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翼轶事
- 中华胡氏网 2012-9-18 9:48:55 万家姓
胡林翼虽然名列满清四大中兴名臣之尾,事实上他的功业不让于其他任何一位,只是由于他去世得早,所以才被如此评定而已。若论他的功绩,领兵作战尚在其次,最重要的却在于调度长江上下游的军事布置,组织前后方的后勤供应,维系军队与地方的公共关系。也就是说,他是湘军的总后勤部长,萧何一类的人物。
在湘军平定太平天国的战斗中,有一个事实是不得不加以重视的,那就是对于这支军队,朝廷几乎没有供给任何粮饷。并不是朝廷不愿管,而是国库空虚实在管不过来。在这种情况下,筹饷就成为了湘军的头等大事,也成为带兵将领们最头疼的事情。多年以来,为湘军提供粮饷的可靠省份,只有湖南湖北两省而已。而湖南贫瘠,银钱枯竭,因此粮饷供应并不多。湖南为湘军贡献最大的,是源源不断的血肉之躯——昨天放下锄头今天穿上军装的青年农民。真正为湘军提供较多军饷的,还只有湖北一省。
而当时的湖北巡抚,正是胡林翼。
和满清四大中兴名臣中的其他三人不同,胡林翼出身官宦世家,且为独子,自小就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因此养成了一个衙内习气。《凌霄一士随笔》中记载:陶澍欣赏胡林翼的才华,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新婚之夜,要入洞房了,却不见姑爷的踪影,后来还是从一个小巷的酒楼里找到了他,已喝得烂醉如泥。陶夫人很生气,埋怨丈夫误了女儿一生,陶澍却说:“此子是瑚琏之器,今后必成大事,年少纵情,不足深责。”
还有一种说法是, 陶澍督两江时,胡林翼在他府衙中,整日出没秦淮画舫。陶澍关防甚密,其他幕友,皆不许擅离衙署,有人就以胡林翼说事。陶澍说:“渠他日为国宣劳,乃一况瘁之人,今特令其暂时行乐耳。” (《南亭笔记》)
还说,胡林翼用财浩侈, 陶澍悉如其意给之。有人不解,陶澍说:“此子横海之鳞,勺水岂足资其回旋邪?”既而设盛馔招饮,座无他客。席间畅谈先辈立心制行不可及处。公大感悟,由是折节读书。(《旧闻随笔》)
以上种种说法,有所不同,但说的基本事实大同小异:胡林翼少年时浪荡无行,而一代名臣陶澍竟不以为忤,深器重之。后胡林翼的发展果如陶澍之言,时人莫不佩服陶澍的知人之明,高出寻常多矣!
这样一个浪子,在幡然回头后,捐了个贵州署理安顺府知府。
贵州号称不毛之地,又多盗匪,官吏视为畏途,有人宁肯丢掉前程也不愿赴任。胡林翼因捐重金,本可自行选择别省。他主动请发贵州,除去他的父亲曾做过贵州学政一层原因外,主要是他看出匪乱多的贵州,正是英雄的用武之地。
后来的事实证明胡林翼的眼光是深远的。正是因为贵州的剿匪生涯,锻炼了他的实战本领,使得他由一个浪荡公子文弱词臣,转变为一位吃苦耐劳能办实事的干员,为腐败的晚清官场造就了一个少有的人才。他的带兵打仗的才干,先被湖广总督吴文镕所看重,后又被正在湖南主办团练的曾国藩所青睐。曾国藩劝湖南巡抚骆秉章供应胡氏部属的饷需,又上奏朝廷,力荐胡氏,称“胡林翼之才胜臣十倍”,希望朝廷同意将胡留在湖南归他调遣。
胡林翼也果然不负所望,半年后便取得同日攻克武昌、汉阳的重大胜利,担任湖北巡抚,为曾国藩及湘军集团的最后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胡林翼做湖北巡抚时,已经名满天下,且手握重兵。朝廷派满人官文督鄂,有监视之意。胡、官之间,存在两种矛盾:一是满、汉区别,一是督、抚同城(武昌)的矛盾。官文作为满洲贵族,对胡林翼等汉人官吏有着天生的不信任。总督、巡抚同居一城,互不买账,明争暗斗,是清代地方政治的痼疾。论官衔,总督高于巡抚;论职权,二者却差不多,且总督并无节制巡抚的权力,倘若二人闹矛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也只有各自奏告皇帝,听天由命。 官文以协办大学士的身份出任总督,地位崇隆,但此人才能平庸,与湖北地方官员多有不合。胡林翼的内心深处也很瞧不起这个的制军大人,但为大局,又不得不与他搞好关系。
有一次,官文为最宠爱的三姨太过寿,向湖北官场遍发帖子。藩司等众官员以为是总督的夫人过生日,均前往祝贺。来到官府大门,得知实情乃是姨太太生日,藩台大怒:“夫人寿辰礼应庆贺,今乃若是!吾为朝廷二品大员,焉能屈膝于贱妾裙带之下哉?”众人皆怒,索回名贴,准备掉头回府。
大家将走未走之时,却见胡林翼的大轿迤俪而来。胡林翼“昂然入贺”,大家以为胡林翼不知道内情,及问侍从,侍从说:大人知道是怎么回事。大家见巡抚犹屈尊入祝,自不必拘执小节,遂鱼贯而进。“官为妾求荣,伪言以欺人,几遭大辱,得文忠乃保全体面。”胡林翼为三姨太赚足了脸面,官文对此感激不已。
胡林翼趁热打铁,让三姨太拜自己母亲为义母,自己也成了官总督的干姐夫。据说,此妾曾开导官文,说:“胡大哥才识胜你千万倍,凡事都服从其办理,决无贻误,自己落得享清闲。”官文遵命而行,湖北大治,而湘军之功遂也大成。(《睇向斋秘录》)
但这种计谋,如果让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来玩肯定玩不转。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生活背景不同。胡年少浪荡,虽然后来高中乡试,中进士,点翰林,其骨子里仍然留有儿时桀骜不驯的个性,加之胡在贵州知府基层剿匪积累的经验,他对官场对社会的理解比读圣贤书出身的曾、左要透彻一些,不择手段一些。好在胡林翼把这种灵活圆滑的为官之道用在治军治民上,使之成为不可多得的人才。
胡林翼是难得的官场人才,但也是难得的具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湘军的重大战略方案,都有他的智慧在里边,事实上,是他与曾左一起制定的总战略方针,而且,在曾左二人之间多有调停。
可惜的是,因其少年时的无行,使胡林翼身体一直不太好,加上军政操劳,更是积劳成疾。在太平天国大势已去之时,他已经在考虑战后国家的发展问题。
有个曾在胡林翼麾下为戈什哈的安徽合肥人,姓刘,退役回乡后,逢人便讲胡林翼如何为国操劳和分忧。据这位刘军官讲:当日湘军包围安庆后,胡林翼曾前往视察部队,策马登龙山,鸟瞰形势,高兴地说:“此处俯视安庆,如在釜底,贼虽强,不足平也。”下山后骑马来到江边,忽见二洋船鼓轮西上,迅如奔马,疾如飘风。胡林翼变色不语,勒马回营,中途呕血,几至坠马。胡林翼的病情自是日益严重,不数月就死于军中。平定太平天国,胡林翼已有成算。可看见洋人的骄横气焰以及先进技术,胡林翼忧虑不已,忧国忧民,没有片刻清闲。(《洪杨异闻》)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