已发展成十多个自然村,人口达一万六千余人,占八景镇人口的四分之一。由于人口增长和时代发展的动力,自宋代开始,族民不断外迁,并遍布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全国各省市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世界各国地区。
十五世纪明宪宗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今江西省、高安市、澧港、席氏始祖崇德公十九世孙翰顺公由华塘(今江西省高安市独城乡、华塘自然村)迁居到湖南省东安县芦洪镇十多处,发展成望族,现有人口4200多人。此支在清代人才辈出,功名显赫。代表人物有席宝田(公元1829-1889年),出身秀才、著名湘军将领,任省部级大员,加封一品、太子少保。
唐僖宗年间,山东黄巢领军造反,并攻占京城长安等要地,唐僖宗仓皇逃到四川。席豫的五世裔孙席温,时任皇朝武卫上将军,被迫领部分将士,携带家庭眷属向长江以南撤退,最后选择在地域偏僻、风水秀丽、物产富饶的今江苏省太湖洞庭东山定居。为近代的“江南席家”,一个兴旺的从事工商、金融等事业的世家大族奠定了基础。
在晚清到民国时期,其家族子孙长期担任上海市各大外国商行买办要职,如连续五十五年长期任英国汇丰银行上海分行买办的席正甫与子孙三代。后来又扩展到任中外各大银行、金融行业及工商业、出版业的老板等。如席德懋历任中国银行总经理,其弟德柄历任中央造币厂厂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其子孙受过良好的教育,又具有良好的家风,除少数出国发展外,大多都在国内文化、教育、卫生、科研等部门工作,并产生了一批优秀的学者、教授、专家。
第二支
为“席姓”在历史上最古老的一支。据《万姓族谱》记载:唐尧帝时期(约公元前2362年-前2300年),在今山西省西南部、临汾市、襄汾县古襄陵县地区(西汉初年始建襄陵县,1954年,与汾城县合并名襄汾县)有一位姓席的老农民,在劳作间歇时喜欢在道路旁“击壤”而歌,歌词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尧闻而嘉之,尊其为席老师。这首著名的《击壤歌》还有多个版本留传。
古《尚书大传》载:“有年五十击壤于路者,观者曰,大哉尧德乎!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尧何等力!”
民国十二年,《襄陵县志·卷二十三,旧闻考》记曰:“陶唐席老师,席村人,其名未闻,即古之席公也,以播种耕稼为事,每击壤而歌于路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尧闻而嘉之,尊为老师云。”
综上所述,我们用白话来说明,以便较深入地了解席老师的心意:
1、尧帝为黄帝的五世孙,帝喾(音ku酷)之子,继承帝位,为上古时代五帝之一。他生于今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约出生于公元前2377年农历二月初二日,十五岁受封于唐,建都平阳,即今山西省临汾市。尧帝虽尊称为帝,实为上古时代部落联盟首领,他治国有方,重用贤能,廉政爱民,发展生产,天下太平。晚年主动让位于舜帝,史书尊为圣明的君主。在今山西省临汾市南郊仍保留有纪念他的古建筑“尧庙”,城东有尧帝陵。
又据电脑网上发布:从1999年开始,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山西队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合作正在山西省襄汾县城东北约七公里的陶寺镇,对尧帝国都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已初步证明:黄河中游地区在尧帝时期业已进入早期文明社会,是中华文明核心的主要源头之一。尧帝时期的社会体制就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古史传颂为“天下为公”的民主、共和的部民社会。
2、“击壤”而歌。据说,是古代民间在田野投掷的一种游戏。玩乐的人们,先选好一块在道路旁边的平地;并放一块木板在地面上充目标。人们站在与目标相距约二十余步远的界线上向目标投掷另一块木板,中的者为胜出。高兴时可以唱歌取乐!按上古时代一步约5尺,一尺为24.88厘米,而一步换算成今为1.24米,投掷距约为30米。
3、席氏老农,年方五十岁,算不上老翁。但他专业务农,农艺精练,带领家人辛勤劳作,温饱有余。又正逢尧帝圣明,治国有方,地广人稀,轻徭薄赋,民有余粮,社会和谐。这位老农,身体健壮,性情豪爽,常在农闲时间,相约多位玩伴聚会在村口道旁人气旺盛之地,玩起了“击壤”的游戏,玩到高潮时,放声高歌。虽是自编自导,然歌词贴近生活,通俗清新,朗朗上口,唱出了村民们自给自足、自强不息的心声,还经常获得观者的喝彩!当有人提到:“我们能过上丰衣足食、自由自在的生活,这都是仰仗尧帝圣君的贤德呀!”时,老农的回答是:“还是要靠自己辛勤劳作,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尧帝对我这老农能使多大的力量呀!”。
老农的歌词,迅速传颂到尧帝的朝堂上,而尧帝不但不责怪老农的出言不逊,目无尊长,而是嘉奖老农,还尊称他为席老师。尧帝认为:天下百姓如果都有老农的创业精神,那国家不就民富国强了吗!
席老师的后裔未见经传。现代有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席泽宗(公元1927年-2008年),山西省南部垣曲县人,可能就是他的裔孙。
席泽宗,195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天文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历任研究员、所长、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1995年当选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和国际欧亚学院院士。2007年荣获国际天文联合会把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席泽宗”星。2008年12月在北京病逝,享年82岁。
三、第三支
在明、清朝代,有少数蒙古族,满族等改用席姓。
席慕容(公元1943年-)台湾地区著名女诗人,作家、画家。其祖籍在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盟明安旗。是蒙古王族之后裔。丈夫刘海北、成年后,定居中国台湾。
四、席姓排序
1、《百家姓》由宋代初年老儒生(名不详)编成。共收录500个姓,其中单姓432个;双姓68个。席姓排序在133位。
2、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课题成果《新百家姓》共收录了五百多个姓,并以国内(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各姓人口总数多少排序:李、王、张、刘、陈为前五大姓。席排在169位。
3、2009年,“新华网”公布:《中国千家姓排序》,按人口数量排序,(不含境外及香港、澳门、台湾的人口),席姓总人口为47万人,排序第201位。
4、2015年12月17日,电脑网上公布:席姓国内(不含境外及香港、澳门、台湾人口)人口总数为57.8万余人,排序201位。
限于本人水平及阅历,以上内容谨供宗亲和读者参考,错误之处,敬请指正。并参考了下述著作,多处引用,表示感谢。
1、《澧溪席氏宗谱》四修公元1848年版;五修,公元1886年版。
2、《席氏源流考略》,席安全先生著,2015年5月。
3、《澧港席氏溯源》,澧港席氏文化建设理事会编辑,2015年10月。
4、《席氏溯源、澧溪席氏族谱概况》文稿,席长春宗亲编。
5、《江南席家—中国一个经商大族的变迁》马学强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
说明:本文如需正式出版,拟请在修改本文时,与作者协商,达成共识。作者愿意义务校对本文出版初印书稿。
江西省、高安市、澧港、席氏三十二世孙 席驰 敬撰
江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原总工程师、正高级建筑工程师
2015年12月28日
联系人:席联城,手机:18970812319;QQ号:157919198
分享按钮>>【何氏网新闻】何光中任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简历)
>>【何氏网新闻】四川何氏骨科流派正式入驻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