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五华江氏起原
- 中华江氏网 2011年9月20日 江象玄
五华江氏起原
五华江氏
一江氏起原
据唐人林宝所著《元和姓纂》记载:“嬴姓,颛顼元孙伯益之后,爵封于江,后为楚所灭,以国为氏。”颛顼,为古帝名,是五帝之一,相传是黄帝之孙;元孙即玄孙,颛顼的玄孙伯益,是舜时东夷部落的首领,因助禹治水有功,禹要让位给他,他避居箕山之北(箕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县东南)。伯益的后代大约于商朝或西周初期受封建立江国。据考证,古江国的国都位于今河南正阳县附近。春秋时,江国介于楚、宋、齐三国势力之间,经常受这些大国操纵,加之淮水泛滥,往往淹没江国的中心地带,所以江国一直没能强盛起来,最后被楚国灭掉。江国灭亡后,其子孙流落各地,并“以国为氏”,将江姓世代承袭了下来。可见江氏是伯益的后代,因其始祖伯益为嬴姓,故江氏源于嬴姓。
帝舜时,东夷部落首领伯益因助禹治水有功,故受帝舜赐姓嬴。(虞舜时,伯益负责驯养鸟兽,至大禹时又辅佐治水,因功而得以受赐嬴姓。此后,嬴姓部落又分为14个小部落)伯益为嬴姓之祖,因治水有功受到帝舜的赐封,其后裔有封于黄国。相传他善于畜牧和狩猎,在古代,尤其是周朝、到秦朝的近一千年,嬴姓都是一个贵族姓氏。比如,秦始皇就姓嬴。也有很多周朝诸侯国的国君姓氏是嬴。比如,秦国、赵国、郯国、葛国、黄国、江国、梁国、徐国、萧国的国君姓氏都是嬴。传说中,伯益的后裔有十四个分支,即:“既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合称嬴姓十四氏。”
启自黄帝传自高阳氏,由高阳氏三传而生伯益,当尧之时,举益为虞典官。伯益曾辅佐大禹治水有功,禹之子启建庙祭祀。益生三子,长子大廉封地于秦,次子若木封地于徐,幼子元仲封地于江,遂以国为姓。江氏之先祖,起始于此!周武王时,仍旧封益地,所以春秋时称江人,鲁文公四年楚国废江国为淮阳郡,江氏始称淮阳族系。
二、迁徙史略
江氏发源于河南正阳,早期主要在河南发展繁衍,亡国后的江氏子孙,先自正阳向北逃到淮阳(今属河南),又继续向北迁至陈留围县(今河南杞县于镇),后又迁到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县),因黄河泛滥无常,江氏后裔又继续向江南迁移,至浙江的山阴、临安,安徽的合肥、宣城、旌德,江苏的广陵等地。还有部分江氏子孙逃到齐(今山东临淄一带)。唐初,固始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郡,随行有91人,61姓在福建落籍,其中有河南的江姓,是为江氏最早入闽者。
宋代,由于金兵攻占汴京(开封),中原人数次大规模南流。江氏有一支自汴京迁至杭之仁和(今浙江杭州市),还有一支由104世祖江塙迁入江西,选择都昌林塘开基,江塙为江氏江西始迁之祖。传至109世江晔(号文明)生三子:万里、万载、万顷。,江万里讳临号古心,于宋度宗咸淳元年乙丑岁、参知政事五年、累官尚书入丞相、六年时忤贾似道出知福州、未及三年归家达沼、及元人陷饶州曰∶大势不可为、吾虽不在位、当与国为存亡、率家人赴止水而终、积尸如迭、赠太傅益国公、谥文忠。公生于宋宁宗嘉定泰三年癸亥岁、终年七十三岁、系宋恭宗德祜元年乙亥岁殉国。长子江镐公 字 国统 号 义斋 举秀才授通判遭乱投沼而终赠翊德侯 谥 武烈, 生 一子 兴祖 住江西饶州、其子孙昌盛科甲联芳、后又移江西泰和等处次子江 铸 公 字 国通 号 直斋 受荫恩生授承务郎叔万载扶帝昊入闽 生二子 长 承祖、 次 肇祖 移居未详、三子江 镗 公字国雍 号 侃斋 受荫行孝举授功德郎与顷公长子奇次子铜同住汤阪里、有季子名淑新复迁海澄县、四会县江日新宋朝驸马系镗公之子。
