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氏家谱源流】总论萧江氏族徽
- 中华江氏网 2016年11月6日 江鸿雁
曾记得幼时,每逢新年佳节,父亲带我去祖居地歙东石门萧江惇叙堂祭祖,见宗祠前进正上方挂有一幅“红鲤鱼跳龙门图”。此画栩栩如生,异常动人。父亲带我至画前上香,三跪九叩,奉若神明。叩拜已毕,父亲训谕,这幅画代表吾萧江祖先,此鱼是不可杀食冒犯的。从前,我亦不知其理。今编篡《萧江通鉴》,追本穷源,查阅多家文献,才知此画奥秘。得从萧氏起源之图腾述起。
(一)图腾论说
萧氏起源《左传》上载有“殷民六族,以萧为氏。”由此可追溯至商殷时代,直至文字的起源。中华民族,每个姓氏起源都有“图腾”,后世称为“族徽”。萧氏的图腾是甲骨文之“萧”字,上从草头,为象形,蒿草茂盛貌,喻萧族盛旺;下从肃字,为义,取肃,君臣相见之礼,而加肃敬焉。意为恭敬肃立,庄重严正貌,指族人之品质,上下合而为“萧”。《说文解字》:“萧,从草,从肃。艾蒿也。”芳香辟邪。严复在《社会学通诠》中,以“按语”解释:“图腾者,蛮夷之徽帜,用以自别其众于余众也。” “图腾崇拜”,《辞海》释义曰:“原始社会的一种宗教信仰,约发生于氏族公社时期。图腾,印第安语,意为‘属彼亲族’。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物有着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将她(它)作为氏族图腾,为该氏族的神圣标志,“禁杀禁食,且举行崇拜仪式,以促进其繁衍。”图腾起源于氏族之始,据《文史知识·图腾论》(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载:“图腾神话极为神秘,并不为该图腾全体人所知。”萧氏图腾是率领萧氏族人共同奋斗的徽帜。
萧江氏自萧姓发展而来,萧祯易萧为江后,立有族徽,是封建社会的一大文明进步,需从萧祯封为“护军兵马使”谈起:唐末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大乱,中和元年(881年)祯父宰相萧遘随僖宗入蜀避难,祯先封为“护军兵马使”,奉旨平巢,随征保驾。皇上授斧钺,赐旌旗,徽帜大书“萧”字,军容容貌有崇,威仪有则,雄壮威武,连战告捷。881年的一次,战巢军返回途中,于岷江边上,不料被巢大批伏兵锐将围攻,萧祯“誓不从二主”,临有灭顶之灾,偃旗息鼓,丢盔卸甲,望江奔命,后有追兵,前江阻隔,无舟渡岸回营。据婺源县政协委员会编《走进江湾》引自羊岭怀德堂续修《兰陵萧江宗谱序》载:“祯公伐巢返,困江边,故疾之曰:‘有能解我之阨者,愿同姓字。’”歙东松关村迁义乌受行堂旧《萧江宗谱》亦载:“至(岷)江边,复遇巢军围剿,兵败,无舟莫渡,仰天号泣。”此刻,天公突变,江面上出现一巨红鲤,兴风作浪,状若金龙,升天而去;雹雨大作,江水猛涨,巢军遭天劫,无心恋战,四散溃逃;所幸此时江上飘来一龙舟,船上一老妇人高喊:“红孩儿快上船来,随我往南方去。”祯收集数十名残余兵丁急急登船趁江水猛涨,南渡歙州黄(篁)墩——因当时巢军未至宣、歙一带,故开化威公支江万里之孙大海迁江苏无锡、江惠元先生《萧江宗谱》有与母同渡等记载。若说“天不灭曹”,亦可说“天兴萧江氏”也。萧祯过江易姓,黄墩溪南《江氏宗谱》曰:“避难兼有仇隙,易姓易地,遁兔之理甚明也。”自此,始有“萧江”氏,而黄墩为萧江氏发祥之地。故事带有神传色彩。这是萧公自改江姓的原因、时间与地点。信之不诬,诬者必改。故歙县有萧江氏祠联曰:“梁贵胄,唐遗忠,易姓前徽崇一年;歙侨居,泾奠宅,敦宗后嗣叙三支。”上联中的“徽”为“徽帜”的简称,“崇”通“终,终了”,见《辞海》。已指明了易姓在前徽帜终了的一年,即兵败岷江的881年。婺源旃坑萧江大宗祠今挂有古联曰:“万派发岷源萧江巨族,累朝开甲第阀阅名家。”
