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氏文化古迹】万人大村-前童村
- 中华童氏网 2009年2月21日 童世权转载
(转载)去前童村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时适春节前,大雨过后气温骤降,我们从上海坐火车到达温州,转乘汽车经过二个多小时的颠波抵达宁海,再马上换车出城关南门,继续向西南行进。天已经漆黑一团,我们冷得牙齿打颤,实在无心注意其他的事情,只觉得过了约么半个小时的样子,汽车一颠过了一座大石桥,司机说我们到了镇上。
第二天,雨过天晴是一个艳阳高照的好天。地上结的一层薄霜正在暖烘烘的太阳下逐渐融化,周围弥漫着一种温馨舒适的气氛。镇上来了一个姓童的先生,据说是省文保先进分子。他穿着一件皱巴巴的皮夹克,拎着破烂不堪的挎包,和我们很少说话。我们暗自骂道:“什么鬼地方,请我们来考察却接待得这么差劲”。到了村子附近,他说先上山看看吧。我们一口气爬上村东的塔山,环顾四周,不远处是一大片黑色屋脊下的古村落,雄鸡在报晓,袅袅炊烟正缓缓升起。货郎慢悠悠的在村前踱步,几个小孩子穿着干净整齐,在村前嘻闹玩耍。虽然离的比较远,但我们还是感到了村落庞大的、屋舍俨然的、宁静安逸的气氛,这与我们所去过的很多古村落有极大的反差,人一下来了精神。童先生开了口:“我们村东有塔山,西有鹿山,村前有白溪水,山环水绕,可是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呢。你们走的地方多,但大概上万人的古村见得也不多吧,还是进村看看吧”。
进了村,在村口的一家正在喜气洋洋的操办婚事。门口贴着大红金粉的对联:“塔山脚下镶翡崒,鹿山头上缀珍珠”,横批是天作之合。这是一幢崭新的二层楼,门口摆放着娘家的嫁妆,有栓着大红花的新大州摩托,还有西门子电冰箱,大屏幕彩电,甚至还有饮水机。不大的小院中摆满了大碟的鸡鸭鱼肉,生的食品上都蒙着红纸,小孩子在大人的吆喝声中左跑右颠。一个还在穿开档裤的毛毛头穿着一整套鲜红的小棉袄正在一步一步认真的练习爬楼梯。这整个小院暖洋洋,被映衬的通体明亮热闹。楼上的几间卧房装修上也颇费了心思,地板、灯具、墙纸都经过精心的搭配和挑选,要不是家具还带有一些传统的鲜艳色彩,我们怎么也不能相信这是古村落的人家在办喜事,我们所看到的众多古村落中人们比较差的生活质量在这里荡然无存。这番景象再一次印证了我们在山头上眺望前童村的感受,这是一个富裕祥和的古村落。
前童村至今建村760多年,南宋绍定六年(1233年)童氏始祖童潢从黄岩丹厓迁到塔山之麓,初建村在惠民寺前,前童因此得名。这个村有优美异常的自然风光—古树、神泉、明山、秀水。虽然山泉绝无污染,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据说能治疗风湿性疾病,但这种水质清洌的古村落也很多。虽说村中古樟、苍松、劲柏四散分布,但这种古村落也很多,前童只能一言以蔽之具有非常自然协调的自然环境。我想这是她得以长盛不衰的一个原因。但是我们还是不禁要问,自然环境给了她们有限的生存空间,这个万人大村的富裕是靠什么呢?
针对这个问题童先生尾尾道来,当然靠的是勤劳和团结呗。得确,有些地区不仅人均耕地严重不足,而且现有土地的质量也不令人满意。面对日益的生态恶化,农业经济无法维持人们的生活,便依靠传统产业优势生存发展,也就是自给性农业和商业性手工业结合。前童镇的前童村至今昌盛不衰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多种经营,有木匠、石匠,还有裁缝。300把剪刀在民国时曾遍及武汉、南京、上海等地。这种良好的经济基础,增强了凝聚力,有力的推动了村落的建设发展。这就是勤劳,而且前童人充满富有地方特点和创造力的勤劳是他们致富的看家本领。前童是著名的工艺之乡,尤以木匠和雕刻为代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顶花轿和一张木雕镶嵌床皆出自该村。做为国宝被选入人民大会堂陈列于浙江厅的木雕龙舟也出自该村工匠之手。现在村中又办起了美术工艺厂,产品远销欧美。其实,前童人家几乎都保存着清代和民国时期的雕花床、八仙桌、红橱、蔑丝箱等精致家具,只是它们大多已经残破漆迹斑斓。对他们进行收购,进行整修和仿制,不仅保存发扬了传统的工艺技术,而且经过整饰的工艺品焕然一新,深受钟爱古董人士的卿睐。当我们随后又去村外参观工艺厂时,面对年轻工匠雕刻的细腻龙舟、古典柱头、纤巧窗扇和古朴的笔筒,我们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传统气息。
在工艺厂我们看到了一个仿制的抬鼓亭,足有二米多高,溢光流彩,是村民们为元宵灯会集资捐建的。前童人的团结向上最集中的体现在元宵灯会上。据童先生介绍,童氏祖先率众人从村上十里的白溪开石引出渠获得成功,自此,沙田变肥,石滩成沃。为庆祝和祈求年年丰收,为纪念遗惠于民的祖先,每年正月十四到十六举行流动的灯会—行会。到时候,手提的、肩挑的、车推的数百面铜锣齐鸣,声若万马奔腾。小伙子抬出18杠精致、风格各异的鼓亭当街游行。尔后是释放色彩缤纷的自制烟花,灯饰与焰火交相辉映,人们争睹为快,达到兴奋高潮。我们无缘看到灯会热烈的场面。但已经感受到村中老小正为这一年一度的盛会忙乎着。在屋檐下,沐浴在和暖的阳光中,戴着花镜的老妇人正不紧不慢的蹬缝纫机,身边堆满了五颜六色的布匹。那是村中人们集体捐资,为制作龙灯准备的。到时候四里八乡有六万多人来前童,怎么能不精心设计、准备呢?
