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物】夏之时龙泉山起兵

    中华夏氏网 2010年6月10日 发帖者夏国初


夏之时龙泉山起兵

发贴者:夏国初 进入博客 时间:2010-6-5 9:57:02 等级:天使 权限:版主 发帖数:5049 收藏 编辑

--------------------------------------------------------------------------------
-
 

夏之时龙泉山起兵

发布时间:2008-1-26 【 <****** language=Java****** src="/Get/pdf/view.asp?d=2008-1-26&p=P11"> 转到11版 】 阅读 <****** src="/Click.asp?NewsID=0812604072880454"> 265次【评论】

--------------------------------------------------------------------------------
 

  □长 秋

  公元1911年的那场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在那场风起云涌的风暴大潮中,地处西南内陆城市的重庆,也正式宣布反正独立。重庆独立,是在一位高人的帮助下才得以成功的,这位高人,就是合江夏之时。

  夏之时,生于清光绪十二年(1887年),四川合江人氏,字亮工。夏家兄弟四人,夏之时排行老二,外号俗称夏老二,江湖人称夏二哥。

  少年时夏之时在家乡榕山镇读私塾,读完私塾赴自贡中学求学,1904年东渡日本,考入东斌学堂,专攻军事。学习之余喜读进步书刊,并结识了一批爱国志士,萌生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1905年8月,在友人的介绍下,夏之时在日本加入了孙中山先生创建的中国同盟会。

  学成归国,回到四川,夏之时参加了新军,成为清军十七镇六十五标队的一名步兵排长,驻扎省城成都。身在清营,心系革命的夏之时,一边与党人陈宽等人办起《西顾报》宣传革命,一边在部队中联络友人秘密发展同盟会,为反正积蓄革命武装力量。

  1911年9月,四川保路运动风起云涌,为防受民主思想影响引起新军哗变,夏之时所在的卫戍部队移驻城外远郊龙泉镇。龙泉镇,古为官驿道站,旧名龙泉驿,地处在龙泉山,盛产水蜜桃,自古有名。远居龙泉山,夏之时眼见保路同志会的勇士们公开与清政府对峙,心生孤掌难鸣之叹。恰巧,四川省同盟会派人前来与夏秘密接头。不久,又传来湖北党人起义成功的喜讯。夏之时信心更坚定了,当即决定伺机起义。

  1911年11月5日夜晚,夏之时与士兵排长贾雄、骑兵排长隋士杰、辎重兵排长丁扬武等人,在龙泉驿土地庙率230余名士兵誓师起义。夏之时被公推为革命军总司令。当晚,起义军经简州东下,过乐至、安岳、潼南等地,队伍很快发展到七八百人。11月18日,起义军打到合川,促成合川守军易帜。庚即,夏之时挥师直下,经嘉陵江水路兵抵重庆北碚黄桷镇。

  起义军抵达黄桷镇,消息传到重庆,重庆城内有人喜、有人忧,土豪士绅们怕义军,革命党人则大喜过望。重庆同盟会领袖杨沧白派朱之洪、黄崇麟驰往迎接,与夏之时商定,里应外合,促成重庆独立。朱之洪表面上是代表重庆总商会前去犒劳起义军,送给军饷二十万圆,大米百石,请义军勿入重庆。实则奉重庆党人之命秘密去与夏军合盟,争取早日促成重庆反正独立。

  朱之洪等人与夏之时商定大计后,又来到磁器口龙隐镇、浮图关等地,广泛与当地民团联络,还说动水上巡防军,配合举事,迎接夏军进入重庆城。待一切办妥当之后,旋即返回城中向杨沧白汇报了情况,积极准备采取和平方式发动重庆起事,并定于11月21日,打开城门,迎接起义军入城。

  然而,夏之时大军11月21日才抵达磁器口,22日辰时兵临浮图关。清廷重庆知府钮传善闻讯,仓皇传令,关闭九门,全城戒严。杨沧白见状,急命朱之洪带人赶到通远门迎接义军。守城兵丁以无钮传善大人的手令,拒绝打开城门。朱之洪等人只好绕道寻至城垣低处,越城而过,攀梯而下。这时,同盟会员朱蕴章率领体育学堂的锐进学子一队人赶来,斥退守城兵丁,强行武力毁锁,号称金汤城池“壮克千秋”的通远门,终于被革命党人打开了。

  先前越墙而过的朱之洪等人,翻过城外山脊,在两路口与夏之时军汇合,朱引导起义大军整队列阵,浩浩荡荡地进入通远门,至此,重庆城为起义军全部占领。重庆兵不血刃,宣布独立。

  重庆蜀军政府成立后,夏之时被任命为副都督、镇抚府总长,时年24岁。这以后,夏之时再度留日攻军事,也曾出任过孙中山大元帅的靖国招讨军司令,川西护法军总司令等职。后见军阀无义战,争纷不止,心灰意懒,遂解甲归田,办过锦江公学,热心教育事业。1938年因日机空袭频繁,夏之时离开成都回到故乡合江居住。1950年不幸逝世于合江,享年63岁。


 


分享按钮>>夏贵一及德配潘氏墓志铭
>>辛亥革命元老--夏之时的历史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