后世便将萧祯封为护军兵马使伐巢徽帜的“萧”字及祯公经此遭遇,加以演变,以“鲤鱼跳龙门”作为族徽。清翰林院庶吉士、侯补员外郎程恂在《萧江始祖唐上柱国江南节度使府君赞并序》中道:“萧公丁唐之季,避居歙之黄墩,值巢冠俶扰,延及歙州,公率义旅保障一方,戮力破贼,策勋晋秩,秉钺江南,文功武德,后先焜耀。”又以四言诗赞曰:“唐室颠隮,家亦遭灼。汩汩岷江,指以为氏。”清代考据家江永在《兰陵萧氏考证源流序》中曰:“黄巢之乱,祯公避居歙之黄墩,保障破贼有功,进秩节度使。”以上名人所论都可证明萧祯当年“汩汩岷江,指以为氏。”黄巢乱歙州前,即来黄墩。兵败岷江,改姓之因,图腾含义,却鲜为人知。光启元年(885年)三月,僖宗由蜀返京,赐萧祯宅第于“新安黄墩”,后奉旨领兵,晋为江南节度使。与淮南节度使高骈协同征讨巢军残馀,必然另换旗号。据南唐宣孝帝圣旨,至祯之孙董之子江瑾于南唐时任金紫光禄大夫,上奏宣孝帝,表呈祖父之勋劳,述详祖父易姓之始末,始赐姓萧祯派下以萧江氏。
(二)图雕详考
今据“谱”考证黄墩溪南萧祯墓前石牌楼。牌楼毁于文革,其“坊心石图雕”仍在(此坊心石被萧祯墓附近江永年户收藏)。据“谱”推测,牌楼约为宋初建造,坊心石硕大厚实,为白麻石制成,中上镌“圣旨”宋体二大字,端庄肃穆。圣旨字下,刻有一鲤,是萧祯的神化;鲤在波浪水蒿中,显然事出江上;水蒿亦即“萧”,体上系以萧,是为尊亲;刻图显示,鲤已陷入困境,翻身跃起,处于有利地位;眼注“圣旨”二字,表明祯公忠君爱国。坊心石上方及左右两旁,三面均刻盘龙于云雾中,“五爪真龙”与“圣旨”说明此牌楼是皇上所造,牌楼象征龙门,鲤之腾耀图象,即若跳上龙门,与龙同处,身居正位于圣旨之下。光启三年(887年)十月十六日,唐僖宗封祯为“左柱国上将军”(见唐僖宗圣旨),成为皇上亲信功臣,赐第、赐诗、赐赞,名扬上国。此坊心石雕图是当年萧祯易萧为江,萧江氏起源于徽州黄墩之最早写照,“鲤鱼跳龙门”是萧江氏之族徽(见实物摄影图)。据上海图书馆明代《萧江大宗统谱》载:“其于江而系以萧,见易江,本为报主;而系以萧,又为尊亲,则取忠孝两全而名其氏。”图雕与谱文内容吻合。此族徽乃萧氏图腾之延续,故名“萧江”氏,根于萧。
据《文史知识》(中华书局发行)记载:“图腾与祖先的神化有关,其中有昔日神话的经历。”当年萧祯任护军兵马使,领兵伐巢,被困岷江,得鲤鱼救助过江。萧公承天、承鲤鱼救命之恩,再生之德,誓与愿从,不可逆天意。为何不姓“天”、不姓“鲤”却姓“江”?因天造就了自然,鲤生于江中,鱼离不开水,故与鲤同母系(今仍有母亲河之说),以江为姓(远古之姓源于母系),这便是萧祯改“江”姓之原因所在。左氏曰:“因生以赐姓。”历史以来,“萧江谱谍”对萧祯其人各异其说,需知“萧江族徽”其涵义昭彰,按族徽统一岂有误乎?至宋太宗赵光义登基,一统天下,萧江董派六世祖江文寀在朝官为少师,为慎重,皇上再次钦赐萧祯派下以萧江氏。最后推断牌楼建于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
(三)欲跳龙门
萧江氏自唐护军兵马使萧祯于岷江上改姓江,其后以“鲤鱼跳龙门”为族徽,既切合中华礼制,历代圣君贤臣都将礼作为安邦定国、励精图治的措施;又激励子孙后代志向远大,文韬武略,随机应变,危难中韬光俟奋,“鱼化龙”、“欲跳龙门”、“不钻狗洞”,不做俘虏,不当叛徒,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为国为民待机奋起的爱国主义精神。萧江族徽是率领族人世代奋斗的徽帜,也是族人所共同追求的优秀品质。唐代登进士又称登龙门,因此,中华各族都向往高远前程。“鲤鱼跳龙门”此词《中华成语大辞典》中解释道:“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用以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在今天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开拓进取,树立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立幸福安康的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分享按钮>>第四届世界何氏总会关于何秀强、何开玉、何庄龙、何洪臣的任聘工作公示
>>远望甘棠苑中的吴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