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国 历 史 与 文 化 (1)

    中华蔡氏网 2012年9月13日 万家姓


蔡国是西周初年最早分封的姬姓诸侯国之一。蔡既是周的同性诸侯,又地处汝水中游,起着"南捍荆蛮,而北为中原之蔽"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
蔡国是西周初年最早分封的姬姓诸侯国之一。武王灭纣后,封其弟度(文王第五子)于蔡,称蔡叔度,与管叔、霍叔一起,就近监视被封于殷的商纣之子武庚及其所统领的殷遗民,史称"三监"。《史记·管蔡世家》记载:"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专王室。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为不利于成王,乃挟武庚以作乱。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迁之,与车十乘,徒七十人从。……蔡叔度既迁而死。其子曰胡,胡乃改行,率德驯善。周公闻之,而举胡以为鲁卿士,鲁国治。于是周公言于成王,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祀,是为蔡仲。"
  蔡既是周的同性诸侯,又地处汝水中游,起着"南捍荆蛮,而北为中原之蔽"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春秋初年,王室衰微,大国争霸,诸侯逐鹿。蔡也曾多次出兵,与鲁、宋、陈等联盟伐郑。与此同时,南方的楚国迅速崛起,兼城灭国,威震江汉,使蔡、郑等中原诸侯恐惧不安。《左传·桓公二年》:"蔡侯、郑伯会于邓,始惧楚也。"《史记·管蔡世家》:"[蔡]哀侯十一年,初,哀侯娶陈,息侯亦娶陈。息妇人将归,过蔡,蔡侯不敬。息侯怒,请楚文王:'来伐我,我求救于蔡,蔡必来,楚因击之,可以有功。'楚文王从之,虏蔡哀侯以归。"蔡国经此打击,此后便一蹶不振,成为中原诸侯中最早臣服于楚的国家。蔡自春秋中叶以后,"于楚无役不从,如虎之有伥,而中国欲攘楚,必先有事于蔡。盖蔡居淮汝之间,在楚之北,为楚屏。"尽管如此,楚在灭吕、申、息之后,为进一步北上东进,必欲灭蔡而后已。《左传·昭公十一年》:"三月丙申,楚子(灵王)伏甲而飨蔡侯于申,醉而执之。夏四月丁巳,杀之,刑其士七十人。公子弃疾帅师围蔡。"冬十一月,楚师灭蔡。十二月,"楚子城陈、蔡、不羹,使弃疾为蔡公。"《史记·管蔡世家》:"[蔡灵侯]十二年,楚灵王以灵侯弑其父,诱蔡灵侯于申,伏甲饮之,醉而杀之,刑其士卒七十人。令公子弃疾围蔡。十一月,灭蔡,使弃疾为蔡公。"蔡灵侯十二年即公元前531年,楚灭蔡后,将蔡地设为县,使楚公子弃疾为蔡公。"楚灭蔡三岁,楚公子弃疾弑其君灵王代立,为平王。平王乃求蔡景侯少子庐,立之,是为平侯。"楚平王起事之初,即许陈、蔡以国。即位后为稳定局势,取信诸侯,遂复陈、蔡之国。
  蔡平侯复国后,为依附楚国,将国都由上蔡(今河南上蔡)迁至吕亭,改称新蔡(今河南新蔡)。蔡昭侯时,东方吴国兴起,蔡为报灭国之恨,转而依附吴国,参与了著名的吴国伐楚战争,攻入楚国郢都,从此结怨于楚。在楚国的逼迫下,蔡昭侯二十六年(公元前493年)将国都再迁州来(今安徽寿县),称为下蔡。蔡昭侯之后,又历成侯、声侯、元侯,至蔡侯齐时,终为楚国所灭。《史记·管蔡世家》:"侯齐四年,楚惠王灭蔡,蔡侯齐亡,蔡遂绝祀。"时在公元前447年。
  上蔡蔡国故城坐落在上蔡城关芦岗东坡,是西周初蔡叔度始封(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蔡灵侯十二年(公元前531年)楚国首次灭蔡500余年间的蔡国都城。故城规模巨大,平面略呈长方形,四周城垣保存基本完好,北垣长2113米,南垣长2700米,西垣长3187米,东垣长2490米,周长10490米。城墙系夯土筑成,残高4-11米,宽15-25米,最宽处达70-95米。已可确定的城门遗迹有4处,城门附近的城墙明显加宽,且内凹呈"U"字形坎,类似于后世的瓮城形状,推测可能为守卫城门的士兵和城门监者的居所。城墙外围有护城壕,宽达70-103米,深5-10米。宫殿区位于城址中部偏南的二郎台,面积达120万平方米,台高6-7米。台上发现古井多眼和由陶质排水管道铺设而成的排水系统,还有大量倾圮的建筑堆积,表明当年台上曾有庞大的建筑群组。高台四周有赏光环绕,作为宫殿区的防御设施。
  故城内外还发现了多处手工业作坊遗址。故城东南部有制陶作坊遗址,并发现一座完整的陶窑。宫殿区东北有制骨作坊遗址。铸铜作坊遗址两处:一处在宫殿区北,面积约2万平方米,已发现炼炉3个;另一处在故城东南部,也发现有炼炉、铜渣。


分享按钮>>蔡氏族谱信息
>>蔡 国 历 史 与 文 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