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民溯源 什么叫“丘民”?“丘民”,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原始社会,居住在丘陵上的人们。 我国流传下来的文献资料表明,在原始社会的后期,人们多是居住在丘陵高地上的。因此,那个时期的人们,就应该被叫做“丘民”;那个时期,也就应该被叫做“丘民时代”了。 春秋时候的墨子,在他的著作《墨子·辞过》里头讲,“古之民未知有宫室,时就陵阜而居。”说古时候的人们,还不晓得修建房屋居住的时候,他们是寻找一些靠近水源的丘陵高地来居住的。“阜”在这里是指临近水源的高地。墨子在这里讲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丘民时代出现的时候,人们还不晓得修建房屋。”考古材料证明,我国如半坡氏族遗址、河母渡氏族遗址当中,已经有了修建的房屋。所以,“丘民时代”的出现,应该还在这些氏族之前,那应该是一个很古老的时代了。战国时候的孟子,在他的著作《孟子·尽心》篇中讲,“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孟子在这里提出了“丘民”这个概念,并且还指出那时实行的原始民主这一社会现象。那时的社会就是用这种原始的民主维系的。司马迁在《史记》中讲到了“丘民时代”结束时的一些情况:“九河既道,桑土既蚕,民始得下丘居土。”他说,在原始时代的末期,水土治理工作完成以后,平川地区也可以栽桑养蚕了,人们才从丘陵上移居下来,住在平川地区的。“下丘居土”在《尚书》中记做“降丘宅土”,意思是一样的。他在这里指出:“丘民时代”的最后结束,是在原始时代的末期;“丘民时代”结束的原因,是由于原始时代治水活动的成功。 在这些古代的资料中,我们还可以找出那时侯的人们确实是居住在丘陵上的一些事实来。留下来的这些记录都是很简略的,记载的大都是当时的那些有名人物的事迹,比如记录著名的上古五帝时就有这样一些记载: 在记载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时说:黄帝,“生于寿丘,……居轩辕之丘。”(《史记·集解》)在注解黄帝出生于寿丘时还引用了一个神话故事,说黄帝的母亲附宝有一次走到一个名字叫做“祁野”的地方,看见天上的一条大雷电缠绕在北斗星中的“天枢星”上,这样,才和北方天中央的这个神人人神结合,怀上了身孕,二十四个月以后,才在寿丘这个地方生下了黄帝的。至于“轩辕之丘”,在《山海经》中说,它是“在穷山之际,西射之南。” 上古五帝中的再一个有名的帝是帝颛顼。关于帝颛顼,记载中说他“都帝丘” (《史记·集解》),是在一个名字叫做“帝丘”的地方作首领的。他死后的坟墓,是在一个名字叫做“顿丘”(《史记·皇览》)的地方。 上古五帝中的又一帝,叫“帝喾”,他死后的坟墓,也是在这个名字叫做“顿丘” (《史记·皇览》)的地方的。 上古五帝的最后一帝就是著名的帝舜,尧舜禹的那个“舜”。记载中说他是“东夷之人,生姚丘。”(《史记·正义》)至于他没有作首领时的经历,记载中则讲,“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史记·集解》)注解中对“河滨”的解释说是一个叫“陶丘”的地方;《尚书大传》对“就时于负夏”的解释是“贩于顿丘,就时负夏。”说他作过买卖,当过商贩,他做买卖的地方就是那个“顿丘”。所以舜的生平是:出生在姚丘,在历山耕过田,在雷泽打过鱼,在陶丘做过陶器,在寿丘做过工匠,在顿丘做过商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