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全国夏氏宗亲总会”的必要性

    中华夏氏网 2009年9月4日 夏树林夏桂波


成立“全国夏氏宗亲总会”的必要性

       我们的远祖大  禹是华夏民族在神州大地奠基立业的一位伟大先祖。他治水的足迹遍及江、淮、河、汉,是历史上第一位奏响人定胜天凯歌的水利建设英雄。古时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开国之君、立国之祖。夏禹的后裔遍及全国各地及全世界,还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杰出人士,创造出了无数辉煌的业绩。为祖国的繁荣昌盛,社会的和谐发展,世界的共同进步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 夏光庭公系:

1、 宋皇佑三年(1051年)夏禹116世孙,光庭公之长

子洼公孙,文政公首创《夏氏宗谱》其后该谱共修十一次。早於欧阳修、苏轼修谱十九年。

2、 宋元丰(1080年)光庭公次子不深公八世孙夏敦信

公主修《夏氏宗谱》。

3、 宋徽宗元年(1011年)光庭公三子洪公十一世孙

夏庆孙公主修《夏氏宗谱》其后共修十一次。

二、 夏馥公系:夏禹九十三世孙夏馥公后裔,湖北大悟

夏家店一支於光绪三年倡修《夏氏宗谱》其谱现存该地。

三、 夏文礼公系:夏禹九十九世孙夏文礼公,江西新建

石岗小岭一支於元朝至正十二年创修《夏氏会稽谱》其谱现存该地。

四、 夏膺公系:夏禹一百二十一世孙,夏膺公后裔,江

西德兴县李宅乡中一支於宋朝淳熙十五年,夏霖公创修《夏氏钟山谱》,其谱也现存该地。

五、 夏黄公系:夏黄公汉初隐士,商山四皓之一,菘后

裔由苏州吴县再迁孝感之三汊图店等地一支,先无谱,於一九九六年倡修《夏氏宗谱》。夏禹后裔五个庆衍史可追溯世系源流连成一体,这就是从夏禹到数百个支系始迁祖为止的世系源流图。

现就湖北武穴市(原广济县)夏氏始祖夏天作公,系光

庭公十六世孙,於公元一二六二年由江西白水偕夫人迁湖北广济县泉口垸卜居,至今已达747年,其子孙逾30余万人,遍布全国十四个省、市、县。这次武穴市第十二次续修《夏氏宗谱》时,光武穴市内参加与修谱达八千余人,是历来人数最多的一次。在这次续修宗谱时。回家认祖归宗,寻根溯源的有台北市夏国安先生一支30余人,130多年末归;有吉林永祥先生一支30 余人,120多年末归;辽宁锡恒先生一支20多人,60 多年末归;湖北黄梅县分路、小池以莲公一支200余人,近200年末归;湖北蕲春三渡瑞龙先生一支20余人140年末归;还有天作公玄孙荣二公其裔孙迁徙到湖北麻城、黄陂、孝感、云梦、松滋、孝昌、武昌纸坊等十余县约9万我,已以祖归宗;另允贵户自新公支由广济城北白石山迁麻城,再迁大悟县计17000余人,已认祖归宗。

天作公裔夏雷公迁蜀,中举后又回广济任大悟县令,还

为始祖天作公、郭氏婆坟墓立碑(至今尚存)任满回蜀前还到祖坟山祭祖扫墓,广济县志有记载。还有默堂公支等人先后迁蜀,传闻已发展有十万余人,目前正在联系。

另允贵户二十世孙再二公后裔迁河南光县、新县等地,

据这次四县修谱理事惠元先生、宗厚先生等三位先生讲已有万余人,当中五世还末联系上,正在联络之中。

陕西省夏国崎先生於2009年4月来电,说原籍是湖北省广济县人,我在广济老谱上查找,他先祖懋高公字维方,於公元1785年由湖北省广济县城北三家村燕儿楼垸迁陕西省白河县,又在广济夏氏老谱中查出111户均先后迁徙到陕西白河、镇安、安康、紫阳、平利等县,已将111户迁徙人员名单寄到白河县国崎先生手中,再由他到各县联系。

还有迁到上海、芜湖、南京、江西、安徽、贵阳、武汉、山东、湖南、竹溪、兴山等省、市、县人数也不少,有加与联系。

光庭公 世孙迁广东的东隐公,东隐公后裔有清远龙塘、东城、浸潭、新洲、石砍、阳山市、广州从化、河源市紫金县,

我考虑当时迁徙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仕宦他乡,如荣一户文绪公任成四川千总:承绪公任陕西白河县主簿署本县事。二、是湖广填四川,由朝廷统一安排。三、是饥荒逃难。是躲避兵役。五、是学艺谋生。

***说:“中国人信祖宗的比较多,尊重和怀念祖先的功业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如果连自己的祖宗都忘记了,那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可是至今的中国却没有一个全国性的“夏氏宗亲总会”的组织来总领其事,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大憾事。

在这欣逢盛世、国泰民安之时,要想在短时间之内把夏禹后裔的五大支系,长达四千多年内的迁徙历史和分布现状搞清楚实非易事。要完成这一宏大的社会工程,就必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成立“夏氏宗亲总会”,在各省、市成立“夏氏宗亲联络处”。

“夏氏宗亲总会”在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各省、市、县宗亲,互叙谱系,明其所出,以加强联谊,尊宗追远,宏扬祖德,敦亲睦族,联络情感,增进福利,发扬团结互助精神。

要查清夏氏源流及迁徙情况,除成立“全国夏氏宗亲总会”组织外,更主要发挥各省、市分会理事成员的主导作用。要求他们深入到各地档案馆、图书馆、文化馆、史志办及民间蔵书家等处查资料,找老者座谈访问,还要搜集各省、市、县始祖像、宗祠、纪念馆、名人学士、胜迹、郡望堂号、历代艺文录、诗词歌赋、楹联书、祭文、碑志、诰敕饬令、家谱文献、家训、族规、赞、名人传记等。

其次,要组织一批德高望重,文化素质较高,热衷于为族人办事,有无私奉献精神,工作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的族人组成“中国夏氏宗亲总会”,全面有序地展开工作。

第三要做好上面的工作两项工作,还必须有雄厚资金作基础。资金来源主要靠夏氏优秀企业家、个体户、名人学士、海外夏氏华裔捐资及全体族人的赞助。

我们倡议筹组全国“夏氏宗亲总会”主要是为了弘扬夏氏文化,促进社会和谐,查清各地始祖源流,理顺世系辈份,这实乃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也是夏氏子孙的共同夙愿。否则,一祖之孙,相视不知亲疏,更不知鸿丁几何,迁居何方,昧昧若此,岂不愧对先人?人云:“为人先要尽人道,大道通天祖为先。不知祖不足以为人也,不知祖不足以言道也”。我们遵从祖训,传承道德,以德治国,开拓进取,奋斗不息,创建和谐社会。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至,要把这一愿望变成现实,希望大家以祖宗为重,为后代子孙负责。成立“夏氏宗亲总会”这一组织,需要全体族人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宗族内各位贤达志士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地奉献。

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高中

光庭公三十八世孙:夏树林提供

广东省清远市

东隐公裔孙:夏桂波修改

二零零九年九月二日


分享按钮>>《燕国——燕氏——燕姓》探讨(2)——燕国之始封
>>[人物春秋]有关“夏晓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