万里公次弟万载讳亿号古山、官居锦衣卫摄中军事,生二子:长钲。钥生四子日尧寿、尧助、尧义、尧勇。钥字国器号慎斋与弟同居同安。后钲迁惠州河源县,钥长子尧寿生五子:佛元、佛智、佛佑、佛护、佛才。大明洪武初抽军,兄弟逃散分居,惟佛元、佛智赴义应役。遂分军民两籍,往洪水桥。佛佑迁漳浦县二十三都硕辅之滨住(即今龙海县港尾乡石埠村);佛护迁海澄三都前庵住;佛才迁漳浦之二十三都南江桥住焉;钥次子尧助迁泉州驿口。钥三子尧勇字仲仁,元末移居南靖雁塔集贤里。
万顷讳伯孝号古崖。明经乡举、授翰林中书,官至户部左侍郎〔延平府〕,元人破南剑、公竞殉国。生二子一锜号祥斋 二 铜 号安南,二子避居汤阪里【福建延平府】。锜号祥斋〔河源谱曰敬忠〕其子濯新至泰定元年(1324) 甲子岁自汤阪里迁移海澄龙井、濯新之子孟德避洪武抽兵移潮州潮阳〔福建谱日海阳〕县仙洞横坑(今丰顺县丰良镇璜溪村),至明朝洪武1380年间、江孟德嫡孙江念五郎转徙迁广东长乐泉沙约上黄竹洋(今五华县郭田镇上江村)。大五郎〔伯通〕公留居上黄竹洋(今五华县郭田镇上江村)及湖华、布美等地、其裔孙还有在清朝康、乾期间又徒迁湖南、广西、四川及广东境内惠州归善白芒花、良化、潮州城、连州白虎墟、揭阳等地、清末民初和解放后迁往江西、福建、梅县、台湾及东南亚地区;同时从长乐泉砂约黄竹洋分迁有∶大一郎〔文通〕公妣王氏二娘移居长乐横陂开基、其裔孙主要分居在本县华城河亨村、水寨、转水三源洞及丰顺、河源以及广西、四川等地;大二郎〔法通〕公成化三年自上黄竹洋移居到永安[今紫金]石公神榄柑(临江)开基、大三郎公自上黄竹洋移居惠州长宁中信(新丰县)居住又闻广宁亦由长宁分去;大四郎〔伯海〕公原居住下黄竹洋图围里(今五华县郭田镇下江村)与玉子凹下(今五华县双华镇龙狮礤村)、后至十四世成九公在康熙甲子年间移居海丰右奎[原名石龟](今广东省汕尾市东涌镇石奎村)开基;大六郎〔伯淳〕公移居兴宁水口圩后,浩公移入大村陶排上,法通公又移到塘角等五房。随后,江孟德三子江顼(号三郎),由五华〔长乐泉砂约黄竹洋〕迁入永安乌石约杜田村(现紫金乌石书田)开基。次季德移居诏安,迪德住兴化、明德住福州大义乡。
三、迁入五华概况
迁入五华江氏均为江氏109世江晔(号文明)之后裔。
明朝洪武年间(约1380年),一百一十三世江孟德兄弟因避洪武抽军迁入广东海阳县仙洞横坑(今丰顺县仙洞横坑),后江孟德嫡孙江念五郎又转徙广东长乐泉沙约上黄竹洋(今五华县郭田镇上江村)。大五郎〔伯通〕公世居上黄竹洋(今五华县郭田镇上江村)及湖华、布美等地;大一郎〔文通〕公妣王氏二娘移居长乐横陂开基,其裔孙主要居住在水寨赤坎、华城河亨村、转水三源洞、汤湖、小都、潭下;同时迁来广东长乐周潭约的文质公、河源、永安(紫金)、兴宁、海丰五房。随后,永浩、永澄、 江永濡其妻黄大娘(负其夫骸)生 子 一 宗 璘 二 宗 泰从福建上杭经大埔在明弘治年间于下黄竹洋(今五华县郭田镇下江村)开基,其裔孙主要居住在郭田镇下江村、庵下、横塘、水背、西陂、硿南、水寨老河坡等地 清朝康乾年间,四川、广西等地却因瘟疫人口大减,朝廷组织大批人口移居川、桂。江氏大量迁往四川、广西,同时还有迁往揭阳、惠州、广宁、海丰、长宁、连州、宝安、东莞、河源、台湾、马来西亚等地,因而五华(长乐)县成为江氏各分迀地的祖居地。
