渟溪老屋管氏
- 中华管氏网 2012年9月24日 万家姓
路仲中市有管氏渟溪老屋故居在。
自从明朝成化年间管一松从余姚迁徙海宁之后,五百多年来管氏一族一直卜居于路仲小镇,开馆授课,应试科举,书香一族代有人杰涌现。
一松公第四子管铨博学高才,明朝嘉靖中期曾出任瑞州训导,又历任苏州教授,才华出众而引得远近负笈从其学。后又回乡讲学。开邑中文风之先声。
清顺治八年(1651年),管文华(字君谐)拔贡之后任秀水教谕,阐究理学,名节一时。
清康熙辛酉年(1681年),管宏淳(字右民)中举,官至秀水教谕,力学静修,著有《秋林读易》一书,发挥程邵朱三子精理。
清康熙已丑年(1709年),宏淳之子管凤苞(字翔高、号桐南)进士及第,被授高阳知县,肆力于经书,撰读经书,记有五十余卷心得。
时隔四年,清康熙癸已年(1713年),管式龙(字刚中)再次进士及第,被授内阁中书,其时邸寓与馆阁距离六七里路,他早出晚归,徒步往返风两无阻,潜心撰纂《春秋》及子史精华。后来又出行湖北学政。譬如说路仲十景“东郊春色、渟溪渔唱、墓林烟雨、小桥流水、西苑池莲、邢坝观鱼、社楼秋月、秋水晚钟、塔里霜枫、长塍雪霁”,便首有管式龙提出。
清雍正甲辰年(1724年),管汝锡(字又安)中举,不仕。汝锡有经济之才,豪爽明达闻乡里,凡地方族邻的是非曲直论争,皆来寻汝锡评判,汝锡以理晓谕,里人无不咸服。
乾隆丙子年(1756年),管氏一族出了个武科举人管联(字思复,号鳌峰),官至福建澎湖千总,因有功加守备衔,然于武事之外“工书法,出入颜柳间”。
及至到了清朝晚期,路仲渟溪老屋又出了个博览群书,能诗善画的管庭芬(字培兰,又字子佩,号芷湘,晚号笠翁),于海宁的乡邦文献中书下了光彩的一笔。
管庭芬出生于1797年,卒于1880年。平生喜读书,精鉴赏和校勘,家产尽用于书籍,以至晚年只能靠卖画度日。当时他与硖石“别下斋”蒋光煦交往密切,帮助蒋校订刊行《别下斋丛书》,还协助钱泰吉纂修《海昌备志》,另著有《海昌经籍著录考》、《海隅遗珠录》、《天竺山志》、《南唐杂剧》、《花近楼丛书》、《日谱》、《渟溪老屋文存、诗存》等。他一生校勘了许多书籍,经他手校的书籍都成为善本。对所居老屋,曾在图中作诗云:
东倒西歪屋几间,虽居尘境亦深山,
门临小市无车马,篱旁清溪绕曲湾。
剪韭可留今雨住,俑书未许主人闲,
从滋陋室铭堪续,庭草侵帘不忍删。
绣闼雕甍事莫论,且求容膝度晨昏,
秋来丹桂香飘户,雨过黄昏水到门。
破璧仍留蜗写篆,坏墙频怕树穿根,
画中莫笑吾庐敝,三百余年守子孙。
管元耀,字振志,号慎之,其族曾祖即清学者管庭芬(芷湘)。受家学影响,慎之博览群书,素好搜辑传记志乘,又钟情湖光山色之游,每到一处,凡属名胜古迹,均要探幽究底,一一记之。如此日积月累,案头资料充盈,学先人萌生修志之愿,遂决定从邑志开始,数载寒暑三易其稿,终于编纂成《海昌胜迹志》一书。
管元耀在《海昌胜迹志》序言中说“……先是光绪二十二年,邑候江宁李小池圭重修邑志,粗具成稿,旋以病去职,不蒇厥事。此稿转辗收藏二十年来,竟佚去三册,余于斯时即允任补亡。而名胜古迹亦在佚中。即汇余曩所辑录,并广其诗文,以点缀之。束稿如笋,乃病其太占篇幅,厉加芟除,然非意之惬也。今邑志已告成,且付之印矣。而区区愚陋亦得贡诸世矣。顾旧稿尚存箧中,未忍抛弃,适旅窗多暇,复以篇幅所溢出者,次第录之,更益于新所得者,并附以风景题詠,厘为八卷名之曰‘海昌胜迹志’。倘骚人逸士欲考其遗迹,证以旧闻,则是编之录或不无小补也。”
