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诸焕灿《姚江虞氏家族文化之始终》中的几点谬误

    中华虞氏网 2012年9月19日 万家姓


一、原文:虞氏世代居住在余姚城西南方向的罗壁山……虞氏家族自虞翻及子孙们由发家的罗壁山北移到余姚城里,形成一个居住区域,即称之为“虞宦街”,这一名称一直延用到今天,余姚城区最主要的商业街区新建路,在百姓口中依然称作“虞宦街”。

郦道远《水经注》:(姚)江水又东迳绪山南。虞翻尝登此山四望,诫子孙可居江北,世有禄位,居江南则不昌也。然住江北者,相继代兴,时在江南者,辄多沦替,仲翔之言为有徵矣。江水又迳官仓,仓即日南太守虞国旧宅,号曰西虞,以其兄光居县东故也,是地即其双雁送故处。
光绪《余姚县志》载:虞国宅在绪山南,郦道元云宅为百官仓,即双雁送国归处,号西虞,以国兄零陵太守光居县东称东虞。
又:虞国墅。在罗壁山,汉虞季鸿之别墅也。至晋而郗愔卜居之,有郗家池。

案《水经注》所载姚江沿途建筑及自然景观:先是江南黄桥,汉黄昌太守故宅,桥为黄昌筑,亦称黄宅桥,今有大黄桥路;向东,即江北绪山,虞翻登高处;再东,是江北百官仓(按顺序,百官仓当在龙泉山南北中轴线偏东处);百官仓东首,即是吴将朱然所筑余姚古城(当时古城还没有把绪山包括进去,远小于明清时县城范围,疑为一处理军政事务的据点或堡垒)。古时军政机构重粮草安全甚于其它,以防患盗匪或敌对政治势力,故旧官仓择址时,靠近古城堡垒十分合理。城西虞国旧宅,与城东虞光旧宅对称,因此有了西虞东虞之分。但《余姚县志》未真正落实“官仓”准确位置,而“绪山之南”的范围又宽泛了些,我猜想百官仓的位置,当在龙泉山正南端,至逊埭路这一区域内。
据《水经注》及光绪《余姚县志》,可以知道虞国有固定屋宅在绪山之南,但他又在城南十五里的罗壁山上经营了花园别墅。这些别墅到了魏晋,又为郗氏所有。
无论光绪《余姚县志》还是《水经注》,有两个关键词应被特别注意:一是绪山南,一是官仓。绪山南之概念极为广阔,它既包括绪山南首、临江的狭小空间(构筑居宅已绰绰有余),当然也包括江南。官仓的说法,郦氏应是根据手头的参考文献提出,这些文献当不属于虞国年代,亦不属于郦氏所处年代。虞国所处东汉末年,还没有县城和官仓的说法——余姚县城建筑最早始于三国朱然(亦即虞翻的年代),此时虞国一支,于百年之前就从绪山南的虞国宅搬迁至城南十八里的罗壁山别墅。
所以说,最初的虞国和虞光,他们都必定居在江北。虞国在龙泉山南,而虞光在旧虞宦街东。日后,虞国一支在城南罗壁山畔构筑别墅后,再大举搬迁。虞翻携子孙登龙泉山时,虞国旧宅已被作为三国时代的官仓使用,虞翻对虞国一支多沦替的状况,警告子孙不得搬迁至江南去,若发展空间受阻,可向姚江以北发展,这就造成了虞翻之后,因战乱和家族经营原因,向东北方向(比如今慈溪鸣鹤)逐渐迁移的局面。

二、原文:虞翻最终老死于交州贬所,年七十岁。

翻虽在徙弃,心不忘国,常忧五谿宜讨,以辽东海绝,听人使来属,尚不足取,今去人财以求马,既非国利,又恐无获。欲谏不敢,作表以示吕岱,岱不报,为爱憎所白,复徙苍梧猛陵。(裴注《三国志》引《吴书》)
后权遣将士至辽东,於海中遭风,多所没失,权悔之,乃令曰:“昔赵简子称诸君之唯唯,不如周舍之谔谔。虞翻亮直,善于尽言,国之周舍也。前使翻在此,此役不成。促下问交州,翻若尚存者,给其人船,发遣还都;若以亡者,送丧还本郡,使儿子仕宦。”会翻已终。(裴注《三国志》引《江表传》)

苍梧郡,治广信(今广西梧州),隶属于交州。汉元封五年,即公元前106年,苍梧郡置猛陵县,即今人和镇、岭脚镇地,县治猛陵,为今天人和镇孟陵村。所以说,虞翻当卒于苍梧猛陵或贬徙途中,并非被贬交州之后的寓所(在今广州)。
东汉及三国东吴初,交州治番禺,即今广州,辖今两广及越南北部。第一被贬地(南海,即广州,原有制止寺,为虞翻妻捐舍为寺)与第二被贬地(苍梧),两地相距近千里。而诸先生文中“交州贬所”,不甚严谨,会让人误认为“交州州治”。

