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村镇古门楣题字的历史渊源
- 中华昝氏网 2012年5月20日 韩城网
自古以来,韩城就是人才荟萃堪称、士风醇茂之区、世传文史之乡,历史名人辈出,文物古迹丰富多彩,古建筑居全省之首。金城区保留着明、清时期的街巷建筑布局和古老风貌;“民居瑰宝”党家村仍保留着明、清时期“四合院”123座,户户有门楣题字、家训、对联,石雕、砖雕、木雕随处可见。古门楣题字在韩城由来已久,蔚为风气,而且流风余韵,至今不衰。韩城现存最早的古门楣题字是昝村镇南潘庄的“秩重华封”,题于明万历年间,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家族标志应是古门楣题字的最早源头,多为名门望族,并以此自豪,于是所题门额便成了家族姓氏的标志,如“三槐世家”为王姓标志,“延陵旧家”为吴姓标志等,明清时期是韩城四合院建筑的定型时期,而韩城的文化事业也在这个时期进入了“解状盛区”、“户尽可封”的繁荣阶段, 以至于韩城民谚讲:“上了死牛坡,秀才比牛多”,于是四合院的门楼上,权贵们炫耀着自己的功名和地位,如“父子御史”、“十马高轩”、“世进士”、“文魁”、“武举”不一而足,在文运昌盛的党家村,此类门楣题字可见不少。这一时期门楣大盛,进入寻常百姓家,他们没有高贵的门第,没有显耀的地位,于是把自己的信仰、追求用格言赞句题写在门楣上,既用以律己,又用来警后,这一类古门楣题字,最为普遍,在党家村,佥城区比比皆是。时至今日,门楣题字仍然得到韩城群众的特别喜爱,新民居的门楼上,石刻或砖贴的门楣题字更富于时代气息,古门楣题字特有的文化内涵褪色不少,人们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进行创新,“自立自强”、“和谐门第”、“处乐知苦”等,其中因袭旧的也不少,以“耕读第”、“居之安”、“和为贵”、“平为福”最多。现虽有所继承,但其文化精髓的黄金时期再未重现,因此韩城古门楣题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表现形态,目前的研究恢复和今后的继承发扬则是人们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分享按钮>>保定昝村——易京楼旧址
>>教出两位宋学泰斗 伟大母亲太原侯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