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氏文化古迹】玉山县怀玉乡南棚童姓古建筑

    中华童氏网 2009年2月5日 童世权转载




在迷蒙细雨的仲春四月,我们慕名来到玉山县怀玉乡马路社区南棚村庄,一进村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白墙青砖黛瓦的徽派明朝建筑。房子依山而建,屋前小溪淙淙,屋后林木葱葱,整个古建筑古朴典雅。据当地人介绍,该屋建于明崇祯年间。

南棚古建筑,地处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所提的童坊八景之一“南阪深耕”之南,东邻下童、南靠罗汉山、西至白泥、北朝怀玉山玉王邪诸峰。相传古屋的主人是童南京,早在明万历年间,南棚就建有房屋。为此,这幢古建筑为何又建于明崇祯年让人难以理解。据当地老人介绍,明万历三十二年,南京之父(姓名不详)为其长子南京明媒正娶,其父为显示家庭的富有,在新娘子进门那天,用五谷垫路。正式娶亲那天,新娘坐在轿上听到轿夫的脚步声不对,便问轿夫踩的是何物,轿夫说童府为抬举你,满路垫上稻谷。新娘大为童府这种铺张浪费之举不满,吩咐轿夫避开稻谷往路边走。轿行至童府门前,新郎南京随即出门迎接,当南京后脚刚离开大门的门槛时,童府整幢房子陷入深泥潭中,童府人只留下南京夫妇俩。据传这是五谷神对童府人的惩治。童南京为要回名声,夫妇俩勤勤恳恳,重操家业,不到10年,又在南棚老屋基的深泥潭中大垫松木,重建新房。据当地人讲,这座新房就是现在的这幢古建筑,至今墙基底下还可挖掘出完好的松木。明万历年间房屋下陷,其实是地震。这与《玉山县志》载的“明万历三十二年十一月,地震”相符。

这幢古建筑,大门气势恢弘,高3丈,宽6丈。门顶至屋檐用青砖陶泥烧绘的花鸟虫鱼、山水风光、金银财宝、仙果花瓶和人文典故等惟妙惟肖。屋檐下方刻有一个“Ψ”字符号,代表麒麟角,象征吉祥如意。门额上方同材同料横嵌“九狮过江图”和远征的船队栩栩如生,象征一帆风顺。门额匾上“玉峰拱秀”四个青石浮刻大字,苍劲庄重,显出前人文风鼎盛,名门旺旅的气势,令人肃然起敬。古建筑两扇大门,均为整根木头锯成统板精雕铁包而成,树质为珍稀的金钩树种,虽历经370多年还坚固如常。

整幢房屋为正方形,四周是砖雕图案的高大围墙,在四米高处有规律地开出几扇窗户,并设有防盗防风功能。走进大门是两个用数块青石板铺就而成的大天井,大的青石板长约4米,宽1米余,青石采料之绝、尺寸之长、制作之精,均令后人惊叹。大天井左右两边是相对称的十八间厢房,厢房窗棂镂花极为精美,可惜文革期间已被毁一半。厢房后面还套着三十六个天井,每个小天井围住着一户人家,其乐融融,尽享天伦之乐。每个小天井也用青石铺就,十分平整,设有天井水池,无论雨水再大再久,也不会积水成塘。

穿过第二天井,便是房屋里堂。这里是逢年过节和红白喜事时用来祈拜的地方。文革前,这里有4把太师椅,堂上挂着祖先的画像,但这些都被红卫兵当作“牛鬼蛇神”而毁之,令人扼腕叹息。现在,那镶嵌着古意图案的一面香案、一张圆桌、一块匾牌仍然在堂下摆放着,经过数百年时光的镀烙,显得老成持重。

步入南棚古屋,其一草一木,一石一水都充满着古老而神奇的传说,中科院旅游专家称这座古建筑为“艺术宝库”名副其实。据住在古屋后年已80岁的童荣金老人说,这幢古建筑四角各有一个祠堂,右边还有私塾和花园,童姓一家子200人口就生活在这幢房子里,生活相当富裕,当地曾有一句谣说:“南棚的屋,阁徐的谷”。从侧面反映南棚的屋在方圆百里是最好的,阁徐(村名)的稻谷是最多的。

童荣金老人还说,他的祖师爷童南京有两兄弟,南京小名叫大南,弟弟小名叫大铎。由于发展家业,经商外出,南京的第五代孙童任富迁往浙江开化;第六代孙童长松迁往安徽省齐云山脚下,该村现有人口200人;第六代孙童长隆迁往浙江省衢州市南孔庙附近。如今,南棚自然村居住着42户200人口童姓的后代,他们继承祖业,享受祖上族人昔日的荣耀;他们勤劳朴实,安居乐业,买了彩电,装了电话,购了手机,其中有20多户到乡政府所在地和县城盖了或买了新房。

(刘树桢 张世平2004-4-30 )


分享按钮>>【童氏历史名人】宋·民族英雄童必大传
>>浙江江山“清漾毛氏廉政文化” 备受社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