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高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高氏论坛 >> 新闻公告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潜公事略 已阅:3174 / 回复:0(楼主)

高潜子公事略
(1877—1956)

高潜子公,即在大港和静海地区为人们所熟知的高翰林,时人尊之为潜公。潜公于清光绪三年农历七月二十六日(丁丑岁,公元1877年9月3日)出生于今天的大港区小王庄镇小苏庄村(清时隶属静海县),小名“儒”,本名令谦,字浣卿,号东岑,别号潜子,科考时用试名毓彤,字淞泉。其先祖世居山东青州益都蓝柳树庄,自明朝洪武十三年,即公元1380年燕藩就封,其始祖从王北来。初定居今小王庄镇南和顺庄,明天启元年,即1621年迁居东树深庄。后其四世祖生凤公(字敬宇)迁居今静海县中旺镇丁庄子村,至六世祖廷锡公(生于清乾隆六年,公元1736年)因过继迁居小苏庄村。父高恺基,字迈元,即清光绪年间广西巡抚高崇基之五弟(迈元公兄弟五人,公排行第五);母亲丁氏,是为丁太夫人。潜公26岁(27虚岁)殿试,进士及第,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因潜公排行第六,故其后世族人尊之为“翰林六爷”。
潜公的父亲迈元公天赋聪敏,未至十岁便读完五经,过目不忘,为时人所赞叹,加之生母丁太夫人也极为重视对子女的文化教育。因此,潜公自幼便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熏陶。潜公两岁(3虚岁)时,便在母亲的教导下开始识字读经,且每夜灯下学习不辍。3岁时,其父迈元公因病在床,潜公则每日站立床前接受读经教育。先从《孝经》读起,随后是《诗经》,至4岁读完《诗经》,5岁即能背诵《尔雅》。而此时,家藏的书箱、书架中的古籍潜公差不多都能读懂。6岁时,潜公对读书迷恋到废寝忘食的程度,不与同时的孩子们嬉戏,而是自学汉魏、六朝时的文章以及唐诗,并会吟咏以品味声韵之美。7岁时,潜公读完《书经》,并在父亲的指点下进一步扩大阅读范围、加大对古籍的阅读量。同时,潜公还将僻字生典随手抄录,并写成了《日记录》长卷材料。大量的阅读和严谨勤奋的学习,为潜公日后进行学术研究,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和坚实的基本功。
为备科举之用(这也是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必由之路),潜公于8岁便开始习作八股文,到10岁开始出外,拜刘晓山为师,研读“四书”,继续学习写作八股文和“试帖诗”(封建时代科举考试有作试帖诗一项考试科目)。11岁又从师研读《春秋左传•公羊•榖梁三传》始习考证之学(潜公在这方面的论著抄本在解放后献给国家,现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是年,即公历1888年,潜公之二伯父高崇基(字紫峰)出任广西巡抚,此时紫峰公在沧州的公馆由其子令详(字理卿,行二)公留守,潜公为理卿公之六弟,遂被召纳寄宿于馆内,且供给食用之费。紫峰公的书斋中藏书甚丰,潜公便设榻于斋内,通宵达旦,遍览群书,而不知疲倦。由是,潜公大开眼界,自感受用不尽者即在于此。
一年以后,即潜公12岁时,因父亲病重而回家侍奉父亲。这一年(1889年),紫峰殁于广西节署。此时又遇荒年,室如悬磬,生活陷于困境。但是,潜公侍奉父亲的同时,克服困难继续攻读不辍。年至15岁首次参加科举考试,由于没有考试经验而落榜。第二年大病一场,面目几乎全改,所幸的是还没有危及生命而度过难关。过了两年复报考县级科举考试,名列第一,既而参加“院试”一级的科考,又名列第一,考中秀才。“院试”一级的第一名也称“解元”,即人们常说的“连中三元”的头一个“元”。这一年潜公17岁,为农历甲午年(公历1894年)。由于中日甲午战争,潜公未能于当年的秋季去参加乡试。
潜公21岁时父亲迈元公病逝(1898年戊戌岁),潜公于守孝期间开始研究“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此时,潜公又患“呕血”之疾,至23岁开始研究中西数学比较之学。因其手中有西方数学之译本书籍,而被义和团诬为“二毛子”,为避难,潜公去了天津。一年以后才躲过大难。他自己称:“以贫免得于祸”。24岁时又遭“出天花”之大病,至25岁(时为1902年)应岁科试,取得第一,为优贡。当年秋季又参加会试,再得第一,称为“会元”。次年参加殿试:进士及第,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潜公自称:“应试资斧,皆出理卿伯兄所助。”


作者:gaolixian (2012/4/10 16:23:13)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高氏论坛  执行时间:1,242.2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高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