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娄德平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从每一个展览的选题,从筹划到联络,从筹集资金到组织作品,从租用场地到媒体报道……娄德平都操碎了心。他办的展览和文化活动只求社会效益,从不求经济效益,于是,提前垫付或无偿支出资金便成了常事。 协会的展览推出了许多原本默默无闻的艺术家,改变了其命运。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南昌籍的石刻艺术家胡一平,初到美国后郁郁不得志,有个台湾人同情他,每月给他生活费,但把他的篆刻作品放在库房里,既不卖,也不给他展览。娄德平亲自考察胡一平的作品以后,决定给他策划展览。面壁十年,一朝成名。胡一平的雕塑艺术展一举成功,其代表作《为和平祝福1999》被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先生收藏,安南先生还亲切接见了胡一平。胡一平的石刻浮雕作品《苹果》被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收藏。现在的胡一平在美国颇有名望。 福建省昭明寺画院院长朱伯芳擅画华南虎,娄德平将他的一幅《高瞻远瞩》在亚洲青少年盛典展出,一举成功,被日本前首相羽田孜大加赞赏,并宣布挂在国会里。 安徽黄山的画家江观潮,娄德平亲自去其家里帮助他挑选照片,在娄德平的精心策划下,江观潮在纽约搞了个人巡展,黄山四季变化无穷的云海给全世界带来一场视觉的盛宴。《新华日报》等媒体作了大幅登载。 现在协会有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的一万多个会员。通过展览,有人获利,有人得名。协会扶持了这么多艺术家,只是给他们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展览完了,作品还给艺术家本人,绝不染利。 娄德平这样不知疲倦地无私付出,到底是为什么?娄德平动情地说:“协会像是我最亲的亲人。我要对其尽心尽责。这个世界上多一些艺术家,就会多几分安宁和谐。为此,我愿竭尽全力,充当一辈子的桥梁和使者,四处奔波是我的宿命。” 书画之家的艺术之父 娄德平不仅为艺术家们奔波,他还亲手培养了一个艺术之家。 这是一个真正的书画之家。 二女儿娄正嘉,曾留学日本、美国,学习美术、服装设计和珠宝设计,由于她善将珠宝款式与服装款式融为一体,故而颇受海内外业内人士的关注。她的抽象艺术作品曾在纽约多次展出并获佳誉,她的诗作入选美国出版的当代诗选集。 三女儿娄晨煜,画家、诗人,曾于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大弟子娄师白先生门下学艺,1995 年以最高分考入纽约时代艺术学院油画系,二十四岁就在纽约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 儿子娄钟元五岁时写的“春满煤城”四个大字深受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喜爱,六岁时的书法作品便在全国儿童书法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妻子郭东坡原来并不喜欢画画,但娄德平不想让妻子成为平庸的主妇。改变对方是不易的,为了让她学画,画布的钉子他硬是用手摁进去,手指浸血红肿。妻子深受感动,四十七岁开始学油画,现在成绩斐然,被人称为有凡•高的风格。其作品被百余次邀请入典入集。一位作家喜欢她的画,竟用她的三幅作品在其著作里做插图。 然而最好的“作品”,还是让他倾注心血最多的大女儿娄正纲。娄正纲的作品曾以单幅五千万日元被收藏家买下;联合国总部为她举办过书画展,并将她捐赠的二十二幅作品印成明信片在一百四十个国家发行;作品《飞逝的花》被联合国选用印制成“国际减灾十年”首日封……1993 年,她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捐赠仪式,捐赠一千万元设立“正纲教育”基金会。 正纲六岁起,父亲便对她进行严格而正规的书法训练。十岁时,正纲的字已是笔法有度,颇具功力了。父亲把女儿的作品推荐到了市里,引起轰动。随后,娄正纲的作品在省书画展上再次引起轰动。为了使女儿的书法有更大的飞跃,娄德平带着正纲到江苏、浙江、上海分别拜访了著名书法家林散之、费新我、武中奇、萧娴、沙孟海等,又到北京拜访了名画家吴作人、董寿平、李苦禅、黄苗子和王雪涛等。 1979 年春天,父女俩在北京荣宝斋上演了一幕传奇———日本书道家代表团一行三十九人来访时在荣宝斋招待,负责人安排娄正纲和日本书道家们切磋技艺。在荣宝斋的大会客厅,铺好了两张丈二长宣。日本书道家一看是个小孩子,写字投入,立即围过来了。娄正纲酣畅淋漓地挥笔写就了李白的诗歌《早发白帝城》,顿时一片惊叹声响起。接着,娄德平当场即兴赋诗:“神州花天下,四海画镜中。中日友谊深,墨香飘天涯。”娄正纲将这首诗挥笔写下,赠送日本客人,日本书道家们连声赞叹“中国书法后继有人”。 这件事引发了“轰动效应”,《北京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中国少年儿童报》,《人民中国》杂志等媒体竞相对娄家父女采访报道。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祖国新貌———小书法家娄正纲》在全国影院放映。父女俩的故事还被编入了小学语文课本。赵朴初先生亲笔题诗赠予娄正纲。远在美国的世界著名科学家李政道、牛满江从《北京周报》上看到娄正纲的书法作品,亲笔给娄正纲写信,赞扬她用书法艺术为祖国争了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