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祖宗之源,繼脈不可有疏, 以冀世代源流,宗枝奕業。古雲:慎宗雖遠,祭祠不可不誠,只有代代誠心拜祭,定能承先啓後,枝繁葉茂,子孫昌盛,青出於藍勝於藍。霍邊村原建在南海縣鹽步鎮(區)河西鄉村的第一條村。現已爲佛山市發展交通大業建設佛山市第一環市路作出貢獻,用去原村的三分之二面積。現在我村只剩霍邊村霍恒之四個子霍興四兄弟和霍廣成之子霍竈明父子,共五戶人,還有房舍在原村中。霍邊村原應有族譜,不幸在日寇侵華的歷史年代,村中有志之士已遠離鄉井,愚庸之輩又引外賊劫村,把原來建有之霍氏大宗祠,名爲“新廳”之雙桂堂私火公,村頭有座祠堂式,村中也有座祠堂式和村尾之觀音廟,約六七條排子巷,白石街前,長長之護塘村,百多戶舍之富饒,美麗整潔之大好村莊已經推毀,只餘約十戶兄弟留居在荒涼村土,族譜在當時不知留在誰之手而遺失(此時約在一九三九年至四零年之間)。幸於2004年“5•1”勞動節期間,有念祖尋宗的廣西省靈山縣霍胤彰、霍胤慶、霍秉琨叔侄三人,不畏艱苦,千里尋宗,尋着我和霍兆章,詳敘宗事,並帶來靈山霍氏族譜複印件,使我們得知靈山霍氏家族是霍邊村分流出去的,根在霍邊村,靈山族譜追朔到霍邊村上四代先祖,按資料上雲:靈山霍氏始祖“毓林公”是參與建霍邊村霍氏大宗祠的。按理推研霍邊村在“毓林公”時代建霍氏大宗祠,當時霍邊村可能不會只有“毓林公”一家霍氏,當時應已有一定的霍氏兄弟人數聚居,才議建霍邊村的霍氏大宗祠,從現靈山縣的族譜考究,霍邊村“毓林公”之時和之前還有多少祖先,現仍無別的資料。“毓林公”是靈山霍氏始祖,是霍邊村建霍氏大宗祠的祖宗,有靈山霍氏族譜爲證。但按理推可能不是霍邊村的始祖。這一推理,也得到二00五年從中山市到鹽步我家傳達族譜之專門從事研究霍氏家族和順德陳村霍氏族譜主編霍柏森的認同。霍邊村霍氏之根,源出何處,據我這一代人訪問,我的父親霍煥文曾說過:他小時曾跟著他的堂二叔霍白白帶領一群兄弟去過石灣祭祖,現在佛山上元村之族人也說南海鹽步霍氏是源出上元村,這是很有力的霍氏族譜依據。據靈山霍氏族譜注明,霍邊村“毓林公字松茂”是靈山霍氏始祖,二世祖是“建業公”、三世祖是“良知公”、四世祖是“良知公”的三個子、大子“偉望公”、次子“偉芳公”、三子“偉綱公”。他們都在霍邊村居住。四世祖“偉芳公”去世後,其子即“接達公”是前清康熙年間乙酉撥貢曾任南寧府經歷,旋奉兩廣鹽運使,委辦平塘江鹾務,返回霍邊村將其父親“偉芳公”金骸接到廣西蔔葬。“偉芳公”後代一直落籍廣西靈山開枝散葉,繁衍生息。據我父親曾言及,現在霍邊村是“如善堂”和“雙桂堂”兩房人,“如善堂”是大房子孫;“雙桂堂”是三房子孫。據靈山族譜資料的在霍邊村的“毓林公”之孫的“良知公”留在霍邊村之大子“偉望公”三子“偉綱公”兩房人的後代。一代傳一代是家族這傳例,每一家族都有排輩。現今霍邊村經上代叔伯核實,近代輩份排序有八個字爲(華、輝、圖、文、德、成、啓、志)。以我家五代爲例:我太公是“華”字輩,祖父是“輝”字輩,叫“明輝”,父親叫“偉圖”,書名煜釗別字“煥文”到我的排名叫“耀文”書名“兆 ”,我以上每代的排輩爲(德、成、啓、志)四字,(以後字輩就要另起)。大事應立著,我雙桂堂輝名霍麗白,曾留學出國,青年時崇拜和奉信孫中山國父,曾在江西省等地爲官,村人皆知,她在民國時曾任新會縣縣長之職。霍邊村兄弟散居在外,目前還有多少人呢,人人都在開枝散葉,實難查准,但還是可以多方聯絡,應有多少記錄多少,以便有機會聯繫。
耀文(兆 燊 )公元二00六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