三、原文:离虞世南去世一百多年后,有虞世南的族孙虞九皋(773—798),字鸣鹤,中贞元九年进士,曾担任郭子仪的从事之职,后调迁到沔州任刺史,还未到任即因病去世。

清光绪《余姚县志》载:虞九皋,字鸣鹤,父当,为郭子仪从事,终沔州刺史,以信闻。九皋世其家,举进士,温恭孝友为先进所推,官未达而卒,柳宗元哀其行之弗昭,追列遗懿,谥曰恭肃。
清光绪《余姚县志》选举卷载:(进士)虞九皋,宪宗元和初。——元和初,为公元806年。
明天启《慈溪县志》:虞九皋字鸣鹤,其父当与柳宗元之父镇同为郭子仪记室,及镇为岳鄂都团练判官,当复剌沔州,两家子背景同在宦所,故九皋与宗元幼相友善。
清徐兆昺《四明谈助》引《曹志》:虞九皋,字鸣鹤。父当,与柳宗元父镇同为郭子仪记室。及镇为岳鄂都团练判官。当复刺沔州。两家兄弟,幼相友善。九皋以文行称,贞元中(785-805)举进士,遂卒于长安。
柳宗元《先君石表阴先友记》:虞当,会稽人,为郭尚父从事,终沔州刺史。
严寅春《柳宗元交往考》:虞当,会稽余姚人,虞九皋之父。曾为郭子仪从事,与柳镇同幕。建中元年任沔州刺史,此时柳镇在鄂岳观察使李兼幕中,二人同为李兼属官。刘长卿、戴叔伦等有诗相赠。

据上,可郭子仪之从事,沔州刺史者,为虞九皋之父虞当。而《元和姓篡》载“生昶工部侍郎生茂世孙逊郎中历沔州刺史云荔之后”多为学者误读,按今《唐故简州刺史虞氏碑》,原句应读为“(虞世南)生昶,工部侍郎;(虞荔)生茂世。孙逊,郎中,历沔州刺史,云荔之后。”据碑铭,虞逊实为虞世基之孙,虞熙(次子)之子,曾任著作郎、幽州长史,殁于简州刺史,却非沔州刺史。盖是林宝把两首唐诗中的“虞沔州”及柳宗元诔文中的“郭尚父从事,终沔州刺史”,误加到虞逊的头上。

四、原文:自唐代虞九皋之后,五代至清代,余姚县志中即不再有虞姓名人出现,现在余姚也已经没有出居的虞姓。

光绪《余姚县志》有宋代的大量虞氏信息:

光绪《余姚县志》虞宾传载:(虞宾),唐弘文馆学士世南十四世孙,元丰八年(公元1077年)进士甲科,知长洲县,县多大姓黠吏,乱法亡度。宾芟鉏之,皆屏息自保。
《江南通志》引《南畿志》:虞宾字舜臣山阴人知长洲县大姓黠吏乱法宾廉得其状悉治以法岁祲民无盖藏部使者犹檄征宿负宾阁文书不问竟得免。
《新安志》卷九载:虞宾,字舜臣,山阴人,自比部员外郎出守。——虞宾载在《新安志》,盖是其自长洲县令卸位、担任比部员外郎之后,出守新安,从而在新安名宦之列。
《县志》选举章载:虞宾,元丰八年焦蹈榜,有传;虞寅,宾弟,绍圣四年;虞仲琳,虞仲瑶(附宾传),绍兴五年;虞时中,绍兴二十四年(仲瑶子);虞汝翊,乾道二年,萧国梁榜,时中子(康熙乾隆两志,翊作翼);虞时忱,淳熙十一年,卫泾榜,时中弟;虞埴,嘉定四年(赵建大榜,时中孙)。

虞宾弟虞寅(后为福建宁德县知事)。虞宾生仲琳、仲瑶。虞仲瑶生时中、时汝。虞时中生汝翊。后有虞埴,不知是否为虞汝翊之子。进仕时间,虞宾为元丰八年,即公元1077年;虞寅为1097年;虞仲琳虞仲瑶为1135年;虞时中为1154年;虞汝翊为1166年;虞时忱为1184年;虞埴,为1211年。
其中,虞宾、虞寅,为世南后十四孙;虞仲琳、虞仲瑶,为世南十五世孙;虞时中、虞时忱为世南十六世孙;虞汝翊为世南十七世孙;虞埴,为世南十八世孙。
虞宾之后,虞仲琳虞仲瑶有传。

《县志》载:(虞宾)从子仲琳仲瑶,并举进士。仲琳尝从尹焞游,焞称为志学之士,信道极笃,官永嘉教授。仲瑶为信州教授,绍兴十三年始建秘书省于临安,诏求遗书置局于班春亭,命仲瑶等校勘,阅岁而毕,官至侍讲。
《浙江通志》卷一百二十五载:虞仲琳,旧《浙江通志》,余姚人,从尹焞游,焞称为志学之士,登绍兴五年进士。

 


分享按钮>>虞氏祖序
>>虞氏字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