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津门独有的霍氏迷踪艺

    中华霍氏网 2012年9月18日 万家姓


霍元甲是清末有名的爱国武术家,在诸多影视作品中,霍元甲打擂无数,打败俄国大力士、与日本人比武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些情节给大众留下深刻印象,而由他独创的迷踪艺却不被众人所知。而今,“霍氏迷踪艺”经过百余年传承,于2009年入选了河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日前,记者在河西区红光公园见到了霍氏迷踪艺两代传承人。

走进公园,记者看到霍氏迷踪艺第三代传承人75岁的孙振坤、第四代传承人付海存及其师弟孙富年,他们正在习练霍氏迷踪艺中最重要的迷踪头路拳。只见三人节奏一致,身法灵活、手法多变,整套拳法练完用时2分钟左右。“霍氏迷踪艺中最重要的迷踪头路拳由八段72组动作组成,共有58个技击方法,该拳法技击运用紧密,每招都有不同的使用效果。它既保留了霍氏秘踪拳原有的功法,又突出了该拳套路动作快慢相宜、姿态顺遂。”孙振坤说。他告诉记者,这套拳法的最大特点是移形换影变幻莫测,攻防有序敏捷刚烈。拳法既有太极拳式的“引进落空”,又有八卦拳式的“挤靠缠丝”;既有八卦掌式的“走、摆、转、换”,又有劈卦掌式的“大开大合”;既有形意拳式的“手足相随”,又有少林拳式的“窜、蹦、跳、跃”;既有弹腿架势的“冲、崩、弹、撩”,又有太祖拳式的“退步掸穿”等,是一套集众家之长的拳法。

津门霍氏迷踪艺以霍氏家传七代的秘踪拳为基础。秘踪拳出自少林,最早为达摩所创。相传,北宋末年师御拳馆教师、人称“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就练习此艺,其弟子梁山好汉林冲、卢俊义也是练习此拳的高手,卢俊义收燕青为徒,并同上梁山。卢俊义引退后,燕青广泛传授此拳。清代乾隆年间秘踪拳传入沧州青县,当时的山东泰安人孙通曾在嵩山少林寺苦习数年,被人尊为“万能手”。后来,孙通因犯命案,在去东北避难途中,他受风寒病倒在青县和静海县交界的大屯村。幸蒙村里人的照料,遂将秘踪拳传授村里。孙通途经静海县小南河村时见霍氏家宅环境秀丽,料定若经授艺日后定出杰出人才,于是将秘踪拳传给霍家,据说霍元甲的曾祖父就是孙通的高徒。此拳法在霍氏传至第七代传承人为霍元甲,他在精心习练和研究的基础上于1889年创编出霍氏迷踪艺。1900年,因生活所迫霍元甲进津在怀庆客货栈做护院镖师,晚上居住在其亲传弟子边寿棋家。在此期间霍元甲将自己创编的霍氏迷踪艺传给了边寿棋。霍元甲死后其子霍东阁曾在上海精武会教学,霍元甲死前未将霍氏迷踪艺传给霍东阁,因此霍东阁后来在国内外传授的都是其祖传的秘踪拳。就这样,边寿棋成为霍氏迷踪艺唯一的传人。出生于武术杂技之乡吴桥的孙振坤自幼习武,10岁时随父到津。其父和边寿棋结识,并结拜为把兄弟,后来其子孙振坤随边寿棋学习霍氏迷踪艺。上世纪70年代,孙振坤共收徒十余位,开始教授霍氏迷踪艺。而今,为了使更多武术爱好者学习霍氏迷踪艺,孙振坤高徒付海存每周四、六上午都会在红桥区子牙河带状公园内义务教授。
 


分享按钮>>人民摄影报总编霍玮
>>霍氏后裔岭南印象园内闹端阳吃龙船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