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作家”高玉宝

    中华高氏网 2012年1月13日 高氏家族转


人物简介

  高玉宝(1927年4月6日-),山东黄县人。出生于辽宁瓦房店孙家屯村。中国知名作家。历任战士、通讯员、文艺干事,师职创作员,共青团第二届中央委员,中德友好协会理事,辽宁省民间文学协会理事,沈阳军区创作室名誉主任。
  他9岁当童工、15岁做劳工、17岁学木匠,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辽沈、平津、衡宝战役中立大功6次。1962年保送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习。历任战士、通讯员、文艺干事,师职创作员,共青团第二届中央委员,中德友好协会理事,辽宁省民间文学协会理事,沈阳军区创作室名誉主任。辽宁省第八、九届人大代表,全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名誉主任、顾问、高级讲师、德育教育导师,教授。曾参加第三届世界青年代表大会及第四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并多次参加全国全军英模、先进工作者大会,还多次到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曾受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23次接见,曾受到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朱镕基3次接见,曾作传统教育报告3300余场、340余万人次,是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中国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军优秀共产党员、沈阳军区学雷锋标兵(获金质奖章)。

  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仅上过一个月的学,却先后写出了总计200多万字的几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我要读书》和《半夜鸡叫》曾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半夜鸡叫》被拍成木偶电影,1995年被选入《共和国文学作品经典丛书》。长篇小说《高玉宝》在国内用7种民族文字出版,并被1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15种外文翻译出版,仅汉文出版的就达450多万册,并被改编为24种连环画。
  他,就是被周恩来总理称为“战士作家”的高玉宝。

代表作品

  主要作品:自传体长篇小说《高玉宝》,长篇小说《春艳》、《我是一个兵》、《高玉宝续集》,并发表100多篇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高玉宝》在国内有7种民族文字出版发行,在国外有12个国家和地区用15种文字翻译出版。报告文学《家乡处处换新颜》发表于1973年5月,中国5种对外刊物用6种文字向世界发行。1992年《高玉宝续集》获东北三省文学奖。 高玉宝是一位从文盲战士成长起来的作家,他六十年如一日坚持用写书、作报告等方式,对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人民日报曾以《英雄的文艺战士高玉宝》为题,对他的事迹进行报道。

 获奖荣誉

 《高玉宝》在国内有7种民族文字出版发行,在国外有12个国家和地区用15种文字翻译出版。报告文学《家乡处处换新颜》发表于1973年5月,中国5种对外刊物用6种文字向世界发行。1992年《高玉宝续集》获东北三省文学奖。
  高玉宝是一位从文盲战士成长起来的作家,他六十年如一日坚持用写书、作报告等方式,对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人民日报曾以《英雄的文艺战士高玉宝》为题,对他的事迹进行报道。

 优秀事迹

  高玉宝不仅把他在新旧社会的不同命运写成书给读者看,还亲自到学校、工厂、机关讲给大家听,讲旧社会旧中国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讲新社会新中国的巨大变化,讲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几十年来,他先后作报告5000多场,听众达500多万人次。从20多岁的第一场报告到如今的80多岁,高玉宝的足迹走遍大半个中国。听他报告的人既有工人、农民、教师、学生,还有劳教人员、失足青少年等等,大家对他的报告表示由衷的佩服。他作报告有“三不”规矩:不收酬金,不收礼品,不吃请。他作报告只收三样“礼物”:一条红领巾,一束鲜花,一张聘书。他把鲜花转送给勤奋育人的优秀教师,红领巾签名后转送给品学兼优的学生,只有聘书他留下,作为青少年教育的联系物。
  在近60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高玉宝为人们树立了“学得来”的榜样。他帮助老百姓扫院子、挑水、种地、修理门窗,先后几次冒着生命危险参加救火,顶着大雪步行20里路把患重病的小女孩背到医院抢救。他被人们誉为“新时期当之无愧的活雷锋”。
  解放战争中,高玉宝在20多次大小战斗中,立过6次大功、2次小功。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荣获全国社会主义建设青年积极分子、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学雷锋标兵、全军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分享按钮>>东莞市委副书记袁宝成
>>世界房氏宗亲联谊总会筹备会议1月7-8日在深圳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