《海昌胜迹志》一书分八卷。
卷一介绍城邑(盐官)名胜古迹四十处,有灵光井、郭太守故居、爱日堂、安澜园、双桧轩、镇海塔、五岳楼、墨王楼等等。
卷二介绍城北一带名胜,如三女堆、杏花村、陆逊营等六十一处。
卷三、卷四介绍硖石之名胜古迹有一百二十九处之多。
卷五、卷六介绍了城东(袁化、黄湾一带)的名胜古迹有一百零一处,处士谈迁宅、万花塘、拜经楼、东山草堂、敬业堂、宋张九成读书台、皱云石、许相卿读书台等都有涉及。
卷七、卷八为名胜题咏,搜集了诸多文人墨客的诗词题詠。
《海昌胜迹志》得马汤楹、程宗伊、钱剑虹(钱崇澍父)等人作序。桐乡郑之章,本县陈其谦(吉堂)题辞。帮助校勘的有朱起凤、许行彬、吴啸庐、徐青原、徐志摩等。
《海昌胜迹志》印成于三十年代,得到了当地外地名人学士的资助,管元耀为表感谢,除送资助者人手一册《海昌胜迹志》外,还特在书的最后印上了赞助者的姓名。赞助者中不乏名人耆宿,如徐青原、王敬五、陆蔼堂、许行彬、朱丹九、吴啸如、徐申如、钱镜塘、严谔声、钱剑虹等。
《海昌胜迹志》作为坊里学人自资刊印的邑志,此书的价值还是显而易见的,至少它为我们提供了极富地方特色的历史资料、民间逸闻,或可一补正志之余缺。
管元耀先生于地方志应该说是有贡献的。
管元耀之子管大雄先生习医悬壶济世,乃深知书之作用在于扩大受众,故于解放初期悉数将家中藏书捐赠于省图书馆、县图书馆及路钟镇图书馆,使许多宝贵的书籍免受“文革”灭顶之灾,得于留存世间,功不可没。
渟溪老屋管氏,历代以来与书诗结下了不解之缘,为古镇路仲奠下了浓烈的文化底蕴的基石,惠泽里人,香飘后世。
附:百度词条对管庭芬的介绍:
管庭芬
(1797-1880)
原名怀许,一作名廷芬,字培兰,又字子佩,号芷湘,晚号笠翁、芝翁、甚翁,亦号渟溪老渔、渟溪钓鱼师、渟溪病叟,浙江海宁路仲人。清学者、画家。管凤冈孙,管题雁子。诸生。少时博览群书,能诗文,善画山水,尤善画兰竹,精鉴赏、校勘。尝佐钱泰吉纂修《海昌备志》。居室名“一枝轩”、“太古轩”、“渟溪老屋”、“花近楼”、“斜川馆舍”、“留教书堂”、“听雨小楼”、“墨王楼”、“笔花吟馆”、“待清书屋”、“心亨书屋”、“锄月种梅室”。著有《芷湘吟稿》4卷、《芷湘笔乘》1卷、《丱兮笔记》附《破铁网》2卷、《宋诗钞补》88卷、《履霜杂志》、《楟阴志略》、《兰絮话腴》4卷、《南屏逸志》、《南屏禅寄集》、《南唐杂剧》1卷、《海昌经籍著录考》22卷、《一瓻笔存》10册、《增订续读书敏求记》、《渟溪老屋自娱集》8卷、《渟溪老屋遗稿》7卷、《渟溪老屋题画诗》、《海隅遗珠录》4卷、《海昌丛载》、《越游小录》1卷、《浙西被兵录》、《日谱》46册、《消夏录旧》、《待清书屋杂钞》30册(538种)等数十种,辑有《天竺山志》12卷、《花近楼丛书》。见《海宁州志稿》卷29,《海昌艺文志》卷 17,《清画家诗史》庚下,《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中国近现代人物大辞典》(续编),《嘉兴市志》。
分享按钮>>青溪《管氏隶谱》的发现与价值
>>周朝“三监”之首——管叔