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元代已使用红糖
- 中华贾氏网 2012年8月30日 万家姓
一般人都认为义乌红糖生产始于清朝顺治年间,据清康熙《义乌县志》记载,红糖是顺治时从温州传入。另外,《洋川贾氏宗谱》也记载,燕里村贾惟承在清顺治十八年(1661)“客游闽越,摹仿糖车之式,教人栽植甘蔗,制为红糖”,因此认为义乌制糖技术已有340多年历史。但最近笔者审读浙江工商大学朱元杰先生著的《朱丹溪评传》书稿时,仔细阅读了朱丹溪的医学著作《格致余论》,发现朱丹溪这本书中已有用红糖入药的记载。
朱丹溪在他自己的医学著作《格致余论》之五《治病必求其本论》中,说他的叔祖禀甚壮,形甚瘦,夏末患泄利,至深秋百方不应。朱丹溪看了之后认为,病虽久而神不悴,小便涩少而不红,两手脉俱涩而颇弦,自言胸膈微闷,食亦减,此必多年沉积,便询问他平日喜食何物,叔祖说我喜鲤鱼,三年无一日缺。朱丹溪说,积痰在肺,肺为大肠之脏,宜大肠之本不固也,当与澄其源而流自清。以茱萸、陈皮、青葱、蔍苜根、生姜,煎浓汤和以沙糖饮一碗许,自以指探喉中,至半时辰,吐痰半升许如胶,是夜减半。次早又饮又吐半升而利止。又与平胃散加白术、黄连,旬日而安。
朱丹溪此处方中已有沙糖,沙糖即红糖,古书上有的写成砂糖,也有的写成乌糖。明戚祚国等四兄弟著的《戚少保年谱》卷之五载,嘉靖三十七年正月义乌兵解围仙游之后,有7000多倭寇逃往长泰,因野无所抢,晚至溪北,抢红糖吃,这些红糖其实已被义乌兵放了毒,因此除掉不少倭寇。可见义乌兵那时已接触到红糖。义乌兵在福建东南抗倭剿山寇五年,经常接触到甘蔗与红糖,因此引进福建的甘蔗良种及红糖制作技术完全有可能。明兵部右侍郎王世贞著《弇山堂别集》中也有关于“白糖”与“黑糖”的记载。明《天工开物》一书已载木糖车之榨糖技术,此书是明崇祯十年初刊,说木糖车技术由印度传入四川,再传云南,至福建。如此看来说义乌木糖车榨糖术是从福建传入也是有根据的。该书还引用了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关于沙糖的记载——基本物理性状为“凝结如石,破之如沙”。元时朱丹溪药方中用沙糖入药,明末传入的则是更为先进的木糖车榨糖技术。
实际上,榨糖制糖并不一定要用木糖车,只要把糖梗中的汁压榨出来,再放入锅中煎去水分,就能得糖,只不过颜色比较深,呈块状,敲破了状如沙,所以叫沙塘或砂糖,日本人叫乌糖。
据此,笔者认为义乌制糖应在元以前,只不过清顺治时贾惟承引进并推广了木糖车榨糖技术,使义乌糖蔗生产进入商业化轨道,能作为大宗商品出售。张金龙
分享按钮>>侯钰鑫《大地》:科学信仰之路上的理想与守望
>>侯钰鑫:来自云贵高原的苗族天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