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霍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霍氏论坛 >> 新闻公告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丘民溯源(2) 已阅:2319 / 回复:0(楼主)

从以上这些仍然还残存在古史典籍中的零零星星材料中,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这些古代的人物,他们基本上都是出生在丘陵上,活动在丘陵上,终老在丘陵上,死后葬埋也在丘陵上的。他们的一生大都没有离开过丘陵。可以证明,那时的人们,的确是以丘陵为生存之地,生活在丘陵上的。

当然,地名上有“丘”不一定那个地方就是丘陵。但问题是为什么那个不是丘陵的地方,地名上会有“丘”呢?我们应该知道,以上所说的这些上古名人,都是原始时代末期,父系氏族时代的一些氏族领袖。这些人生活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原始时代的一个大举措,治水活动已经开始或者正在进行。在这当中,一些平川地区已经得到治理,一些人们已经能够在平川地区来生活了。但这些从丘陵上移居下来的人们,他们原本生在丘陵,长在丘陵,是丘陵养育了他们这些祖祖辈辈的丘民,因而,他们不会忘记自己原先生活的丘陵。所以,他们就把自己生活的新的地方,仍然用“丘”来命名。这种对故乡依恋和怀念的情绪,是古今中外的人们都有的。举例来说吧:现在澳大利亚生活的都是英国移民的后裔,最初的那些英国移民,因为怀念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故乡热土,就把澳大利亚的一些地方用英国的名字来命名,如英格兰、威尔士等。再如,中国台湾地区的同安、梅州、大溪等地名,就是早先从大陆福建、浙江的同安、梅州、大溪过去的移民给起的。所以,丘民的这种行为依然是丘陵生活的反映,是那个时候人们的一种“丘陵情结”。

这种“丘陵情结”流传到以后的社会,就会留下一些痕迹来,有的一直到今天还可以让我们见得到。如在语言上,一些地方的人们把“大”说成是“丘”。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建立,黄河、淮河一带闹水灾,在山西还可以见到从安徽、山东一带来的逃荒灾民,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就是把“大嫂”叫做“丘嫂”的。这种叫法应该在汉代就有了。例如在《汉书》中记载的汉高祖刘邦年轻时不务正业,经常带领一些狐朋狗友,到他的大嫂子那里吃白食,吃蹭饭,弄得大嫂子对他挺厌烦。书中是这样写的:“时时与宾客过丘嫂食”,这里的“丘嫂”就是“大嫂”,“丘”也就是“大”的意思。一直到了宋代,诗人写诗还有“丘嫂拔秧哥去耕,田家不待春禽劝”的语句。20世纪五六十年代距今还不远,这种称呼在民间应该还存在。这种称“大”为“丘”的原因,看来是人们先前从丘上移居平川,总不忘“丘”是自己的根本,“丘”上的人也就永远是自己的“老大”。在我国的民间,人们往往把一些值得信赖、值得尊敬的人,像父亲、兄长之类的人叫做“大”、“大大”,因此称“丘”为“大”,也说明了人们对‘丘’的尊重、信赖,才留有这样的语言的。在生活习俗上,汉民族的人们有一个根深蒂固的习惯,破除起来很不容易。例人们死后是要埋葬在丘上,后来的人们虽然不再能够到丘陵上去,但也要在平地上堆起一个丘陵样的土堆,来象征此人已经回到祖先生活的丘陵上去了,这个小土堆的名字至今人们还把它叫做“坟丘”、“丘墓”、“陵墓”等——也就是在告诉我们,坟墓先前的意思就是丘陵。我们民族的这种习惯,人们把它叫做“入土为安”,“叶落归根”,“狐死首丘”。从这种习俗来看,这个“叶落归根”的“根”,就是丘陵。人死后,只有回归到丘陵上去,才能够叫做“叶落归根”;只有回归到丘陵上他的那些值得尊敬、信赖的“大”的怀抱中去,这样的入土,才能够叫做“安”的。这种习俗,从丘民时代便流传了下来,一直流传到今天,确实是根深蒂固,源远流长,无怪乎破除起来也很困难。


作者:2201696768@qq.com (2014/2/11 11:19:34)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5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5)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霍氏论坛  执行时间:78.1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霍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