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与夏氏有关的建筑 → 宗庙.寺 → 禹庙
- 中华夏氏网 2009年7月12日 发帖者夏国初
古代与夏氏有关的建筑 → 宗庙.寺 → 禹庙
标题:禹庙
夏国初
等级:骑士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230
金钱:230
声望:197
经验:197
发帖数:197
注册时间:2006-11-4
收藏 编辑 删除 楼主
禹庙
禹庙紧靠禹陵。相传最早是禹的儿子启所建。现存的禹身始建于梁大同十一年(公元五四五年),以后又几经倾圮和修葺,禹庙的主体结构保持着清代早期的建筑风格。
大禹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在洪水滔滔、大地茫茫的远古年代,他沐雨栉风,含辛茹苦,率领民众与水患作斗争。通山川,疏江河,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治平洪水。据《越绝书》记载,大禹“忧民救水到大越(今绍兴),大会
计,爵有德,封有功”。会计(即会议讨论的意思),会议的地点茅山因此改称“会稽山”(“稽”与“计是通假字)。《越绝书》又说,他做了皇帝以后“巡狩大越”,在此病故,葬于会稽山下。汉代的司马迁曾经“上会稽,探禹穴”。禹陵即传为大禹的葬地,陵旁有禹庙。大禹为民治水的英雄业绩和献身精神,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作为民族传统的象征,他的名字至今还闪耀着光辉。禹陵和禹庙历代以来就成为祭禹的地方,今天仍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游人前往瞻仰和凭吊。
地理位置: 禹庙紧靠禹陵。
夏国初
2006-11-6 8:07:45 IP: 保密
夏国初
等级:骑士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230
金钱:230
声望:197
经验:197
发帖数:197
注册时间:2006-11-4
编辑 删除 引用 第2楼
大禹陵、禹庙位于绍兴市区东5公里处的会稽山下,是一处融陵、庙、祠、园林于一体的古建筑群,为绍兴最享盛名之古迹。
大禹陵是大禹下葬之地,《史记》载:“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大禹陵碑亭始建于明代,“大禹陵”三字石碑,高丈余、系明嘉靖年间绍兴知府南大吉所书。今亭于1979年重建,飞檐翘角,歇山顶、斗拱环持,亭前古槐盘绕,四周松竹交翠。
入口处建有青石牌坊,陵前甬道整齐,两旁松柏成荫,气势雄伟肃穆。
禹王庙位于陵之西北,规模宏大。南朝梁大同十一年(545)始建,宋政和四年(1114)改为“告成观”,后复为禹庙,历代均有兴修。以南宋绍熙三年(1192)、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清嘉庆五年(1800)、民国22年(1933)等四次维修规模为最大。今庙为清初建筑,坐北朝南,围以丹墙,东西辕门相对而立,中轴线上依次为照壁、岣嵝碑亭、午门、祭厅、大殿,皆依山而建,逐级升高,两庑偏殿,左右对称。午门单檐歇山顶,次间梁柱用垂莲悬柱。祭厅亦为歇山顶,抬梁结构。大殿于民国22年(1933)重建,仿清初木结构式样,钢筋混凝土结构,双重檐歇山顶,1979年重修。大殿五开间,面宽23.96米,进深21.55米,殿高24米。殿内大禹塑像高5.85米,金柱上四副楹联由书法大师沙孟海、启功、赵朴初、王蘧常书写。殿前左右两庑分设东汉太守马臻、明代知府汤绍恩治水功绩展览。大殿之东小丘上有高二米余之“窆石”,相传为大禹下葬所用,石上有汉唐以来的众多铭文。
禹祠紧靠陵旁,《吴越春秋》载:“启使使以岁时春秋而祭禹于越,立宗庙于南山之上。”1986年于废地上重建。坐东朝西,有前殿、后殿、曲廊。禹井在祠之东侧。
1995年,新建大禹陵牌坊、神道、广场,***主席题写“大禹陵”三字。近年扩建围墙800米,陵区面积扩大1.5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夏伟)
夏氏宗亲网-夏氏家谱网www.cnxia.org
分享按钮>> 海军中将寇宪祥
>>[古今与夏氏有关的建筑] 夏曦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