走马观花走出前童村,我们一直为没有得到完整的村落图纸而叹息,此行的目的是想调查一下古建筑。这回轮到童先生说我们了,图上的东西是死板的,还是应该多看看活的东西。我们村里也有很多象你们一样的读书人,别看是个古村落,教授、作家、高级工程师出了一百多,博士就有十人呢。他们还是常回来看看,毕竟这里是他们的老家。你们愿意常出来看看,村里的娃儿好好学习,多出去闯闯。一来一回,这村就是越老越有味道,越奈看呢。
这回是我们再一次打亮这个其貌不扬的童先生,他说出了我们一直想说,却又找不到事例证明的话语。前童村,一个富裕又充满传统激情的古村,她代给我们很多建筑之外的思考和收获。万人大村—宁海前童
去前童村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时适春节前,大雨过后气温骤降,我们从上海坐火车到达温州,转乘汽车经过二个多小时的颠波抵达宁海,再马上换车出城关南门,继续向西南行进。天已经漆黑一团,我们冷得牙齿打颤,实在无心注意其他的事情,只觉得过了约么半个小时的样子,汽车一颠过了一座大石桥,司机说我们到了镇上。
第二天,雨过天晴是一个艳阳高照的好天。地上结的一层薄霜正在暖烘烘的太阳下逐渐融化,周围弥漫着一种温馨舒适的气氛。镇上来了一个姓童的先生,据说是省文保先进分子。他穿着一件皱巴巴的皮夹克,拎着破烂不堪的挎包,和我们很少说话。我们暗自骂道:“什么鬼地方,请我们来考察却接待得这么差劲”。到了村子附近,他说先上山看看吧。我们一口气爬上村东的塔山,环顾四周,不远处是一大片黑色屋脊下的古村落,雄鸡在报晓,袅袅炊烟正缓缓升起。货郎慢悠悠的在村前踱步,几个小孩子穿着干净整齐,在村前嘻闹玩耍。虽然离的比较远,但我们还是感到了村落庞大的、屋舍俨然的、宁静安逸的气氛,这与我们所去过的很多古村落有极大的反差,人一下来了精神。童先生开了口:“我们村东有塔山,西有鹿山,村前有白溪水,山环水绕,可是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呢。你们走的地方多,但大概上万人的古村见得也不多吧,还是进村看看吧”。
进了村,在村口的一家正在喜气洋洋的操办婚事。门口贴着大红金粉的对联:“塔山脚下镶翡崒,鹿山头上缀珍珠”,横批是天作之合。这是一幢崭新的二层楼,门口摆放着娘家的嫁妆,有栓着大红花的新大州摩托,还有西门子电冰箱,大屏幕彩电,甚至还有饮水机。不大的小院中摆满了大碟的鸡鸭鱼肉,生的食品上都蒙着红纸,小孩子在大人的吆喝声中左跑右颠。一个还在穿开档裤的毛毛头穿着一整套鲜红的小棉袄正在一步一步认真的练习爬楼梯。这整个小院暖洋洋,被映衬的通体明亮热闹。楼上的几间卧房装修上也颇费了心思,地板、灯具、墙纸都经过精心的搭配和挑选,要不是家具还带有一些传统的鲜艳色彩,我们怎么也不能相信这是古村落的人家在办喜事,我们所看到的众多古村落中人们比较差的生活质量在这里荡然无存。这番景象再一次印证了我们在山头上眺望前童村的感受,这是一个富裕祥和的古村落。
前童村至今建村760多年,南宋绍定六年(1233年)童氏始祖童潢从黄岩丹厓迁到塔山之麓,初建村在惠民寺前,前童因此得名。这个村有优美异常的自然风光—古树、神泉、明山、秀水。虽然山泉绝无污染,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据说能治疗风湿性疾病,但这种水质清洌的古村落也很多。虽说村中古樟、苍松、劲柏四散分布,但这种古村落也很多,前童只能一言以蔽之具有非常自然协调的自然环境。我想这是她得以长盛不衰的一个原因。但是我们还是不禁要问,自然环境给了她们有限的生存空间,这个万人大村的富裕是靠什么呢?
分享按钮>> 【童氏人物典故】童姓典故
>>【童氏文摘选读】看完这篇帖子,请你给她打个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