四、人口分布:
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专家根据有关资科考征,江姓在中国最常见100个汉族姓氏中居于79位。五华县内郭田镇约2万人,水寨约800人,转水约1300人,华城约1300人,小都、潭下约 500人,周江约200 人,共约2.41万人。
五、堂(郡)号、祠堂与堂联:
(一)堂号:
五华县江氏,居住在郭田镇上江、胡华、布美墩头、凌坑、水寨赤坎、华城河亨村、转水三源洞、汤湖、小都、潭下、周江狮子石等地用“淮阳”郡号,郭田镇下江村、庵下、横塘、水背、西陂、硿南、水寨老河坡等地用“济阳”郡号。
“淮阳”出自江氏古老发源地的郡号。
“济阳”江氏昌盛时的郡号。
(二)祠堂 堂联
华城、郭田镇上江、下江、胡华、硿南、水寨赤坎、转水三源洞、周江狮子石、庵下均建有江氏宗祠。
1、华城江氏宗祠
江氏在五华县华城立有全县江氏宗祠,即江氏书院,占地500多平方米。创建于明末清初,书院内设有各地祖公牌位,民国期间被洪水冲崩毁。
2五华县郭田镇上江村江氏祖祠
约公元1409年,江孟德嫡孙江念五郎、曾孙江伯通(大五郎)父子创建在上黄竹洋[今上江村] 上三间下游廊,堂号淮阳堂,喝形上山凤镜子穴,后依祖山上山凤坐癸向丁兼丑未前有品字塘、面前文笔峰秀丽的莲花山形势极为壮观。历经苍桑,在公元1944年重修后、经文革洗礼破漏不堪、又在公元2000年庚辰岁千禧龙年再次重修,祠貌生辉、家声丕振
大 门 联:笔花世第,谏草家声。
上厅衶龛联:愨德可赞奠基创业福泽远
孝道堪颂勤勉育才禄绵长
衶龛两侧屏:忠孝 仁义
下游廊产柱联:祖先虽远孝敬之心不能不诚
子孙若愚耕读之业不能不专
3、水寨赤坎江氏祖祠
明末清初赤坎江氏创建有江氏宗祠,占地500多平方米,建基300平方米。已有400余年历史,堂号为“淮阳堂”,
4郭田镇下江村江氏祖祠
十四世尚瑢公创建在下黄竹洋[今下江村]的祖祠,龙发自莲花山山脉曲折多奇格局,赖布衣先生云:本要梅州作府场,谁知落在黄竹洋。形如飞龙穴,是萌芽二水护送到堂,合水丁未左库,右相重重环绕,兑文登虎榜面廉贡有余,富者万金可积,奈后人福算,正发达之时,听盲师言,攺为丑山兼艮,直至立十五年,秀才未有入过,后先祖请江西丁先生,移立寅兼甲,合成形气一格局,万古不可移,勿易信他人转移,方有发福之日也。堂号为“济阳堂”
名 墓
瓦上流珠 墓主是上黄竹洋江氏始祖念五郎公,座落在丰顺仙洞邹家围戍山辰向兼乾巽
蜂厨形贝子穴墓主是上黄竹洋江氏始祖婆李氏四娘女中豪杰自己选墓地,初葬明朝年间,在清朝道光元年重修,座落在郭田道班对面,戍山辰向兼辛乙,有620余年的历史。
蛇形地 墓主是上江村江氏四世祖法旺公,座落在郭田洋坪,未山丑向,有600余年的历史。
铁顿拴马 墓主是下江村江氏十一世达公 , 座落在坪上万猪场对面岗塘大路面上
王母点兵 墓主是华城河亨村、转水三源洞的八世先祖秀铭公座落在龙川铁场癸山丁向
真武拔剑 墓主是华城河亨村、转水三源洞的十世先祖江淮公成化岁贡,座落在大坑社背艮山坤向
六 轶事典故
1李氏四娘携子开基轶事
江氏族祖先江念五郎,其妻室李氏四娘.原住在海阳县仙洞横坑, 元末明初兵荒马乱,李氏四娘,哺一窝鸡蛋,携子随天意走,走到那里鸡仔出来,就那里安居,从潮州府海阳县仙洞横坑(今丰顺县丰良镇璜溪村)途经青潭经兴宁宋声走一村又一村来到上江村祖祠那里,鸡仔出来了,心中大喜,但见到四处都是参天大树,犹豫不诀,心想这那是人住的地方,便继续往水寨方向走, 走到牛迹石(地名)时,一窝鸡不叫了,顿觉奇怪,最后听天命返回鸡仔出来的地方,路上鸡仔又开始叫,心想这是天意吧了,又返回现祖祠的地方安顿下来,逐步逐步渐渐壮大,从自奠定江家在这里发展篇章.因此,江氏祖祠神龛对联:懿德可赞奠基创业福泽远;孝道堪颂勤勉育才禄绵长.来缅怀祖婆李氏四娘.
