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春秋]光绪帝师——侍郎夏同善
- 中华夏氏网 2009年9月20日 发帖者夏国初
[人物春秋]光绪帝师——侍郎夏同善
杨镜如
夏同善(1831-1880),字舜乐,号子松,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咸丰进士,累官至吏部右侍郎,江苏学政,在官力持介节,检身若寒畯。
夏同善出生前夕,曾祖父简斋公曾作一梦:有一老人在船上载了一个十多岁的童子,并且对简斋公说:"这小孩送给你。"曾祖父梦醒,刚好夏同善出生,简斋公非常高兴,常常摸着夏同善,对孩子的父亲寿松公说:"好好抚养他,将来荣耀我们家的人一定就是他!"
夏同善从五岁起就入私塾,从张诵言、沈润言、沈德章、孙袖珊等先生读书,从小就喜欢《二十四孝图说》、《先正格言》这一类书。据说当时有一个姓鲁的木匠很会演说古今忠孝的故事,夏同善只要见到他,就一定要他讲故事,不讲完不肯离开。
道光二十年,外国侵略者逐渐逼近杭州,夏同善的父亲寿松公先到乌镇,并开设酱园谋生。
夏同善年少时身体孱弱,母亲周夫人非常爱怜他,遇到暴冷暴热的天气,就不叫儿子去私塾读书,拿出书来亲口教同善。同善从私塾回来,母亲就替他点上灯,替他讲述文章含义。同善少时的学业大多是母亲周夫人所教。
道光二十八年,夏同善十八岁,应童子试,名列前茅。五月底应院试,浙江督学赵光见夏同善的文章后大为惊奇,说:"文度洪博,他日必成大器!"评为第二名,拨入杭州府学读书。又肄业于敷文书院,山长朱朵山和他非常投契。
咸丰六年,夏同善二十六岁,抵京赶考,殿试二甲第二十八名,赐进士出身,旋改翰林院庶吉士,并赐"翰林第"匾。二十九岁,充国史馆协修,补右庶子。三十岁充日讲起居注官。
咸丰十年二月十九日,太平军围杭州,二十七城陷。同善家避难乌镇。
三十四岁,转补左春坊右庶子,升授翰林院侍讲学士。三十七年奉命视学江苏,丁母忧免。
三十八岁,受浙江巡抚马新贻聘请,主杭州紫阳书院,又受江苏巡抚丁日昌之聘请,主苏州紫阳书院。八月十四日赴苏州紫阳书院开课。次年仍主紫阳书院。
夏同善认为"学校为人才根本,既任事,首以振兴士习为务"。"每试,竟日危坐堂皇,校卷恒累昼夜不息,遇一佳艺,辄嘉赏不置。发落日,既举以面奖多士,而又勖以先行后文,效品读书,以备异日用。谆谆劝勉,反复数百言,闻者多化焉。"(见《夏侍郎年谱》)
夏同善文章超群,时人誉为"在曾、左之上",慈禧十分赏识他的才学,光绪元年四月,夏同善与内阁学士翁同龢同被授为光绪帝师。夏同善辞以"学识譾陋","土音未改",力辞不获。光绪四年又授为江苏学政,与江西总督沈葆桢会考优贡生,得张謇等六人。严令禁止士子吸食鸦片,颁布《戒烟章程》通饬各学。又考虑列遵戒者立志不坚,或未得善方药,于是历检良方,得质庵氏《戒烟论》,抉五脏受瘾之由,非常详细周全,所定忌酸、补正两丸,寒热相济,后先有序。因刻版流布,把前学使祁乐府、学士林札的文章放在最前面,题名叫《董戒遗箴》,散发给诸生。
光绪六年,这年恰好是夏同善五十岁生日,同僚朋友餽赠礼物的,全部退还;赠送诗文的,阅读后就说:"吾何以当!惟当益自策励,期副朋好之相勖耳!"又谕戒子辈:"时事孔艰,正我辈惕励之日,家中人宜体此意,勿多一事,勿费一钱!"夏同善积劳成疾,三月十七日起患腹泻,延至七月初病重,二十三日口授遗疏,七月二十四日亥时卒。享年五十。帝闻之遽泣,赐卹如例,谥文敬。
夏同善,历道光、咸丰、光绪三代,对平定太平军、治河、救灾、江防等都有疏奏,甚称旨,为官尽忠,屏家事勿问。曾捐俸濬江阴城河,植松树五万余本于君山,百姓感激不已。
分享按钮>>【当代人物】司德成:兰州市商务局局长
>>[人物春秋]有关“夏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