2修石子溜
清朝康熙年间,江应图字应洛,富甲一约泉砂、初捐国学、富后不忘大众,为方便从水寨、水口、泉砂往来汤坑及潮汕地区乃修石子溜路(今丰顺南礤至八乡山野饭溪段),至今在南礤八乡山一带广为传颂。
3山凤钟
江山凤 字三凤、秉性精神超越、官居广西泗城府守卫。
康熙年间、官吏都经常到寺庙烧香求福, 江山凤为警示为官者清正廉洁,为百姓谋福,特此到禅城铸钟挂在各寺庙前檐,以此为警示为官者清正廉洁,为百姓谋福.
4 江家棍
江学优、当日倾慕国技授业于曾沛九祖师、专心致志练就武艺精捷、莫比、
故名嗓一时、入其门者千万人、出有棍路十三条、大灭左右桃对灭等、粗幼俱备、外人称为江家棍。至今江氏年青人都继续练就江家棍,一直来外人都赞尝不巳!
5 江大法师
江大法师是清朝中页期间五华郭田庵下人,自幼敏捷,聪明好学,与双华张法青法师同拜茅山师傅,炼就上刀山抓油锅真功夫及神道威力很大,死后葬在郭田,如小孩大人身体不适者或外出求谋事业者到一其墓上烧香求拜,身体不适者会人安康;外出求谋事业者会百业兴旺.因此,其香火相当鼎盛.
六、家训
江氏沿用江文忠(即江万里)家训,作为行为道德标准。
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君之所贵者义也,臣之所贵者忠也,兄之所贵者爱也,弟之所重者敬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重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长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仇将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人有小过含而容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责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处公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见非义之财则勿取,遇合义之事则从。诗书不可不学,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奴仆不可不恤。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知。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谨哉,可不慎哉!
撰稿人:江象玄
摘自【江氏族谱】
Copyright ? 广东江氏网. 2010-2011cnjiangshi.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标签: 春秋 称 河南正阳县 河南省 秦始皇 | 编辑标签
分享按钮>>国际棋联女子大奖赛落幕—侯逸凡夺冠
>>四 川 绵 阳 阮 期 平 教 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